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源引诱剂防治侧柏蛀干害虫野外应用技术研究

2019-06-17邹青池

绿色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侧柏林分天牛

邹青池

(辽宁省天然林保护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6)

1 引言

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是中国特有树种,分布广泛,因其具有耐瘠薄、耐干旱、寿命长等优良特性,是我国生态造林的先锋树种和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也是风景名胜和森林公园不可缺少的园林植物。双条杉天牛(Semanotusbifasciatus(Motschulsky))和柏肤小蠹(PhloeosinusaubeiPerris)做为侧柏主要的蛀干害虫,均可以使侧柏发生毁灭性灾害。近年来,多个省份侧柏林和古柏遭受双条杉天牛、柏肤小蠹等蛀干害虫的的严重侵害,造成古柏和绿化工程成片毁林或“开天窗”。过去各地普遍采取清除虫害木、人工捕捉、设置饵木、药剂防治、施放天敌等措施防治,不仅费工费时、成本高,而且技术操作难度大,防治效果也不够理想,尤其是化学防治,不仅造成害虫抗药性增强,而且污染环境,不利于生态保护。因此, 亟需探索出防治此类害虫的新方法。

本文通过使用自行配置的新型侧柏植物源引诱剂和自行研制的可组装式诱捕器研究引诱剂和诱捕器的野外应用技术。为全面实现减轻灾害,有效防治柏类蛀干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林分概况

1号试验林分:位于山东省泰安市罗汉崖林场,海拔380 m,坡向西,为侧柏与柞树混交林,林龄50~55年,林分密度80株/亩,林分生长良好。

2号试验林分:在罗汉崖林场的侧柏纯林内,海拔350~450 m,西北坡,林龄50~55年,林分密度100株/亩,林分生长良好。

以上两块试验地均为多年实施引诱剂诱杀的片林,因此侧柏蛀干类害虫发生较轻,林间受害率不足1%。

2.2 试验材料

本实验使用的引诱剂为自行研制并筛选的引诱效果较强、成本适中的侧柏植物源引诱剂TC-1、TC-2两种,用玻璃瓶装入诱液200 mL,密封处理。

诱捕器为自行设计生产的塑料直角漏斗状诱捕器(图1)。

图1诱捕器组成部件及野外悬挂状

2.3 试验方法

2.3.1 诱捕器设置高度试验

2017年3月14日至4月9日,即成虫羽化盛期。在试验林分2号内设置5种诱捕器,距离地面高低分别是10 cm、30 cm、50 cm、100 cm、150 cm,每个高度设置30个诱捕器。引诱剂为TC-1。

2.3.2 引诱剂的引诱有效距离试验

2018年3月18日至3月30日,于试验林分2号内。试验开始前一段时间采集林分内被双条杉天牛危害的侧柏枝干,将其放置在养虫笼内等待成虫羽化飞出。在释放点的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8个方位距离释放点50 m、80 m、100 m、150 m各设一个诱捕器。每隔一天的相同时间在释放点释放相同数量的天牛成虫,每一次在天牛腹部涂画不同颜色用以区分。每天下午定时定时观察记录一次。每个释放点间隔在500 m以上。试验期间共释放6次,每次每点释放10头,每点共计释放天牛成虫60头。3次重复。诱捕器为塑料制,离地高度为10~390 cm左右,诱液为TC-1。

2.3.3 引诱剂引诱效果对比试验

2018年3月10~30日在试验林分2号内,用TC-1、TC-2两种诱液与诱木引诱效果对比,诱木为新采集的侧柏木段,长30 cm、粗6~8 cm。在诱捕器中央位置摆放引诱剂,监测诱液剩余量并及时更换。所有诱捕器在林分内以正交的方式分布,3次重复,TC-1、TC-2和诱木各设12个诱捕器,以清水为对照设3个诱捕器,共计39个诱捕器。诱捕器悬挂高度离地面10~50 cm。每天定时观察引诱情况并进行记录。

2.3.4 成虫发生期监测研究

2107年2月25日至4月10日在试验林分1号,设诱捕器20个;2018年2月24日至04月5日,在试验林分2号内设诱捕器60个。诱捕器间距为50~80 m,离地高度10~50 cm;使用TC-1诱液。每天下午定时观察记录。

2.3.5 林间大面积防治试验

2018年3月8日至4月4日,在2号试验林分,设诱捕器100个,覆盖面积53.3 hm2,诱液为TC-1、TC-2,对照为侧柏新木段。2016年2月28日至4月6日,在2号试验林分内设50个诱捕器,覆盖面积为26.7 hm2,诱液为TC-1,以侧柏新木段为对照。诱捕器林间随机相间设置,间距50~80 m,离地10~50 cm。每2 d对引诱情况记录一次,记录所诱集的各种蛀干害虫的数目。

