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阁交通枢纽建造工程基坑支护体系施工质量通病治理

2019-06-17彭广伟

绿色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型钢通病基坑

彭广伟

(中交三航局江苏分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046)

1 概述

妈阁交通枢纽建造工程共有三层地下车库185.6 m×74.82 m(最大尺寸),地面建筑2层,地库地下结构施工开挖基坑深度23.8 m,垂直方向共设7层H型钢支撑,开挖土石方总计28.5万m3,包括岩石开挖3.6万m3。地库结构桩基采用ф273 mm微型桩2057根。基坑周边地连墙同时作为基坑开挖支护墙和地库结构外墙,岩石开挖区向下接长共27幅,平面总长155.73 m,最大加深16.4 m高,开凿墙底岩石和混凝土接长浇筑1739 m3,具体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微型桩、地库基坑支撑及栈桥布置平面

工程基坑深度大、安全风险大、质量高标准、施工难度大。同时,基坑工程施工质量是施工安全的根本保障,为此对工程质量通病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并予以实施,并结合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工程前期项目质量通病治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根源上保证了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

2 地库基坑开挖与支撑质量通病治理

地库基坑开挖与支撑质量通病治理主要为基坑支护变性大和支撑安装质量缺陷两个方面。

2.1 基坑支护变形大质量通病治理

基坑支护变形大有开挖与支撑不连续、分层开挖超深2个主要因素,要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开展治理工作。

2.1.1 开挖与支撑不连续

(1)表现及典型特征。开挖与支撑不连续,暴露时间长,地连墙变形得不到快速有效约束。

(2)治理措施。①控制土方开挖速度,形成开挖与支撑安装之间的快速连续流水作业; ②提高横档与地连墙之间的填缝混凝土强度标号,尽早施加支撑预应力; ③加大焊接人力的投入,随开挖随安装支撑,保证焊接速度; ④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各工序人力与设备合理配备,保证支撑尽早发挥作用,禁止长时间暴露基坑现象发生; ⑤严格控制预应力施加质量,确保施加预应力效果和不可控变形。

(3)治理效果。基坑地连墙变形得到控制,未出现短期的剧烈变形。

截至 2015 年12月31日,全国已有19个省市657家网络医院实现网络报告,共报告用药错误 11792例[4],本文将对11792例用药错误应用多框架事件分析法进行分析。

2.1.2 分层开挖超深

(1)表现及典型特征。 分层开挖超深,引起地连墙变形大,与理论模型数据偏差大。

(2)治理措施。 ①立柱牛腿位置及横档安装位置进行局部加深开挖,以保证安装支撑牛腿有空间操作施工; ②加大基坑降排水施工投入,实现局部加深开挖,牛腿安装与横档安装干施工; ③做好现场开挖深度测量与现场管理控制,保证开挖标高与设计相符。

(3)治理效果。 基坑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基坑分层开挖变形量与理论模型分层开挖变形量基本相符。

2.2 支撑安装质量缺陷

支撑安装质量通病治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焊接质量缺陷和H型钢安装不顺直。

2.2.1 焊接质量缺陷

(1)表现及典型特征。H型钢焊接质量有缺陷。

(3)治理效果。基坑对撑轴力监测中未发生突变情况,反映H型钢焊接未发现开焊等问题;现场定期组织全面复查已焊接基坑支撑,未发现H型钢焊接出现开焊等质量问题。

2.2.2 H型钢安装不顺直

(1)表现及典型特征。H型钢安装不顺直。

(2)治理措施。①检查进场型钢是否顺直,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厂家;对明显不顺直,超出规范容许范围H型钢,进行退货处理; ②现场安装基坑H型钢对撑,拉通线后,在牛腿上标识安装边线,焊接挡块,确保H型钢准确就位; ③按照先就位后焊接顺序安装基坑H型钢对撑,并在就位后及时检查顺直度,对安装偏差超出规范和设计要求的H型钢调整到容许范围以内; ④加大现场检查检测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 ⑤提升安装工人的质量意识,通过技术交底、沟通交流和共同研究的方式,明确管理要求、管理标准。

