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坯”墙之营造
2019-06-17王宝珍WANGBaozhen郑州大学建筑学院
王宝珍 WANG Baozhen郑州大学建筑学院
以土为主要原料的墙体,有夯土墙、“土坯”墙等,本文主要讨论“土坯”墙。在西方,“土坯”(adobe)这个词来源于埃及词语“软泥”(thobe),意为砖形物。在阿拉伯语中这个词是“at-tob”,而在西班牙语中才变为“adobe”。英语称“粘土块”(clay lump),有时候也叫做“粘土”(clay earth);法语称“成形砖”(brique crue),或者叫“生土”(c lay-earth);德语叫做“粘土砖”(lehmziegel),或者直接简单称粘土;在也门,土坯砖是“madar”。苏联对土坯概念的界定是:用未经焙烧过的粘土掺以麦草类有机掺合料制成的建筑材料。
本文对土坯概念的界定参用苏联的概念,本文所讨论的墙,界定为使用“土坯料”建造而成的墙。通常所说的土坯墙,准确而言是土坯砖墙,只是“土坯料”墙的一种。为了言说方便及概念清晰,本文所讨论的“土坯料”墙在正文中涉及统称时均简称为“土坯”墙,加引号以与通常所说的土坯墙(实即:土坯砖墙)做区分。
1 “土坯”墙的类型
1.1 土坯砖墙
用土坯砖砌筑墙壁,其砌缝的砌合法与烧结砖的砌筑方法相同,即避免通缝。用粘土泥浆砌土坯砖时,粘土浆应比较软,以便砖与砖之间能够靠紧,并能把剩余泥浆从缝内挤出。在泥浆中应加谷壳,如无谷壳,可加入长1~2cm的碎麦秆,其数量为粘土膏体积的1/4。不宜在泥浆中掺进筛过的沙子,因为含沙的泥浆容易被雨水冲走。整个土坯砖墙在砌筑过程中不能出现霜冻。
如图1所示,埃及建筑师Hassan Fathy在土坯墙砌法中,甚至只是在两边砌以好的土砖坯,在中间填以碎的土坯,不过在一定高度上中间需有拉接砖。
1.2 整体浇筑土坯墙
在模板内用夯筑土坯料的方式建造墙壁,简称“整体浇筑土坯墙”。整体浇筑土坯墙没有缝,因此它比土坯砖墙的强度要大得多;又因为土坯中掺有植物纤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钢筋的作用,因此在密度差别不太大时比夯实粘土墙的强度也要大一些,其缺点是干燥的时间会很长。图2是台湾建筑师谢英俊在大陆实践时的做法。
1.3 土坯料垛1墙
垛墙(图3)不用模板(可节省一部分造价),较长的墙需要沿绳子建造,且需要收分;由于不需要支模,因此对曲线墙的施工特别有利。垛墙的土坯要比用模板时的稠一些(一般每立方米含麦秆约20~30kg),稠度以方便制出直径20cm、长约50cm的“土卷”为准;假如制作土坯时的稠度不够,可以将其放置一段时间,但切勿失去粘性。粘土卷要紧密结合,可以用木锤锤打以锤实或校正墙壁。此种墙壁的沉陷率高约5%;建造速度比用模板的快,且工作量约为模板墙的2/3~4/5;由于干燥速度比较慢,因此需分层建造,除了在特别干燥的地方,每天砌筑的高度通常在50cm左右。此种墙体到最后是一个整体,因此其强度与整体浇筑土坯墙相当,比夯实粘土墙(即夯土墙)要高,比土坯砖墙更高。
