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舰队 伟大荣光

2019-06-17雷炎

兵器知识 2019年6期
关键词:舰艇海军

雷炎

对传统海军强国海军而言,七十年生涯或许不够悠久,但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而言,七十年征程却充满值得书写和回忆的记忆财富。从当初用购买商船甚至打捞沉船来充实队伍,到如今举世瞩目的航母编队,人民海军完成“华丽转身”,形成蔚为壮观的舰艇编队。根据2015年5月26日发布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人民海军最新的战略要求为“近海防御、远海护卫”,不仅要逐步实现走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更重要的是强调“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或许,人民海军舰艇编队今天走过的路,其实都在为未来的发展埋下伏笔。

从“武装火轮”到“陈船厉炮”

所谓舰艇编队,系指由两艘以上舰艇或两个以上海上战术群组成的兵力编组。按照统一说法,人民海军的正式成立以1949年4月23日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的华东军区海军为起点,若要细究“物质基础”,人民军队的“水上武装”恐怕得追溯到土地革命时期,而且可以用上豪华的“编队”字眼。

湖北省仙桃市志记载,1932年8月,贺龙领导的湘鄂西苏区赤卫队在遭遇战中俘获了国民党军运送补给的两艘150吨级的小火轮,战士们给火轮装上钢板和机枪,变成了炮艇,一艘定名为“列宁”号,另一艘命名为“逸群”号(纪念贺龙的亲密战友周逸群)。它们后来参加反“围剿”作战,一度截断过洪湖主要水道,令国民党军惊恐不已。后来,贺龙部撤离根据地长征,这些武装火轮都被迫自沉,后世只留有一张关于“列宁”号的照片,据说是国民党军打捞之后拍摄的。后来,无论抗战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虽和敌人发生过一系列“水战”,但基本是在江河湖泊里面,所用不过是竹筏木船,略微高级点的也就是1947年华东野战军海防纵队缴获国民党海军的“合永”号。这是一艘美制501型步兵登陆艇,该艇仅为解放军服务了不到一年,就在1948年4月被国民党空军炸沉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积贫积弱几个世纪的中国海军重获新生。而比新中国成立更早一些的华东军区海军(即人民海军前身),标志着新中国重建“海上国门”的开始。作为人民海军第一支真正的舰队,基于原海防纵队改编的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纵队辖有炮艇9艘,登陆舰8艘,其它巡逻艇等12艘,这就是人民海军的全部家底,其中要么是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的起义舰艇,要么是用二手民船改装陆军枪炮的“变形军舰”。当时有一种形象的说法,叫作“陈船厉炮”。

尽管装备落后,但获得解放的祖国是人民海军发展成“安泰”(希腊神话里的巨人)的“力量之源”,像1949年5月上海刚刚解放后,工人群众迅速让被国民党军破坏的造船厂恢复生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提供各种小吨位的炮艇、登陆艇和运输船。1950年3月23日,人民海军第一支舰队——华东海军江防舰队宣告成立,紧接着登陆艇大队成立,麾下舰艇数量呈几何数量增长,光登陆舰艇就有22艘之多。虽说阵容不算整齐,但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如今小有规模,也是难得的跨越。

中国国产鱼雷快艇

技术问题是政治问题

面对美国支持的台湾国民党海军不断窜犯,人民海军只能在“战争状态”下成长,这样的军队首先是所大学校,不仅向国民党起义官兵学习,还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大量习惯陆战的士兵得放下熟悉的一切奔向大海。1949年11月22日,解放军在大连成立海军学校。1950年2月,学校正式开学。最初的院系设置很明显,一是指挥方向,一是机械方向,由此能看出初创者设计的大思路,一手抓作战,一手抓技术,至于每个方向之下更细的工作,只能一点点展开。

前辈们曾回忆一个细节:新入伍的“老陆军”,按苏联老大哥的要求,舰艇生活空间狭小又湿又闷,得注意个人卫生,进门第一步是洗澡。有些士兵甚至不知道苏联人给的清洗品怎么用,抹多了,因此烧坏皮肤毛发。每个人都在过关。第一任海军司令肖劲光晕船,毛主席诙谐地说:“海军司令晕船,空军司令晕机,这就是我们的干部政策。”对肖劲光来说,比晕船更难办的是,当时什么都没有。他最初没有办公机关,住在招待所里,到起义军舰集中的岛上去视察时,只能找一条民船上去。凡此种种,都是克服新知识、新领域、新规则的挑战,更是一种勇敢者的战斗。

