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视域下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9-06-17郭丽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5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探索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不仅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更能够确保其全面发展,本文以四川省M高校为例,分析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法治视域下探析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为地方培养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少数民族学生

作者简介:郭丽,四川民族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婚姻家庭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5.323

一、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期,国内外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不断显现,社会转型期的剧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势必对处于人生重要成长阶段的大学生产生强烈冲击,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

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命运前途,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特别是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差异,更易受到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对于其他大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2018年8月21—22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习近平同志的这一讲话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指引。

探索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不仅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更能够确保其全面发展,本文以四川省M高校为例,在法治视角下,分析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一条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为民族地方的经济社会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二、M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措施

M高校是四川省直属的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地处高山峡谷地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靠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宗旨,建校30余年来为地方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特别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据统计,学校现有学生9400余人,少数民族学生有3000余人,占学生人数33%,他们主要是藏族、彝族、羌族、苗族、回族、土家族等,其中藏族、彝族、羌族学生相对较多。

M高校作为该地区唯一一所高等院校,常年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在汉族学生较多的校园里生活、学习,因自身文化、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等差异性,给M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要求、新挑战,因此,M高校为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M高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构建工作体系,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提升各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办法》《辅导员工作职责》《学生教育管理综合考核评估办法》、党员教师联系班级等制度,既让全校专兼职辅导员逐步认识到岗位工作的重要性,又为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M高校通过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原则,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二)开设民族特色课程,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来实现,M高校从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出发,除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等公共必修课外,还增设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藏族传统文化概论》等公共选修课程,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民族观、国家观。

(三)多举措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水平

M高校通过专题培训、定期召开学生工作例会、职业能力大赛以及开展优秀辅导员评选等方式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让全校专兼职辅导员既认识到岗位工作的重要性,又提升了工作水平。

专门为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藏学学院、法学院、预科教育学院、体育学院配备了12名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同时,通过还辅导员与学生谈心谈话、团组织生活、班会等形式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教育、爱党教育、诚信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等。

三、M高校在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忽略网络教育平台,效果不明显

我国于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各种思潮在网络上涌动,网络上不乏充斥着一些不良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悖的思潮,目前,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大部分信息,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不良思潮影响,而教师往往采用说教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实践环节缺乏吸引力,又忽略了网络教育这个新兴平台,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从而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针对性不强,队伍流失严重

M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采用专兼职辅导员相结合的工作模式,配备专职辅导员31人,同时选聘了70余名优秀青年教师为兼职辅导员,虽能够承担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专职辅导员他们除了要承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还要承担各二级学院分配的各种事务,而兼职辅导员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兼任辅导员的各项工作,难免影响工作效果。

辅导员一般由新聘教师担任,在日常工作中,多数辅导员只重视常规管理,不重视思想教育,只关注工作,不创新理论,职业方向不够明确,同时辅导员考核结果又不与辅导员职务聘任、晋级等挂钩,晋升渠道狭窄,缺乏职业归属感,流失严重,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够稳定,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法治视域下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的构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这也使得依法治校的精神有了全新的内涵。那么,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在校园环境、校园制度建设等方面要充分体现法治的理念,紧紧抓住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树立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

大学除了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理想、信念、价值的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思维单纯、内心敏感、遇事易冲动,往往采用非理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法制教育,学校应通过法制宣传日、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法治意识,培养法治思维,在处理少数民族学生违纪时,既保障他们的申诉权利,又要体现宽严相济,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把法律规定内化为行为准则,为依法治校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地方培养懂法、守法的人才队伍。

(二)创新教育教学工作方式,借助网络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突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瓶颈

M高校应顺应新形势、新情况,勇于挑战,探索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突出重点,线下引入时政热点、大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充实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改变单一的讲授方式,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采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方式,发挥第二课堂的教学优势。如笔者在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前3-5分钟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们以演讲、朗诵、介绍美丽家乡、热点问题讨论等方式来学习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法律等知識。笔者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在参与这个环节的时候,大多显得很腼腆,不喜欢单独上台,而是通过多人组队以诗歌朗诵的方式来完成,但是在个人才艺展示的过程中,总能够表现得非常自信、大方。于是,笔者就从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的优点为切入点,给学生们介绍少数民族文化,生活习惯等,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如何将自己的感情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如何树立正确的三观,如何抵制不良思潮的误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少数民族大学生一改之前课堂上沉默寡言的现象,积极参与,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同时,学校应利用寒暑假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开展“三下乡”志愿活动,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少数民族县、乡开展调研走访活动,做到知行合一;线上牢牢把握互联网平台的主动权,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少数民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效利用微信、QQ、论坛等平台,参与讨论,及时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动态;同时,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教师积极与学生讨论互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明辨是非,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误导,让党的先进理论和法治理念根植于每一个学生心中。

(三)充实思想政治建设队伍,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人力保障

辅导员队伍是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在学院人才培养和稳定中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M高校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制定符合民族高校实际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大量招聘立场坚定、思想政治好、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充实辅导员队伍,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提高岗位待遇,为辅导员晋升提供有力途径。

同时,进一步量化辅导员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如每天写工作日志和“一句话工作心得”、每周走访一定寝室、每周召开学生干部会、每学期发表一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建立贫困学生档案、孤儿学生档案、问题学生档案,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学生面对困境的心理机制

少数民族大学生因文化基础、生活习惯、经济原因等因素影响,内心相对封闭、敏感,不愿与其他同学交往,易形成小圈子,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

M高校应从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比照“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试点”测评条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测评,建立“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目前,M高校已通过三级网络体系、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心理咨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招募热心助人、有亲和力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配合心理教师开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对自身心理素质的认知和调节能力,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拥有一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心态,以达到健康成长的目的。

(五)举办各类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活动,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学生的沟通交流

M高校应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兴趣爱好成立民族文化交流协会、举办各类民俗活动,如继续保持每周末各民族学生在运动场空旷地带跳民族舞蹈,汉族大学生积极参与,少数民族学生主动指导,通过这些活动拉近各民族学生间的距离,增进各民族学生间的感情,增强各民族同学的了解和互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注释: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6.

参考文献:

[1]雷虎强.习近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 08-07.

[2]管爱花,王升臻.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1-15.

[3]张楠.用法治精神构筑和谐校园——论依法治校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6-10-15.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互联网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影响的调查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的路径
伊犁师范学院“民考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焦虑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