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的最后一站

2019-06-17侠子

北京文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护工老伴儿老太太

侠子

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因母亲生病的原因,我“潜伏”老年病房三年,并且将在这里看到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记录了下来,呈现给大家。希望这些生命即将消逝者的故事能给读者更多的启发和思考。这里不仅仅记录下了这样一些故事,更像是一堂生动的生命课,它的真实催人泪下,它的残酷也让人警醒动容,它能够让我们看透生命的本质,懂得活着的意义,还有更多的人生智慧。

如果你的生命还剩下十年、五年或者三年,你将如何度过?

如果你有家人、亲人还剩下为数不多的日子,你又该做些什么?

看看这些文章吧。抓紧每一刻,活在当下,不委屈、不凑合、不将就,因为我们生命里未来的每一天都是我们的余生,在有限的余生里,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您读懂了这些故事,也是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意义之所在。

1.  一个被甩出来的“包袱”

“我觉得我被他们像甩包袱一样给甩出来了!”时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的,是新来的15床。这是一位78岁的老太太,四川人,年轻时随丈夫到北京工作,生育一子。老太太面容慈善,能走路,能自己吃飯,可就是精神不太正常。好的时候,是一个温婉可人善良可爱的老太太,犯病的时候是一个人人嫌弃厌恶的神经病。

据护工讲,这个老太太已经辗转了三间病房,皆因护工以看护不了为由将她一次次像踢皮球一样踢出来,家属找到主管病房的主任,给安排到其他病房,时间不长,又以同样的原因被其他护工踢出来。原因是老太太经常犯病,时常骂人,总怀疑别人偷她的东西,严重时还会有自杀倾向,哪个护工也不想摊上这么一个“麻烦”。

现在照顾15床的护工说:“她遇上我,算是她的大幸运了。我从来没有像其他护工那样恶狠狠地对待过她。即使她骂我,说我偷她东西,说我想害死她,我都不搭理她。我知道她有病,我就从来不把她当正常人看。”

老太太坐在病床上瞪着一双茫然的眼睛看着护工,不知道是否能听懂护工正在说她。

“从来不把她当正常人看”,这句话还是让我内心震了一下。

这是一句出自一个被大家称为“大善人”的护工之口,可能从她们的角度来看没错,但是患者和家属心里听了可能就会五味杂陈。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说老年病房是一个特殊的世界,这里住着一些特殊的老年人,即使说他们不正常,也无可厚非。事实如此嘛!

一句“从来不把他们当正常人看”,把这些住在老年病房里的人与外面世界的人区分了开来。他们确实与外面世界的人不同,但他们之前也都是外面世界的人啊!

有一次,我去医院看母亲,15床的老太太一看到我走进病房就问护工:“是您打电话叫家属来看我们了吗?”(从这句话可想而知,她的内心是多么孤单,多么地渴望亲情的关爱与陪伴。)

护工一边看着手机微信一边冷淡地回答:“我没有这个义务!”

老太太问:“那您都管什么呢?”

护工说:“我只管你的吃喝拉撒。”

“噢。”老太太自己坐在床上陷入沉思。

护工私下里跟我说:“她(15床老太太)一大早从床上坐起来,就拿暖瓶里的开水往窗台上的几个花盆儿里倒,我把花盆儿都搬到别的屋去了,不搬走这些花儿两天就让她都浇死了。结果她说我把她的花儿偷走了,还说我要害死她。刚才还骂我说我嫁不出去,没人要我。”

护工说着,忍不住大笑起来。

最可笑的是:“昨天晚上跟我说,让我给她找工作。说她什么都能干,她不想在这儿待着了,问我能帮她找个工作吗?今天早晨就开始骂我嫁不出去,没人要。你说多可笑?”

这时候,15床老太太开始从床上下来,问护工:“我的袜子怎么找不到了?您看到我的袜子了吗?”

护工故意噘起嘴唇假作生气的样子说:“你的袜子还能跑得了?肯定是你自己又乱放,忘了地方。”

护工说着过去掀起15床的褥子,结果在下面找到五六只不一样的袜子。

老太太把袜子套到脚上,看了看护工,又看了看不会睁眼也不会说话的邻床,嘟囔了一句:“她老这么睡,睡得着吗?”说着自己也仰面躺到床上,像14床一样紧闭着嘴巴和眼睛。护工和我都笑了笑。

还有一次,我去看母亲,正碰上护士长查看病房,护士长每张病床都走过去看看病人的状态,走到了15床时问她:“您睁着眼睛躺床上干吗呢?”

老太太说:“我睡觉呢。”

护士长问:“您睡觉还睁着眼睛啊?”

老太太说:“不是还没吃饭吗?我等饭呢。”

“对,一会儿饭就来了,等吃了饭再睡。”

“嗯,挺明白。思维敏捷。”护士长笑着跟我打着招呼出去了。15床老太太却在床上开始发泄她的不满:“总是没事儿拿我们病人寻开心!总以为我们有病,其实我有什么病呢?我为什么被送到这儿来啊?谁把我送来的?”随后她又开始问护工:“请问是谁把我送到这儿来的?你们这里是养老院呢还是医院呢?”

护工说:“是你儿子和你老伴儿把你送来的,这里是医院。”

“噢,那我有什么病呢?我怎么从没吃过药打过针呢?”老太太问护工,也像喃喃自语。

“你有糖尿病。”护工几乎每天都回答她这同样的问题。

“糖尿病不是在家也能治吗?干吗让我住到医院里啊?我什么时候能回家呢?我不会是永远都住在这里了吧?我怎么感觉他们像把我当个包袱一样给甩出来了呢?”

老太太说着就开始翻床头柜里的东西,找提包装衣服。

护工问她你要干吗啊?老太太说,我要回家!

然后老太太手拎着提包在病房的楼道里转悠,护工就在后面跟着她,一边走一边在后面说:“您看您每天都这么闹腾,您回不了家。您儿子不来接您,您也出不了院啊!”

老太太在楼道里转悠了几圈后,停留在护士站,央求值班的护士帮她给家里人打个电话。

护士说,您等着家属来的时候,您跟您儿子和老伴儿说,您跟他们商量,看看他们愿不愿意接您回去。

老太太被护士拦着,护工跟着,在楼道里转悠了几圈后,最后不得不又回到病床上。

她躺在床上喃喃自语:“是谁把我送来的啊?我什么时候能回家啊?你们不会让我一直在这儿住到死吧?”

这是一位终日在医院里坐起躺下内心备受煎熬的老太太,她不像其他明白的病人那样对人充满友好和热情,大多的时候对人充满敌意,有时不高兴,你跟她打招呼她也不理。护工曾私下里对我说:“其实她什么病也没有,糖尿病算啥病?人家有糖尿病的多了,在家不是吃吃药就行了吗?她连胰岛素都不用打。就是他们家里人嫌弃她,把她弄到这儿来了。其实她儿子经常去这去那的做义工,献爱心,一出手就几千元的给人家,他怎么对他娘不多关爱关爱,不多献献爱心呢?”

护工坐在小马扎上,一边缝着衣服一边接着说:“不过这老太太也真是够人烦的,儿子媳妇都烦死她了。她那个老伴儿自己一个月4000多块钱住到公寓里,这老太太说她老伴儿和她离婚了,又找了一个年轻的,可是那老头每次来都给她拿吃的、喝的,买牛奶、熟食、火腿肠。哎哟,老头来了以后,这老太太就像小姑娘一样说话可嗲了,娇滴滴的。”

老太太一脸木然地看着护工,不知道护工正在说她的故事。也许她知道,能听出来,但是知道又能怎么样呢?

有一次恰逢星期日,我去医院看母亲,正好赶上15床的老太太又不停地追问自己为什么在医院里,儿子为什么没来看他。

护工回答了两遍之后不耐烦出去了,老太太开始问正在给母亲喂饭的我。

“您见过我儿子吗?他怎么一次也不来看我呢?”

