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荐一本难得的钢琴实用宝典
——《把钢琴弹好听——弹钢琴易被忽略的一些事儿》

2019-06-17徐小芳

钢琴艺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琴键钢琴演奏弹奏

文/徐小芳

钢琴因其音域宽广、音响效果宏大、表现力丰富等特点而备受人们喜爱。当前,钢琴的普及率在我国也越来越高,然而,许多家长在考虑让孩子学习音乐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学习钢琴,可要想在钢琴上演奏出美妙的音乐,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近期,钢琴家、钢琴教育家、钢琴音乐评论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考级钢琴专家组组长周铭孙教授的新书《把钢琴弹好听——弹钢琴易被忽略的一些事儿》正式出版了。一听到新书出版的消息,我脑海里便浮现出早年周老师在录制《学钢琴与教钢琴的要领与秘诀》VCD中亲切儒雅的讲解和弹奏,在考进中央音乐学院之前,这套VCD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钢琴演奏技巧和教学方法,至今受益匪浅!拿到周教师的新书后,我如获至宝,一口气读完,感触极深。书中全是“干货”,没有晦涩的原理,没有艰深的术语,质朴的语言娓娓道出周老师多年来积淀的宝贵教学经验,让人感受到了周老师为中国钢琴演奏与教育事业持续奋斗的热情。

全书紧紧围绕“如何把钢琴弹好听”的主题,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节,是周老师弹奏理念的总论,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人与钢琴的连通,指尖触感延长到发音点,手指从“入键”到“离键”等提法,让人醍醐灌顶,耳目一新;又对“弹到点与弹到底”、找寻钢琴触键的最佳发音点进行深度剖析,给广大师生们以精细入微的点拨,尤其是谈到手指“离键”的环节,从节奏到乐感的培养,踏板使用的禁忌和注意事项,再到乐句的划分和乐曲风格的把握,逐一做出详解,这种对细节考究和钻研的“高标准、严要求”正是周老师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第二部分是本书的核心,集中在第二和第五章节,大篇幅谈论了音乐演绎和音乐表现。技术总是为音乐服务的,弹出好听的声音,其中的经验和技巧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书中介绍了大量实用而又能出色表达音乐的弹奏技巧和要诀。比如,长短音的道理既简单又不简单,好听的声音不仅需要想象力,还须在认真读谱的基础之上,用脑子去把好的声音组织起来,在强与弱、快与慢、实与虚、刚与柔、长与短、头与尾、明与暗的对比之中,处处都体现着演奏者的音乐修养。周老师特别强调了在音乐中应高度重视休止符的“无声更胜有声”,让人感叹音乐不仅是时间的艺术,更是声音的艺术。在第五章节中,周老师精心选择了十五首乐曲,包括由浅入深、有慢有快的多种类型,从协调好旋律和伴奏两者的比例和层次入手,逐段进行了音乐解读和演奏方法的剖析。让人清晰直观地感受到好听的音乐是如何有说服力地将一系列音组织起来并调配适当的,其中,周老师对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织体的弹奏感觉与处理方法,完全可以举一反三地运用到类似的曲目中。

第三部分则是本书的第三、四章节,详细讲解了弹奏钢琴的方法和技巧,每一种方法和技巧的背后都浸透了周老师多年来不断尝试、认真钻研、反复思考的心血与汗水,从手指基本的站立、支撑、角度,到弱指训练,音阶、琶音训练的方法,练习高抬指的意义,以及练习“平均”到更高境界的“不平均”等,周老师毫无保留地将他一生钢琴演奏和教学精华在书中倾囊相授,只为惠及更多想要在钢琴上寻求突破的师生。好音乐需要好技术的支撑,尤其是手指的主动性,现如今训练手指机能的方法不胜枚举,只有真正科学的方法才是珍贵有效、值得传播的。因此,周老师在书里对掌握弹奏方法的意识提醒道:“对与不对,好与不好,舒服与不舒服有时就在一念之间,就在微妙的变化中。”这有时难以察觉,但它们都逃不过老师的眼睛。同时,周老师秉承了伟大的苏联钢琴教育家涅高兹的思想,论述完前方手指的训练,继而大篇幅分析到后方的腕、肘、肩的组织与配合,让读者更加透彻理解了涅高兹的“一切为了前线!”

