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这里,身心两安 探索振兴乡村经济的磐安蝶变

2019-06-17王硕

绿色中国 2019年20期
关键词:磐安茶场农家乐

文/王硕

把浙江省地图十字对折,中心点所在之处,就是金华市磐安县,所以这里也被称为“浙江之心”。

2003年6月和2006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先后两次来到磐安调研座谈,对当地践行“两山”理念,挖掘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10多年过去后,现在的磐安是什么样子?

近日,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磐安,作为森林城市建设15周年系列宣传活动之一,主办方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展现生态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

为何选择这里?从磐安的变迁中,您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

从“光头村”到收入过亿

磐安县尖山镇管头村,又称乌石村,因村中用千年不化的乌石(玄武岩)垒砌成房子而得名。

走进村中,黑墙灰瓦,乌石小巷,古枫参天,许多屋檐下还垂落着一串串红灯笼,在厚重的底色上增加了别样的灵动。游客感叹,“在这里,随便拍拍就是一张‘大片’。”

管头村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村中仅农家乐就有130余家,3000多个床位。然而即便这样,到了旺季,村中依旧一房难求。甚至有的客人提前一年就把房间预订了。

据悉,2018年管头村仅旅游营业额就高达1.3亿元,人均收入约7万元/年,好的人家甚至超过百万元。

当地人笑言,“可别小瞧穿着围裙刚从你身边走过的‘大妈’,算起身价,可能年收入近百万元。”

看着如今络绎不绝的游客,很难想象,曾经的小山村却因为贫困被评价为“有女不嫁管头村”,被人称作“光头村”。

管头村党支部书记张财瑶经历过村中最穷困的时候,也是2005年村里开发农家乐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村民们除了种茶叶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最初村里只开了4家农家乐,但由于没有客源,有2家都差点关门。”

光明日报浙江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严红枫曾多次来往管头村。提起一个场景,他记忆犹新— —

2006年6月1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管头村调研。“得知村中农家乐面临的窘境,习近平书记就和村民们说,农家乐是朝阳行业,你们一定要有信心。为什么现在效益不好,来的游客少?还是因为生态环境不够好。他鼓励村民,要把生态环境搞好,‘到时,你们的农家乐就能吸引城市人来这里享受真正的田园生活’。”

这些实实在在的话语让管头村村民铭记在心。10多年来,他们按照总书记的嘱托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之路——

他们没有把原来的乌石屋拆掉,而采取以旧修旧等形式,把古屋保护起来;为改变村庄环境,村中修建起生态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建成了古木林立的村公园,并建设了50多处环村绿化带;一些农家主妇把蕨菜、苦菜、鱼腥草、野水芹、土鸡、腊肉等山野土菜烹饪得色香味俱全……

一位每年都要来管头村住上一阵的上海老先生感慨,“不必说茶园、桂花、乡间别墅、乌黑的老屋;就那米酒、土鸡就值得回味。希望这儿永远这么美!”

“可以说磐安就是‘两山理论’的践行者、探索者、先行者。”心系着管头村,严红枫把自己看作“自家人”,“如果总书记再来这里,一定会感到非常欣慰。”

打造生态旅游的升级版

“身心两安,自在磐安”这是磐安的品牌宣传语,也是磐安对自己生态旅游发展方向的定位。游客们认为,磐安乡村旅游火爆异常,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磐安乡村“有文化”。

在玉山镇马塘村的茶场山下,有一处白墙黛瓦的四合院。这座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玉山古茶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唯一一处集产业生产、交易及茶文化内涵于一体的古代茶叶市场功能性建筑遗址。

不过,这个古茶厂之前也曾院落荒芜、屋舍残破,甚至10多年前省里来调研,都是在茶场一个破着大洞的老房子里座谈。

当年,了解到当地困难后,浙江省政府专项拨款500万元,要求对古茶场完成抢救性修缮,让“赶茶场”这个传承千年的传统农耕活动再焕勃勃生机。

如今,在玉山古茶场附近的广场上,每当“春社”(正月十四到十六)、“秋社”(十月十四到十六)时节,周边地区人们都会盛装打扮,赶来茶厂举行“演社戏”“挂灯笼”“迎大旗”等活动。

其中,“迎大旗”颇为壮观。在磐安先锋(长号)的吹奏声音中,要将旗面面积近600平方米的大旗在120余人的共同配合下一点一点竖起。大旗迎风招展之时,气势磅礴、规模宏大。

此外,磐安还是江南最大的孔子后裔聚居地之一,有着孔氏家庙、古祠堂等,还会举办祭孔大典等活动。

近年来,为了加强对非遗文化的挖掘保护利用,磐安鼓励旅游特色村创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演艺基地,并给予相关补助。如今,磐安炼火、寿龟奉茶等一大批民俗文化活动从无人问津、濒临失传逐步赢得了满堂喝彩。

不仅有“古”,挖掘旅游资源还得有新意。

在灵江源森林公园,这里修建了华东第一高空玻璃桥,呈A字形的“天空悬廊”获得了悬挑空中玻璃走廊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挑战。

不愁游客后,依托乡村生活方式的农家乐也不断升级。

例如,为避免恶性竞争,很多村子开创了农家乐“四统一”(统一对外促销、统一接团分客、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结算账目)的管理模式;一些地方为挖掘乡村资源,开办起“共享农屋”— —把家里闲置的农屋简单布置一下,长租给上海、杭州的市民来休闲度假或养老,大家搭伙吃饭,热热闹闹。

2018年,磐安县共接待游客135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2亿元,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长71%、147.2%。

“地里刨食”变为“产业掘金”

身心愉悦后,磐安还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磐安历来有“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江南药谷”之称,道地中药材是磐安的“金名片”。

全国有名的“浙八味”,磐安主产五味。近年来,磐安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药材产、供、销一体化建设”,一大批知名药企落地生根。依特而立的“江南药镇”,成为了浙江省唯一以中药材为经典产业的特色文化小镇。

在磐安中国药材城广场,这里已经是华东最大的地产药材集散地。

磐安县新城区管委会主任杨向东介绍,过去药材仅被看成是农民的种植产品,最早自发地在老街上建起露天广场;随着产业链不断延伸,药材不仅仅是“寻常小草”那么简单了。

通过每年举办中药材博览会、中华药膳大赛、中药产业高端论坛、海峡两岸中药产业研讨会等活动,磐安吸引了许多目光。而且每年四五月间,还有8万多亩中药材基地引来无数赏花人、摄影人,园区变成景区。此外,磐安还开发出道地药膳、温泉药浴等,“旅游+中药养生”成为了当地的“金字招牌”。

如今,在森林覆盖率为83.68%的磐安,空气质量优良率98.1%,县域负氧离子平均值3567个/立方厘米,出境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要求……绿水青山,培育出县域经济后续发展的沃土,“两山”理论的实践,在磐安大地盛开出最美的花朵……

猜你喜欢

磐安茶场农家乐
北宋茶场探析
新伟茶场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里去休闲
杜鹃花红农家乐
浙江磐安:“交旅融合”,服务“两山”经济
平均落差300多米 杭绍台高速磐安大盘山路段即将完工
农家乐
阳光玫瑰在磐安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磐安云峰 三绿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