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对大学专业的了解程度和报考意向现状调查研究

2019-06-17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门类意向高中生

(东北师范大学)

一、现状调查

2017年,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布《高考改革方案》,并计划于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此次方案中所强调的“走班制”教学、“3+3”新高考模式等内容均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学习特点及时适时地做出最适合自己的课程选择,进而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提前做好准备。“选专业先选课”“选课即选专业”,可见此次改革对高中生关于专门课程(即专业)的知识储备提出了高度要求。为迎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我们应全面了解当前高中生对大学专业的了解程度现状及其关于专业报考的初步意向,以增进未来中学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已有研究表明,高中生普遍对大学专业缺乏了解。王处辉等人的研究指出,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自己未来想报考的大学和专业缺乏了解,且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报考意向尚不明确。梁淑琴关于山西省十二所学校的5865名在校高中生的研究具体表明,32.8%的学生根本不了解大学及其专业设置,而了解大学及其专业设置的学生只占9%。刘慧的研究也发现,我国高中生普遍对职业世界缺乏了解且欠缺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

职业的选择与大学专业的选择密不可分。已有研究表明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能够对高中生的职业选择造成影响,性别(或性别角色认同)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及家庭经济条件)。

性别角色认同影响高中生的职业选择。如男生认为较好的职业包括司机、工程技术人员、军队干部,等等。而女生对此选择不多。女生选择较多的职业有翻译、导游、护士等,男生则对这些职业很少选择。社会学相关研究结果也表明,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着专业领域间的性别分化现象,男生一般倾向选择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专业,女生则倾向选择语言、艺术、教育、历史等人文社科类专业,而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男女生的比例比较接近。一些研究也针对上述性别差异尝试解释,认为可能与男女学生的性别社会化过程有关。伴随性别社会化发展,男女生所形成的性别认同致使专业选择的逐步分化。此外,国外有关研究也指出,男女生在专业内容上存在很大的性别差距:男性更可能攻读数学、科学和商学领域;而女性更可能攻读人类学、社会科学和教育学领域。同时研究者提出,大学预备期的差异可能是造成多数大学专业内容上存在性别差距的原因(Jamin D.Speer,2017)。已有的相关研究虽证实性别因素会影响学生的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但研究者均未考察性别因素对学生专业或职业了解程度的具体差异,且以往研究以“专业”或“有意选择(报考)的专业”等统称作为调查问题的出发点,专业划分标准只是依据简单的大类方向(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研究内容较为笼统,不够具体,未能体现出不同大学专业类别之间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Family’s Socioeconomic Status,简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的职业选择也具有重要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反映家庭经济状况的指标,一般是通过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或家庭经济条件)进行测量(曲可佳,2013)。已有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父母职业会对关于孩子职业选择的变量产生影响,如职业价值观,等等(Iciar Pablo-Lerchundi et al.2015);根据家庭资本理论,父母受教育水平不仅指父母所受的教育程度,还包括相应的能力和技能,及融入到父母教养行为之中的自我效能信念等,这些都影响子女对其未来职业成功需求技能的掌握;而家庭收入及财富状况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自己职业选择意向的认知。现有相关研究多数还局限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职业选择、职业价值观等问题的影响,而具体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专业了解程度和专业选择的研究甚少。本文立足于相关研究的理论成果之上,创新性地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会影响学生(以高中生为主)对大学专业了解程度和专业选择意向。

本次调查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两点:(1)为弥补以往研究对高中生大学专业了解和选择过于笼统的局限,采用专业划分更为具体的调查工具,了解高中生对具体的大学专业的了解程度和报考意向;(2)全面分析探讨性别和家庭经济地位对高中生了解和选择大学专业的影响。