我說我来的时间一般是下午,他一般是傍晚来,我没碰上过,但我听护工姐姐说他每个星期都来看您。

“噢,那我怎么一点也不记得呢?我感觉很久没见到他了。”

“您耐心等一会儿,今天是星期日,晚上他就会来看您的。您放心,哪一个做子女的都不会把老人扔到医院里不管的。他不会不来,再说医生有事也会给他打电话的。”

老太太兴奋地从床上坐起来,脸上堆满笑容对我千恩万谢地说:“谢谢你啊,你这么说我好高兴啊!我心里痛快极了!我心里的一个疙瘩终于解开了!”

老太太说着走下床,面带微笑地绕过14床的老太太走到我身边,我侧侧身,她径直往里走,走到母亲床前,她轻轻地伸出手抚摸了一下母亲的脸说:“你闺女对你多好啊!你安心养病吧,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母亲对她笑,我也跟她说谢谢!然后她又有些失落地重新坐回到自己的床上开始发呆。

护工看到她的表现凑到我跟前偷偷跟我说:“他儿子,每次都是提前给我打好电话说好六点来接,说六点就是六点,早一会儿也不到,我每次都提前给她穿好衣服让她坐床上等。他儿子来了往门口一站就喊‘走,走啊!快点!快点啊!一脸的不耐烦!完全就像例行公事。等她坐上轮椅推出去,结果不到七点就给送回来了。估计就在楼下的小饭馆吃了个饭就推回来交差了!其实他家离这儿连五分钟的路都没有,就隔条马路,星期六你们都休息,把她接回家住一晚上,享受享受亲情,星期日再送回来也行啊!他们家啊,真没法说,儿媳妇不上班,天天在家,孩子也上学了,家里就容不下她这么一个老太太吗?”

2.  给儿女多留下爱,少留下债

“如果我的爷爷奶奶懂得养生,我的父母就不会倾尽家财为他们看病;

“如果我的父母懂得养生,我们做儿女的就不会这么累;

“如果我们懂得养生,就会自觉地爱护自己的身体,将来不给儿女添麻烦。

“奉劝天下的父母,给儿女多留下爱,少留下债!”

这是一位患者家属的心声。

9床是一位七旬出头八旬不到的老太太。听看护这位老太太的护工谷姐姐说,现在老太太的儿子为了给她看病,不仅离了婚,还把房子给卖了。这是多大的代价啊,如果老人们懂得养生,当儿女的至于付出这么多吗?至于如此累吗?

出于职业的敏感,我特意到隔壁病房里去看了一眼那个终日闭着眼睛只会昏睡的老太太,也从护工那里听到了一些关于老太太的故事。

知道了老太太的一些情况,我要说的不仅仅是懂得养生的问题了。一个溺爱儿子的母亲,一个强势霸道的母亲,一个不知道爱为何物、如何爱自己的人,本身就埋下了问题的根源。

老太太姓赵,是北京人。年轻时因性格强势与性格软弱的丈夫离了婚,之后一直是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老太太一辈子要强,工作之余,为了能多赚些钱,冬天自己从煤厂拉煤卖煤,夏天推个小车卖冰棍儿,总之能挣到钱的事儿,她都去干。

几十年的相依为命,让儿子看到了母亲的艰辛和不易,也与母亲的感情更加深厚。

老太太为了生活过度操劳,五十岁以后就患上了高血压。

高血压是什么问题呢?

中医是这样解释的,高血压患者除了遗传因素外,不良生活方式、性格、环境等因素都会造成高血压。但大多数高血压都是因为情绪压抑,长期不开心导致的。当然也有性情急躁、生活压力大、焦虑烦躁等原因。这些问题积聚的时间越久,情绪和心理的问题得不到疏解,身体的气不通了,血就阻了,于是就有了淤堵,气机失调。后来老太太得了中风,半边身子动不了。

但老太太是一个事事亲力亲为的人,她即使身体已经不便,但习惯了什么都操心,什么都过问,尤其是对儿子,无论儿子多大,在她眼里都觉得他是孩子,都觉得他做不好,什么也想得不周到,于是事事参与。就连儿子的婚姻,老太太也给了决定性的意见。她不仅没有总结自己婚姻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反而以过来人的身份阻挠和参与儿子的婚事。

儿子谈的对象,家世不好,她不满意。

儿子处的女朋友因工作性质需要经常性出差,她也不满意。

儿子的女朋友来家里做了个自己喜欢吃的菜,她嫌人家不懂得照顾儿子,不会体贴人。

儿子结婚后,儿媳妇对她敬而远之,她给媳妇制定规矩:出差的工作要换,每天晚上必须回家一起吃饭。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要先对着镜子笑一笑,然后要对她和她儿子笑一笑。

儿子对媳妇好,她嫉妒。儿子帮着媳妇说句公道话,她生气,骂儿子是白眼儿狼,娶了媳妇忘了娘。

儿子的婚姻在她的强烈参与下,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她60岁那年,儿子和她又重回到了相依为命的母子时代。

要说这个老太太的儿子也是一位典型的妈宝男。家里有一个太强势的妈,儿子的任何事从小到大都由母亲包办,这样的儿子难免就显得窝囊。他的婚姻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现状,和母亲的强势、独断专横及自己的无能有关。

我曾经多次在病房外的走廊里见到过这位老太太的儿子,四十多岁的年纪,穿得有些破旧不堪,说得不好听有点儿像流浪汉。至于他做什么工作,我没有了解。听护工谷姐说他没有子女,离婚后又卖了房子,他只要下了班就来医院看母亲,有时晚上也会在这里坐上许久才回去。

我看见他的时候,他经常坐在他母亲病房外的暖气管子那儿的一个小马扎上,手里拿着手机低着头,不知道是累了还是在沉思,反正他的眼睛没盯在手机屏幕上。他很少跟人说话,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在那儿坐着,坐一会儿进病房里去看看母亲,然后出来再继续在那儿坐着。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心理压抑,是不是也不开心,我觉得是,似乎这不用怀疑。

他的母亲给了他这样一种生活,不知道他是否有怨言。母亲对他从小就是溺爱,而他对母亲也一直都是愚孝。

他用自己的方式陪伴着母亲,只是他那已近昏迷的母亲知道吗?如果她还有意识,她是不是特别后悔自己没有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连累了儿子呢?也许她到死也不会明白,正是因为她的无知和参与,才导致了自己和儿子的婚姻悲剧。正是因为自己不懂得爱——爱自己和爱别人,才让他们母子的生活一团糟。

其实无论她知道不知道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一天强势的她走了,剩下她无能的儿子以后的生活怎么办?

听医生私下里说,他是拼了命地想让他母亲活着,自己的家没了,就只有这样一个老人了,他把自己的全部心思和情感都投入到母亲身上了,可是值得吗?

如果母亲一旦走了,那对他将是多大的打击啊!他活在人世的希望是什么?

其实这个故事,我还想和大家讨论的是什么样的爱才算是真正的爱?

天下的母亲没有哪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唯有正确的爱,才是真爱。

什么样的爱算是正确的爱呢?教会孩子独立和成长,教给他们人生的智慧,培养他们坚强乐观的性格,笑对人生的态度。当你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他们还能继续在这个世界上幸福的生活下去,唯有这样,走了的人才能真正放心,才能真正了无牵挂,闭上眼睛。

3.  你的不幸谁买单

早年不养生,晚年养医生。

这句话对身患重病的13床来说太对不过。

当然,早年一是没有养生的意识,再是没有条件。对于13床这个年龄的老人来说,早年能有东西充饥没挨饿就算是幸运的了。

13床是一位79岁的老太太,中年丧子丧偶,有一女,后在别人牵线下再嫁。听看护她的护工邓姐姐讲,老太太一辈子勤劳、善良、能干,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没文化又没主见,运气好还好,运气差可就倒霉了。听说她后嫁的那个男人没娶过媳妇,一个老光棍儿,又没有稳定工作和收入,脾气怪,吃喝滥赌,再加上吸烟,就这样一个人,谁跟了他能有好日子过啊?身体多好也得让他气病了啊。

所以13床老太太的后半生可想而知,劳心劳力,再加上不顺心,你不找病,病就来找你了。

护工滔滔不绝地说着。对于住在这里的病人,她们对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这些病人的故事开阔了她们的眼界,提醒了她们的健康意识,同时也丰富了她们单调的人生,给她们无聊的生活增加了更多的谈资和感慨。

