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本科生海外交流项目成效提升的思考
2019-06-17杜悦
杜悦
摘要: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本文探讨了现阶段高校本科生海外交流项目建设与實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了本科生海外交流项目成效提升的思考与举措。
关键词:双一流;本科生;国际化;海外交流;成效提升
中图分类号:G51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8-0154-02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是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应对世界发展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把大学生“送出去”到海外知名高校去学习、体验和互动,成为大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一、高校本科生海外交流项目建设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整体运行管理和成效评估有待加强
项目运行管理包括前期对接联络、宣传引导、人员选拔、过程管理和结果评估等,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目前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类型丰富,主要有校际交换生项目,暑期课程项目,暑期科研、实验室项目,“3+X”学位项目,文化交流项目等。部分项目不限专业,不限年级,这对于低年级本科生在项目选择时往往会存在一定盲目性。如何通过建立项目分类管理,加强对学生选择海外交流项目的针对性指导有待提高。此外,以往对于大学生海外交流的研究,往往是站在如何从规模、数量上推进海外交流这项工作,而缺乏对于海外交流绩效的研究,缺少对于海外交流项目学生收获(受益)以及评价反馈情况的收集和跟踪。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海外交流,各高校纷纷出台各类奖学金补助政策,学校资助和学生自费比例的确立因素较为单一,在海外交流奖学金投入和实际产出方面,缺少对于国际交流奖学金利用的绩效管理,尚未建立起一套以相关数据(事实)为依据的完整评估体系。适时跟踪每个项目的执行或拓展进度,发现问题及时协商、及时处理、及时完善,明确项目成效评价因素,确保项目运行方向正确、进展顺利、成效显现,优化项目运行管理、研究项目成效评估势在必行。
(二)对学生个体的激励引导作用有待提升
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在国际交流项目成效发挥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受到学生本人主观意愿和客观条件影响。主观上,学生对海外交流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交流项目的期待和要求不一,导致部分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甚至以“游”为主导。客观上,项目考核要求和奖学金激励政策两个“指挥棒”没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部分海外交流项目本身在课程安排、考核体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对学生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考核,特别是游学类项目;在奖学金补助方面,学校及相关院系已综合考虑对方学校收费、往返机票价格以及和当地生活水平等因素,针对不同的海外交流项目,设立了不同的奖学金标准。但针对同一项目的不同学生,往往还是采用“一刀切”的统一标准的资助方式,没有把奖学金金额与学生的收获和成长进行挂钩,尚未利用绩效手段来更好的引导、激励学生。因此,研究建立学生海外交流效果的评价体系,探索构建对学生的激励机制非常有必要。
二、高校本科生海外交流项目成效提升的思考与举措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在高校建设“双一流”背景下,随着人才培养国际化规模的逐步扩大,本科生对于海外交流项目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日益提升,以上几方面问题产生的影响已经逐渐凸显出来。因此,高校本科生海外交流工作应该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强化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
(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过程管理
学校在交流项目管理中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指导。建立并完善校级行政单位与院系多层联动的管理团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围绕海外交流项目的分层分类管理,充分听取教学及教学管理人员的意见,借鉴相关排名等参考资料,根据海外交流项目的性质、对方学校档次、专业强弱、时间长短、交流安排、课程设置、考核体系等因素,合理设置分层分类规则,对海外交流项目进行分层分类,以体现不同海外交流项目的性质、特点以及适宜学生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增强对学生海外交流项目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加强海外交流指导,帮助本科生更好地明确海外交流的意义,了解项目具体情况和学习要求。同时,根据项目需要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选派优秀的带队老师,明确带队老师的工作职责和规范,确保项目高效运行。
(二)以学生为根本,创新交流模式
海外交流的成本与收益是影响学生意向的重要因素,在成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交流的收益即扩大交流的成果是学校推进学生海外交流的重要途径。目前,本科生短期海外交流主要内容有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参观体验、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探索海外交流与海外社会实践、海外校友访谈、进一步求学深造等有机结合形式,不断拓展海外交流项目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学习对方学校的先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与对方著名教授、优秀校友的交流与联系,结合当地文化开展有主题调研等,从而进一步强化语言特训、实践交流、科研训练等,帮助学生在同等时间和花费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课堂学习以外的海外环境,开阔视野,活化思维;增强自信,提高交流能力;拓展知识,提高学习和思维能力等,从而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三)以成果为导向,构建评价体系
以成果为导向,就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经过不懈的努力,完成某种事情或达到某种成功,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成果。提升高校本科生海外交流项目成效必须坚持以成果为导向,有必要通过实证研究、经验观察、量化评估等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设计出一套可行而有效的大学生海外交流绩效评估方案。通过预先设定若干项学生海外交流效果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要求调研对象(教学及教学管理人员、参加海外交流项目的学生、尚未参加海外交流项目的学生等)按照其认为的重要性程度,以及结合海外交流项目的类型,给予各项指标因素不同的分值;分析出各项指标因素对学生海外交流效果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不同类型海外交流项目的学生收获(受益)情况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搭建出学生参加海外交流效果的评价体系,评价一个学生在参加某个(类)海外交流项目中的收获(受益)情况。根据海外交流项目的类型、层次、费用、含金量,以及学生参加项目所取得的课程考核成绩及其他评价指标,辅以回国后答辩、各类成果展示等形式,确定同一项目中不同等级的海外交流奖学金,以达到激励学生,发挥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目的。整个评价体系的构建关键是如何把握提升措施和激励手段构建过程中的“度”,既提升了海外交流的层次和质量,提高了参加学生的积极性和成效性,又属于学校、学院可操作、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能在“提高海外交流质量”的同时继续“保证海外交流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