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全园性大活动看幼儿园的课程领导力

2019-06-17吴邵萍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全园读书节小班

吴邵萍

当前,很多幼儿园会不定期举办大型的综合性活动,打破班级和年龄段的界限,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和相互学习。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不少活动仅仅是为了追求新异、制造新闻、迎合家长,在热闹的背后存在诸多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这样的活动对幼儿的发展究竟有多大的价值?那么,如何才能發挥大型活动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呢?为此,本刊特别邀请了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花朵幼儿园和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的园长、老师来谈谈他们对于策划和组织大型活动的探索和思考,谈谈他们是如何让大型活动的举办更好地指向幼儿的发展的。

每所幼儿园都会开展全园性大活动,有的是围绕“六一”、新年等节日的相关主题开展的,其目的是以全园集中活动的方式庆祝节日;有的是围绕本园的课程或一些生成性的主题活动开展的,其目的是引发全园教师和幼儿共同关注这一主题,从而更好地挖掘活动的价值。当然,也有的大活动是一些幼儿园为了追求形式、制造新闻、迎合家长而组织开展的。很多家长看到一所幼儿园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全园性大活动,就认为这所幼儿园办得好,这似乎已成为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一条重要标准了。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为什么要举办全园性大活动?它和幼儿园课程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在全园性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过程中,如何体现幼儿园的课程领导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各个班的教师需要做些什么?不同班级、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想法和意愿该如何体现,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发展该如何实现?只有澄清了这些问题,全园性大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才能真正得以实现。下面,我结合我园的实践来谈一谈对以上问题的看法。

1.幼儿园为什么要组织开展全园性大活动?

全园性大活动是汇集全园教师、家长和幼儿的资源来开展的由全园教师和幼儿(有时还有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活动的主题更聚焦,内容更丰富、多元。全园性大活动是不定期组织开展的,因而有别于班级里每天开展的活动,能营造出一种全园大联欢的氛围,由此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园性大活动打破了年龄段和班级的界限,增加了混龄同伴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而且,每次活动的主持人由全园教师轮流担任,这也让幼儿有机会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教师,增进幼儿与不同教师之间的互动,让幼儿体会到教师们各自的教学风格和魅力。更为重要的是,举办全园性大活动是落实园本课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手段和途径之一。每一次全园性大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等都是由全园教师集体研讨确定的,它有别于教师日常在自己班里开展的活动,它对教师开展班级日常教育活动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因而,举办全园性大活动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之一。为了保障全园性大活动的质量,我们成立了幼儿园大活动领导小组,由园长直接领导,分管业务副园长为其主要负责人,成员则由各个班的教师组成,这样有利于教师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对活动的实施提出适宜的建议。

2.全园性大活动的主题及其内容是如何确定的?

全园性大活动的主题及其内容是在本园课程的基础上产生的,我们在具体确定每次活动的主题时则会考虑大活动的不同类型。一般有下面三类大活动。

一是源自重大节日的大活动。幼儿园会在“六一”、元旦、国庆等重大节日时策划和组织全园性大活动来庆祝节日。虽说是源自节日,但依然可以有不同的主题。比如,我园的“六一”活动主题有“变废为宝,我型我秀”“童心玩美,同创无限”“数学,玩起来”等。

二是源自社会上重大事件的大活动。我们会抓住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纪念日等,结合幼儿的兴趣和学习特点来组织全园性大活动。比如,第二届青年奥运会于2014年8月16日在南京开幕,我们围绕该事件策划了以“我爱运动”为主题的全园性大活动。又如,2017年5月17日,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南京开幕,我们围绕该事件策划了“我是京剧小明星”的全园性大活动。