后来成为中国海军副司令员的张序三就是取得胜利的“勇敢者”。最初,他只是华东野战军教导师第3步兵团的干部,1949年夏随部队集体向华东海军司令员张爱萍报到,成为新中国海军的第一批军官之一。1949年10月25日,组织安排他到华东海军登陆舰大队的“黄河”号上任政治干事,党支部书记。那是国民党第二舰队起义的美制中型登陆舰,原来叫“美盛”号,舰上全部采用美制武器装备,包括操艦口令都是英语。“我们上舰是为了在舰长、副舰长和各部门长的职位配备相应的见习人员,从零开始学习。当时我有个心理感受,面对技术兵种,懂技术太重要了,否则人家不服你。对海军而言,技术问题是政治问题。于是,我的学习目标就是舰长,我要是会开船了,说话就有份量。”

中国海军两艘051型驱逐舰发射“上游”1甲反舰导弹

包括张序三在内的第一代海军军官,学习舰艇操纵指挥很难,一来国民党军只能是官教兵,不像解放军的传统是官兵互学;二是舰上海图都是英文的,美制罗经标识N、E、S、W(即北、东、南、西),“一想要学了英文才懂,得多少时间啊?”于是,肯于创新的指挥员边干边学,一方面赶紧把海图编成中文,另一方面尽快把操舰口令从英语改成汉语。这两条实现后,技术进步就快多了。有一次,“黄河”号中型登陆舰要从宝山吴淞开到上海扬子江路海军码头,可舰长和政委恰好都离舰开会去了,粗通操舰技艺的张序三主动指挥军舰航行,成功将军舰安全停到海军码头。两个月后,华东军区传来命令:“黄河军舰副政委张序三同志改为该舰副舰长。”后来才知道,所有从陆军到海军的人员中,张序三是第一位能指挥操纵中型舰艇的指挥员。

凝结在上海的友谊

随着力量壮大,尤其包括战斗、两栖输送、物资补给等在内的多型舰艇陆续服役,人民海军合成化程度日益提高,战斗素养上了一个新台阶。1950年8月,人民海军在装备建设上提出“空、潜、快”的“不对称”发展思路,即优先发展海军岸基航空兵、潜艇、快速攻擊小艇,同时也积极引进中型水面舰成品以及制造技术,培养国内军用造船能力。

1953年6月4日,苏联与中国签署第一份关于海军装备援助的正式文件——《关于海军交货和关于在建造军舰方面给予中国以技术援助的协定》(中国习惯称《六四协定》),苏联承诺在1953~1955年内向中国提供海军装备和建造军舰技术上的援助。1954年10月初,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一项决议,责成造船工业部向中国提供全方位的造船技术支持,决议主要内容包括:向中国移交军舰生产许可证、设计方案、全套图纸和技术文件;1955~1956年向中国提供仿制军舰需要的物资、零部件、机械、电子设备和武器;1954~1957年向中国派遣苏联专家,为中国军舰仿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中国筹建现代化造船工业体系。

中国海军第一艘国产导弹驱逐舰“济南”舰

上述表述表明苏联将对华海军技术援助从部队拓展到造船工业领域,特别是成体系地向中国供应成套图纸、成套设备(含部件、毛坯)、派遣成套设计和工艺专家的转让制造,中国工厂及科研单位则着重于装配、建造、试航与交船。这一过程中,上海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作为《六四协定》的重要内容,中国海军与第一机械工业部(简称一机部)指定上海沪东造船厂承造苏联第53中央设计局转交的50型火炮护卫舰资料,实现彻底的国产化,项目代号“6601工程”,而50型舰在中国的军用编号就成为“6601型护卫舰”(简称“01型护卫舰”)。

据俄罗斯档案资料显示,1954年底,01型舰的图纸资料陆续运抵上海,先是放在银行地下金库的保险柜里,再由解放军战士押运到虹桥路上的两幢小花园洋房里,经中方代表接管清点后,放入银行运来的保险柜里保存。清点开箱时,至少有两人在场,首先检查铅封是否完整,然后将箱内图纸资料按照所附清单逐卷逐页清点,核对图纸密级,将清点结果变成详细报表和文字报告上报。中方接管后的保管也非常严密,存放图纸资料的所有保险柜钥匙(有的保险柜有两层门、两把钥匙)集中在一个专门保险柜里,该柜钥匙由专人保存。小洋房除了本单位带手枪的保卫人员外,解放军还设有两道岗,同时苏联专家也常来检查。