疾病的原因主要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情绪产生和积累的结果。现代人都有了健康意识,知道“万病源于气”的道理。可是对于一些文化修养和健康意识都不高的人来说,遇上不如意的事儿就生顿气太常见了。但是我们知道这气可不是好生的,后果嚴重。医生说:从健康的角度来讲,闲气、怨气、闷气、赌气和怒气均会让人的心情变差,还会在身体里留下“不良记录”。生气时人的免疫功能低下,久之会引起脏器病变。特别是身体不好的老年人,积累到一定程度,很容易出现脑溢血、心脏病和心肌梗死。

照顾13床的邓姐姐讲,老太太就是在给老伴儿做好了饭,老伴儿却嫌饭菜没味道骂了老太太,让老太太重新去做个别的菜,老太太猛地一起身突然就栽倒在厨房里了。估计也是生气气的,老太太一辈子老实巴交,净受这老头的气了。幸好,老太太命大,隔壁邻居去她家串门,赶紧就给打电话叫了救护车。她那个后老伴儿真是太可恨了,简直没人性啊,老太太都栽地上起不来了,他还坐一旁吸烟,都不知道打急救电话。就连老太太的女儿的电话都是邻居帮忙打的。

要不13床的女儿说起那个老头儿来气死了。邓姐姐说,自从13床住进医院里,老头儿一次也没来过,全是老太太的女儿在跑前跑后。你说这样的老伴儿要他干吗?光知道娶了老婆让人家照顾你,你就不知道人家嫁给你也需要你的关心和照顾?那老头儿太自私了,光知道索取,从来不知道付出!老太太的女儿说后悔死了,不如早点让他们离婚了,这样老太太还能享享清福,省得照顾老头儿后半辈子,关键是那个老头儿根本不知道对人好,认为谁照顾他都是应该的。老太太真是倒霉。

不过老太太的女儿是真的好,对老太太特别孝敬。她闺女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管,自老太太病了每周都来看,对她妈关心着呢,摸摸头烧不烧,摸摸手冷不冷,看看身上有硌破的地方没有。生怕她妈再受一点委屈。估计她对老太太的后老伴儿也很气愤,甚至是痛恨,也没什么感情。但毕竟俩人的财产都在一起,也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就是想离婚也不好离,尤其是老了,她也不好硬给拆散。要不说女人嫁人可得选好了人,选不好自己搭进去不说,还连累了儿女。现在全是老太太的女儿拿钱,医院的费用,我们的护工费,她女儿也真挺不容易的。老太太病的时候,她才刚结婚一年,到现在也没要小孩儿。她这个妈在医院里躺着,她怎么要啊?快四十岁的人了,要是在农村,孩子都上中学了。

唉,其实说不好听的,这要是遇上有些人家,早就不治了、不管了,反正老太太也没什么财产,活着也是累赘。15床要是这样,估计她儿子早不给她看了。

对于13床患者的女儿,我也常碰到,都是病人家属,免不了在探望的时候遇到。见了面也打招呼,互相关心问候一下彼此老人的情况,至于其他的都不多说。

但有一次,我俩还是说起来了。那天恰巧我俩在电梯口遇到并一同走出医院。在去地铁站很短暂的一点时间里,我俩竟都很掏心地作了一次简短的交流。彼此说得都非常真诚,其实同为病人的家属我们又何尝不是同病相怜呢。

13床的女儿是这样跟我讲的,她说她特别遗憾的是以前对母亲的关心太少了,因为继父的原因,跟母亲交流太少,虽然不断给钱给物,但她忽略了母亲的情感需求,对母亲几乎没有陪伴。以前她总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多余的时间陪母亲,嫌母亲说话啰唆、唠叨、语速又慢,她真是一点耐心也没有,有时候都不等母亲把话说完她就不耐烦了。现在想想特别后悔和自责,同时她也为自己在母亲病之前没有跟她一起生活后悔不已,她觉得自己欠母亲的太多了,她完全忽略了母亲的情感需要,母亲在病前一段时间变得反应迟钝,神情冷漠、麻木,这些她都忽略了,她真的没想到母亲会一下子病倒,而且会这么严重。她说她特别特别后悔。我看到她的眼角有泪,便轻轻地拍拍她的肩膀,算是给予她的一点安慰。

她说她现在是想偿还、想赎罪,她觉得她还没有为母亲做什么,母亲就这样倒下了,她心里实在接受不了。虽然说母亲这样活着受罪,但是她只想让母亲最后的日子多一些温暖,让她知道女儿需要她、留恋她、舍不得她。为此,她愿意付出最大的代价,因为如果这个时候她再不弥补,以后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我被13床女儿的话感动了。其实我们做儿女的何尝不是因为觉得自己欠父母亲的太多而心生愧疚,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将我们养育成人,他们所付出的艰辛与不易我们永远也偿还不清。所以,那些父母还健在的人,请好好珍惜吧。

4.  怎么能说走就走了呢

“一个人最大的投资就是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愉悦。这是一个人最聪明的投资,或者说是最明智的投资。其他外在的追逐,一切都是浮华。”这是我在某天写下的一段话,因为那天发生了几件我意想不到的事。

第一件,一个相识二十载的报社主任突发脑溢血去世。而这个人只不过才刚刚迈进五十岁的门槛儿。这位朋友的突然去世,对于我来说不亚于一场地震,因为我跟他太熟悉了,前几天还见到过。而他的“突然”更是让我难以置信,太意外,太年轻,也太可惜了!

一周以前,我在我居住的小区紧邻的地铁口碰到这位朋友,他刚从地铁里出来,正在给他的老旧自行车开锁,而我也恰巧刚从医院回来,正路过地铁口回我们小区。于是我们就这样攀谈了几句。谁承想,一周以后,他的微信朋友圈竟爆出了他的噩耗。

在去医院看母亲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他是不是遇害而死?抑或谁设置的圈套与阴谋?但是当我看到文学界一位前辈给他写的悼词后,我明白了,他是累死的。

第一,心情长时间不舒畅,第二,过于劳累,尤其是脑力劳动,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可惜,他的妻女还有父母如何接受这个现实?

就在我慨叹之时,护工发来短信说母亲这两天开始发烧,另说同屋15床也于昨夜“走”了。得知这几个消息,我又是一声叹息。

赶到医院,因大量用药母亲的烧已退,但喘得厉害,人看上去也没有气力……万般心疼,却只能看着无法替代。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四张病床上还剩两人,以前拥挤不堪的病房,现在顿感空空荡荡。回家的路上,看到路边飘零的落叶,想起他们飘零的和即将飘零的生命,内心无比酸楚。

前文提到的15床换了病房后,医院一位护师(级别高于护士低于护士长)便将住到三层病房的患者安置到了四層的15床。这位老太太82岁,育有两个女儿。老太太住进这个医院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她除了退休后出过一次车祸造成下肢瘫痪行动不便外,其思维敏捷、头脑清醒,喜欢读书看报,好像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毛病,但是听护工讲,她每天都排泄无数次,有时前边的刚收拾完,后边的又来了。还有一次严重的时候消化道出血,护工说可吓死人了,全是红的,哎呀呀!这个老太太命可真大,就这样拉了一年啊!

这个情况我知道,因为我去医院看母亲的时候,也经常听到看到她“嗯、嗯”地暗地里使劲,我知道她在解决问题。她是个特别热情的人,除了“嗯、嗯”不方便的时候,每次见到我都主动打招呼。她喜欢拿个小录音机听京剧和评剧,而我也喜欢戏曲,所以对于她听的每一出戏我都能说出名字,讲出故事,对于各戏曲流派和戏曲大师们的名字,我们谈起来更是津津乐道。所以每次去医院我都会跟她聊会儿天。有时候我带的水果也给她一份,她也从来不客气,拿起来就吃。

老太太一向积极乐观,从来不认为自己哪里有病,有时我会关心地问她终日在床上躺着累吗?她说累!但是问她有什么不舒服吗,她总是说没有。就是这样一个人,突然说走就走了。我上次去,见她也用上了胃管很是意外,(即鼻饲管,患者在不能自主进食的情况下,都要将此管从鼻孔插到胃里,保证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即便是这样,我还和她聊了会儿天,我说,您一定要好好的,听医生说,有的病人用胃管都能活二十多年呢。她不住地“嗯”着,跟我说“没问题”!声音底气十足。

护工说,15床吃饭的时候呛了一下,医生怕呛到肺里引起感染,就给她用上胃管了。

“唉!”我叹了口气,对他们这些病人充满了同情。我知道那痛苦,但怎么办?为了活着,他们不得不受这样那样的罪。

让我没想到的是,仅两天之后,老太太就走了。后来听护工讲,是她当护师的女儿要求放弃对她的抢救和治疗。

5.  他们到底该不该活着

在我国,很多人追求长寿,但是不健康的长寿到底该不该追求呢?

