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铁重塑城市版图

2019-06-17孔冰欣

新民周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合肥高铁发展

孔冰欣

安徽省南淝河经合肥城区汇入巢湖,两岸风景秀美,沿河发展飞速,高架林立。水运、高速、高铁汇集于一处。

如龙。

高铁如龙,一路飞驰。窗内是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对商务人群而言,车厢好似移动中的办公室;窗外是极具多样性的沿途风光,从城市建筑逐渐演变为碧水青山——新科技概念与家园梦理想,从未结合得此般紧密,事实上,二者是在同一条线、同一片土地上延伸。

中国的经济地理,已被高铁悄然改变。

一线城市的高铁站,与二三线城市的高铁站没有区别,区域发展水平有差异,但高铁硬件、管理标准没有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这意味着“现代化”的植入,能带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高铁正在迅速提升中国的经济能级,可直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的产业融合和整体进步,加快中国经济转型的步伐。高铁网络为中国赢得赶超世界的时间,大力建设高铁网络,加上高速公路、高速航空运输、“宽带中国”战略,切合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关键阶段的国情,以发展高速经济博取“后发先至”,将在中国历史上、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赢高铁赢未来,重塑发展版图

2016年7月,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发布,在“四纵四横”的基础上打造“八纵八横”,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

2018年11月18日,“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最北“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哈牡高铁正式进入运行试验阶段;与其连接的牡绥铁路提速运行试验,同步进行。

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运筹帷幄、奔腾不息的雄心不变。伴随着如火如荼的“八纵八横”高铁网建设,可以预见,中国高铁将继续开往春天,迎来生机勃勃的新纪元。而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郑州、西安、成都、重庆等交通中心城市,以及在这些仿佛星辰版亮眼的中心城市的外圈运转的其余“行星”们更深知,高铁正在重塑中国城市的版图,赢高铁者,赢未来。

对于中国的发展,高铁到底有何重大意义?《人民日报》曾做过一番经典的总结。

高铁像公交,车次多、间隔短却高速无拥堵,使铁路旅行时间至少减少一半,使“同城效应”更明显。高铁创造了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推动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形成合理布局,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异地如同城”的生活概念,在沪宁、广珠、长吉、昌九、沪杭高铁等沿线流行开来。

高铁像鲇鱼,迫使民航降价、公路调线,使运输结构更优化、百姓得实惠。高铁的开通,对500公里以下航线造成了颠覆性的冲击。以合武、合宁客专为例,从武汉到上海乘坐高铁二等席相当于三点五折机票,相对较低的价格与大幅缩短的旅行时间,将大量消费者从空中分流到轨道,促使该航线的机票常年提供半价优惠。高铁对中长途公路客运的冲击也相当严重,一些定位高端商务客流的班线遭遇了客流流失严重、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不得不调转车头,调整班线,为亟待发展的农村客运市场补充了大量运力。

高铁像磁石,“聚客效应”强大,沿线旅游更热,服务业更火,刺激消费大幅增长。京津城际的开通运营,天津市接待游客的数量增加了35%,许多餐饮店和观光景点人员爆满。郑西高铁开通以来,沿线郑州、洛阳、三门峡、华山、渭南、西安等设高铁车站的城市旅游增长都在20%以上。京沪高铁的开通,也使沿线铁路旅客发送量同比大幅增长——举个例子,2011年6月30日全线正式通车,当年7月至12月,曲阜三孔景区接待游客253万人次,同比增长15%。在各类酒店急剧扩张的情况下,全市酒店入住率仍提高了5%,节假日城区酒店客房几乎爆满。

高铁像杠杆,连接区域、覆盖城乡,撬动了沿线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宜居建设的新活力,加快了区域融合的新步伐。武广高铁公交化、大运量的运输模式促进了珠三角、长株潭、长江中下游城市群资源的深度整合。大批广东客商到湘鄂两省投资,加速了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江苏徐州是京沪高铁沿线唯一开通始发动车的地级城市,日均发送旅客1.1万人以上,毫無疑问,京沪高铁为徐州经济转型升级送来了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

实际上,高铁不仅是最具人气的时代列车,更开启了“大动脉”服务民生、助推经济的新速度,让老百姓得到了好处、看到了实惠。

城市化与高铁相辅相成

一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大略分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70%,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50%进而上升到70%左右。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这一阶段也成为城市化稳定阶段。

自“30%”到“70%”,是城市化的主要阶段,其中,超过“50%”以后的城市化是关键。中国城市化现正处于从“50%”向“70%”努力的攻坚过程中,高铁是电池,储蓄能量,突破局限;又是以大地为衣、重新缝合区域经济的“神针”,压缩了时空距离、重构产业和城镇化格局、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援引了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的观点,指出“高铁引导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其实也属于TOD模式发展城市(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世行报告的开篇,从Density(密度)、Distance(距离)、Division(分割)三个维度与地方、国家、国际三个地理层面,分析了地理经济的转变。该报告倡导,我们应该鼓励城市化、灵活性和地区交流,其总体目标是促进市场服务。报告认为,“经济发展一个惊人的特征是空间的不均衡”, “国家要有所发展,必须进行空间转变”。