由于01型舰是苏联对华转让的第一种重大水面舰技术项目,苏联第53中央设计局也极为重视,1955年2月13日,“01产品”建造驻厂苏联专家组长、主任造舰师斯格万施杰抵达上海,他是该舰总设计师库宾斯基(此人后来成为空前绝后的1144型战列巡洋舰的缔造者)的得意门生,对全舰技术要领了然于心,后来陆续又有超过70位专家来沪,专家组长改由船舶系统专家科普沙林诺夫(一作“柯普沙林诺夫”)担任。为了能及时将翻译成中文的图纸晒印发厂,满足1955年开工建造的需要,中苏团队加班加点地忘我工作,在翻译复制过程中,碰到疑难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苏联专家都给予详细的解答。同时,苏联专家还分专业对01型舰进行系统授课,帮助中国同行掌握不少关键技术问题,使大家对整舰有了较为全面了解,为日后解决施工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1956年4月28日,01型首舰下水,6月15日至9月15日完成系泊试验,10月17日开始试验试航,地点是浙江定海水域。试验试航是检验全舰是否达到各项指标的重要途径,根据三种试验大纲(工厂试验、航行试验、国家试验)规定的每个试验项目,制定若干本试验册,每个项目试验按照册规定的方法、内容、要求进行。苏联专家还提供一条苏联海军的老习惯,规定交给舰长的战术履历簿的封面需用钢板做成,因为万一军舰在战斗中遭到严重损伤,舰长必须将该文件沉入海中,后来中国自行设计的水面战斗舰艇的战术履历簿都是按照这个要求做的。1957年5月30日,01型舰的国家试验航行结束,嗣后交付海军使用,同时命名舰名为“昆明”号。中国海军和造船工业的新时代来临了。

包括01型护卫舰在内的苏联援华舰艇和武器装备的到来,显著提升了中国海防能力,正如中国海军首任司令员肖劲光所言:“《六四协定》的签订,对于(中国)海军的装备建设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在我国造船厂自行装配制造舰艇,有效地培养锻炼了我国造船工业的技术力量,为我国自行制造海军舰艇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正是在壮大起来的物质基础支撑下,人民海军更加积极地展开打破封锁,保卫海疆的战斗。

“共军‘艇海让我们窒息!”

1954年底,为了彻底打破国民党军对浙江沿海的封锁,解放军决定发起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以步兵第60师为主,组织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其中华东海军的四艘“河“字号登陆舰担任运输登陆部队任务,一艘“山”字号登陆舰担任参战舰艇的淡水补给任务,同时出动鱼雷快艇大队实施海上破袭战。这其中超过60%是国产新造舰艇。1954年12月18日,参战的“太行山”号、“黄河”号、“淮河”号、“辽河”号、“滦河”号登陆舰从上海启航至穿山待命,1955年1月16日夜,各舰由穿山港装载登陆部队转运至石浦港。与此同时,人民海军秘密部署了4艘123B型鱼雷快艇,由大型舰艇掩护其运动至前进作战集结地,当解放军沿岸雷达站捕捉到国民党军护航驱逐舰“太平”号的行踪后,人民海军区区20吨的鱼雷快艇在岸基雷达引导下对排水量1430吨的“太平”号发起攻击,运用“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击沉了这艘大型舰艇,使得解放军取得了对大陈岛附近水域的局部控制权。1955年1月18日12时15分至1 3时22分,登陆舰艇在航空兵和炮兵掩护下,分两路以双纵队向一江山岛航渡,17时30分全部占领该岛。这是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历史上的第一次对近海岛屿实施联合登陆作战,海军舰艇编队英勇顽强,密切协同,取得辉煌的胜利。

到了20世纪60年代,实现小型舰艇基本自给的人民海军创造了更大的海战奇迹。8月6日,我南海舰队的6艘鱼雷快艇与4艘高速护卫艇,在福建、广东两省交界的东山岛水域,对国民党海军排水量1250吨的“剑门”号猎潜舰与排水量450吨的“章江”号猎潜艇发起奇袭,两艘舰艇都被鱼雷快艇击沉,包括海军少将胡嘉恒在内的170名官兵被击毙,33人被俘。这场海战至今仍是人民海军内部一个被歌颂和认真研究的光荣课题。三个月后,解放军6艘鱼雷快艇与6艘快速护卫艇在福建泉州以东水域和国民党海军又进行了另一次夜战,后者排水量945吨的“永昌”号被两枚鱼雷击中后沉没;排水量903吨的“永泰”号遭重创后勉强脱身。直到今天,不少台湾海军老兵都心有余悸,“共军‘艇海简直让我们窒息!”