2.3.6 化学试剂配制引诱剂TC-5的林间试验

2018年5月8至5月26日在试验林分1号内进行,此时为双条杉天牛成虫羽化盛期,共21个诱捕器,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诱捕器悬挂方法和引诱剂的设置同前。

3 结果与分析

3.1 诱捕器悬挂离地高度对引诱效果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10~150 cm五种离地高度均有较好的引诱效果,诱虫数分别平均为13.47头、15.90头、13.73头、10.90头、7.00头(表1)。其中,高度为10 cm、30 cm、50 cm三者无显著差异,但与高度为100 cm、150 cm差异显著。随着诱捕器距离地面高度增加,引诱的成虫数量不断减少,雌虫减少的比例比雄虫更大。其结果表明:诱捕器设置高度与诱虫效果成反比,诱捕器悬挂比较合理的离地高度为10~50 cm。

表1 诱捕器悬挂离地高度对引诱效果

3.2 引诱剂的诱集有效距离

试验结果表明:50 m、80 m、100 m、150 m四种诱集距离的成虫回收率分别为83.3%、81.7%、70%、55%(表2)。说明诱捕器设置间距50 m、80 m回收率最高,与其他距离差异性显著,因此诱捕器设置的距离间距以50~80 m最好。

表2 引诱剂的诱集有效距离

3.3 引诱剂引诱效果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表3):TC-1、TC-2均有较好的引诱效果,平均诱虫数分别为10.25头、13.33头,二者差异不显著,是侧柏饵木(诱液同剂量干物质)的2~3倍。

每瓶诱液持续时间分别为13 d、10.7 d,按照平均每个害虫发生期为40 d左右,在此期间内使用TC-1和TC-2诱液的数瓶数量分别为3瓶和4瓶。气温、风力的变化也会使用诱液的数量发生变化。综合分析,TC-1、TC-2持效期长、用量少、且诱虫效果好,较经济。

表3 2种诱液的引诱效果比较

3.4 成虫发生期监测的研究

收集并整理2107、2018两年期间在试验林分1号、2号的引诱结果,绘制成虫数量变化曲线(图2)。从2107年2月25日诱集到第一头成虫开始,为成虫始见期,这一结论比以往调查的时间提早了10 d。3月6日诱集成虫数量开始增加,3月18日为第一个诱虫高峰期,3月26日达到第二个诱虫高峰期,4月3日以后引诱不到了,成虫羽化结束。

2018年成虫羽化始见期为2月28日,3月17日,成虫出现第一诱虫高峰期,诱虫数约占总诱虫数的50%;

图2 双条杉天牛成虫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之后几天诱虫数量较少,3月24日迎来了第二个诱虫高峰,诱虫数约占总诱虫数的40%,;3月30日至4月1日诱虫数量减少,仅占总引诱数的1%,说明在这期间成虫羽化期已经结束。

3.5 林间大面积防治试验

2017~2018年连续二年林间大面积诱杀试验效果见表4。结果表明:2017年两种诱液平均每个诱捕器诱集双条杉天牛8.76头,诱集柏肤小蠹96.6头。2018年平均每器诱集双条杉天牛1.9头,柏肤小蠹21.0头。两种引诱剂引诱效果远远高于侧柏饵木;同一试验林分连续两年诱杀,林间虫口数减少78%左右,未出现死树现象。

表4 林间大面积防治试验效果

4 结论与讨论

(1)通过引诱剂的林间应用试验,为准确选择高效引诱剂,确定引诱剂适宜的林间应用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诱捕器悬挂离地高度以10~50 cm为宜;引诱剂的诱集有效距离以50~80 m最好;(2)引诱剂TC-1和TC-2持效期长、用量少、诱虫效果好,且较经济,适宜在实际防治中应用;

(2)蛀干害虫成虫发生期为每年2月底至4月初。其中,3月中旬达到第一个羽化高峰,3月底达到第二个羽化高峰。

(3)两种植物源引诱剂引的引诱能力远高于侧柏饵木;连续两年在同一试验林分内实施引诱,效果非常明显,不仅虫口数大大降低,而且未出现死树现象。

(4)由于引诱剂的主要的防治对象双条杉天牛和柏肤小蠹的成虫期都比较短,实验林分的虫口密度也并不很高,导致林间对比试验的引诱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再加之本文所使用的组装式诱捕器为刚刚开发完成的新型产品,在形状、颜色和实地安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猜你喜欢

侧柏林分天牛
侧柏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四法防治果园天牛
伏羲庙,侧柏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侧柏容器育苗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
冬日清晨
树种结构调整方案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