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理论建构中的语言学思想

2019-06-17

阴山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乔姆斯基二语语言学

周 文 美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

乔姆斯基提出的生成语法对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本文力图从生成语法的理论发展及其理论核心普遍语法、语言学思想的哲学基础自然主义、内在主义及唯理主义和二语习得研究中普遍语法的通达情况三个方面解读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建构中的语言学思想,使生成语法理论能获得更加全面透彻的认识,引起学者们对于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可及性的思考,以期找到二语习得逻辑问题的答案。

一、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理论建构及其理论核心

乔姆斯基1957年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语言研究学派,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其理论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建构,其研究目标是“找出能够充分解释语言生成本质的理论和手段”[1]181。

(一)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理论建构

乔姆斯基在“第一语言模式时期”把“纷繁的语言现象归结成短语结构规则”,提出短语结构规则为核心的形式方法[1]182-183。在“标准理论时期”提出了新的语法模式,把语义纳入解释范畴,提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新概念,解决了结构与意义不一致的矛盾。乔姆斯基在“扩充标准理论时期”大力削弱了标准理论时期过强的语法生成能力,设定了各种规则的应用条件。管辖与约束时期和最简方案时期是生成语法在哲学上和研究方向上更加成熟的新时期[2]272。“管辖与约束时期”的划时代意义在于提出了“原则与参数”理论,揭示了语言知识的共性及个性。在“最简方案时期”,乔姆斯基采用经济原则删减原来管约期大量的原则,试图在寻找语言中1+1=2这个简明又根本的假设。

(二)生成语法的理论核心普遍语法

1.普遍语法与母语习得。乔姆斯基认为,“人脑中存在着由基因决定的语言器官或语言机能,它的发展有初始态(S0)、中间态和稳定态(Ss)。语言习得过程就是语言机能在适当语言经验作用下,从初始态S0转变为稳定状Ss的发育过程。语言机能的初始态提供了习得任何语言的可能性,包括人类一切语言共有的特点,称为普遍语法,是构成语言学习者的‘初始状’,是语言知识发展的基础”[3]。普遍语法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S1,S2……Sn),最终达到稳定态成为内化语言。由此可见,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是从普遍语法发展成个别语法,从普遍语法发展成内化语言,从语言机能初始态发展成稳定态。儿童大脑中的语言机能需要与周围环境中的语言输入经验相接触触发,才开始工作,得出图1的公式。

图1 儿童习得母语过程

通过参数变化α=a/b时,能推出某种语言的语法a/b·UG可能是英语或汉语。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语言学家的主要任务同儿童的工作程序正好相反。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从普遍语法发展成个别语法。语言学家是要从个别语法中找出普遍语法来,揭示内化语言进而揭示普遍语法。对内化语言研究可以反溯普遍语法,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揭开人类掌握语言的奥秘。

2.原则和参数理论。普遍语法理论认为,每个语言使用者都掌握一套适用于所有语言的原则和因不同语言有一定限度差异的参数。习得一种语言就是将普遍语法的原理应用于某一种语言,理解哪个值适合哪种参数。例如,普遍语法中的结构依存关系处理句子结构时,不从一组短语The/police/raised/his/revolver来看,而是用树形图来考虑(见图2)。

图2 例句树形图

语言习得领域的调查以儿童如何“设定”参数适用于自己的语言为主。二语习得调查以参数的“重新设定”为主。普遍语法中的中心词参数规定短语中心词的位置:英语位于词组首位;日语位于词组末尾。日语本族语者学英语时,就得“重新设定”中心词参数,使之从“后”调至“先”,如例(1)—(3)。在生成语法建构的过程中,管约时期和最简方案时期原则体现语言共性,参数则反映原则允许的语际差。儿童习得的个别语法就是接触具体语言后设定该语言参数值所形成的语言系统。原则那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是不用学的,这也成为了乔姆斯基圆满回答语言逻辑问题的答案。

(1)withthe car(介词片语)

(2)countedthe money(动词片语)

(3) (Watashiwa)nihonjindesu

“I’m Japanese/a Japanese person. ”

I Japanese am

二、乔姆斯基语言学思想的哲学溯源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思想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其生成语法虽然在语言分析技术上不断地发展历经变革,但从未改变是其基本的哲学思想和语言观,有着广泛的哲学渊源。探索人类语言的本质和共性的生成语法表现了乔姆斯基自然主义、内在主义和唯理主义和谐统一的语言理论建构思想。