走向“近海防御”

1974年中国海军在西沙海战中取胜

《红楼梦》里有句俗话:“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好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对维护海洋国土意识的增强,简单突出“空潜快”的海军建设思路已经遇到局限,首先,小型舰艇的活动范围基本被局限于距岸200海里(370千米)内的水域,而且单一任务平台缺乏有组织的自卫武器;其次,由于岸基海航战机作战半径有限,水面舰艇无法独立对抗高强度的空中与水下威胁,因此人民海军要获得更为立体现代的作战能力,发展大中型水面作战舰以及核潜艇便势在必行。

1954年10月,新中国从苏联购买的首批两艘07型驱逐舰(当时叫雷击舰)“鞍山”和“抚顺”号抵达青岛大港码头,宣告人民海军第一支驱逐舰支队成立,也开启了新中国中型水面作战舰发展的历程。这两艘舰和第二批引进的“长春”号、“太原”号共享“四大金刚”的美称,在一系列任务中表现出不俗的能力。1962年4月12日,美国海军驱逐舰“狄海文”号从日本佐世保出发入侵青岛海域,我海军出动“长春”号负责监视和驱逐。在接下去的三天里,双方反复上演侵入、警告、驱逐,反复98次,斗智斗勇,针锋相对,美舰始终跳不出“长春”号监视圈,不得不向外海离去,这也证明了大中型作战舰在维护国家海洋利益的重大价值。

20世纪60年代,为了满足远程洲际弹道导弹试验与卫星发射的保障需要,中国决定建造大型远洋测量船,而这些宝贵的“千里眼”需要军舰的护航,于是人民海军配套实施了“051工程”,也就是国产第一代驱逐舰的研制工作,开启了海军舰艇事业的新篇章。1980年,人民海军最精锐的6艘051型驱逐舰拔锚启航,护送测量船、海上补给船、打捞船等奔赴南太平洋,执行洲际导弹发射保障活动。这是新中国海军建军以来最大规模的远洋军事行动,也意味着人民海军从此将逐渐走向远海。

1982年刘华清出任海军司令员后,“近海防御”逐渐成为人民海军发展的基本原则,将中国海洋防御圈向外延伸,人民海军能够在远离中国海岸线的水域活动,这就取代了过去在本国海岸与敌人战斗的思路。人民海军将敌人拒止于远海水域,避免沿海重要政治与经济中心遭到敌方攻击。在“近海防御”战略的引领下,吨位更大、功能更全、技术水平更高的大中型舰艇越来越多地加入海军序列。1994年5月,中国国产第二代驱逐舰052型首舰“哈尔滨”号下水,舰上采用综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战时指挥更加收放自如,这是传统军舰所无法比拟的。1997年,以“哈尔滨”号为首的中国海军编队首次访问美国太平洋舰队总部所在地圣迭戈,引起巨大轰动。紧接着,中国又迅速推出排水量高达6000吨以上的051C大型驱逐舰“深圳”号(舷号167),并于2001年作为旗舰,率舰艇编队经过85天远航,经受10级以上海浪的考验、多次出入三大洋最险恶海域而安然无恙,圆满完成中国海军首次访问德、英、法、意等欧洲四国,赢得“神州第一舰”的赞誉。

在发展本国军用造船工业的同时,中国海军还积极从国外吸收先进技术和装备。1996年和2002年,中国海军先后从俄罗斯订购4艘“现代”级驱逐舰,该级舰最大排水量8440吨,配备射程达120~240千米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只要有一枚击中目标,就连航母也会骨断筋折。俄红旗太平洋舰队前副司令员奇尔科夫上将说,这种驱逐舰对任何国家海军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力量倍增器”,有了这种驱逐舰后,中国海军可以在广阔的太平洋上任意游弋。

