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实录
2019-06-17汪源源
本教学实录系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4课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游戏,了解家乡丰富的物产。
2.学生品尝,现场制作,初步知晓部分家乡物产的制作过程。
3.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逐步树立对家乡的自豪之情。
【教学对象】
小学二年级。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和家人一起品尝盐水鸭,搜集南京的特色物品。
2.教师准备:制作转盘,打印照片,深入了解南京的物产,准备花灯,搜集学生买盐水鸭店面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出丰富的物产
师:小朋友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玩转大转盘”:你们喊开始,大转盘就会转起来;你们喊结束,大转盘就会停下。我们看看大转盘的指针会指向哪里呢?男生先来玩这个游戏吧!
生:开始!—停!
师:蟹黄汤包。
(师将蟹黄汤包的照片贴在黑板上。)
谁吃过蟹黄汤包?
生:我吃过。味道特别香,里面有蟹黄,会流出来,非常好吃。
师:看着你回味的样子,就知道你很爱吃蟹黄汤包。
下面女生一起玩这个游戏。
生:开始!—停!
师:芦蒿。
(师将芦蒿的照片贴在黑板上。)
有谁吃过芦蒿呢?能说说味道吗?
生:芦蒿闻起来有一股特别的味道,吃起来脆脆的,我妈妈会做芦蒿炒香干,我很爱吃。
师:芦蒿炒香干,很经典的搭配呀!
第一组的小朋友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吧!
生:开始!—停!
师:雨花石。
(师将雨花石的照片贴在黑板上,和芦蒿贴在一排。)
谁见过雨花石呢?
生:我家有雨花石。雨花石的颜色很美,我很喜欢。
师:你喜欢雨花石的颜色,对吗?
接下来,我找一组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来玩这个游戏。
第三组。
生:开始!—停!
師:南京剪纸。
(师将剪纸的照片贴在黑板上,和蟹黄汤包贴在一排。)
你们会剪纸吗?
生:会。
哪一组还愿意来玩?这是最后一次机会哟!
第二组。
生:开始!—停!
师:云锦。
(师将云锦的照片贴在黑板上,和蟹黄汤包贴在一排。)
谁了解云锦呢?
生:云锦是南京的特色手工艺品,是皇家御用的。
师:你了解得真全面。云锦特别珍贵,只能用手工才能做出来,有“寸锦寸金”之称呢!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大转盘指向的物品都是我们家乡南京的特色物品。再来观察一下黑板上第一排的芦蒿、雨花石,它们都是天然形成的,是自然的馈赠。那第二行的呢?是自然形成的还是手工制作的呢?
生:手工制作的。
师:我们把这些天然形成的和手工制作的统称为物产。
(板贴“物产”。)
我们家乡南京还有哪些物产呢?谁来补充下?
生:盐水鸭。
师:这个有名。
生:七家湾牛肉锅贴。
师:这个还上过《舌尖上的中国》呢!
生:南京绒花。
师:这个老师也喜欢。暑假的热播剧《延禧攻略》中的绒花足足让南京人骄傲了好一阵儿。
生:鸭血粉丝汤。
生:金箔。
生:金陵折扇。
生:赤豆酒酿元宵。
师:还有很多小朋友想要说说家乡的物产,看来家乡的物产可真多呀!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家乡的物产?
生:多种多样。
师:准确。
老师也用一个词来形容家乡的物产,那就是丰富。
(板贴“丰富”。)
二、丰富的物产之盐水鸭
师:我们家乡南京处于江苏省的南部,长江穿城而过,这里雨水充足,土壤肥沃,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才让我们的物产如此的丰富。
(出示南京的地形图。)
在这么多的物产中,在这么多的特色美食中,你们最喜欢哪一样?
生:盐水鸭。
师:这么多小朋友喜欢盐水鸭,那咱们今天就走近盐水鸭,探索盐水鸭的奥秘。
你们吃过盐水鸭吗?味道怎么样?
(师出示班上三位小朋友在吃盐水鸭的图片。)
生:盐水鸭闻着很香,吃起来也香。
生:盐水鸭吃起来有点咸,但却咸而不腻。
生:盐水鸭蘸着卤子更好吃,卤子味道很独特。
师:小朋友说得老师都快流口水了。看来南京的盐水鸭真的很好吃,这么好吃的盐水鸭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请小朋友们看一个视频,探索制作盐水鸭的秘诀。
(生看盐水鸭制作过程的视频。)
现在谁来说说看,制作盐水鸭有什么秘诀呢?