本书还有一个画龙点睛之处——微信扫码功能,可以在阅读文字的同时拿起手机同步扫码观看视频。这样阅读时既有文字谱例,又有周老师精准到位的演奏和讲解,对于广大钢琴师生来说,是最好的音乐学习方式了。每次扫码视听,我都不禁心生感慨:周老师这么多年笔耕不辍、不懈钻研,坚持练琴,亲自录制的示范视频堪称完美,值得我们每位钢琴教师学习。视频里,周老师挥指拂键,功力深厚,潺潺音流倾指而下,在指尖出彩绽放,使人如沐春风,沉醉其中。这恰是周老师在实践自己所说的:“当我们能从心里感受到音乐与情感汩汩流出,经过身体、手臂、手指,最终流向琴键、探入琴槌时,才可以用我们的指尖让钢琴动情地歌唱,让音乐变得真正诗意动人,从演奏者的心‘流入’欣赏者的心!”

这本书是周老师呕心沥血给广大钢琴师生在教学上的用心指导,周老师文笔风趣,循循善诱,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读起来妙趣横生,浅显易懂。如对装饰音的解释“不是头上扣个大碗”,而是“先用自上而下的小动作为启动,灵敏地小小一动即可”,三言两语,清楚透彻,一下就将令人一筹莫展的技术难题化难为易了。为讲解手指与琴键相吸时,周老师引用了郎朗、史卡拉穆扎、谢尔曼的教学比喻,描述手指如“壁虎脚上的吸盘”“章鱼的吸盘”,手臂“务必要像章鱼的触手那样柔软”,将弹琴的手比喻成“猩猩和老鹰”“学习它们的敏捷,准确地抓取,努力做到万无一失”,这些金句字字珠玑,能帮助读者更加透彻理解弹奏时手指与琴键的亲密关系。

周老师勤奋好学,对各行各业都有涉猎,拥有极为广博的知识面,将钢琴学习需要探讨的问题在其他领域找到映射,由学科间的联通类比得出规律,从而能深入浅出地讲解钢琴演奏与教学的奥妙。比如周老师多年来对戏剧表演理论“规定情境”进行探索和应用,致力于将其借鉴到钢琴音乐的表现与演奏中;将学音乐的“乐感”与学外语的“语感”作对比,说明两者的相似之处;将谱子上休止符比作一幅画卷的留白,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或将踏板的运用与做菜调味、美术调色相提并论,这些都需要操作者反复斟酌,灵活应变。当谈及某种音型的音乐效果时,周老师总能用最贴切的方法与生活实际联系,为了探究用脑指挥乐谱及演奏全局的过程,甚至引用滑雪冠军成功思考的经历……

周老师在书中提到的教学方法是科学严谨的,字里行间无不以理服人,常常给人以启发,如对于手腕参与钢琴演奏的分析论证上,周老师在解释手腕上下运动时提出以手腕为主导,上提带动手指离开琴键,然后再下落支撑手臂的自然重量,掌关节支撑,而完成这一过程需要臂腕放松,动作不可僵硬,手腕在这里实际起调节作用,不作为或者反之,起阻碍作用都是不可取的!同时,手臂“就像一根柔软的水管”,完全自由自在、没有任何紧张感地“挂”在那里,这样在无形中就给初学者灌输了放松的概念。钢琴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很多学琴者若在初学时期没有解决手腕的放松协调,便会在之后的学习中手腕僵硬、问题百出,甚至是走弯路,这确实令人很不愉快!总之,像这样直指学习“病灶”,“药到病除”的实用教学方法书中还有很多。

周老师在教学指导中尤其重视对音色的把握,这也是把钢琴弹好听的关键。凡是会破坏美好声音的弹奏方式,都会在本书中提出摒弃。由此,周老师提出了“用指尖品尝音色”“让手臂漂浮在空中”等观点;断奏时不可将手提得太高而落键,这样会因为臂重在较高距离下落时不断加速,从而“砸”向琴键,破坏了发出好声音的先决条件;初学者刚开始慢练时,动作一定要做到位,幅度可以大一些,而在之后的不断练习和熟练之后,应当精简动作,以免夸张的动作让声音变得粗糙,等等。书中每一部分都从不同侧面强调对声音的控制,音色的把握,强调所有的技巧都要服务于把钢琴弹好听,所有的方法都是有明确针对性的,都是为特定的声音效果和音乐服务的。音乐必须主导一切!这才是老师写作本书的初心,也是学习钢琴的宗旨。

读罢此书,一遍不够过瘾,遂又读几遍,而越是反复阅读,越是能从每一种观点的细节考究处、每一首乐曲的触键音色和情感流露中品出周老师超出常人的勤奋和智慧。全书凝聚着他一生的教学经验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在流畅自如的阅读中,一下子解决了学习和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很多顽症。正如周老师所说:“动一下脑子,找到症结所在,变换一下思路,也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我将这本难得的钢琴演奏与教学实用宝典郑重推荐给大家,希望更多的钢琴师生能够从中获益,相信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并由此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弹好钢琴的新思路!

猜你喜欢

琴键钢琴演奏弹奏
弹 奏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给你的信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琴键上的畅想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钢琴演奏
黑白琴键上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