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大师王琦:痴迷粗陶泥塑
2019-06-17赵一诺
文/赵一诺
五个小孩儿,穿着东北的特色服饰,每个人或抱或扛一种粮食作物,表情天真可爱、幸福快乐。这是黑龙江省辽金源陶瓷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王琦创作的东北福娃系列之一“五谷丰登”,表现在丰收季节孩子帮助父母抢收稻谷时喜悦欢快的情景。
1965年出生的王琦,是我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王琦自幼与泥结缘,以家乡依安所特有的五色土为原料,潜心创作粗陶泥塑作品,并被授予“中国传统工艺大师”、首批“齐齐哈尔市工艺美术大师”、齐齐哈尔市首届“鹤城工匠”、黑龙江省2017年度“龙江工匠”和第14届“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
粗陶泥塑打造东北特色名片
“我从5岁开始就接触泥巴,姥爷和舅舅是‘瓦盆匠’,常和泥巴打交道,能够烧制出各种花盆、瓦盆等器皿。”王琦感慨道,“可以说,姥爷是我的启蒙老师。”
王琦真正的创作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
“粗陶泥塑是我国东北地区独有的泥塑文化,它的创作主要来源于民间现实生活,集中体现东北地区民风民俗,反映东北人粗犷豪迈的性格特点,在它身上镌刻着这片黑土地的发展和变迁,本地的陶土、文化题材加上本地的艺术家,三者融合在一起,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艺术表现形式。”王琦说。
王琦以原矿高岭土做原料,设计出具有东北特色的器形、釉色,灵活组合后形成独具一格的瓷器,将其命名为“黑龙瓷”。
“‘黑龙瓷’现在有瓶、鼎、茶具等形式,个性化设计,新颖有趣,受到老百姓的喜爱。”王琦说,“‘黑龙瓷’的研发不仅填补了我省无本土瓷的空白,还为东北艺术瓷石争得了一席之地。”2011年,粗陶泥塑获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琦也被认定为粗陶泥塑传承人。
粗陶泥塑在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屡次展出、广受热捧。“每次参加展会,我的泥塑作品在前三天基本都被抢光。近年来,我制作的陶塑作品开始受到海外关注,来自英国、印度等国家的游客会买很多当作纪念品带回国,他们都觉得这些泥塑作品特别有中国味道。”王琦十分自豪地说。
取材生活推动艺术走进千家万户
2017年依安县举办首届陶瓷文化节。身为陶瓷节组委会成员的王琦,不仅要负责省内陶瓷大师的邀请与文化节的场馆布置,还要在艺术节现场带领学生进行泥塑表演。为展出的作品有鲜明的东北特色,一个半月内要完成并烧制出“东北八大怪”系列作品。时间紧任务重,王琦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陶瓷文化节圆满成功,王琦却因劳累过度住进了医院。
“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可以和创作相提并论,只要开始创作,我的世界里就只有泥巴和刻刀。为了能传神地把握每一个人物细节,我经常会去大街小巷观察生活,有时为了能看清一个人物的表情和细节,我可以在马路上观察一整天。”王琦说。
走进王琦的家,就仿佛走进了一间艺术馆。各种造型的粗陶泥塑让人目不暇接。在观赏间仿佛能听到东北大嫂爽朗的笑声,闻到东北爷们抽烟袋所散发出的烟草的味道,灶台边还燃着炉火……就是这些从北大荒故事中提取的情节,从东北民俗中截取的片段,让王琦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闯关东系列、改革开放系列等7个系列的作品。
随着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王琦开始推动作品批量生产,并致力于推动泥塑作品的销售。
“我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泥塑艺术,并喜爱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将艺术品变成老百姓能够接受的居家装饰品、日用品。”王琦说。目前王琦创作的《东北福娃》《撸起袖子加油干》《黑龙江古代将军》《东北儿童游戏》《东北八大怪》系列陶人、瓷人已投入批量生产。
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2005年王琦陶艺工作室正式成立。
“成立工作室对我而言意义重大,环境宽敞明亮,设备齐全,适合陶瓷研究与创作。”王琦说,“有了工作室就有了带徒弟的场所,能更好地把陶瓷技艺传承下去,同时又起到了宣传、普及的作用。”
在王琦的徒弟中,有一位叫张金炜的聋哑人。“她是县里重点扶贫对象,听不到声音,也不会说话。”王琦介绍道,“由于沟通上存在障碍,我让她准备两个笔记本,一本为学习笔记,一本为思想心得笔记。4年时间她写了4本学习笔记和2本心得笔记。每一个简单的制作方法用语言表述只需要1分多钟,但写下来让她理解需要20分钟。”
王琦为此付出了很多,但所有努力都没有白费。2016年首届黑龙江省陶瓷设计大赛中张金炜的作品获得银奖,张金炜本人也获得了2017年齐齐哈尔市陶瓷艺术大师称号。
谈及对龙江工匠的理解,王琦说:“耐住寂寞、精益求精、孜孜不倦、追求完美是我对‘工匠’二字的理解。在未来继续带好徒弟,做好教学工作,传承技艺文化,为陶瓷产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打造地域陶瓷品牌是我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