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效果
2019-06-17高胜男
高胜男
【摘 要】目的:探究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效果和疾病的控制效果。方法:为了进行本次研究主要对某一地区内200例患有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其一共分为四组,第一组是<18个月组,第二组是18个月~2岁组,第三组是3~4岁组,第四组是5~9岁组。每组患儿的数量均为50人。比较四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情况和免疫情况。结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患儿发热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在头痛方面,<18个月组和5~9岁组的发病率较高,相比之下5~9岁组的头痛人数更多。另外在腮腺肿痛、腮腺肿大天数颌下腺肿大、舌下腺肿大情况方面,<18个月组的情况相比其他组的情况严重。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1--02
引发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体受到了腮腺炎病毒的侵入,从而产生了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其中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特征为发热、腮腺非化脓性肿痛等,如果不加以重视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其中主要以神经系统为常见发病组织。另外对于人体的睾丸、卵巢等生殖腺也具有一定的危害程度[2]。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一种选取了100例患有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年龄将其一共分为<18个月组,18个月~2岁组,3~4岁组,5~9岁组四组患者。患者在性别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所有患儿进行血清检测,并且保证所有患儿都符合本次研究调查,最后将相关血清样本送往指定的地点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四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情况和免疫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或是SPSS19.0软件进行检验本次涉及数据,计量相关的资料所使用的工具为(),并且进行t检验,应用(%)表示计数,行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差异。
2 结果
2.1 四组患儿免疫情况比较 下表显示了四组患儿在免疫情况方面的差异,发现3~4岁组的一剂次人数最多,5~9岁组在≥2剂次最多,详情见表1。
2.2 临床表现比较 观察组在发热、头痛、腮腺肿痛、腮腺肿大天数、颌下腺肿大、舌下腺肿大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详情见表2。
3 讨论
根据我国国家疫情统计数据显示流行性腮腺炎,每年爆发的比例占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20%左右。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加快了对2次剂的MMR疫苗逐渐纳入到了免疫规划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相关试剂的应用,流行性腮炎的发病率已经下降了28.02%左右[3]。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提高疫苗的接种率,而且在各个省市当中,麻疹和风疹的发病特征也在逐渐改变。发病群体从小年龄组逐渐后移到大于15岁的大年龄组中,但是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群体仍然主要发生在15岁以下的儿童中。北京市在2006年将2次剂的MMR疫苗纳入到了免疫规划中,上海市在2009年将2次剂的MMR疫苗纳入到了免疫规划中。但是在两座城市当中,小于15岁的患儿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仍然在80%以上[4],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腮腺炎疫苗的使用时间过短。为了进一步提高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效果,降低儿童患有流行性腮腺炎的几率,必须要加强对MMR疫苗的推广,在短时间内纳入到免疫系统中。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组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和免疫情况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差別,腮腺肿痛、腮腺肿大天数、颌下腺肿大、舌下腺肿大等情况落实<18个月组的患儿发生情况较为严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关注和治疗。
总而言之,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纳入免疫规划的速度是当前解决流行性腮腺炎的重要措施,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纳入免疫规划的措施,能够进一步减少儿童患用该疾病的几率,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值得进一步推广发展。
参考文献
许青,熊萍,房学强, 等.山东省两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流行性腮腺炎短期预防效果评价[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8,52(3):265-270.
丁亚兴,田宏,孙静, 等.天津市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1):2070-2073.
周荣军,程慧健,谭楚生, 等.2011-2016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8,34(6):525-528,532.
孙健,朱红,杨剑, 等.芜湖地区2006-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6,36(11):85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