(3)治理效果。基坑74 m通长H型钢对撑安装顺直度均符合设计要求。

3 地连墙向下接长施工质量通病治理

地连墙向下接长施工质量通病治理主要包括3个方面,模板拼装、混凝土浇筑和新老地连墙接缝止水。

3.1 模板拼装

(1)表现及典型特征。组合拼装木模板易变形,整体稳定性差,存在安全隐患。

(2)治理措施。①模板系统进行全面地计算,严格按照设计模板方案交底与施工,混凝土浇筑前进行专项安全验收,确保模板不会发生失稳情况; ②对循环多次使用,已出现损坏和变形的竹胶板及时进行更新; ③加密斜支撑杆件密度,加大底脚支撑点稳固性; ④加强现场组织管理,确保模板系统在混凝土浇筑前和浇筑过程中,不受碰撞和撞击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⑤加强现场安装质量控制和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重点检查拼缝质量,以保证地连墙混凝土外观质量; ⑥外立面模板拉杆采用膨胀螺栓与内立面岩石锚固,膨胀螺栓为ф16 mm间距纵横间距30 cm,并进行3倍抗拉力试验,以检测膨胀螺栓在岩石中的锚固效果,发现松动岩石予以清除,确保模板系统不会发生失稳; 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工巡视模板变形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反馈处理。

(3)治理效果。未发生失稳和过大变形情况,混凝土外观质量良好。

3.2 混凝土浇筑

(1)表现及典型特征。混凝土浇筑不密实,外观差。

(2)治理措施。①优选混凝土配合比,加强供应站供应混凝土的和易性与流动性,浇筑采用导管,加强振捣,每50~70 cm一个振点,禁止出现混凝土漏振点; ②顶部留置倒三角下料口,并高于接高顶面5~10 cm,以保证地连墙向下接长顶部混凝土能够浇筑密实,侧模板拆除后,凿除多余倒三角混凝土; ③控制每次浇筑混凝土高度,避免混凝土落料因高差太大而出现离析情况发生; ④加强地连墙接长侧面凿毛工作,保证混凝土二次浇筑连接密实; 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拼缝漏浆,及时进行制浆处理,避免出现烂根和砂线等情况发生。

(3)治理效果。地连墙外观质量良好,无烂根,无明显砂斑、砂线及裂缝等现象发生。

3.3 新老地连墙接缝止水

(1)表现及典型特征。新老地连墙接缝止水效果差,渗漏水。

(2)治理措施。①开凿原有地连墙底有不平整和凹凸变化严重现象发生,黏贴止水条容易出现空隙,造成渗漏水。安装止水条以前,对安装止水条位置,采用环氧砂浆找平,以解决止水条黏贴位置原有地连墙底开凿后凹凸不平问题; ②开凿原有地连墙内侧岩石如有渗漏水,进行引流处理,以避免因地连墙混凝土浇筑后顶面会有沉陷,而发生溢渗情况发生; ③止水条采用强力胶与混凝土侧面粘贴,同时采用钢钉间距20 cm钉牢在已有地连墙混凝土内,确保止水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发生松动; ④对地连墙顶部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减少新浇混凝土地连墙顶面沉陷量; ⑤止水条采用热熔夹具连接,确保两段止水条衔接可靠。

(3)治理效果。新老地连墙接缝渗漏水得到有效控制。

4 结语

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通过对基坑开挖施工支护体系的质量通病进行治理,提高了工程基坑开挖阶段的施工质量,达到了工程质量通病治理的目的,保证了工程基坑施工安全的同时,为类似工程施工和管理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猜你喜欢

型钢通病基坑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邻近重要建构筑物条件下的基坑工程设计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最通病及其预防
火灾爆炸作用下型钢柱的动力响应与破坏模式分析
建筑给排水施工如何预防一些常见通病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全套管全回转咬合桩在基坑支护中的技术应用
型钢再生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分析
矿用U 型钢加工开裂原因分析
基坑开挖及加固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