二、方法

1.被试

选择全国七个省市的9所高中达成项目合作并进行抽样调查,采用网络调研的方式发放网络问卷,最终回收得到有效问卷1914份,问卷省市分布情况见下表1。

2.研究工具

针对本研究特点,自行编制的高一学生学业生涯选择的现状调查问卷主要由三个分问卷组成:个人背景信息调查问卷、大学专业了解度调查问卷及大学专业报考意向调查问卷。

个人背景信息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性别、学校所在地等)及家庭基本情况(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条件,三者统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下同)。其中父母职业包括6种类别,分别赋予1~6的分值:(1)无业;(2)服务业和体力劳动员工(例如,工人、农民、服务员,等等);(3)从事事务性工作的员工(例如,秘书、业务员,等等);(4)军人或警察;(5)公务员或者专业技术人员(例如,医生、教师、工程师,等等);(6)领导干部(例如,科长、主任、经理,等等)。父母受教育程度按照“小学或小学以下”“初中(含初中未毕业)”“高中或中专(含高中未毕业)”“大专(含夜大、电大)”“大学大学”“研究生(硕士或博士)”6个类别排列,依次赋予1~6的分值。家庭经济条件则通过“家中所有物”进行间接地具体化测量(任春荣,2010),题干通过列举13个常见家庭用品让被试依据自己实际情况判断“有”否,每项家庭用品计1分,最后利用计数算出总分作为家庭经济条件的指标值,其分值范围在0~13之间。

大学专业了解度调查问卷,以教育部官方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专业目录(2012年)》为基准,采用4点计分法(1—很不了解、2—不太了解、3—比较了解、4—很了解),全面调查高一学生对大学现行12个专业门类、92个专业的了解程度。

大学专业报考意愿调查问卷,即对大学专业了解度调查问卷内容的扩展和补充,全面调查目前高一学生关于大学现行12个专业门类的实际报考意愿情况,并分为“有意向报考”“无意向报考”和“不确定报考”三种;采用0、1计分,0表示未选中,1表示选中。最终通过计算人数百分比作为该部分的考察指标。

3.实施步骤

与全国七个省市的高等中学教师达成项目合作,通过分享网络问卷链接或二维码,合理利用师生联系网随机向高一年级学生发放网络问卷,组织学生自主进行网络作答,限期一个月。

4.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1914份有效问卷进行全面统计分析,采用Excel软件绘制基本数据图表。

三、结果

1.高一学生整体对大学专业了解度和报考意向现状

(1)高一学生专业了解度总体概况

(注:平均得分1~4代表了解程度由低到高,1很不了解、2不太了解、3比较了解、4很了解,下同。)

高一学生对我国现行12个大学专业门类(下含92个专业)的了解程度现况如图1。图上直观显示,高一年级的学生对12个大学专业门类的了解度平均得分均在2分左右,甚至多数小于2分,即普遍处于“很不了解”到“不太了解”的水平;目前对高一学生而言,其了解度较高的三类专业分别是历史学、文学和教育学;而了解度较低的三类专业分别是管理学、农学和工学;同时,结果发现,了解度平均得分大于2分的专业门类主要包括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和艺术学,这些专业门类均与学生在中小学接受教育的学科内容有所联系。

(2)高一学生专业报考意向总体概况

(注:图上显示各专业门类有意报考、无意报考、不确定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情况。)

高一学生对我国现行12个大学专业门类(下含92个专业)的报考意向现况如图2。图上直观显示,有意向选择经济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等专业门类人数的较多(人数百分比>30%),而选择哲学、历史学、工学、农学等专业门类的人数较少(人数百分比<20%),且在无意向选择的专业门类中,哲学类和农学类出现人数超过半数的情况,预测未来将存在报考危机;此外在增设的“不确定”专业门类一栏中,所有专业均有近20%至30%左右的人存在不确定性,据此可得出多数高一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学业生涯仍未明确,尚处在一个动态变化中。

2.性别对高一学生大学专业了解度和报考意向的影响

(1)不同性别高一学生的专业了解度差异

对不同性别高一学生在大学专业了解度上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详见上表2。结果显示,男生在多数专业门类的了解程度平均得分上均大于女生;且相对而言,女生对于文学类和艺术学类的了解程度较高,而男生则对理学类、工学类和农学类的了解程度较高。

(2)不同性别高一学生的专业报考意向差异

对不同性别高一学生的专业报考意向进行卡方检验,详见上表3。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高一学生在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以及艺术学这九大专业门类上的有意报考人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相较于女生,男生更倾向于选择经济学类、理学类、工学类和农学类,而与男生相比,女生则更倾向于报考法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医学类和艺术学类。