(一)作为语言继承者、革命者和开拓者的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继承发展早期欧洲语言学家索绪尔和洪堡特的语言思想。其“语言能力观”与索绪尔的“语言观”一脉相承。其“普遍语法”的提出受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影响很大。乔姆斯基继承了洪堡特“语言创造性”的观点,多次引用洪堡特的名言“有限规则的无限运用”。在其思想指导下,转换生成语法试图以“有限的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乔姆斯基大胆挑战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权威,质疑其解释的合理性。采用不同于结构主义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和内部角度的研究视角关注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纵观其语言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乔姆斯基不愧是一名伟大的语言革命者、开拓者和继承者”[4]。

(二)乔姆斯基语言学思想的哲学溯源

乔姆斯基用自然主义的方法探索语言思维,用内在主义的路线研究语言本质,用唯理主义的方法建构语言理论。乔姆斯基试图探讨人类习得语言所具备的特殊生物属性。他界定的自然主义是寻求充分解释性的理论,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语言和思维,对心智的科学研究融入到核心自然科学中,采用方法论上的“一元论”来揭示人脑特征、人的知识和人自身的本质。乔姆斯基内在主义强调的研究范围是语言使用者大脑内部的抽象表征,其语言研究是“关于内在语言的计算—表征论,是指用类似计算机程序的抽象规则或原则去摹仿人的智能活动,如人类语言机能的运作”[5]。在生成语法理论建构的过程中,乔姆斯基“致力于描写解释语言生成的运作过程,寻找参数各异语言背后的‘万有引力定律’”[1]183。他认识到虽然人类语言生成过程看似自然而然,但只有从描述现象转到本质,建构抽象系统才能体现元理论的要求。继承和采用伽利略风格,关注理论的可理解性是乔姆斯基语言理论建构方法的唯理主义。[1]182-183

三、乔姆斯基语言学思想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影响

在生成语法从第一语言模式时期、标准理论时期、扩充理论时期、管约时期到最简方案时期的理论建构过程中,乔姆斯基一直试图揭示人脑具备何种属性可以习得语言。由此产生的三个基本问题、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及普遍语法的通达情况启发人们在更深的层次上探讨二语习得过程的机制和限制条件。

(一)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

在探究人类语言能力时,乔姆斯基关注语言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是:1.语言知识由什么组成,即洪堡特问题;2.语言知识是怎样习得的,即柏拉图问题;3.人们是如何使用语言知识的,即笛卡尔问题。表现在儿童获得语言知识过程中的“柏拉图问题”被语言学家们称为语言习得中的“逻辑问题”。“逻辑问题基于所谓的‘刺激贫乏说’,即:儿童在习得语言过程中所接触到的语言刺激贫乏、原始语料输入有限、残缺、不足甚至负面,但最终能在很短时间内迅速而一致地获得丰富的语言能力”[6],掌握一套丰富复杂的语言知识结构,与最终获得的语言知识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白板说”和“刺激反应论”都无法圆满地回答这种输出与输入不匹配看似不合逻辑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乔姆斯基认为,儿童之所以可能成功地习得母语,是受某种与生俱来的由原则和参数构成的普遍语法引导。所有儿童习得母语的初始状态是完全相同的。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是描写和解释儿童语言知识的初始状态。在他看来,儿童语言知识受人类语言普遍原则的制约,学习语法“只需在语言环境中为普遍语法参数赋值即可”[6]96,这是为什么儿童语言习得的快捷、轻松与完美的原因,是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对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的回答。那么人们是如何习得第二语言知识或语言能力的?二语习得中是否也存在“逻辑问题”?普遍语法是否可成为解释二语习得问题的理论基础?二语习得特别是“外语学习环境下的语言输入及刺激更加贫乏,但又不乏优秀的成功者”[6]96。如何解释二语习得中输入和产出的不匹配问题?在某种意义上,“逻辑问题”在“二语习得中更加凸显”[6]97。