生命时间大于生命质量的现象,似乎已是常态。因为有太多的人害怕他们的亲人死亡,即使明明知道他们得了绝症,来日不多,只要有些经济能力,一般都会选择让其留在医院里,让他们的全身插满管子,与各种监视仪器连在一起,做最后的抢救,以求能延长他们的生命。

在一些老年病房里,这些情景曾让我触目惊心。如果不是因为母亲病了,我是无法想象还有这样的病房。

记得母亲刚从重症监护室出来以后,我和一位大姐第一次去石景山区的某个医院给母亲找床位,从楼道里望进去,每个病房里躺的都是不会动、鼻子上插着胃管的老人,那呻吟声和哀鸣声,让我心里充满了恐惧。可是,现在无处可去的母亲也住进了这样的老年病房。有什么办法呢?人有千千万万种,但到了老年这个阶段的时候,唯有健康才是他们最关心和最重要的。当你身患疾病,不管你曾经是高官巨富,还是普通百姓,进了老年病房,都是一样的病人。

在母亲所住的这所老年医院里,有不少是已经年过九十的“老老人”了。有些“老老人”,竟然在这里住了几年!据我所知,14床就是这里的元老。听说自从医院的老年病房一开办她就第一个住了进来,从当年能满地跑能说话吃饭,到现在没有思维、不能说话、无法进食,动弹不得,全靠生命管维持生命至今已有十年。

14床老太太退休前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她的医疗费用全额报销,退休工资除去护工的费用还有所剩余。不知道这是不是她儿子让她努力活着的原因。

每次走进老年病房,听着那些长一声短一声的哀鸣,我内心都颇为不平静。

我理解一些家属让他们活着的愿望,我也是家属,我相信哪个做儿女的都不愿意过早地放弃父母的生命,可是当你看到他们痛苦不堪,却只能从喉咙里发出一点哀鸣的时候,你又不能不被触动,他们到底该不该活着?

有时我想,对于那些没有思维不能说话的人来说,其实也就是维持了。用医生的话说,这些人都是在进行医疗浪费。可是中国又没有安乐死,他们不是在医院里耗着,就是躺在家里耗着。反正他们已经无法掌控自己所剩不多的生命,即使生不如死,他们也没办法选择早一点离开,早一点解脱。而家人,其实也不能够。只能这样把难题交给时间,让时间拖垮他们的身体,耗尽他们的心力,最后撒手而去。

在老年病房里,很多用胃管的老人的手都被绑在床挡上,原因是他们经常会用自己并不太灵活的手拼命去拔掉插在鼻孔里的胃管。一根长50厘米的管子从鼻孔插到胃里,插的过程对于病人来说,肯定会不舒服,于是他们会拼命挣脱,常常是几个人按着病人的手脚,阻止他们反抗。对于观者来说,这是对人的酷刑,惨不忍睹,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亲人是无法在一旁看着的,根本受不了。

几乎每个用胃管的病人只要手能动的都拔过管儿,而几乎所有的家人或者护工也都会跟他们说过一样的话,那就是:“你不想活了吗?你要是还想活着,就不能拔管儿!因为你自己已经吃不了饭了,不插管儿,你就等死吧。”这样的话语其实很刺耳,不知道有思维的病人会作何感想?为了活着,他们唯有忍受酷刑的折磨。即使这样,家属也不得不选择让他们继续活着。

我的母亲双手也被绑在床挡上,因为她也用了胃管,也发生过拔管儿的事件。所以护工为了不挨罚就白天晚上将母亲的双手绑在床挡上。每次我想起来都心痛万分,可又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

其实母亲是能从嘴里进食的,只是医生觉得像母亲患过脑出血这样的病人用胃管更安全一些,护工喂水喂饭也更省时省力。只有我去医院的时候,才小心翼翼地从口中喂母亲一些食物。母亲刚用胃管的时候,我一到医院第一件事就是把母亲的双手松开,让她活动活动,后来她渐渐被绑习惯了,我问她用不用把手松开,她总是摇头说不用,也有可能是怕给护工惹麻烦。我没有细问,也没有坚持。于是母亲的手不管绑着还是不绑着,她都是一个姿势,永远地紧紧抓着床挡的栏杆儿。

母亲像个婴儿一样,两手紧紧地抓着床挡的栏杆儿,她似乎没有一点儿安全感。母亲一辈子怕麻烦人,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到了生命的尽头,没想到会遭这样的罪。

对于母亲的病情,我也曾纠结,到底该怎样做对她才是最好的安排呢?

母亲病后,我一直想弄清楚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因此也阅读和了解了很多相关疾病的醫学书籍,同时一有问题就向医生请教。

记得有一次,我和医生探讨这些没有什么生命质量的老人,到底该怎么走完最后的生命旅程的问题,医生是这样给我答复的:“对于一些没有什么痛苦或者是痛苦不是那么强烈的老人来说,他们还是愿意活着,你看有的老人,只要他有意识,就特别爱笑,特别满足(我母亲就是这样),人到了这个时候还是非常留恋这个世界的。我们曾经观察过,比如这间病房里有一个老人去世了,其他的几位老人情绪都会受影响、有波动,有的血压就开始升高,心情紧张、恐惧,特别明显。所以,他们还是愿意活着,即便是失能了,他们也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只要还活着,还能感知这个世界,特别是经常有亲人来探望的,他们心里都特别期盼。我觉得家属呢,就是尽量地给他们照顾得更好一些,让他们干干净净的,少一些痛苦,能更多地感受一些幸福和温情,有尊严地平静地离去,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6.  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

18床64岁的老杨在这个老年病房里已经住了三年了。老杨患病的第一年,曾因经济压力和老杨妹妹等人的意见,老杨的老伴儿把他接回家试图自己照顾,但接回去才知道老伴儿根本照顾不了他。在医院里,病床是有防护栏的,像老杨这类用胃管的病人因怕他们拔管儿,他们的手终日被捆在防护栏上,而回到家,家里的床没有地方可以捆手,老杨的老伴儿就整夜整夜坐在老杨身边攥着他的手,困极了就打个盹儿。而白天还要买菜、做饭、做家务、洗洗涮涮,给老杨从胃管儿里打流食,护理他的大小便……最终老杨的老伴儿不得不又把老杨送回到医院里。

自从老杨病了后,老杨家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乱。先是老伴儿的高血压起起伏伏不稳定,紧接着又查出了糖尿病和冠心病,并三天两头跑医院,有时严重了还要住上一到两个星期的医院。这期间,可忙坏了老杨的儿子。老杨夫妻就这么一个独生子,刚结婚四五年,小孙子还不满3岁。老杨的儿子我们暂且称他小杨吧,开出租车的小杨常常是跑了这个医院跑那个医院,还不能耽误拉活,因为每个月得给出租车公司交份儿钱。其生活压力之大让他明显比同龄人苍老和疲惫。

老杨的老伴儿为了缓解压力,抽空就跑街道,找居委会,向政府申请低保和救助。就是这样,日子依然紧紧巴巴。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年半,小杨的媳妇终于忍无可忍,和小杨提出了离婚。小杨因无法给予妻子想要的生活,又终日这样疲惫不堪,压力山大,直接就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儿子由妻子抚养,自己出抚养费。原本幸福的一家三代人,因父亲老杨这场病,或者说是由老杨这场病作导火索,使这个曾经充满了温暖与笑声的三代之家又回归了两代,一个刚刚建立起来的小家就这样散了。

