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唇裂修复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9-06-17陈裕聪王俊林宋勇刘彦杰
陈裕聪 王俊林 宋勇 刘彦杰
【摘 要】目的:探究先天性唇裂修复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共收治先天性唇裂患者100例,将唇裂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旋转推进法,观察组应用改良旋转推进法,两组唇裂患者的唇长差、唇高差、鼻小柱高度差、鼻底宽度差。结果:两组唇裂患者的唇长差、唇高差、鼻小柱高度差、鼻底宽度差对比,观察组唇裂患者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旋转推进法治疗先天性唇裂,近期疗效显著,修复效果更佳,但远期效果还需继续观察研究。
【关键词】先天性唇裂修复术;常规修复术;个体化修复术;唇长差;唇高差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1--02
唇裂属于常见先天性畸形,其中单侧唇裂的发生率更为多见,手术修复是治疗先天性唇裂的唯一方案。为了追求更好的手术效果,临床不断改建现有的先天性唇裂修复术,力求效果更佳,术后美观度更高。但是,仍旧有研究[1]发现,现有的各种先天性唇裂修复术均非尽善尽美,仍存在一定缺陷。有文献[2]提出,临床开展先天性唇裂修复术应该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手术,尽可能的保留患者的人体组织,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本文就收治的100例先天性唇裂患者,对比分析了常规旋转推进法与改良旋转推进法的优劣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共收治先天性唇裂患者100例,将唇裂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有50例唇裂患者。100例唇裂患者中男57例,女43例;年齡在2个月至2岁,平均年龄(0.73±0.12)岁。纳入标准:患者均为单侧唇裂;患者均为初次修复治疗;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唇裂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旋转推进法:术前精心测量,遵照Millard法定点,根据患者健侧唇高差开展手术。
观察组应用改良 Millard旋转推进法:(1)做好定点:定点1(健侧唇峰)、定点2(人中切迹处)、定点3(健侧裂缝隙唇处),让定点2-3的长度等于定点1-2的长度。定点4(患侧裂缝隙唇红缘最后处)、定点5(鼻小柱健侧根部),在定点三向唇红处做一个弧形连线定点8,在定点4向唇红制作一弧形连线顶线9,定点3与定点4均在皮肤出定下,尽可能保持唇弓完整性。(2)切口与缝合:顺着3-6、3-5、3-8、4-7、4-9全程切开,3-6/4-7保留黏膜,翻转并向患者口腔侧缝合,关闭裂隙口腔侧。分离5-3-6瓣粘膜层浅层,应用口轮匝肌脱套式解剖患侧上唇,从鼻底下解剖上唇口轮匝肌,并观察鼻底的详细情况。将定点7以及3-6沿着线进行无张力缝合,选择3-6沿线上最合适定点,基准为左右鼻孔大小基本一致。恢复鼻底后,缝合3-4,固定患侧的唇峰点,逆转向上将唇白缝合,并将5-3-6瓣逐一推到鼻底处进行缝合固定,最后缝合唇红处。
1.3 观察指标 术后对比两组先天性唇裂患者的唇长差、唇高差、鼻小柱高度差、鼻底宽度差。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唇裂患者的唇长差、唇高差、鼻小柱高度差、鼻底宽度差对比,观察组唇裂患者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单侧唇裂在口腔颌面部非常常见,但却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外观,对于患者的生理功能、身心健康也有不小的妨碍。恢复正常外观以及生理功能能够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是治疗唇裂的主要目的。唇裂修复术是治疗先天性唇裂的唯一手段,已经有了将近2000年的历史。经过无数学者的努力与研究,大量先天性唇裂修复术在临床得到应用[3]。但是 ,因为唇裂患者的畸形表现多样化,不同的手术方案各有其特点,很难确保术后的效果。临床往往是通过唇裂患者自身的畸形特征、畸形严重程度以及术者多年经验而选择手术方法,并没有能够适用所有先天性唇裂患者的修复手术。因此,临床有文献[4]提出,应该在既往先天性唇裂修复手术的基础上,改良手术方法,开展个体化治疗。
现在,临床应用最广的单侧唇裂修复术有Millard 旋转推进瓣法(上三角瓣法)以及 Tennison-Randall下三角瓣法两种[5]。Millard所提出的上三角瓣法具有术后减轻疤痕明显度,能够填补凹陷的比地组织,能够尽可能的令鼻小柱处于中线处[5]。在1968年,Millard提出了Millard 2式,转变了C瓣旋转下降方法,通过部分C瓣延长患侧鼻小柱短缺[6]。该术式的原理是,在切口内插入多余的C瓣,后来Millard又发展出了Millard 3式[7]。
改良旋转推进法主要是根据手术部分的定点进行调整优化,让术式定点更简单准确的同时,能够在手术中充分的修复唇裂,能够根据患者的详细情况,合理优化术式,让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明确。从本研究可以看出,改良后的旋转推进法治疗先天性唇裂更具优势。
综上可知,在临床应用先天性唇裂修复术,应该从患者详细情况出发,才能够获取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沈嬿,李光早,徐静等.唇红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在先天性单侧唇裂整复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5):742-744.
邓建平,尹宁北,黄雁翔等.鼻唇肌肉三维立体定向重建法单侧唇裂修复74例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7,26(4):11-14.
高廷益,张凯,杨东昆等.两种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的临床对比效果观察[J].口腔医学,2017,37(12):1095-1098.
马晓冬,曹玮,黄立等.鼻中隔软骨辅助自体肋软骨对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综合矫正[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7,23(4):246-248.
小剂量咪唑安定或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6月以内小婴儿唇裂修补术的应用[J].李大珍,石远.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05)
机械通气在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麻醉中的应用[J].廖志品,罗敏,田玉科.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09)
应激与无应激麻醉[J].邓硕曾.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