“高铁两个效应最突出。一是极化效应,即经济增长非均衡;二是同城效应,即极化效应带来了溢出效应(非均衡发展带来了公共服务的溢出)。若联系世行报告看,在城市化人口占比低于30%~50%的时候,乃提高密度之阶段;占比处于50%~70%的时候,乃拉近距离之阶段——所谓溢出效应需要载体,需要高速交通,高铁恰承担了这份角色;占比大于70%的时候,乃消弭分割之阶段,公共政策的重点是加强公共服务均等化。”诸大建告诉记者。

2018年4月18日,重庆江津珞璜,新白沙沱大桥是世界上首座六线铁路桥,此桥创三项世界纪录。

他直言,在高铁经济里,像北上广这样的国际级头部城市,居中心地位,受益仍然最多。但交通之便同时也让中心城市优良的公共服务更快溢出,资源高效率地配置出来,次一级的地方枢纽城市、三四线中小城市,遂跟着获得了生活水平的同步提质。不均衡的经济增长,结果导向社会发展的均等化。

在高铁经济里,像北上广这样的国际级头部城市,居中心地位,受益仍然最多。

“寄希望于经济均衡发展,然后区域同步发展,太过理想化,现实操作不太可能的。高铁‘一体两面,中心城市虽然集聚资源,最终却引领整个周边区域跟进‘共赢,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正常节奏。譬如像苏州、杭州,城市的经济功能与规模没法与上海相提并論,但它们感受到了同城效应,成了上海优美的‘后花园。人们都说‘从前慢,难以想象上午在陆家嘴的写字楼忙碌,下午去杭州品一品龙井的茶香,晚上再到苏州一边与友人聚餐、一边听着评弹……现在,高铁帮你一小时内路程搞定,让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情感联系进一步互相渗透,不正说明了眼下的‘不均衡,的确是在为明天的‘均衡做铺垫吗?”

高铁孕育的城市新贵样本

高铁虽通,出路还得自己找。在网格化的“高铁中国”地图里,二三线城市皆欲力争上游,成为类似“网络节点”的存在。然而,一味照搬照抄中心城市的成功模板,显然不是良策。诸大建提醒:“二三线城市应该重新制定发展战略,从原来单纯依附型,转向自主、独到、有核心竞争力。高铁对所有城市是一视同仁的,你想脱颖而出,成为体系内的亮点,就必须调整思路,以更开阔的视野打开新局面。”

如今,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历程,是由高铁牵引,大中小城市抱团,功能互补。“一小时经济圈”的概念之所以愈发深入人心,离不开高铁这个最坚实的后盾,彰显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一种后发优势。而谈及高铁孕育的城市新贵,毋庸置疑,合肥与重庆,是非常值得分析的两大模范样本。

“四纵四横”时期,合肥只接入了沪汉蓉一个干线通道,但到了“八纵八横”的新时代,以合肥为中心,突然冒出一个华丽的“米字形”规划——除了沪汉蓉,合肥还接入了京深高铁、合福高铁、合杭高铁、合郑高铁、合蚌连高铁。此外,合肥还规划了多条城际铁路:合六城际、合淮蚌城际、合宁城际、合芜城际、合安城际。

身为安徽省省会的合肥,因为高铁而与长三角城市更加贴近。高铁网络建设推动了合肥经济圈区域内的分工协作和经济技术交流,产业布局更趋合理,扩展了合肥经济圈的区域辐射和吸纳能力。借力高铁,合肥积极承接长三角核心城市的金融、现代物流、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建立起与长三角各城市的合作体系。在承接产业转移、接轨长三角大物流圈中,合肥正不断拓展与长三角及中西部地区的物流空间。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深入实施,合肥作为产业承接的核心城市,利用高铁契机,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紧抓产业、资本转移机遇,在汽车、电子信息、新能源、家用电器、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参与长三角区域分工协作,实现跨越赶超。高铁对于第三产业,尤其对快速运输、资讯传递与现代物流等行业影响最为显著,故同时必将催生新的服务业态,完善业态分布。

另一位新贵重庆,普铁时代没有直接接入任何一条干线。进入“八纵八横”时代后,重庆一跃成为沿江通道、厦渝通道、包海通道三个干线的交汇,并通过连接线并入兰广、京昆两大通道。

“十三五”时期,重庆将充分发挥在国家战略格局中的功能作用,依托“渝新欧”国际铁路和渝昆泛亚铁路,联通西部各省区,积极搭建平台,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和对外投资全面扩大贸易往来,拓展发展空间和市场,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重庆依托长江大通道,加快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全国重要物流枢纽、通信枢纽,全面提升金融、贸易、物流、信息、科技、人才等要素集散功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促进“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新支撑带向内陆纵深推进的重要枢纽和门户。

高铁挥舞了魔法棒,蝶变与否,城市当自强。

猜你喜欢

合肥高铁发展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铁会飞吗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地百米建高铁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