听照顾18床的护工李大姐说,老杨的老伴儿原来可是个美人儿,现在也憔悴不堪了,她经常来了看着老杨叹息,说:“XX啊,你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从这句话能听出来,老杨的老伴儿也挺难的。老杨的退休工资才两千多块钱,加上老伴儿的,两人的工资有五千多,护工费一个月就四五千,再加上自费医疗的部分,他们每个月都得往里搭钱。他儿子跑出租车有时能拉点私活,要不怎么办呢?他那小孩儿也要上幼儿园了,他每个月还得给抚养费,这一家真够不容易的。

和老杨情况类似的独生子女家庭还有一个女性老杨。女性老杨年龄也不大,也不过62岁。这个女老杨早年因丈夫外遇离婚,精神和情感上受了刺激,之前一直住在一家精神病院。但因她主动拒食瘦得皮包骨头,她儿子通过同学的关系将其转到了这所医院的老年病房里。

在这里,女老杨仍然不吃东西,后来医护人员不得不强行给她插了胃管,我曾看到过她在换胃管时拼命挣扎和反抗的情景,那不是用痛苦两个字就能说清楚的。真觉得人到了这个地步是多么的可悲、可怜。那种无力、无奈的状态叫人不禁会追问:生与死,到底哪个对他们才是最好的选择呢?

每次看到这样的病人,我都会想:如果中国也有“安乐死”,他们或他们的家属会不会也选择?

女老杨虽精神抑郁,但心里明白。她曾和護工透露过自己的意思,即生不如死,但自己已没有选择死亡的能力,任人摆布,已丧失了做人的尊严。“这样活着真的一点意义都没有”,女老杨不止一次这样说。

有几次我去医院,正碰上护工给她往胃管里打流食,一次她生气地对护工说:“你给我打的这是屎吗?”还有一次护工给她打刚送来的鸡蛋羹,她连连说:“这不是我的,是邻床的。”

女老杨的儿子刚开始来过几次,后来直接就交给他同学照顾了。需要什么东西,直接寄过来。也没办法,那孩子30多岁了,还没有女朋友,是IT行业的工程师,费脑子还经常性地出差。哪个女孩儿愿意找他啊?还有这样一个妈拖累着。

其实像女老杨这样的情况很多,很多子女都怕被别人说不孝,于是就拼命地让患病亲人活着,当然有的将他们寄放到医院的老年病房里,也实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12床是一位自费的病人,76岁,也是只有一个独生女。因老太太是外地病人,她的费用都是女儿先全部垫上,一年下来几十万,光压力大不说,就异地报销的难度和麻烦就够老太太女儿折腾的了。有一次,看护12床的护工姐姐跟我说:“她女儿说天天跑这些事比上班都累!还一时解决不了,每次都要跑多少趟,麻烦得很。”

很多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已老弱病残,而子女不过才三四十岁,正是事业的高峰期,回归家庭来照顾患病的父母不现实,毕竟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两头的担子重。对于老人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很多家庭采取请保姆的方式照顾患病老人,问题也同样不少。病人的病情复杂,再加上三天两头跑医院,也够折腾的。保姆只负责照顾病人,遇上事儿还是得找家属。所以一个家庭有一个重病人,不亚于一场灾难,这场灾难持续得越久,对家人的精力、经济也就消耗越大,更重要的是,还有心理、精神和情感上的折磨。如果病人有一定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对家人也是一种安慰,反之则是双重的痛苦。即病人受罪、家属受累,彼此身心还受折磨。

7.  原来孤单是杀手

不知道您是否记得,中央电视台曾播过一条这样的公益广告:一个父亲,他的儿子慢慢长大了,他渐渐变老了。有一天,全家人在饭店聚餐,这个老人抓起餐桌上盘子里的饺子就往衣服口袋里装,嘴里还说着:“给我儿子,他最爱吃。”这之后打出一条字幕:他忘了很多事情,但他从来没有忘记爱你。

就是这句话,时常会让我潸然泪下。其实天底下哪一个父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即使在他们垂垂老矣、在他们老年痴呆时,他们心里仍然念念不忘的是他们的孩子。而他们的子女,总是爱得太晚,懂得太迟,让人生留下悔恨与遗憾。

我的母亲在病后,一次住院部的主任和会诊的医生查房,当他们问母亲有几个孩子时,母亲答:“一个女儿。”

护工问:“你女儿多大了?”

母亲答:“还小着呢。”

随后护工又问她:“您女儿经常来看您吗?”

母亲答:“没有。”

母亲的这几句话深深刺痛了我,因为小脑出血做过手术,这之后她的记忆和情感大部分损伤,我提到的几个地名,她只知道她的娘家,我站在她面前问:我长得像您女儿吗?她很认真地看看我的脸说:不认识。然后不再说一句话。

那天回家的路上,北京的夜晚已是华灯初上,为了赶时间,我骑了共享自行车,也为的是不想让别人看见我的眼泪,我可以恣意放任自己的泪水和悲伤。

我与母亲分离整整二十载,我用青春、年华想给她最好的生活,可是到最后却发现连最起码的亲情、相互的温暖与陪伴都被阻隔在了二十年前。

这伤痛无论我付出多大的代價都已经无法弥补。我们彼此的记忆和生活只停留在我小的时候。

如果不是为了生活和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我们母女完全可以相依为命。母亲和我在一起会更多一些幸福与快乐,我也会有更多的温暖与亲情,可是一切被隔断。

我离开家的这些年,我和母亲虽然彼此牵挂,但彼此的内心却越来越远。这成了一个再也无法弥补的遗憾。纵然我倾尽全力,都已经没有机会了。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如果一切还有机会,还可以重新选择,我只想要陪伴、要温暖、要亲情,要一起走过岁月的风雨,而不是让这世上唯一的亲人如此孤单……

与我有同样感触的还有梅。梅是一个护工姐姐介绍我认识的。因为梅也是家中独女,情况与我相近,在医院的病房里,我们断断续续地作了一次倾心长谈。

梅40岁左右的年纪,因为父亲在外地工作,她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研究生毕业后去了美国,这之后父亲因患胰腺癌去世,梅回国处理完父亲的后事想接母亲一起去美国,但终因生活习惯和语言不通等困难,母亲在美国住了不到三个月又回到了国内。不放心母亲一个人生活的梅,为母亲请了保姆,每周都打电话问问情况。这期间梅结婚成家,就在梅的女儿刚出生几个月时,突然接到保姆的电话说母亲病重,于是梅带着女儿回国,这一回来她就再也没有回去。

梅是一个举止优雅的女人,一看就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她一张好看的脸上有淡淡的愁云。梅跟我说她最遗憾的事就是让母亲独自生活的时间太长了。其实母亲在她怀孕之前就有了老年痴呆的征兆,只是她当时不懂,也根本没意识到母亲的病情会越来越严重。其实就是一种忽略,正是这种忽略,给我们当儿女的留下了巨大的心里隐痛,只是当时我们毫无察觉。

梅说她怀孕中期的时候曾回国陪母亲住了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她发现了母亲的诸多问题。比如,她发现母亲出门很容易迷路。虽然有保姆跟着,但是母亲经常自己走自己的,多次走错路。有一次在小区里,母亲竟然误入绿化带中的灌木丛中,梅问母亲要去哪儿,母亲答:回家。梅说你走的路不对,你回家应该怎么怎么走,但是母亲不听她的,依然一意孤行继续往灌木丛中走。除此之外,梅还发现母亲吃饭时经常将筷子的大头朝下,小头朝上倒着用,而她自己根本意识不到拿错了。还有母亲在上厕所时,竟然很奇怪的把马桶圈掀起来,用完了再放下,就是顺序弄反了……母亲的这些怪异行为让梅觉得母亲是真的老了,且老糊涂了。这次回国,让梅心痛不已,她发现母亲最多的两种姿势不是坐着就是躺着,连路都懒得走了,她曾经问过保姆,保姆说很长时间了老太太都是这样。梅想可能是父亲去世后,母亲长时间一个人生活,她内心太孤单太封闭,也太无助了,所以人才变得越来越沉默。母亲很少主动说话,即使梅或者保姆都和她在一个房间,也常常是相对无言,如果保姆不主动同她说话,她几乎不说话,有时梅喊她,她也反应迟钝,有时问她话,她又所答非所问……梅说自己当时孕期情绪反应激烈,为此时常会对母亲发火,母亲的这个样子实在让她难以接受,又心疼、又着急、又无奈……