三是源自园本课程的大活动。除了以上两类大活动外,我园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园本课程研究设计全园性大活动。我们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入手设计全园性大活动,举办了“健康节”“读书节”“数学节”“科学节”“美术节”“音乐节”等。“领域节”活动的具体内容一方面是依据该领域的核心经验来设计的,尤其是实践中教师、幼儿及家长理解、把握不到位或常常忽略的核心经验;另一方面是依据幼儿对该领域的学习特点来设计的。比如,“数学节”系列活动中有围绕数与量、空间与图形等数学核心经验所设计的专题活动,有“音乐中的数学”“美术中的数学”“语言中的数学”等与其他领域结合的专题活动,有“生活中的数学”“游戏中的数学”等关于幼儿数学学习方式和途径的专题活动,等等。开展针对同一领域的一系列专题活动,有助于引领教师、家长更好地掌握该领域的核心经验,理解幼儿在该领域的学习特点,从而更有效地推进幼儿在该领域的学习及与其他领域的整合学习,促进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学习,让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策划具体活动时,我们还会有意识地将源自重大节日的活动与“领域节”的活动内容有机整合,以充分发挥每一次活动的价值。比如,在“美术节”期间,“六一”活动可能会围绕美术创意来开展,每个班都把活动室布置成本班幼儿的创意作品展览室,全园幼儿可以去各个班参观,并体验不同班级的美术创意活动。有的班让孩子们穿上自己设计的服装或拿着自己制作的道具等走秀,也有的班让孩子们现场作画、做手工等。又如,在“读书节”期间,我们将新年活动设计成各个班用音乐剧或童话剧等方式来呈现绘本故事,每个孩子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来演绎,以拓展对绘本的阅读和理解。每个班的孩子、家长和教师共同讨论后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合该年龄段的、孩子们感兴趣的绘本故事进行表演,设计角色语言及动作、准备表演服装及道具的过程就是课程展开的过程。

每次大活动的主题都是在学期末作课程总结时或学期初讨论新学期课程时确定的。园部大活动领导小组负责人会组织教师们集体讨论,每位教师都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新学期课程研究的重点是什么,个人在课程研究方面有怎样的需求,即将发生的哪些重大事件可以成为实施课程的新资源,等等。领导小组负责人将大家的意见汇总,筛选后再集中讨论,最终聚焦到某一个领域或主题。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活动的价值和目标是什么,可以分哪些专题,需要通过几次全园性的集中活动来实现,可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组织实施,可以运用哪些资源,等等。我们每学期都会选择五大领域中的一个领域作为该学期的研究重点,开展“领域节”活动,但具体某一学期将哪一领域作为研究重点,一方面要考虑当年会发生的重大事件能否成为课程资源,比如,由南京的“全民阅读”活动引发,我们举办了“读书节”活动;另一方面要考虑教师专业发展和实际研究的需要,比如,针对我园教师普遍对美术教育活动如何开展、如何在一日活动中渗透美术教育等问题缺乏经验,我们举办了“美术节”活动,推动教师们共同来研究这些问题。

3.全园性大活动的开展要历时多久,为什么要那么久?

我们认为,无论是节日活动、由社会重大事件引发的主题活动还是“领域节”活动,都不可能仅通过一两次全园性的集中活动就将教育目标落实到位。正因为如此,我园的大活动基本都要历时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而其中“领域节”的活动基本要贯穿整个学期,其间包含多次全园性的集中活动,以便让幼儿经历完整的计划、准备、实施的过程。

比如,在某一年以“变废为宝,我型我秀”为主题的“六一”活动中,我们共组织了四次集中活动。第一次集中活动是帮助幼儿理解什么叫“变废为宝”,引导幼儿去关注和寻找生活中变废为宝的事例。第二次集中活动是全园教师和幼儿现场开展创意活动——哪些东西可以变废为宝?怎样变废为宝?幼儿还可以自主报名展示或介绍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变废为宝的事例。第三次集中活动是让幼儿自主报名展示自己是如何变废为宝的,然后将这些作品展示在幼儿园环境中。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各自选取一种废旧材料,介绍如何变废为宝。最后一次集中活动是在“六一”当天,每个幼儿都要自主选择一种或几种废旧材料,并将它们制作成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或绘本中角色的服装来进行时装秀。小班采取让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共同表演的方式,中大班则都是幼儿独立制作和表演的。幼儿在家长、教师的指导下几乎将生活中一切可用的废旧材料都利用起来了。如,男孩们把自己打扮成变形金刚,用废旧电线圈表现其眼睛,利用废旧玩具枪的电路表现其跳动的心脏,用废旧管子表现其关节部分,用锡纸、废旧纸盒等制成其外衣;女孩们把自己打扮成公主,用废旧的塑料纸、雨衣、礼品包装纸等制成公主的衣裙。该主题的四次集中活动也是变废为宝成果的展示会、交流会,循序渐进地帮助每个幼儿理解、学习并积极参与到变废为宝的行动中。

