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年级数学阅读教学

2019-06-17郭秀芬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年级数学阅读小学生

郭秀芬

摘要:阅读并不是语文课程活动的专有内容,数学课程教学也离不开阅读。阅读可以让小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找到解题的关键,改善小学生对数学的一知半解,增强阅读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阅读教学,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阅读促进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感知,使小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变“要我读、学、思、做”为“我要读、学、思、做”。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生;中年级;数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3-0133-01

小学生通过数学阅读可以有效解读文本,挖掘学习重点,积累数学技巧。阅读对于中年级学生有更大的教育意义,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阅读能力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于数学的认识也在逐渐增强,是养成高效阅读的关键时期。但是,有的小学生在學习时忽视阅读,往往一拿到题就开始计算,使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被遗忘,导致解题错误。还有的小学生在阅读时马马虎虎,看错数量关系和题目要求,最后功亏一篑。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向学生渗透阅读思想,改善学生不爱数学阅读的现状,指导数学阅读技巧,为小学生创造数学阅读氛围。

1.善于阅读,提高数学审题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思考是十分重要的,中年级学生对小学数学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此时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和题目,从而更好的思考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数学审题能力。比如讲冀教版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时,通过阅读理解与思考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尤其是在计算前涉及到单位换算的一定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读题自己处理。小学生详细的阅读教材,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为准确获得答案提供帮助。数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中的练习题,找到题目中包含的每一个知识点,从而快速解题。“想用一条绳子圈一个长度是6.4米、宽度是3.6米的长方形活动区,那么需要多长的绳子?”首先小学生在阅读以后知道这道题求的是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2×(长+宽)。然后知道长是6.4米、宽是3.6米,就能求出周长是2×(6.4+3.6)=20米。快速解题的关键就是读题时能找到关键词求周长,这样问题就会很顺畅地得以解决。

2.巧用阅读,增强数学辨析能力

在中年级数学教材中,有一些数学知识难于理解,或者有一些知识容易混淆,如果小学生不认真阅读,很可能会误解或者错解,这样会降低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数学教师要巧用阅读,增强小学生的数学辨析能力。比如讲冀教版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两个计算题,通过阅读和计算能够让小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了解。题目一:有两个一样的小长方形木块,他们长度均是10cm,宽度均是5cm,问如果通过拼接的方式组成一个正方形,则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都是多少?如果拼成一个长方形呢?题目二:某个长方形同某个正方形的周长是一样的,其中长方形的长度为23cm,宽度为15cm,试求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为多少?这两个练习题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以及周长知识进行了结合,能够检查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

3.丰富阅读,培养数学文化内涵

数学阅读教学要形式多样,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在阅读中成长,体会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培养中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和数学文化内涵,能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比如讲冀教版小学数学《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时教师首先带领小学生阅读教材,做好基础工作,对平均数的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按预置阅读任务分组活动,在阅读完毕后解答相应的问题,这样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小学生在合作中进步。最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一段生活资料,让小学生在阅读之后做出相关数据的统计,并且绘制统计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课外阅读,拓宽数学综合素养

数学阅读包含课堂上的书本阅读和课外社会阅读,课外社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视野,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成长机会,小学数学教师要鼓励小学生进行课外社会阅读,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材料,让中年级学生把社会阅读当成一种习惯,为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比如讲冀教版小学数学《用字母表示数》,这部分知识对中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有些小学生则感到困惑。数学教师为了让小学生感受字母的不同取值范围和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课外阅读信息,如其他学校的《用字母表示数》的思维导图,网络上下载的优秀教学案例,简单的方程知识等,一方面为小学生开拓思路,找到运算规律,另一方面为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机会,熟练地利用公式和常用数量关系求值;再如,当学生看到新栽的大树时会发现工人师傅用长木棍将树支起来,形状正好是三角形的,学生通过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道理,也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这就是社会阅读的最好范例,其实数学学习无处不在,只要用心体会即可。

总而言之,阅读是小学数学的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要将阅读贯穿到数学课程实施的每个环节,不论是概念教学、课堂训练还是考试检测,都要让小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感知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意识。同时,数学教师还要关注中年级学生的个性认知要素,让学生更好的感知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精确性。

参考文献:

[1] 刘炳燧.浅谈小学数学阅读教学[J].小学数学参考,2015(8).

[2] 程天兰.浅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阅读教学[J].读写算,2014(12).

猜你喜欢

中年级数学阅读小学生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