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服务特性探究民办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方式

2019-06-17沈杰

卷宗 2019年13期
关键词:创新方式行政管理民办高校

沈杰

摘 要:在我国高等教育机制日益成熟的今天,民办高校的规模、数量和专业设置都实现了完善发展。通过优化民办高校管理体系,为高校师生提供完善的服务机制,从而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打造强有力的民办高校品牌,实现自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统一”。本文从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活动的内涵与存在问题分析入手,结合民办高校的服务特性,从而探究基于服务特性的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创新方式。

关键词:服务特性;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创新方式

在“去行政化”的高等教育机制改革背景下,各个高校都在尝试“去行政化”实践。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在行政管理创新时,主要在于发挥行政管理体系,诠释服务特色,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为高校老师提供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机制,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服务特性出发,创新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方式。

1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活动的内涵与存在问题分析

在民办高校运行过程中,既要注重诠释自身的教育服务特性,也要注重考虑民办高校的市场化特征。在民办高校运行过程中,充分发挥行政管理活动的实施价值,才能为学生学习、教师科学与教学搭建良好的平台。

1.1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活动的内涵

结合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实际看,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主要有制度管理活动和制度执行活动两部分。在制度管理方面,主要是贯彻教育政策、领导指示及行政部门的各项要求等制度内容,为民办高校制定正确的管理制度,从而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形成科学分工和系统化监督。在制度执行方案,则侧重于高校行政管理实践活动,在具体贯彻各项制度,以及民办高校运行实践时,主要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为高校运行提供有效支撑。

1.2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管理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大致上,问题集中反映为:1)对行政管理活动缺乏科学、合理的正确认知。尤其是缺乏对行政管理的价值认识,目前部分民办高校将管理的重点放在了招生管理、财务管理和教学管理之中,简单认为行政管理是一项投入大、回报低的活动,将本应处于“中枢”地位的行政管理活动,调整至“后勤”位置,影响了行政管理活动的决策效率。2)行政管理活动的科学性不足,岗位职责划分不清晰。部分民办高校在行政管理时,未能制定清晰的岗位分工和职责界定,岗位人员调动频繁,加上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影响了民办高校的运行效率与长期发展。3)行政管理思想落后,管理机制亟待改革优化。民办高校在开展行政管理活动时,往往简单的将行政管理等同于实践事务活动,未能认识到该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管理对象的多样性与主体性,影响了行政管理的实际效果。整体来看,当前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时,过度以来管理制度,缺乏服務理念的有效诠释,加上管理过程中,缺乏应有的灵活性,限制了该活动的实施效果。

2 民办高校的服务特性

民办高校兼具教育机构和企业化办学的双重特征,民办高校想要是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具体探究民办高校的服务特性,从而优化管理活动。服务师生是民办高校持续运行的基础,尽管民办高校有企业化和市场化特征,并且实施的是自负盈亏管理模式,但是民办高校的生存之本是良好稳定的生源,发展之本是爱岗敬业的老师,只有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条件、资源,才能让老师安心教学,让学生快乐成长。因此,从这一视角看,师生就是民办高校的运行之本。想要有效服务师生,就必须尽可能的优化管理流程,从师生学习、生活等各项活动的便捷性出发。

服务时代是民办高校创新实施的关键,民办高校是现代教育制度改革创新的产物,因此,时代性是民办高校的天然属性。只有诠释时代性,满足时代诉求,才能使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民办高校要站在时代需要角度,丰富教学内容,调整专业设置。当民办高校管理、运行始终与时代同步时,才能确保高校运行实现最佳效果,也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

3 基于服务特性的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创新方式

在民办高校管理活动中,行政管理是高校运行的重要组成环节,基于服务特性的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活动旨在为师生的学习、教学和科研等等提供良好的条件,通过构建现代行政管理机制,融入服务特色,让学校管理体系更便捷有效。传统的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时,部分管理者过多看重管理的效率与成本管控,缺乏服务特性的有效融入。因此,在民办高校教学机制全面创新时,要在充分了解民办高校基础状况的前提下,从诠释服务特性出发,探究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创新策略。

民办高校开展行政管理活动全面创新的出发点在于通过诠释服务思维,构建完善的行政管理机制,确保高校各项工作有序实施。随着信息化应用日益成熟,如今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通过实施系统化的行政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并且制定良好的教学秩序。当然,与公立高校不同,各个民办高校都有自身特色。因此,在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活动中,要立足学校实际,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方案。此外,在民办高校运行时,高校的品牌和社会影响力对学校招生与人才招聘、学校管理等有着重要影响,甚至社会认可状况也直接影响民办高校的生存发展。

在融入服务特性开展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机制时,要注重做到:1)明确行政管理的目标,优化行政管理服务意识,在制定行政管理方案时,应该以优化管理流程,简便管理机制为基础要求,通过实施人性化的管理策略,从而激发民办高校的发展活力。2)注重构建专业的行政管理力量,在行政管理人员的选聘、配置与管理时,要注重明确行政管理岗位的具体职责,聘请专业的行政管理人员,结合民办高校的特色与发展实际,构建完善的行政管理人员机制。通过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薪酬激励方案和晋升体系,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释放行政管理体系活力。3)要树立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该体系中包含服务学生的后勤保障机制,服务教师的教学机制,服务科研的研究体系等等,通过构建包含多个层级的服务机制,实现民办高校行政管理的理想效果。4)注重融入时代化特性,构建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管理体系,通过充分使用各类新型管理技术,助力行政管理更好服务广大师生。

4 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成熟,如今民办高校从学校规模到专业设置,再到社会影响力都实现了跨越发展。和公立高校不同,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既有服务教育的事业属性,也有服务市场的经济属性,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多数民办高校都由市场力量来投资,并且实施学校自负盈亏的运行模式,因此,在民办高校管理、办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尊重教学规律,也要按照市场要求来具体运行。因此,从服务特性出发,创新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方式,将优化高校学生的培养质量,提升民办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丽敏,韩雪梅,杨楠,于越.民办高校经由“去行政化”以提升竞争力的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0):5-6.

[2]徐丽亨,朱卉,周刚,鲁聪.独立院校办学中“服务意识”的渗透路径研究——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为例[J].亚太教育,2016,(04):175-176.

[3]陈素娜,尤玲玲.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评价新机制探索——微信公众平台与关键绩效指标法的整合[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9):61-65+85.

[4]张育花,黄桂花,罗正相,孟红卫.服务型政府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服务创新建构——以心理学的视角[J].现代农业,2018,(12):88-90.

猜你喜欢

创新方式行政管理民办高校
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