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的策略

2019-06-17葛爱球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数数数感对数

葛爱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3-0132-01

培养与发展数感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理解数的含义,并能用多种方式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估计运算的合理性并做出判断与解释;能为解决数学问题选择合理的算法。学生为达到这些目标就需要经过一定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教师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感,要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去感知、去体验。

1.“数的认识”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

数的认识本身是抽象的,数概念的建立也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要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去感受和体验数,能够促使学生更具体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因此笔者认为,通过“数的认识”数学培养学生数感是使学生逐渐建立数感的途径。

2.在生活情感中感受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向学生展示数的概念的现实来源和实际应用,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数学学习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向学生展示数的概念的现实来源和实际应用,创设有助于学习理解数学的教学情境。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认识〈10以内的数〉时,必须通过实物、图片、使物与数一一对应,甚至可能将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教室门前有几盆花,几幅画,使学生对于10以内的数与身边实物的数量结合起来。又如,在认识〈万以内的数〉时,不可能让学生具体数一数实物,但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为背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感受和体验。如,联系本校实际,“我校有学生联合会1000人。”这样一些具体的、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并且在遇到相似情境时,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具体的参照物。

3.在操作活动中建立数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好在手也是儿童的天性之一,现代数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双手实践的东西。尤其是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参与,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

例如在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猪商店卖铅笔的情境,先让学生感受一根一根反复数数的麻烦,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各种数数的方法:2根2根,3根3根,5根5根,10根10根,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和观察生活中商店货物的摆放,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的必要性;接着再让学生每十根捆成一捆,在捆的过程中,理解力10个一就是1个十,渗透十进制思想。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感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由隐性变显性,化静为动,建立数与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如,〈1000以内的认识〉的教学难点是接近整百、整十“拐弯处”的数数,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的操作来突破。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从二百三十六起,数到二百四十三”,只涉及到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老师采用与学生数数同步拔珠的方法,重点解决“239~240”;第二步,“从一百九十八起,数到二百零六”,要连续两次进位,老师采用独立拔珠、同桌互相检查的方法,重点解决“299~300;第三步,“从九百八十五数到一千”,要连续三次进位了,老师先让学生在脑子里想拔珠的过程,再请个别学生边数边在计数器上演示,重点解决“999~1000”,通过这层层递进的拔珠操作,让学生在经历数数的过程中体验一千产生的必要性,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4.猜想估计中体验数感

〈标准〉在“课程实施意见”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具体来说,估算包括对事物数量的估计以及对运算的结果作出大概的判断。估,能够快速地帮助我们把握结果,有效地解决问题,因而发展学生估的意识和策略,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朋重要的意义。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弱,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估计比较困难,因此特别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在教学时教师要经常训练学生正确地运用估计、大约、接近于某某之间等术语,可促进学生形成对数的感觉。当然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形象材料引导学生探索估的方法。比如一年级认识11~20的数时,让学生“估计一些草莓、小伞的数量”,“在教科书上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等,使学生能借助计数单位“十”来估计数量的多少。

在让学生估的时候,老师为学生提供的参照物要适当。如,认识了1000以后,如果先让学生通过摸一张纸的厚度来估计1000张纸的厚度,学生做的手势往往会大大超出实际的厚度,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对“1000”的认识:如果你先让学生观察1张纸的大小,然后再估一估1000张纸能不能铺满我们的教室,教学效果就会大不相同。

5.在表达交流中形成数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含其中〉一书中指出:“通过对话各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这是21世纪教育需要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

如,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老师在练习环节设计了一个“打靶游戏”——交款这个特殊的“靶”与计数单位进行了巧妙而自然地整合,让学生思考:给你两发“子弹”,如果都打中靶子,可能會得到哪些分数?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中,学生各抒己见,不断补充,最后发现如果按照数位顺序思考的话应能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出所有可能。这一练习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识的同时,不仅拓展了数的范围,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总之,数感是人一生中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核心品质和重要条件,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重组资源,结合具体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培养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这样才有利于师生的数感长足发展,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而且这也会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数数数感对数
含有对数非线性项Kirchhoff方程多解的存在性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指数与对数
极速大搜寻·一起来数数
数数歌
指数与对数
爱数数的兔十一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
数数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