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蕴校园 科技促教育

2019-06-17汪玉燕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深化研训诗意

汪玉燕

摘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春风让农村学校在硬件设施、软件配备、校园文化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使一个充满诗意的学校在如此优越的客观条件下实现“有效教研”的优化发展?笔者就自己工作的乡村学校教研工作做了细致地剖析:信息化迅猛进步的今天,立足“信息教研”的角度,能够大大促进教育评价的正确导向和学校教学管理品位的提升。

关键词:诗意;信息;研训;深化;和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3-0028-01

引言

针对不同地域的农村学校教研模式的不同,各学校要分析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借助信息技术条件下,资源实现无时空交流共享,教研形式丰富有效,以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开启全面创新的教研模式。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近年来,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动下,乡镇农村中心学校准确地找到了自身的办学方向,坚持特色理念为引领,以实现本乡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立足农村学校“点多人少”的实际情况,全面创新教研模式,以信息技术为导体,借助下设管辖辅导区的辐射力量,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搭建起具有代表特色的“中心-辅导-完小”的三级教研体系,初步走出了一条依靠教研机制创新,建设先进教研文化、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子,使教育科研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原动力,力争农村教育成为中国诗意教科研百花园中最芬芳的一朵。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诗意农村沐浴着春光,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土地上走出了很多才华横溢之士。乡镇中心学校要始终将教研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创新的思想更是正确行为的保证,而先进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则是教育创新的基础。学校要以特色思想为引领,大胆借助信息化手段,选择“分工、分流、分层”的管理思想文化,立足“信息教研”的大角度,促进教育评价的正确导向和学校教学管理品位的提升。

1.1 立足教研,專业引领。

充分发挥农村中心学校教学教研处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专业引领作用是学校教研工作的重点,而学校中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又是促进教育深化的关键,中心学校要将各完小教学点学校存在的具体普遍问题,计划通过“问题筛选——确立课题——任务分解——细化研究——成果汇集——形成特色”的程序,力争达到问题实验化,过程科学化,结果成果化,实施课题化的集约型研究,提高校本教研的科技含量。发挥教学教研处的研究、指导、服务的专业引领作用,充分依靠一线教师,在管理与评价方面进行持续、全面、有针对性的研究,全力打造具有特色的管理与评价机制。

1.2 实施改革,推动提升。

教师的“三级”发展性评价不仅是农村中心学校教师评价的核心内容,更是适用于所有学校的评价法宝。“三级”是指三个层次的评价主体,包括“自我评价”、“校级评价”、“乡级评价”;“自我评价”是基础性评价,属于初级评价;“校级评价”是诊断性评价,属于二级评价;“乡级评价”是展示性评价,属于三级评价。

2.“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北宋教育家李觏说:“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发展,教师队伍的优先发展是教育创新的基础,也是建设先进教研文化的关键,农村学校要以教师“全员培训”培养工程为依托,按照“科技师训”的要求,从教师实际的需求出发,以信息技术为辅助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实现“研修、研训、研习齐创新,学校、教师、学生同成长”的愿景。

2.1 “全员培训”引领教师培养。

信息时代,要做一个“学知学能,博学多思”的新型思考型教师。校本教研就是要为教师提供构建新型的教研制度,形成民主、开放的教研氛围,进而促使教师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的变革。农村中心学校要为每位教师量身制定《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五年规划》,通过教师培养工程实施,结合上级教师进修学校对所有在岗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的全面、系统、扎实、有效的各级各类培训,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加网络、集中培训,“送教下乡”、“送培下校”、“全员培训”、“乡村教师访名校”等;培养形式丰富多彩:专家引领、讲座、观摩、研讨、集中备课、赛课、评课、自我反思等;培养的措施采用“分层培养、分步实施、分级考核”。

2.2 “科技师训”创新教师研修。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是学习者、研究者,更是培训者,为校本教研从理论走向实践找到了抓手。在具体实施中:一是要建立教师培训“校中校”机制,开展教师读书计划行动,建立教师共读制度,创立读写博客,利用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的媒介作用,走“读书—教书—写作”、“学习—实践—反思”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2.3 “青蓝工程”展现教研风采。

近年来,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上各类课赛百花齐放,农村学校中青年教师参与度很高,作为农村中心学校教学教研处,必须要统筹安排赛前指导,充分发挥“青蓝工程”的帮带作用,让青年教师们在每一场比赛中都能获得新知。笔者所在学校的做法是:摒弃指定专人上课的传统模式,安排部署全乡教师选拔的活动,活动遵循“协作研训、以训促教、展示成果”的原则,在全乡范围内分级开展赛课活动,克服时间、空间的制约,采用网络集中备课,克服传统的重赛轻研现象,经过“教学设计——课前专题研讨——现场说课——课后反思——“青蓝”专家点评”的程序,使赛课活动真正成为教师公开竞技、自我反思、协作提高的场所,达到研训、研修、研习“三位一体”的目的,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总之,“特色融进新教育”的农村学校在科技时代,有着信息技术的完美优化的“有效教研”的创新模式,定会成为中国诗意教育科研百花园中最芬芳的一朵。

猜你喜欢

深化研训诗意
诗意地栖居
2018 年妇女/性别研究研训班在京举办
被耽搁的诗意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