“我真的是无能为力。我甚至觉得母亲已经无可救药了。母亲的内心世界是封闭的,她的内心太孤单了!长此以往,导致她的情感和意识表现都是麻木的,每天不喜不悲等日出日落,吃一日三餐,睡觉,然后周而复始。我当时还怀疑她是不是得了抑郁症,还想着等我生完孩子之后带她去医院好好看看,我觉得当时母亲几乎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和自理能力,水如果不给她烧好倒上,她甚至都想不起来喝,药也经常忘了吃,事事都需要人提醒。说实话,保姆毕竟是保姆,虽然也尽职尽责,但毕竟人家是来赚钱的,除了照顾好母亲的饮食起居,保姆也很少主动跟母亲说话,这就更导致母亲的脑子越来越麻木,眼神也呆滞了……我怎么也没想到这是我和母亲的最后一面。这之后,在我回美国生下孩子不久,保姆就给我打电话说母亲突然重病……

“等我坐了十个小时的飞机赶回来的时候,母亲已经昏迷了。其实在保姆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母亲就已经陷入昏迷了。

“所以人生最怕的就是,我本可以怎么怎么样,但我却没有那样做,结果就留下了终生的遗憾,而这遗憾再也没有机会弥补。我真后悔当初怀孕的时候要是带母亲去作一次全面体检,或许母亲也不会一下子病得这么重,这么要命。

“以前我没有认真地陪过母亲,甚至没有耐心没有认真地听她讲过话。现在她病成了这个样子,我才抛下一切想要好好陪她,可是已经晚了,太晚了……”

8.  亲情存折需早储备

季羡林老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是讲做人与处世的。其中有几句大概意思是: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很多人因为家庭关系处理不好而陷入内心的焦虑与痛苦之中。比如婆媳关系、再婚家庭的夫妻及与继子女之间的关系,都是比较难处理且问题最多的。

在各种媒体报道中,我们时常看到继父继母对继子女无私的奉献、付出,这种大爱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真情的美好与温暖。但是也有很多继父继母和继子女之间关系冷漠、矛盾重重甚至关系僵化的,29床的老陈就是因为再婚与对方子女的关系遗留了问题,才导致后来他一个人孤独终老。

老陈70岁,按说年龄不算大,但是他已经来这所老年医院住了一年多了,老陈是脑中风患者,来时左侧肢体瘫痪,只能坐不能走,在医院里一年多,身体状况不仅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反而越来越糟糕。最让他痛苦的还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折磨,心灵上的折磨更让他焦虑、脾气暴躁。

听照顾他的护工讲:“老陈夜里经常不睡觉,能坐起来的那会儿天天夜里起来坐着,有时会开收音机,吵得别人都无法睡觉。后来给他强行没收了,他就不停地骂人,前边好几个护工都是因为老陈脾气坏不干了,有的调到别的病房去了。他动不动就跟人发脾气、骂人,有时还会摔东西,谁受得了他啊?他那老伴儿听说就是因为他夜里不睡觉、瞎折腾,突然犯病去世的,好多人都说是让他气死的。所以我们知道他这样,都不理他。去年老陈开始绝食,不吃饭,后来没办法就给他下了胃管儿,现在他天天气哼哼的样子,我们谁都不理他。”

护工大姐说,老陈是中年再婚,他那妻子当初带一个小女孩儿,那时可能也就十四五岁,正上中学。老陈对那女孩儿不闻不问,动不动就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工作了,你这么大还吃家里喝家里的,你就是个女孩儿,你要是个男孩儿早应该让你出去赚钱了……”他竟这样说话,那小女孩儿自然不爱听啊,所以人家跟他也没感情。

那女孩儿中学毕业就去南方读书了,之后留在广州不回来了。二十多年只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回来。

因为老陈两任婚姻都没有留下子女,在他晚年重病的时候,他就只能靠这个继女了。

但人家那女儿说得明白,说她和老陈虽是名义上的父女,但实际上没有什么感情,在她母亲和老陈再组家庭后,老陈对她没有尽任何做父亲的责任与义务,但是作为继子女,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她会给老陈一些经济上的帮助,一直到老陈去世。

人家说到做到,在母亲去世后,她依然每月给老陈寄一千元钱。只是她很少回来探望老陈。老陈虽然嘴上说给钱就行,她来不来也没什么用。但是看着别人家都有子女来,他一年到头连个人来看看都没有,估计他心里也不是滋味,说不准也后悔当初对人家什么也不管,自己內心自责呢。

与老陈一样孤单没人缘的还有31床的老黄。老黄82岁,是新来的脑出血病人。

老黄没有家属,也没有什么亲人,只有一个保姆跑前跑后地为他办各种手续。

对于老黄这个人,保姆是这样和大家介绍的。老黄是广东人,大学毕业后一直留京工作。老黄是大学教师,“文革”期间,被下放到农村劳教了三年。这期间,他离了婚,离婚原因不知是夫妻两地分居他又有了新人,还是夫妻感情出了什么问题,反正妻子女儿从此与他再无联系,老黄之后一直是一个人过。直到晚年,他才不得不找了保姆照顾。

保姆说,在老黄重病期间,从老黄的电话本上翻到他前妻和女儿的电话,打电话通知他们老黄病重的消息,但母女均未来过。一直到老黄去世,他的前妻和女儿也未曾露面。

 9.  老了,靠谁来守候晚年

新来的35床是一位88岁的老太太,大家都叫她秀秀,四川人,也是早年随丈夫到北京工作留在北京的。老太太一生没有生育子女,喜爱孩子的她从四川老家他丈夫的弟弟家抱养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大的是男孩儿,抱来的时候7岁;小的是女孩儿,来时不过才几个月。老太太含辛茹苦把两个孩子养大,先后供他们读了大学。现在,听说儿子在美国,女儿因为当时赶上“上山下乡”运动去了陕西插队,后来在那里结婚成家没有回来。在后来可以返城的时候,女儿只是费尽周折把自己儿子的户口迁回了北京。

秀秀的老伴儿去世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多年里,退休后她把女儿的儿子从一出生带到12岁,直到孩子上中学后住校,她才稍稍松了一口气。现在,听护工说,老太太已经把自己的住房卖了,揣着钱住在北京昌平的一家养老院里。她说那里空气清新,住得也宽敞,满院子花草,环境很好。老人在一起还能够唱唱歌儿、跳跳舞,一起学画画、做手工。生活挺充实也挺快乐的。她现在每年都来这所医院的老年病房里住上一段时间,目的是调养调养身体。每次来都住一个月。

因此这里的护工和医生、护士对秀秀都不陌生。当大家问她:“你儿子和你女儿经常回来看您吗?”她说:“不用他们来,他们离得都远,一个在外国,一个在外省。他们来了还得我请他们吃饭,招待他们,安排食宿。他们都知道我有退休金花不完,还有卖房子的钱,我那个外甥现在在北京工作,他买房子我还给添了几十万,有时候他会打个电话问问我。过年的时候会来看看我。我觉得我现在住在养老院里挺好的,不麻烦他们。我自己住一个单间,自己买的洗衣机和冰箱,生活得很舒适很自在。”

秀秀是个聪慧的老太太,理性而充满智慧。这大概和她的年龄阅历有关系,也和她独立要强的性格有关。她将自己的晚年生活规划安排得井井有条,让很多人羡慕和尊敬。

秀秀个子不高,不过一米五。人也不美,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但是在我眼里,秀秀独立、洒脱,即使老了,依然活得漂亮。

与秀秀仅有一墙之隔的老吴却是另外一种人生了。

老吴在这所老年病房里住了将近一年了,他的两个儿子没怎么来过,媳妇更是来得次数不多。一提到自己的两个儿子,老吴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因此,医护人员和护工很少看到老吴有开心的时候,每天看到的都是老吴拉得很长的一张脸,因此大家很少跟他聊天。

老吴的老伴儿每次来了也都跟老吴念叨:“孩子们忙,上班单位里事情多,又有孩子,能抽空打个电话问问就行了,别老指望他们来看,再说他们来了看看也就是看看,也代替不了你,他们来看看你,你的病也不能一下子就好了!折腾他们来一趟,太耽误时间。”

“但是他们经常来着点儿我心里痛快,让我觉得没白养他们。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可倒好,老子在医院里住着,儿子甭说十天半月来一次,经常一个月露一次面就不错了,这跟白养有什么区别啊?”