又如,在“我是京剧小明星”的全园性大活动中,在幼儿园,我们请京剧演员来现场表演京剧,介绍京剧服饰,展示画脸谱的过程,全体幼儿学习京剧演员表演走圆场、亮相;晚上,请家长带着孩子走进剧院看京剧……这样的大活动与大事件的发生紧密相联,是伴随着大事件的发生而发生的,大事件为大活动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它可能历时一天,也可能历时一周、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要根据事件持续的时间及幼儿对此项活动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而定。

“领域节”活动通常历时一整个学期,有开幕式和闭幕式,其间一般每两周组织一次全园性的集中活动。

我们将每一个“领域节”活动用一整个学期的时间来完成,其目的是让全园的教师、家长都来特别关注幼儿在这一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研究如何通过该领域的学习来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如何将该领域的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及幼儿的生活相结合,作为成人应当如何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出发,选择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内容、方法、途径,将每个领域的学习融合到幼儿的游戏和一日生活中。

为此,我们将“领域节”活动分为多个专题,从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培养幼儿对该领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每个专题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园本课程的目标、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季节和时令的特点以及周围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等,也要考虑专题是否适合在全园幼儿中开展,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是否都能参与进来并开展讨论。

比如,我园的“读书节”活动设了“我是读书小明星”“我喜欢的绘本”“绘本中的秋季”“绘本中的冬季”(与开展“读书节”活动的时令相匹配)“绘本中的朋友”“绘本中的家人”“绘本中的安全”“绘本中的交通工具”“绘本中的数学”和“绘本中的音乐”10个专题。这些专题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他们了解到原来绘本有很多种类,当自己有想了解的知识或遇到问题时都可以去书中找寻答案。同时,他们发现和好朋友以及爸爸妈妈等一起交流自己读过的书中的内容很有趣。这些专题活动也让教师和家长了解到绘本种类的丰富性,教师和家长会在生活中主动和幼儿一起阅读、共同成长。如,在开展“读书节“活动前,有一名小班幼儿的家中只有三本书——《三字经》《西游记》和《成语故事》,都是以文字为主的。在参与“读书节”活动后,他家里的绘本数量大大增加,每次活动后,他回去让家长买的不仅有教师推荐的绘本,还有小朋友们推荐的绘本。家长逐渐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书,发现只要是孩子喜歡的书孩子就会主动阅读。在期末的家长座谈会上,这位家长说:“这样的活动太好了!让孩子成长了,也让我们成长了。原来我买书都选字多的买,孩子不愿意读,我以为孩子像我一样不爱读书。通过‘读书节活动,我知道了幼儿园阶段孩子读书是以看图画为主的。自从我买了适合孩子读的书后,孩子一回家就去读书,因为他想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书中的内容。”

“领域节”活动中每两周一次的全园性的集中活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依据课程的需要精心设计和不断生成的。它是有计划、有目的、有主题的一系列活动,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在不断地推动幼儿的学习走向深入。比如,在“读书节”活动中,有让幼儿介绍自己读过的书的活动,有让幼儿自主报名来为大家讲故事、表演故事的活动,有每周“读书小明星”的介绍和表彰;有请家长来和孩子一起读绘本、演绘本、创编绘本的活动,有请教师为孩子们读绘本、演绘本、创编绘本、现场为经典动画片配音的活动,也有请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为孩子们读绘本的活动;有请小学教师来介绍怎么读书的活动,有请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介绍怎样去图书馆借书的活动,也有请幼儿介绍节假日到图书馆读书的经验的活动。

总之,历时一整个学期的系列活动不仅推进了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也让教师、家长有了很大的收获。

4.全园性大活动与班级的日常活动、主题活动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全园性大活动的目标不可能仅仅依靠几次全园性的集中活动就得以落实,所以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体验、探究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每个班的教师都要围绕大活动的目标制定计划,针对大活动的每一项专题内容,结合本班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特点作具体化思考和研究,包括如何帮助幼儿理解大活动的主题,如何引导每个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大活动的每个环节之中,如何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依据大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在大活动之后深入开展班本课程。比如,在“读书节”活动中,各班教师认为引导幼儿爱读书、会读书是在各个年龄段都应该开展也可以开展的课程,所以,每个班级都应该围绕“读书节”活动在班级中深化关于阅读的班本课程。

