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析
2019-06-17彭丽莉张文静于春利
彭丽莉 张文静 于春利
【摘 要】目的:分析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伴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点。方法:应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对社区体检所选的247例EH患者进行抑郁评分,筛出SDS大于50分的患者定为EH伴抑郁患者,选择SDS评分标准分小于50分的患者作为对照观察。分析社区EH伴抑郁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及特点。结果: 87例EH伴抑郁患者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为多见;160例EH不伴抑郁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以阴虚阳亢型最为多见。气滞血瘀型在EH伴抑郁患者与EH不伴抑郁症患者证型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EH伴抑郁的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血瘀、气滞、火(热)、湿浊、气虚、痰浊、阴虚、血虚、阳虚为多见。其中血瘀出现频率最高;社区EH不伴抑郁患者阴虚、气虚、火(热) 、痰浊、阳虚、血瘀、气滞、湿浊、血虚组合常见,其中阴虚出现频率最高。
【关键词】高血压;抑郁症;证候要素
【中图分类号】R7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1--01
高血压病为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伴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多。抑郁的发生可使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增加[1],直接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和生存质量。
目前对于社区人群EH伴抑郁患者中医研究较少。明确社区人群EH伴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对中医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进而有助于减轻或消除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降压治疗的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制定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 90 mmHg为高血压。抑郁诊断标准: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3]。将SDS标准分>_-50分定为抑郁。
1.1.2 中医辨证标准: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一疾病部分》[5]对风眩、卑谍的定义。
1.2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年龄30-80岁:符合EH西医诊断标准;既往二级以上医院诊断EH。
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有重要器官损害患者。无法完成自评量表的患者。有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病史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3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期间北京海淀镇社区3746名体检患者中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患者247例。其中男138 例、女109例;年龄30-79岁,平均53.1岁;高血压病史3个月-32年,平均5.3年;
2 方法
2.1 观测指标及方法
2.1.1 血压:于安静环境中,应用经校正标准袖带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右上肢坐位血压,间隔1-2分钟测量一次。重复3次。取3次测量平均值。
2.1.2 SDS评分:应用自评抑郁量表(SDS)[3]进行抑郁指数评分。
2.1.3 中医辨证分型及证候要素提取。提取方法:对所纳入病例经2位中医副主任医师,进行中医证候要素提取。
2.2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入选247例EH患者。其中EH伴抑郁患者87例,EH不伴抑郁患者160例。
3.1 中医证候要素分布
247例EH患者共提取出18种中医证候要素,出现频次693次。
87例EH伴抑郁患者,共提取中医证候要素16种,出现频次241次。出现频率前9位的中医证候要素,共出现179次,按出现频次从多到少依次为血瘀>气滞>火(热)>湿浊>气虚>痰浊>阴虚>血虚>阳虚。
160例EH不伴抑郁病患者。共提取中医证候要素18种,出现频次452次。出现频率前9位的中医证候要素,共出现373次,按出现频次从多到少依 次为阴虚>气虚>火(热) >痰浊>阳虚>血瘀>气滞>湿浊>血虚。
经RxC表χ2:检验,证候要素血瘀、气滞、湿浊、气虚、阴虚在2组患者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2 EH伴抑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情况
87例EH伴抑郁患者中医证型主要有气滞血瘀、肝火亢盛型等,其中以气滞血瘀为多见,经χ2检验,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H不伴抑郁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以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等为常见,其中阴虚阳亢型最为多见。
4 讨論
EH是目前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研究表明EH患者常伴有抑郁状态[4]及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EH的控制程度与进展情况与患者对EH的认识及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精神状态密切相关,抑郁症作为一种与心理行为相互影响的社会适应不良性疾病,影响着EH的发生与发展,而EH也可以引起和加重抑郁症[5,6]。
目前,由于缺乏EH伴抑郁统一的理论与治疗方法,西药治疗短期效果明显。但长期服用后副作用使患者被迫停止[7]。针对西医局限性,中医治疗渐受重视。但临床研究较少,缺少指导辨证论治的证候要素、辨证分型方面研究。
本研究初步表明,社区EH伴抑郁的中医证候要素重点涉及血瘀、气滞、火(热)、湿浊、气虚、痰浊、阴虚、血虚、阳虚,提示血瘀、气滞、火(热)、湿浊为EH伴抑郁常见的中医证候要素。其中血瘀要素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气滞、湿浊和火(热)也是重要要素,与目前国内部分研究统计资料类似[8]。
本研究可见,社区EH伴抑郁患者群频繁出现“血瘀”和“气滞”两个证候要素,针对于社区EH伴抑郁患者的辨证治疗,有一定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Rozanski A,Blumenthal J A,Kaplan J.Impact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J].Circulation,1999,99:2197.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134(增刊):2-41.
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9-42.
汪顺银.抗抑郁治疗对高血压拌抑郁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4):24.
Steptoe A, Whitehead DL.Depression, stres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need for more complex models[J].Hear.2005,91(4):419—20.
Grippe AJ, Johnson Ak.Biological mechsnisIm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heart disease[J].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2002,26(8):941-62.
Sidney H, Kennedy A review of antidep ressant treatments today[J].European N europsychopharm acology, 2006,16:S619-S624.
彭丽莉,史大卓.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29(7):53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