老吴的老伴儿跟我们说:“老吴以前特别喜欢热闹,两个儿子家的两个孙子年龄差不多大,每逢寒暑假我们都接他们来在我们家住上两个星期。有孩子们在这儿,老头儿可高兴了,天天出去买这买那,哄着两个孩子。还特别盼着过节,一到快过节的时候恨不能就天天翻日历,但一过完节,他就蔫了,没精神,特空落,整天活得唉声叹气的。我还老劝他,孩子都大了,都有自己的小家了,不能老像以前那样回来围着你转了。虽然咱们年龄越来越大了,但是也不能完全指望孩子们啊,他们也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家庭和工作。咱还是尽量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尽量少给他们添麻烦。”

10.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18床老杨终于在反复高烧,起起落落中告别了这个世界。

最后的那些日子,他的儿子和老伴儿来看他的时候,也已经不避讳谈论一些老杨死后埋在哪里,丧事如何从简办等话题。此刻老杨心里还明白,但早已不吭一声。原本肚大腰圆的一个人,经过这三年的病痛折磨,最后瘦成了一副骨架,脸也显得更加的黑。

有一次,我从他们病房的门口经过,看到躺到最里面的老杨白单子下面的胸部高鼓着,而腹部已经塌陷下去,我被老杨的样子吓了一跳。我跟看护老杨的护工李大姐说出自己的惊讶,李大姐说:“老杨好可怜啊,他老伴每月只给拿五包匀浆膳(作者注:每包重500克,内含10小袋,每小袋50克,可用水冲调,鼻饲病人专用),有时拿点芝麻糊什么的,可那哪够啊!后来跟她说了,才给拿十包,可也不够,实在没办法,我就每天给老杨掺半个馒头,用水泡软了,弄烂了,掺在匀浆膳里一起打进去。老杨真是太可怜了!让他吃多了也不行,他还老胃出血,多一点就不停地打嗝,又不能饿着,每次就喂一点点儿。”

“唉!真是受罪,真不如早点解脱了!”我同情地叹息道。

李大姐说:“有一次,老杨的老伴儿偷偷跟我说,‘他再犯病严重了,你把门关上,别跟医生护士说,也别抢救了,让他快点走了算了,别让他受罪了。可是你说那哪行啊,他有点情况变化我不告诉医生护士,真出了什么事儿,那不是咱的责任吗?人家医院也不干啊!也挺理解老杨的老伴儿的,真够难的。”

好在老杨终于油尽灯枯了。他解脱了,他的老伴儿和儿子也解脱了。

三天之后,老杨就变成了一缕青烟。一个生命就这样彻底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17床的老汤是在老杨之前的一个月去世的。老汤和老杨都归李大姐照顾。老汤临终前的那几天,护士长特意叮嘱李大姐:“给看好点儿,尽量别让他在夜里和周末去世,要不找不到人。”但是老汤停止呼吸的时候还是赶在了夜里。李大姐给老汤单位的人打电话,左打一个关机,右打一个关机,最后把所有来过的人留的电话号码都打了一遍,终于有一个小伙子的电话打通了,最后这个20出头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来了,却什么都不知道。一直等到天亮才联系上他单位的领导。

但是老汤死了,病房里不能留,得赶紧拉到医院的太平间去,而老汤连能穿到身上的一件衣服也没有,更不用说寿衣了。他家属没有准备,单位也没给他准备。后来护工李大姐不得不给他找了一套病号服穿上才拉走。听说老汤在太平间里放了一个多月了,他的那个把他房子早已过户到自己名下的外孙子也没来,国外的女儿也没来。老汤成了无人认领的被遗弃者,直到死了,依然如此。最后老汤怎么处理的,我不得而知。

11.  盲目的长寿是不人道的

母亲病后,我陷入了一个误区。让母亲长期住在医院里,真不是我的本意。我所有的医生朋友都无数次跟我说起过,除了无谓的浪费金钱,人为的干预延长毫无质量的生命,给病人和家属造成双重的折磨和痛苦之外,没有其他好处。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让母亲继续留在医院里呢?这是我陷入痛苦和纠结的一个根源。这事说起来话长,因家中长期无人居住,母亲的老宅被别人强行改造并占用,这事儿一直在解决中。几年下来,至今未果。

无家可归是问题之一,其次,我是中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工作、家庭、孩子,几乎腾不出更多精力来照顾母亲,即使是在家或租房子请保姆,鉴于一些现实原因,也不太现实。所以,母亲一直躺在医院里,我除了拿钱,别无办法。

每当我将这份烦恼在家里说出来时,婆婆大人总是说要给她治,治不好就没办法了。其实她哪里知道,人到了这个地步,治还有什么意义呢?说一千道一万,病不在治应在防,如果身体基础已经溃败决堤,仅仅到了维持生命的地步,这样的治真的是太不明智了。

我内心无数次想过放弃,但我怎么放弃?人在医院里,一不能拔掉管儿,二不能停止治疗。拔管儿属于犯罪,君不见常有媒体报道子女拔管儿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受道德舆论谴责,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停止治疗,医院不会同意。占着床位,医院也是要创收的。有时候,我有被母亲拖垮了的感觉,身心俱疲,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听天由命,母亲活一天,我们母女就受折磨一天。这似乎也是老天对我的惩罚,谁让我当初只顾了忙工作,忽略了母亲,对她关心得太少?我在自责、负罪的情绪中,备受煎熬。

盲目的追求长寿其实是不人道的。这是我在极度痛苦后总结出的一句话。

1999年,巴金先生病重入院。一番抢救后,终于保住生命。但鼻子里从此插上了胃管。进食通过胃管,一天分6次打入胃里。跟目前老年病房里的病人一样。胃管一个月、最长不超过两个月就得换一次。长长的管子从鼻子里直通到胃,每次换管子时巴金都被呛得满脸通红。这一点,也跟老年病房里的那些病人一样。长期插管,嘴合不拢,巴金下巴脱了臼。只好把气管切开,用呼吸机维持呼吸。在老年病房里,这样的现象依然到处可见。

巴金想放弃这种生不如死的治疗,可是他没有了选择的权利,因为家属和领导都不同意。每一个爱他的人都希望他活下去。哪怕是昏迷着,哪怕是靠呼吸机,但只要机器上显示还有心跳就好。就这样,巴金在病床上煎熬了整整六年。他说:“长寿是对我的折磨。”

包括后来的词作家阎肃,只是他的时间相对短一些。其实人到了这个地步,越短一些,越是一种幸运。既然不可避免一死,为什么要在延長痛苦中继续生命?

