APP下载

紧跟形势突出特色探索校园资助宣传新方式

2019-06-17卢琳赵群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0期

卢琳 赵群

摘要:根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坚持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相结合,将政策宣讲与育人活动有机融合,线上线下深度联动,凝聚学生关注的兴奋点开展资助宣传工作,宣传工作接触到地气,凝聚了人气,初显出实效。

关键词:校园资助;紧跟形势;突出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0-0066-02

一、把握资助宣传定位,唱响新时代主旋律

新时代对资助宣传工作提出了唱响主旋律的基本要求,而当前的主旋律就是“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上来,推动学生资助工作迈上新台阶”。西电学生资助中心紧扣核心任务,抓住关键节点,结合学校“争做三有西电人”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理论学习和政策宣讲。

把握关键打造热点,扩大资助宣传广度。把握关键节点,快速响应,适时打造热点,拓展宣传渠道,选择大面积受众,让宣传工作的影响力、覆盖面产生倍增效应。寒假时,抓住学生回乡节点,选聘资助宣传大使返乡返校、进村入户开展资助政策宣讲,做好资助政策的“代言人”;五四时,组织受助学生和资助大使学习总书记五四北大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资助主题开展讨论,培养青年学生勇担职责使命,不负时代重托;4.23世界图书日适时举办微信赠书活动,进一步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郁氛围,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增强学习本领”;结合母亲节、父亲节、毕业季,定制专属西电学子的明信片,开展资助育人·感恩季活动,培养学生知恩感恩。通过一次次载体活动,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让资助育人的理念从表面渗入学生心中。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拓展资助宣传深度。陈宝生部长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资助育人全过程”。坚持正确的宣传导向,将思政教育与育人活动有机融合,发挥资助育人功效。不断强化思想引领,筑牢思想根基,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拓展资助宣传深度。十九大召开后,我校开展了十九大理论“微宣讲”大赛,通过自媒体平台推送微宣讲视频,学生参与热情高,作品质量高,学习效果好;两会期间,开展“两会知多少知识竞赛”,以赛促学,推进学习宣传“两会”精神;组织受助学生集体观看《厉害了,我的国》、《红海行动》、《青年马克思》等爱国励志影片,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鼓励学生努力奋斗,不负青春;开展励志书籍《梁家河》读书沙龙活动,师生共读一本书,畅谈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与奋斗不息,培养青年学生坚定理想、立志成才。

二、健全资助宣传机制,掌握新常态主动权

学生资助是一项保民生、暖民心的工程。新常态下,对高校学生资助宣传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建立新常态思维,构建大资助格局,整体策划、上下联动、内外发声,推进媒体宣传、学校宣传和个体宣传。我校资助中心在工作中探索实现了“四个转变”,宣传报道身边人和路边事,讲述学生自己的故事,使宣传工作更接地气,掌握宣传工作主动权。

理念转变。以受助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校资助工作的初心和使命,从学生视角策划宣传方案,努力做到资助政策人人知晓,育人活动精彩纷呈。开展“资助政策宣讲月”活动,组织所有学生班开展资助育人主题班会,确保政策宣讲100%覆盖。

队伍转变。从单纯的资助工作者拓展到學生资助宣传大使,由学生现身说法向校内外宣讲资助政策,既增添了资助队伍的活力,又实现了“以点带面”的宣传示范效应。

路径转变。从“我说你听”到“你问我答”,资助宣传从单向灌输实现了双向传递。目前我校资助政策发布有多个平台,充分利用留言功能,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性,学生可通过QQ、微信、电话、面谈等方式进行咨询与反馈,构建良好的传达—互动—反馈机制。

话语转变。从官方话语到学生话语,不再是被动说教,而是用网络流行语、热词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以微信平台自称为例,全国资助管理中心名为“资助妞”,我校自称为“小助”,拟人化的自称既有情怀,又有温度,便于和受助学生开展互动交流;借助网络流行词制作宣传文案,吸引学生注意力,如“确认过眼神”、“为XXX打CALL”、“XXX,让你久等了”。

三、创新资助宣传形式,抢占新媒体主战场

当前,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以移动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媒体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向这些平台聚集。学生在哪里,工作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信息传播的垂直深度,就是要直达学生。本着这样的初衷,西电资助管理中心于2017年11月升级原有平台内容,正式更名为“西电学生奖助”,并成立了自媒体工作室。工作室现由1名老师负责,其余均由我校勤工助学学生组成,专人策划、专人审稿、专人排版。

“西电学生奖助”微信平台已成为我校宣传资助政策、传递资助信息、引导资助舆论、促进信息公开、开展育人活动的重要渠道。半年来,累计推送稿件150余篇,原创稿件近百篇,并穿插配有视频、音频、漫画,增加多元性,吸引学生关注。在微信平台,开设特色专栏,持续推送系列报道,营造资助宣传氛围,让校内外听到资助的声音。

资助小贴士:以动漫对话形式呈现,主要介绍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等各类资助政策,语言活泼,内容清晰,且带有当时最热的“佩奇”元素,深受学生喜欢。

西电大使说:通过专栏报道资助大使返乡返校、进村入户开展资助政策宣讲的经历和感受,让学生发声,为资助代言,常发声,发好声。资助大使们从不同角度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真诚、感人,推送期间,得到了师生的持续关注。继大使说之后,我校又开展了“资助宣传大使微宣讲”比赛,立体化地解读资助政策,讲述对受助学生的帮助,表达对国家、社会和学校的感恩之情。

勤工助学风采录:培育宣传在勤工助学岗位中优秀的学生和团队,充分挖掘育人元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已报道推送博物馆勤助团队、图书馆勤助团队、大学生邮局团队、西电记者团。

资助育人|学院在行动:充分调动二级学院资助工作的积极性,开办专栏报道学院资助育人工作,先后推送报道了升旗仪式、红色基地参观、“感恩励志诚信”主题班会等资助育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