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一学生大学专业了解度和报考意向的影响

(1)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一学生的专业了解度差异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一学生的大学专业了解度进行差异检验,详见上表4。结果显示,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水平的高一学生在对经济学类、文学类、历史学类、理学类、工学类、医学类、管理学类和艺术学类这八大专业门类的了解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水平低的高一学生对经济学类、文学类、历史学类、理学类、工学类、管理学类和艺术学类的了解程度显著最低;而在对医学类的了解程度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水平低的高一学生仅显著低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水平高的高一学生,而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水平中等的学生无显著差异。

(2)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一学生的专业报考意向差异

运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一学生在大学专业了解度上的差异,详见上表5。结果显示,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水平的高一学生在经济学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和医学类这五大专业门类上的报考人数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水平较低的高一学生选择医学类、农学类的人数最多(相较其他两种水平而言,下同),选择经济学类的人数最少;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水平较高的高一学生选择经济学类、理学类和工学类的人数最多,选择农学类、医学类的人数最少。

四、讨论

高一学生整体对大学专业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研究结果发现,在专业了解度方面,目前高一学生对大学专业的了解程度普遍处于“不太了解”的水平,相关信息储备尚少,需要依赖他人加以引导。同时结果还发现,高一学生对与自己学科内容有所联系的专业门类表示“较为了解”,例如,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和艺术学,等等。这一结果很可能是由于学生先前对某类专业的相关知识或技能有过一定的切身体会或经验积累,从而有效提升了后期对该专业的熟识和再认程度。此外在专业报考方面,多数学生倾向于报考经济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等专业门类,而选择哲学、历史学、工学、农学等专业门类的人数较少。这种现象似乎暗示了目前社会大众对部分大学专业门类仍存在刻板印象,如有些学生认为经济学、医学等类专业就业前景好,提升空间大;而哲学、历史学等类专业的知识较为枯燥且发展空间有限。受这种传统思想的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报考不同专业的心理倾向逐渐产生差异。综上所述,建议在生涯教育中,第一,加强大学专业知识的普及力度,特别是针对那些高中生“更不了解”的专业门类。第二,学校、家庭和社会应通力合作,共同加强面向高中生的学业生涯教育和相关指导,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应注重“渗入式”地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具体可通过利用视频录像、文本文字等信息化途径,提高学生对相关专业或某一职业领域的了解度,培养学生兴趣,逐步引导他们独立做出适合自己的学业生涯选择。

不同性别的高一学生在专业认知及专业报考意向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高一学生在对大学专业门类的了解程度和报考意向上均会出现明显的性别分化现象,相对来讲,女生更了解文学类和艺术学类专业,而男生则表示更了解理学类、工学类和农学类专业。进而与之对应,女生更倾向于法学、教育学、文学、医学和艺术学类专业,而男生则倾向于报考经济学、理学、工学和农学类专业。这一结果也与以往相关研究的结果几近一致。“性别社会化”的有关观点对上述现象做出解释,认为这是通过两性学习获得符合自身性别角色,承担不同社会责任和权利的过程,如女生会较多选择那些充满“女子气”或是承担养育功能的专业领域,男生则会较多选择那些需要分析思维、风险性高的专业,以在未来能更好地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陆根书,2009)。建议在未来的生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生涯引导的同时,应尽力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要从一种发展性的视角客观看待男女生在专业知识及相关技能上的差异,避免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局限和干扰。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水平也会造成高一学生关于大学专业的了解程度及报考意向上的差异。相较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水平中、高的群体,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高一学生对多数专业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且他们的报考意向会相应受到限制,如他们在选择专业时多倾向于报考医学类和农学类专业,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水平高的学生则多倾向于报考经济学、理学和工学等类专业,二者的报考意向截然不同。低家庭经济地位可能会成为学生获取生涯相关信息的局限,影响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选择。因此这类学生更需要生涯教育来帮助其丰富生涯信息和生涯探索的方法。建议在生涯教育中,加大对家庭经济地位较低的学生的关注,帮助其打破家庭经济地位的束缚,探索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猜你喜欢

门类意向高中生
梁潮印风得意忘象篇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基于UTAUT的个人云存储用户使用意向实证分析
千奇百怪的动物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作战门类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