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播玉米要高产播种技术是关键
2019-06-17刘忠强
刘忠强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夏玉米种植的关键由过去的“三分种,七分管”转变为目前的“七分种,三分管”,即把夏玉米精细管理转移到精细播种的各个环节中,重点抓好科学选种、种子处理、合理密植、科学选肥用肥、提高播种质量等工作,为夏玉米高产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科学选种
夏玉米选种的基本原则是,充分考虑当地的光照、气候自然资源及生产条件,并根据自身的土壤肥力状况、常年产量、水浇条件、栽培管理水平等因素,选择株型紧凑,适应性好,抗逆、抗倒伏性强,即高产又稳产的品种。同时,必须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最好是省级农业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确定在本地推广的主导品种,以充分发挥先进技术成果在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中的支撑作用。
二、做好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剔除小籽、瘪种,选出大小均匀、颗粒饱满的种子;然后在晴朗天气将种子铺在凉席或布包上晒种(禁止在水泥地及柏油路上晒种)2~3天,以提高发芽势,确保出苗整齐一致。
近年来多种病虫害如苗枯病、粗缩病、茎基腐病、丝黑穗病、蓟马、灰飞虱、蚜虫和地下害虫危害加重,玉米在播种前可用种衣剂进行包衣预防。一般每100千克种子可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150克+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50毫升+60克/升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50毫升,或用29%噻蟲·咯·霜灵悬浮种衣剂500毫升进行包衣处理,先堆闷4~6小时,晾干后播种,以提高防病治虫效果。
三、抢时早播
改变小麦收获前套种夏玉米的种植模式,推广小麦收获后带麦茬播种,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灭茬,实现贴茬播种。夏玉米播种宜早不宜迟,在小麦收获当天或第二天就应完成夏玉米播种。以山东地区为例,6月15日播完为宜,最迟不能晚于6月20日。如果土壤干旱,可以采用先播种后浇水的方法,做到不误农时,保证夏玉米正常成熟。
四、大小行种植
目前夏玉米大多采用60厘米等行距种植,通风透光性差,不利于密植高产。最好采用大小行种植,在60厘米平均行距不变的情况下,将大行距增加到70~80厘米,小行距缩小到40~50厘米,有利于通风透光,促进玉米茎秆粗壮,增强其抗倒伏能力。
五、合理密植
夏玉米如果留苗密度过小,达不到品种要求密度,产量水平不能充分发挥;留苗密度过大,超过了品种要求密度,就会造成田间通风透光不良,玉米茎秆细弱,后期易倒伏,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所以,一般要求紧凑耐密型玉米品种,每亩留苗4 000~4 500株,高产田4 500~5 000株;大穗平展不耐密型玉米品种,每亩留苗3 300~3 700株。土壤肥沃、浇水条件好、产量水平高的田地,应适当密植;土壤瘠薄、浇水条件差、产量水平不高的田地,应适当疏植。为保证夏玉米有适宜的密度,对单粒播种地块,播种密度应比预定收获密度增加10%左右。
六、实行种肥同播
玉米种肥同播采用种子箱和肥料箱分离的专用播种机,一次性将种子和夏玉米全生育期的肥料同时播下,可以省工、省时,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肥料的挥发与流失,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玉米增产增收。种子必须选择籽粒大小均匀、颗粒饱满,发芽率达标品种;肥料选用肥效期长的缓控释肥料。肥料应施在种子的侧下方,施肥深度8~10厘米,种子与肥料间隔6~8厘米,防止烧种和烧苗。
七、科学选肥用肥
改常规施肥为配方施肥,配方施肥可以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质量安全、提高化肥利用率、对于提高玉米单产、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作用。近年随着玉米随种下肥技术的推广,缓控释肥受到种植者的欢迎,但市场上的缓控释肥品种较多,配比不一,缓控释肥效果也参差不齐,有的夏玉米生长后期脱肥,影响其产量。因此,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应根据当地农业部门土壤化验结果和种植户各自的产量水平、浇水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施肥的比例和数量。一般每亩施用农业技术部门推荐的三元复合肥40~50千克。种肥不足或有脱肥可能的地块,应在大喇叭口期每亩补施10千克左右的氮肥,以满足夏玉米高产优质的需要。
八、提高播种质量
夏玉米生产不同于其他作物,如果出苗不齐或缺苗,即使补苗或移栽也会造成大苗欺小苗现象,到后期很难成穗或成穗很小。因此,播种时需要把握好四点:一是在小麦收获后,杜绝田间麦秸堆积,防止播种时播种机地轮打滑不转。二是做到播种速度均匀,速度控制在3~4千米/小时,以防出现“跳机”现象,避免下种不匀、深浅不一,或不漏籽。三是掌握好播种深度,一般以3~5厘米深为宜,普通种子每穴1~2粒,单粒播种每穴1粒。做到四个“一致”,即播深一致,行距一致,覆土一致,镇压一致。四是播种后及时检查是否有漏播和露籽现象,发现漏播应及时补种,发现露籽应抓紧埋土。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宁津县农业局邮编:25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