第二代国产驱逐舰首舰112舰“哈尔滨”号

2002年,中国舰队首次进行环球航行。图为113“青岛”舰访问巴西福塔莱萨港

高速公路上的“大马力奔驰”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政府进一步提出国家海洋战略,将海洋安全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人民海军也在“中国海洋战略”的支持下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05年8月23日,中俄舉行“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演,中国海军052B型驱逐舰“广州”号亮相。与此同时,西方媒体还发现配备有类似美国“宙斯盾”防空系统的中国052C型驱逐舰。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的采访时透露,中国已具备自行研制航空母舰的能力,“发展自己的航母舰队的时机已经成熟”。这是中国官方首次透露有关建造航母的消息。2012年9月25日,中国海军首艘001型航母“辽宁”号服役入列。2017年4月26日,中国完全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下水。紧接着,号称“航母侍卫”的万吨级驱逐舰也在上海下水。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中国海事研究所副教授莱尔·J·戈尔茨坦认为,北京投资研制这类巨大的水面战舰,“暗示了中国战略决策者确信,不仅中国海军有能力保护它们,而且这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无畏舰能在世界海军力量平衡中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购买的俄罗斯“现代”级驱逐舰137号“福州”舰

总体看,中国海军这一轮装备更新与风起云涌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谐振”,新的大型舰艇、战机纷至沓来。以2016年为节点,中国海军入役的主力舰艇数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国——11艘对3艘。2017年之后,中国海军入列大中型舰艇的速度依然保持高位。难怪一家韩国媒体惊呼:“如果强大的中国舰队成为现实,将是多么震撼!”

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记者谢尔盖·伊先科在一篇题为《“老大哥”失落》的文章中称,“昔日的老师在造船领域已经落后太多。”伊先科确认这一点很容易,与中国舰队经常出现在同一片海域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21世纪头18年新添的唯一主力舰是不到3000吨排水量的20380型多功能护卫舰“完美”号,俄罗斯建造这艘不大的军舰花了11年,“全世界至今也没有速度这么慢的纪录”。

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海军战争学院2016年12月出版的报告预测,到2030年前,中国海军将有430多艘大型海面战舰和近百艘潜艇,中国海军犹如高速公路上的“大马力奔驰”向前疾驶。中国造船业已获得建造高端海军舰船的技术和能力。与十年前相比,中国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建造大型海面战斗舰船的速度提高了一倍还多。“可以预见,2030年的中国海军与今天的中国海军不能相提并论。

更为完美的舰队

与装备建设相同步,人民海军开始追求“外向型”海军战略。尽管中国在近几年发表的国防白皮书坚持海军主要任务是“近海防御”,但在2009與2011年公布的《国防白皮书》中,明确要求人民海军必须能在远海执行任务,2013年版《国防白皮书》要求人民海军“强化远海机动作战”。英国《简氏海军评论》主笔托比乔格·赫米森(Torbjorg Hemmingsen)认为,未来观察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构成,应着重于以下几大焦点。

其一,航母编队的补给舰。大型补给舰是西方观察中国航母编队能否迈向环球航行训练的关键指标。中国已在2016年推出大型综合补给舰投入海试,但但该舰是否具备至少25节的航速,以便跟上航母编队快速移动,仍需观察。中国尚未公布该型舰采用何种动力系统。

其二,新的舰艇推进系统。中国一旦拥有舰艇用综合电力系统技术,不但将解决舰上大量电子设备供电问题,航行期间发电机将一直处于最高效状态,且更省油,再加上取消传动轴后,船体内部设计更灵活,静音性能也会提高。

其三,人民海军对无人机“群”作战的需求。2016年11月珠海航展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披露固定翼无人机集体飞行试验,以67架飞机的数量,打破之前由美国海军保持的50架飞机的世界纪录。这项技术的一大重点是中国的“集群智能”的技术。由于“集群智能”把无人机群作为整体控制,与单机作战相比,机群在作战时的威慑更大,战时存活率较高,即使部分无人机失去战斗力,整个机群仍可继续作战。

其四,水下数字化听音阵列成熟度。西方媒体谈论中国海军快速发展时,总不忘强调反潜是中国海军的“弱点”。中国一旦建成对反潜至关重要的水下听音体系,反潜能力将会大幅提高。

按2015年5月26日问世的第9份《中国国防白皮书》——《中国的军事战略》中的表述,赋予中国海军的战略要求是“近海防御、远海护卫”,建军重点强调“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展望未来,人民海军舰艇编队的阵容将更为完美有效,足以捍卫祖国的蓝色海疆。 [编辑/行健]

猜你喜欢

舰艇海军
中国海军新型潜艇
海军舰艇前往演戏海域
福尔摩斯·海军协议(下)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海军协议1
美政府可能削减313舰艇计划
马来西亚海军最新型的护卫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