我们很多人都会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即当一个人失去意识后被送进急诊室,通常情况下家属会变得无所适从。我们的第一意念就是害怕他(她)死亡,当医生询问“是否采取抢救措施”时,家属们出于本能立马会说:“是。”

我当初也是这样回答的,先保命,保住了命再听天由命吧,我自认为这是尽力了,其实不知道,因为这一抢救,命是保住了,但噩梦开始了。

很多家属面对这种情况,似乎没有别的选择,理智的相对少,往往是感情和恐惧占了上风。如果是回答不抢救,就是不孝,就是大逆不道。当初和母亲同病房的一个老太太,身体状况比母亲还好,能自己吃饭,能说话,但因为儿子不想为其治疗,每天都跟母亲说接她回家的话,被其妹妹批评,被整个病房的人指责,认为母亲养了他整个就是养了一只白眼狼。现在看来,其实他是对的。可当初,我们没有一个人认为他是对的,大家都认为他是不孝顺,怕老婆,怕花钱。

这种认识的扭转,在不经过痛苦的煎熬和思考之后,似乎不会改变。遗憾的是,人生中的很多事,当我们明白了,却已经晚了。

刚去世不久的陈毅元帅的儿子陈小鲁,生前也一直后悔没有帮父亲有尊严地离开。陈老帅病重到最后,已基本没有知觉。气管切开没法说话,全身插满了管子,就是靠呼吸机、打强心针来维持生命。当陈小鲁回忆父亲心跳停止时,电击让他从床上弹起来,见父亲非常痛苦,他问能不能不抢救了时,医生说:“你说了算吗?你们敢吗?”当时,陈小鲁沉默了,他不敢作这个决定。正是因为不敢作决定,这也成了他一辈子最后悔的事情。

为了避免这种噩梦的发生,很多美国医生重病后会在脖子上挂一个“不要抢救”的小牌,以提示自己在奄奄一息时不要被抢救,有的医生甚至把这句话文在了身上。“这样‘被活着,除了痛苦,毫无意义。”其实我们,在明白了这一切之后,何尝不可以效仿呢?让生更多些美丽和绚烂,让死亡来临时更迅速、更简洁,其实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12.  最后的心愿就是再看亲人一眼

母亲自入冬后病情加重以来情况一直不太好,病情反反复复,但比起那些完全失去意识的患者要好很多。自从母亲一点也不能从口中进食后,我因为工作去的次数相对少了一些。而且因为不能喂母亲吃东西,我待在母亲病床前的时间也相对减少了。在母亲状况最不好的那些日子里,我作了最坏的准备工作,把最担忧的后面的一些环节都了解清楚了,该买的东西也都买回来搬到了病房,交代给护工,即便真有意外,就是我赶不到也不至于太慌张。可是这之后,连续三个多月,母亲虽然精神状态不如以前,但完全没有要不行了的征兆。有时候我去,看到母亲是清醒的,也是明白的,我心里就稍感安慰一些,这让我坚信母亲还能再坚持一段时间。我甚至乐观地觉得,母亲肯定会比邻床那个有气无力的老头活得长,但怎么也没想到,母亲会在我毫无防备的时候走了。

那天我是抽了中午的时间去医院给某个医生的孩子送书,顺便去病房里看了看母亲。很匆忙的一面,就是这一面,成了我和母亲最后的一面。

母亲那时已经虚弱无力,眼皮睁开支撑不了一两秒,马上就又合上了。母亲是听到了我的声音,知道我来了,所以努力地睁开眼睛看了看我,但她的眼皮上像压了块千斤巨石一样,让她的眼皮费力地抖动着,她看了我不到一秒还是支撑不住又闭上了。这是母亲看我的最后一眼。我看着母亲的样子万分心疼,甚至还跟护工说,我妈这个样子不知道还能熬多久啊,活着真是受罪啊。

就是那天夜里,母亲开始抢救。因为我的孩子小,身边没人帮忙,护工并没有立即告诉我。一直到凌晨五点,看到母亲实在抢救不过来了,护工才给我打电话,而且电话还打错了,打到正在单位值班的我爱人的手机上。

这个时分,电话一响,我立即就猜出了八九分,爱人告诉我护工打电话让我立即去。我手忙脚乱地收拾东西,把孩子叫醒,帮他穿好衣服,还未出发,这时候护工打过来电话说,不要着急了,人已经走了。

……

母亲没有把自己最痛苦的时刻留给我,是不想让我看着难受。

我赶到医院的时候,母亲已经永远地闭上眼睛。

护工在一旁说,幸好昨天还来看了一次,你看看多巧啊!现在想来,母亲就是使尽了浑身的力气,就是在等我,等我有时间去了见我最后一面。然后母亲心无遗憾地走了。

放弃了对这个世界的留恋,对我的牵挂。

医生说,老人走得很快,没有痛苦。至于他们怎么抢救了一夜,我没有问,他们也没跟我讲。母亲遭受了什么样的罪,我不得而知。

没有陪伴老人最后的时刻,是我心底一个永远的遗憾。没有送老人最后一程,让她孤孤单单地走,我无比难过。但是对于母亲,她大概不想把自己最痛苦的时候留给自己最爱的子女,让他们难受,她选择了独自承受。只是匆忙的那一眼,母亲已经欣慰。或许每一个老人,离去之前,都想看一看他们最牵挂最疼爱的亲人,然后永无遗憾地离开。

后记:只有身心健康地活着,才是最大的成功与幸福

因为母病的原因,我熟悉了老年病房,记录下了发生在这里的一些故事。

老年病房,其实就是很多重病和失能老人生命的最后一站。在这一站,我们发现,原来有很多人活得并不明白,虽然他们年岁已长,他们很多人活得匆忙、粗糙、盲目,没有质量。有的人活得过于自私、自我,以至于最后结局凄凉。人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究竟为了什么活着呢?或者说人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很多人活着,只是活着,只是还有口气而已。不健康的长寿谈不上任何生命质量,这个世界是属于健康人的世界,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才能主宰这个世界,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人,才能享受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与光明。而那些徘徊在生老病死边缘的人,他们只是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像被遗弃的人,仿佛被固定到某一张床上,实际就是已经被固定到了床上,他们有的已经面无表情,有的已经没有了思维,他们就这样活着,不会吃、不会喝,靠生命管儿维系,一天一天,等待着那个神的来临,等待着那个我们都惧怕的神,等待着它来接他们去,那是他们生命的终点。

我无数次在半夜里醒来,想到躺在医院里的母亲双手被绑在床栏杆上(因为怕她拔胃管),动也不能动,身也翻不了,内心就无比疼痛。

我曾经不止一次跟母亲商量或者是许诺接她出来,让她少受些罪,但我因为这样那样的困难而无法做到。有时我都想骂自己是浑蛋,将母亲弃之医院不管,但我又确实面临着太多太多的难题,左右为难。作为中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在上有老需要照顾却无人分担,下有小也需要人照顾没人帮忙的时候,分身无术和力不从心的无奈,让我的内心无比痛苦与纠结。这大概也是很多病人家属,尤其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所面临的真实情况。

其实想想人生真的很短暂,不过短短几十年。当我们掐头去尾算一算,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明白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问问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为什么不想想生命的长度和质量哪个更重要?

在我们身体尚好的情况下,为什么不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活好每一天?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我们没有办法阻止死亡,即使医疗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仍然没有办法解决一些问题。所以,在我们有限的时间里,好好活着,尽可能地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活得充实有意义。在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不后悔、不遗憾、不留恋,微笑着幸福地离开。因为我们活过,活出过属于自己的精彩。

人生,除了生死其实都是小事,看开些、看淡些,我们又何必为一些不值得的小事伤心费神,自寻烦恼?自古以来,凡长寿者都是豁达开明之人,都是拥有人生智慧的人。活到最后,我们总会明白:其实人生最大的成功并不是高官厚禄,并不是豪車别墅,而是身心健康地活着,只有健康地活着,我们才有可能拥有自由与快乐,拥有一切如金钱、地位、财富等等附属,否则一切等于零。

细数那些住在老年病房里的人,他们有的身体病了,有的婚姻病了,有的心理病了,也有的是家庭关系病了……他们的病有的千奇百怪,有的错综复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没有想开,没有看明白。很多人陷入人生的死角越走越窄,因此他们的病,不管是任何一种情况没有及时医治,日积月累都会发展为很重的病情。我像一个化了装的特务,以家属的身份潜伏在老年病房里,观察他们、分析他们、了解他们,由此记录下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虽然这只是一些个别案例,但这样的故事还在发生着。正是因为这些人和事,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也让我们更加懂得了活在当下,珍惜当下,尽量让自己和亲人余生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精彩、快乐、无憾!希望这些生命即将结束或已经结束者的故事,能对所有的人有帮助、有启示和警醒。

责任编辑 张 哲 麻 雯

猜你喜欢

护工老伴儿老太太
四川地区护工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早上的期待
小孙和小于
老伴儿学艺
哪剪的
搭讪
多疑的老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