如,小班和大班开展了点对点的大带小读书活动,在“读书节”活动期间,每周五上午,小班的教师带着小班幼儿到大班找一位哥哥或姐姐一起读书。回来后,教师让小班幼儿说说:和哥哥姐姐一起读书时有什么好玩的事?哥哥姐姐喜欢和你一起读书吗?你做了什么让哥哥姐姐喜欢和你一起读书的?教师还请大班幼儿来班里说说“我喜欢和怎样的弟弟妹妹一起读书”。不仅如此,教师还请小班幼儿家长来班里给孩子们讲故事,对每个家庭中给幼儿提供的书籍进行了数量和质量的调查,召开了关于亲子阅读问题的家长座谈会,引导家长分享、交流如何在家庭中开展有质量的亲子阅读、怎样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绘本。中班的活动紧紧围绕“读书节”的几个专题,先在班里开展“我喜欢的图画书”“我是故事小明星”等活动。在参加了园里的集中活动后,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怎么和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读书,怎么和大班的哥哥姐姐一起读书?和弟弟妹妹一起读书可以学到什么,和哥哥姐姐一起读书又可以学到什么?在大班开展的活动就更丰富了,不仅围绕几个专题开展班级活动,还将活动范围拓展到园外,比如,组织幼儿参观图书馆,鼓励家长带孩子一起去图书馆读书。同时在班级开展“班级小小图书馆”活动,每个孩子每周五下午从班级图书馆借一本书回家阅读,下一个周五还书,并借新的书回家阅读。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全园性大活动都需要各个班的教师在班级活动中深化、拓展的。比如,园里开展了大活动“我是京剧小明星”,虽然全体幼儿都在活动中对京剧艺术产生了初步的兴趣,但年级组在集体讨论后决定,在大活动结束后,小班、中班暂不围绕该主题继续实施相关的班本课程。而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发现他们在参与活动后对京剧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他们想进一步了解京剧演员的工作及工作环境,想了解和学习怎么画京剧脸谱,想自己尝试扮演京剧中的人物……于是,教师就将此主题深化,围绕京剧开展了一系列的班本课程活动。

5.如何让全体教师理解并落实全园性大活动的理念、设计意图、价值等?

无论是班里的一日活动还是园部组织的全园性大活动,都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大活动是推进全体幼儿发展的途径之一,如何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如何使其价值最大化呢?我们认为,全园性大活动仅仅靠某一个教师或某一个年级组的力量去组织是无法高质量地开展的,它会受到教师个人专业水平及领导力的限制,所以,它应该由园部统筹,并由园部负责建构和组织实施,它需要园里各个部门的参与和协助,需要相应的组织机构或机制提供保障。它可以体现出一所幼儿园的课程领导力,体现出全园教师对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实施及评价的认识和理解的水平。正因为如此,我园成立了大活动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牵头筹划每学期的大活动方案,然后提请全体教师集体讨论。

我们一直将全园性大活动的策划、讨论、实施的过程视作帮助全体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过程。从大活动主题的产生、确立到活动方案的实施,都是全员参与讨论和决定的,每位教师都要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一过程不仅能帮助教师提升课程意识,而且有利于教师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活动目标、价值,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活动的实施中。

比如,在讨论“读书节”开幕式方案时,教师们就如何给幼儿及家长写一封倡议书展开了细致的讨论。大活动领导小组负责人先让各班、各年级组的教师自己起草一份倡议书,在此基础上集体讨论。有一位年轻教师的倡议书词句写得非常优美,使用了很多文学性语言。讨论时,大家建议她将其改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刚开始这位教师还不太理解,觉得把那些文学性语言删去会显得太普通。经过大家的讨论,她明白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思想应体现在幼儿园一切活动、环境和教师的行为之中。倡议书是给幼儿看的而不是针对成人的,所以能让幼儿理解、落实才是最重要的。

每次大活动前的讨论不仅可以向全体教师澄清活动的价值,也让教师理解该如何实施课程,让教师更加了解和理解幼儿。在讨论中,教师要明确活动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价值并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怎么做。比如,在策划“读书节”活动时,教师讨论了适合各年龄段幼儿阅读的绘本、各年龄段幼儿喜欢的绘本有哪些,有怎样的特点和规律,等等。这样的讨论对于教师在班里实施大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教师们还一起研究大活动的组织方式。比如,集中活动时使用电子大屏播放图片或视频以增强直观性;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请专业人员现场给幼儿展示、表演、讲述;多运用故事、案例来讲述、说明,等等。又如,在互动环节,提问要从易到难,简单的问题先让小班幼儿来回答,然后再请中班、大班幼儿回答,这样使小班幼儿也能够参与进来;活动环节应动静交替,在讨论、交流后,一定要让孩子们动一动,一起来体验、表现、模仿、创造。教师通过全程参与讨论、亲身参与每次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自然提升了专业水平。

6.在全园性大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如何体现?