生:要有好吃的卤子。
师:对!老卤复。
生:要煮得足。
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
生:要风干。
生:我要补充,还得熟盐搓。
师:小朋友观察很细致,看来你们已经领悟到了盐水鸭制作的秘诀。原来南京的盐水鸭如此的好吃是因为制作方法很特别,而这特别的制作方法凝聚着我们南京人的智慧呀!
(师板贴“智慧”。)
可是通过调查发现,如果用同样的方法去制作其他地方的鸭子,味道却没有南京的盐水鸭这么好吃,为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一个视频,视频很短,大家一定要睁大眼睛看哟。
(师播放制作南京盐水鸭的鸭子的特点的视频。)
谁发现制作南京盐水鸭的鸭子的特点了吗?
生:食水草魚虾长大的。
生:春孵夏长。
生:还要散养于山水间。
师:是呀!我们刚刚说了南京雨水充足,土壤肥沃,所以正是南京的水土养育了这些鸭子,而这些鸭子又养育了我们呀!这正验证了一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师出示课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大家都吃过盐水鸭,我想采访下,你们的鸭子是在哪买的呢?
生:在小区的菜场。
生:超市。
生:在楼下的鸭子店。
师:瞧!这些地方你们熟悉吗?
(师出示课前拍摄的学生生活区周围的鸭子店图片。)
这些都是你们买鸭子的地方,老师课前特意去拍摄的。这些店面不管是在超市还是在菜场,不管是大还是小,都透着浓浓的鸭香味。这么多的店面足足体现南京人特别爱吃鸭子。南京人爱吃鸭子爱吃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来听听看。
(师播放提前录制好的音频:据报道,南京目前大大小小的制鸭企业和个体大户有1,500多家,南京人一天能吃掉20万到30万只鸭子,一年能吃掉1亿多只。所以南京有一句话叫“无鸭不成席”。)
听完这些,你们想说什么?
生:我想说南京人真的太爱吃鸭子了。
师:是呀!南京人不仅爱吃鸭子,还把鸭子吃出了花样。南京人不仅吃盐水鸭,还吃板鸭、烤鸭、鸭头、鸭腿……
(师一一出示图片。)
除了这些,南京人还怎么吃鸭子?
生:吃鸭血。
师:放进粉丝,做成一碗美味的鸭血粉丝汤。
生:吃鸭肝。
师:对,放进鸭血粉丝汤里。
生:鸭油。
师:对,揉进面团,做成鸭油烧饼。
一只小小的鸭子就被南京人吃出了这么多的花样,足见南京人的智慧。
三、丰富的物产之花灯
师:当然,南京人不仅爱吃鸭子,会吃鸭子,还用自己的智慧做出了令人惊叹的花灯。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南京秦淮灯会的视频。
(生观看视频。)
你们看过花灯吗?
生:看过,在南京的夫子庙。
师:你们看过哪些灯?
生:荷花灯、兔子灯。
师:你们最喜欢哪种灯?
生:荷花灯。
师:你们觉得南京的花灯怎么样?
生:特别好看,我每年都去。
师:还有哪些小朋友看过呢?能和大家分享吗?
生:我不仅看过,还买过花灯呢!我每年元宵节都去看,爸爸都给我买荷花灯。
师:大家都很爱去看南京的花灯呢!其实不仅仅是你们这样可爱的孩子们爱看花灯,南京人都爱去看花灯呢!我们来看看南京秦淮灯会的场景吧!
(师播放秦淮灯会盛况的照片,图片依次为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的场景;下雨人们打着伞冒雨观看花灯的情景;一大家子携老扶幼,不怕麻烦集体出行看花灯的场景。)
小朋友们,你们从这些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南京人不管天气如何,不管出行多麻烦,都要来看花灯。
师:从这些图片中你们感受到什么呢?
生:南京人很爱看花灯。
师:你说出了同学们的感受,说出了老师的感受。南京人为什么这么爱看花灯呢?
生:因为花灯特别好看。
师:这么好看的花灯是怎么做成的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师播放花灯传承人制作花灯的视频。)
制作花灯难不难?
生:难!
师:难在哪儿呢?