(二)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可及性

利用普遍语法可及性假说解答二语习得的逻辑问题为探索该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其研究热点是成人二语学习者是否利用普遍语法的原则参数建构二语语法,即: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通达情况有三种:完全起作用,起部分作用以及根本不起作用,一般称之为“普遍语法可及性三假说”[7]。在直接可及说中,二语学习者的所有语法完全受普遍语法制约,他们直接完整地利用普遍语法,包括母语中不起作用的那部分。间接可及说不完全排除以母语体现形式出现的普遍语法在成人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不可及说完全否认普遍语法的可及性,认为语言学习任务完全凭借其它策略和认知能力。下面以界限理论的邻接原则为例,来介绍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可及性情况。界限理论规定了成分在句子中可以移动的范围。句子结构的树形图上,有些节点称结点,如S’,S,NP,其规则是一个移动单位不能超出一个结点。这个规则有时也称领接原则。在英语中S和NP都是结点,它们标志一定的区域界限,不能任意地越过。界限理论对转换范围的限制。英语的特殊疑问句需要进行wh-移位。

(1) [Who [s do you think [t COMP [ s Mary loves t ]]]]

Who do you think Mary loves?

(你认为玛丽爱谁?)

(2) Whoi[s’ are you reading[NP the book [ that [s criticize ti]]]]

Whoi[s’ does [NP the book that [s are you reading] VP criticize ti]]

Who does the book criticize that you are reading?

(你正在读的那本书是批评谁的?)

在句(1)中邻接原则允许疑问成分可以先移到补语成分化的位置,再从该位置移到更高一级补语成分化位置,因此生成的句子符合语法。而在句(2)中,当who由在陈述句中的位置t移位到句首时,要越过两个S和一个NP三个结点,这就违背了领属条件对于wh-移位时不能一步越过两个结点的规定,所以句子不合格。结点的参数或者说邻接原则的参数因语言而异,即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界限结点。法语其界限结点为NP或S’与英语不同。如果法国人学习英语,就需要将自己语言的参数NP和S’重新设定为英语的参数NP和S。“假若参数重新设定成功,这说明普遍语法是可以通达的,否则这说明在他们的英语习得过程中普遍语法不起作用”[8]25。

对于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通达情况,White和Schachter通过实验考察英语学习者关于邻接原则的知识来“证伪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典型地反映了两种彼此对峙的观点,普遍语法可直接通达和不可能直接通达”[8]26。White研究发现,在习得的英语过程中,法语本族语者的法英中介语语法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母语是法语S’为界限节点的影响,中级英语学习者的母语迁移现象较为明显。随着中介语向目标语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参数的重新设定是完全可能的。该研究说明普遍语法在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可以被激活。[9]Schachter研究发现,很少有受试识别出违反邻接原则的语句,该研究说明二语学习者不直接利用普遍语法,普遍语法只能借助母语的作用才可以被激活,否则在二语习得中不起作用。[10]生成语法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紧跟生成语法理论建构发展,加强了该领域研究的理论概括性,为二语习得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对乔姆斯基语言学思想的简评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思想受到很多热情支持者的拥护,也遇到不少的反对者,主要针对其理论核心、研究视角和研究重点这几个方面。普遍语法中的原则和参数到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到了几乎泛滥的地步。关于乔姆斯基到目前为止未能明确提出参数设定的标准,也没有提供一份原则清单或参数清单。许多针对乔姆斯基内在主义研究视角的批评认为,其理论忽视了外部世界的作用。乔姆斯基关于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区分忽视了语言使用中的社会文化因素与语言交际能力。但事实上,关于交际能力的提法和关于语言的两种区分都有其合理性,只是二者讨论不在同一层面。

为了找出抽象的句法规则,解释人类如何产出符合语法的句子,生成语法研究真实世界可能不会出现的句子,如“愤怒的绿色思想正在睡觉”。至于符合语法的语言能否满足人类的交际功能不是乔姆斯基语言学思想所覆盖的内容。他研究的深层结构和社会文化因素无关,并不代表他的语言学思想与其针锋相对。相反,乔姆斯基认为具体语言靠后天经验触发(包括社会文化因素)才能获得,具有可学性,内因需要外因来激活。生成语法打开的语言学的新局面所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使学者们重新考虑语言的性质和语言学研究的任务。正像约翰莱昂斯所评说的:即使乔姆斯基为语言分析的概念化形式化所做的努力失败了,这种努力本身也必将大大加深我们对这些概念的思考。无论这场“乔姆斯基革命”的最后结果如何,它的影响和贡献都将是不可磨灭的[2]225。

猜你喜欢

乔姆斯基二语语言学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教授读过的书有什么不同
Teaching methods in a Chinese Classroom
教授读过的书有什么不同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