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是我们在实施全园性大活动的过程中始终要贯彻的理念。无论是以领域研究为主题的大活动,还是源自重大事件和節日的大活动,我们都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自主申报要参与哪些活动、如何参与。比如,幼儿可以报名来给大家讲故事,表演绘本剧,展示自己的绘画、手工作品,表演歌曲、舞蹈等。为了让每个幼儿能有计划地报名并自主地练习、准备,我们会在开学初将什么时间开展什么活动的安排表发到班级群,告知每个孩子及其家长。

大活动的常态化和实行幼儿活动的自主申报制,不仅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也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家长感受到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理念,感受到幼儿园为每个幼儿都提供了公平的机会。大活动常态化了,孩子们表现的机会大大增加。孩子和家长都充分感受到:只要自己有愿望,就可以通过申报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只要自己有计划地坚持练习和准备,就可以在全园幼儿、教师和家长面前很好地展示自己;展示自我的机会不是他人给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的。

大活动主题及其内容的丰富和多元也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和不同兴趣、特长的幼儿展示自我的愿望。比如,仅仅一个“读书节”活动我们就策划了10个专题,幼儿总能从中找到自己特别感兴趣或擅长的内容。即使有的幼儿因为不太擅长语言领域的内容而在“读书节”中没有把握机会进行展示的,也可以在其他大活动中得到展示。比如,喜欢数学活动的幼儿可以在“数学节”活动中报名参与数学游戏,喜欢科学探究的幼儿可以在“科学节”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科学小制作,喜欢运动的幼儿可以在“健康节”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运动能力……

总之,我园的大活动关注了幼儿之间的差异,不同兴趣、能力的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足了全园幼儿自主化、差异化发展的需求。

7.在全园性大活动中,如何看待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差异?

全园性大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混龄教育活动,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的差异是一种课程资源。

在组织开展全园性大活动时,我们应从资源的角度发掘年龄差异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并思考如何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教师首先要理解并尊重幼儿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在关注幼儿共性的同时照顾幼儿的个性差异,不断地从差异中寻觅新的课程资源,捕捉其教育价值,寻求新的教育生长点,实现全园性大活动的内容、组织方式等与各年龄段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最大限度的匹配,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无论是园部大活动领导小组成员,还是各班的教师,都要尊重幼儿间的差异。教师切不可仅从某一个年龄段的需要出发来策划和组织大活动,比如仅让大班幼儿做“主角”,小班和中班幼儿做“配角”或观众,而是要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大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在“音乐节”活动之“秋天音乐”专题活动中,我们围绕秋天的特点开展音乐游戏。主持人问幼儿:“秋天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秋天的歌曲、游戏?”主持人总是先问小班幼儿,然后依次问中班幼儿、大班幼儿。接着,主持人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秋天树叶的特征,表现树叶从树上旋转、飘落的样子,依然遵循先小班然后中班和大班的顺序,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在表现时,其他两个年龄段的幼儿就在一旁观摩学习。最后是大带小自由组合创造。小班幼儿多表现单片树叶的样子,他们基本上都是用上肢动作来表现的,主持人引导他们只要尝试表现出和他人不一样的造型即可。对于中班幼儿,主持人引导他们尽可能地运用整个肢体的动作来表现不同的树叶造型。而在大班幼儿表现时,主持人则引导他们用行进动作及通过与他人合作的动作来表现树叶飘落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轨迹以及树叶的造型、姿态等。在这里,差异就是学习的资源,幼儿看到其他年龄段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后,主动向他人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这样的大活动由于打破了年龄段的界限,给幼儿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内容,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满足。比如,在“读书节”活动中,一些小班幼儿在听了中大班的哥哥姐姐介绍绘本或看到他们表演的绘本故事后,就让教师或爸爸妈妈给他们提供这些绘本,一起阅读这些绘本,还尝试在语言区表演这些绘本中的故事;而一些能力较弱的中班、大班幼儿在看到比自己年龄小的幼儿读的书、表演的故事后,也获得了自信和满足。

8.全园性大活动是否需要家长的参与,怎样让家长知道该如何来参与?