生:因为一盏花灯需要做两三天的时间,有62道工序。
师:是呀!做一盏花灯原来这么难,而我们的花灯人有没有被困难吓倒呢?没有。他们用自己的耐心、勤劳、智慧,做出了一盏盏精美的花灯。所以,我们南京人这么爱看花灯,仅仅是因为花灯好看吗?
生:不仅仅因为花灯好看,更因为花灯人的勤劳和智慧,他们身上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们爱看花灯。
师:此处应该有掌声。其实人们爱看花灯,不仅因为好看,还因为花灯人传递出来的精神,更因为花灯有很多特别的含义。而这些含义表达着我们美好的愿望,一起来看视频。
(师播放花灯含义的视频。)
兔子灯—
生:突飞猛进。
师:荷花灯—
生:和和美美。
师:花灯的意义真丰富,给人们的新年带来了好兆头。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做一做花灯,写上我们的愿望。因为花灯的程序比较多,所以我们来进行小组合作。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组合作的要求是什么?
(师出示小组合作的要求:(1)音乐开始就开始,音乐结束就停止。(2)四人一组,合作分工,一人做花灯,一人剪纸,一人粘贴,一人在花灯上作画。(3)音乐结束后,请整组四个小朋友一起上台分享心得。)
下面小组根据合作要求开始做花灯。
(小组合作做花灯。老师组织学生上台交流自己小组做花灯的感受,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愿望,并将花灯挂在教室里。)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家乡的物产,认识了家乡的美食,制作了家乡的花灯。这些丰富的物产都体现了家乡人的智慧和勤劳,正是这些物产养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南京人。
【教学反思】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课堂,任何一节课都有可取之处和不足,所以反思才有了意义。上完这节课,我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道德与法治课要基于儿童的生活
《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儿童生活为原材料,意在创造一种儿童的文化,让教材富有童心、童趣。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价值,让儿童在课堂中以“海绵”的姿态最大化地吸收“水分”,就需要揣摩儿童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反刍儿童的生活。而南京的物产很多,儿童每天的生活都被各式各样的物产包围着,但他们究竟了解有多少呢?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情,我在班上做了一项调查,列举了很多的南京物产,让儿童在这些物产中选择自己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如:鸭血粉丝、剪纸、蟹黄汤包、云锦、绒花、盐水鸭……在这项调查中,我发现盐水鸭和花灯是得票数最高的,所以我决定把物产的重点放在这两样上。这才是真正地走进儿童的生活。
二、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儿童须是“游戏人”和体验者
儿童生活是由游戏、探索与创造的统一过程。石中英教授更是提出了“游戏人”的概念,他认为人通过教育游戏、在教育中游戏、为了教育而游戏。因此,通过游戏,教师可以清晰看到儿童真实的生活状态,从而为儿童当下生活和未来生活做好引导。如,在本节课中的导课环节,大转盘的游戏激发了儿童的兴致,课堂氛围被调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游戏环节中他们了解到了南京的物产,更能感受到物产的丰富。
体验性也是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追求的,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儿童而言。因此在本节课中让儿童亲手做花灯,动手让儿童体验了制作花灯的不易,更能感悟到花灯人身上所传达出来的精神。不足的是,在盐水鸭这个环节,要是让儿童现场品尝盐水鸭,儿童的视觉、味觉、触动会更加清晰和深刻。
三、道德与法治课须目中有“人”
新课程三维目标不仅仅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还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和成长。如何在技能和物产的表面上深入,让儿童有深刻的感受,就要让儿童看到技能与物产背后的“人”。本节课的课题是“家乡物产养育我”,课题的中心应聚焦在“养育”,所以应关注每个物产背后的人及其所传递的精神。因此,在讲盐水鸭时讲盐水鸭的制作过程、鸭子的特点、南京人如何将小小的鸭子吃出花样,让儿童看到物产背后的人。所以,在这个环节儿童的积极性非常高。而在花灯这个环节,我觉得除了亲手制作花灯外,还应该和盐水鸭一样更多地关注到花灯背后的人,惟其如此,才能更多地突出“养育”,也才能让儿童更好地感悟到“养育”,所以就出示花灯传承人制作花灯的视频。但不足的是,在这块讲得还不够透彻,这是日后有待完善的地方。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应该是生活化的、生动的、有趣的又不失意义的,做到这些,才是一节精彩的道德与法治课。
【汪源源,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鼎泰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孙格格
读者热线:010-62027829
投稿邮箱:zgdy_diyixi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