全园性大活动的价值之一,是将家长纳入到幼儿园教育的共同体中,不断提升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那么怎样让家长知道该如何参与幼儿园的大活动呢?

首先,要让家长提前知道我们的活动计划。我们会在开学初就通过家长会、幼儿园电子大屏、班级微信群等,让家长知道本学期要开展什么样的大活动,活动会在什么时间开展,活动目的是什么,有哪些系列活动,家长可以做些什么。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课程,另一方面便于家长主动配合幼儿园的课程实施。

其次,幼儿园要开展相应的家长讲座活动。尤其是“领域节”活动,我们需要帮助家长了解每个领域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引领家长了解在家庭中如何结合每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开展亲子活动,实施家庭教育。比如,在“读书节”活动中,我们邀请语言领域教育专家向家长介绍如何帮助幼儿选择绘本、如何开展亲子阅读、如何挖掘绘本的教育价值,并现场示范如何和孩子一起读书、表演书中的故事、创编故事等;邀请金陵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向家长介绍图书馆中的儿童馆有哪些书籍、专家讲座和互动类活动等,呼吁家长们带孩子到图书馆借书、读书,利用社会资源来开展学习,感受与其他孩子一起读书的乐趣;邀请幼教专家来談阅读与幼儿语言发展的关系、与学习兴趣激发的关系、与全面发展的关系;邀请小学语文教师来谈阅读与幼小衔接的关系,等等。一系列讲座不仅引领家长重视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而且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有效地开展亲子阅读、营造鼓励幼儿阅读的家庭氛围。

再次,班级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家长学习讨论活动。每个班可以根据家长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家长指导活动。比如,在“读书节”活动中,小班教师组织家长开展了“我给宝宝讲故事”活动,请爸爸妈妈给孩子讲一本绘本,并录制成视频。教师将这些视频投放到班级语言区,让孩子们观看后用星星贴纸给予评价,谁家的视频获得的星星贴纸多,就可以成为讲故事明星。接着,教师组织家长们开小型座谈会,交流小班幼儿喜欢什么样的绘本,他们喜欢怎样看书,家长在和孩子一起看书时可以怎样做……通过交流,家长们相互启发、学习,提高了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活动的水平,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读书节”活动之中。

最后,在全园性大活动中,要给予家长参与活动的自主权。家长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他们想要参加大活动,但有时安排不出时间。所以,园部要将需要家长参与集中活动的时间提早告知家长,让家长安排好工作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地来参加,切不可统一要求每位家长都要参加每次集中活动。即使有的家长一次都不能来现场,也可以通过录制视频等方式来参与。比如,在“读书节”活动中,佳佳的爸爸妈妈因为在美国访学,就选择每天和孩子通过视频对话的方式开展亲子阅读。教师在集中活动时播放了佳佳爸爸讲故事的视频,不仅让佳佳感受到爸爸妈妈对她的爱,也让全园幼儿和家长感受到,只要重视亲子阅读,空间或距离并不是问题。而贝贝的爸爸妈妈是从事自由职业的,所以每一次集中活动他们都参加。无论家长参与一次还是多次,教师都给予鼓励、表扬,告知孩子们爸爸妈妈多么爱他们,即便工作很忙也尽可能抽出时间和他们一起阅读。这样,家长们没有了负担,也不存在攀比,真正拥有了参与的自主权。

总之,全园性大活动是幼儿园实施课程的一个途径、一种形式,我们不应一味追求其数量、形式,也不应一味追求其新异或热闹,而应追求活动的质量。而活动的质量取决于幼儿园对课程的领导力,这种领导力应贯穿于大活动主题的确立、计划的制定以及每一个专题活动组织实施的全过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大活动的价值,也才能实现每一个幼儿在大活动中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全园读书节小班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沐浴书香,喜迎新年
以创新思维指导开展图书馆读书节活动
果树冬季深翻有哪些方法
冬季葡萄园如何清园
不同降雨条件下红壤坡地养分垂向流失规律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