图5为作者1993年亲自参与的土坯垛墙实践,墙全长10m、厚60cm、无墙垛。在建造过程中,一人用铁叉(图4)往墙上送土坯,一人站在墙上用脚将土坯踩实,并校正墙的垂直度和水平笔直度。第一层垛墙可高一些,约1.2m,待其干燥变硬后再垛第二层;第二层可矮一些,这样不会使底层墙被压坏,当第二层干燥后,第一层的强度就足够大了,再垛第三层,第三层可比第二层高些。这样整体上既能保证墙的牢固度,又提高了砌筑的速度。最后用刷子将墙面整理平整(图4,5)。但此墙地基稍低,底墙部分下雨天容易被溅湿。图6是一栋表面刷了灰泥的垛墙,下部灰泥有所剥落。
图7为印度的土坯垛墙施工,人骑在墙上将土卷往上垒,由于这种施工所用的土坯还要稠一些,所以有时需将表面以土坯膏抹面以防水并增加强度。当室内的墙或屋檐出挑比较大且防水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可将墙面直接暴露(图8)。
1 Hassan Fathy的土坯砖墙
2 谢英俊的整体浇筑土坯墙
3 垛墙的建造示意(不用模块)
4 垛墙铁叉和表面整理刷
5 作者参与实践的垛墙
6 表面刷了灰泥的垛墙
7 垛墙的建造示意(印度)
8 印度的垛墙
9 垛墙的留洞方法
10 粘土树枝(木棍)墙壁的建造
11 土坯+单层篱笆墙
12 土坯+双层篱笆墙
13 芦苇做篱笆
14 稀的粘土膏
15 类似双层篱笆墙做法
16 墙体为钢丝+粗麻布+土坯膏或粘土膏
17 钢丝+麻布+墙光
留洞方法:由于垛墙的沉降比较大,一般能高达5%,因此在留洞时需处理恰当以防沉降不均而造成墙体开裂。方法一,留一缝加入软体材料(亚麻、麦秆等),然后整体垛起并埋入过梁,待墙体完全沉降后将洞口内的墙体及软体材料推掉;方法二,在模板上端留一缝(5cm左右),塞入软体材料,埋入过梁,待墙体完全沉降后取出软体材料和模板(图9)。
1.4 轻质土坯墙
1.4.1 土坯膏+树枝或茎杆或木棍或竹子=墙
土坯软膏应当比模制土坯砖用的稠一些,但在投入模板内进行夯筑时,应使土膏容易充满模内各个角落,并应粘结成为无孔隙的整体材料。在模板间的粘土底子上按45°铺放第一层树枝后,把它压紧,然后在树枝上面铺放一层土坯软膏;之后铺放第二层树枝,其方向与第一层相反,将这一层树枝压紧至下一层树枝上,然后再涂抹一层粘土至树枝的顶面,如此重复(图10)。树枝应预先采伐、堆垛,以便干燥、测量与计算;在墙壁中应尽可能把干树枝或木棍排布得紧密一些。在缺林地区,可用干透的玉米茎秆或向日葵秆代替树枝、木棍。土坯茎杆墙壁比土坯树枝墙壁更保温。
轻质土坯墙有如下优点:1)具有极强的粘结力,因而在土壤反浆时,墙体不会出现裂纹;2)由于墙壁内含大量木材,所以保温隔热性能比较好;3)建造过程中沉陷很小,因为树枝都是干透的,而且在墙壁内呈不同角度铺放,排列紧密;土坯膏的水分会传到树枝与木材中,树枝和木材即膨胀起来,与土坯膏的收缩相抵消。
缺点:如果树枝或木棒的端部接近墙的表面或者暴露出来,那么端部发生的霉变会向墙内发展,因此不如土坯砖墙、整体浇筑土坯墙、土坯垛墙耐久。此时,需做好墙体防水工作。
1.4.2 土坯膏+篱笆=墙
这种墙有时也被称为木骨泥墙。第一种:在单层篱笆上摱土坯膏(图11)。如果当地的木材不足,可只保留立柱,将麦秆或稻草等长条植物的外面裹以土坯膏,或将这些植物在土坯膏中拌合,然后将带有土坯膏的植物束缠绕在立柱上,最后在外面再摱上防水土坯膏。
第二种:在骨架上钉牢门窗框之后,编织篱笆墙;先编织内篱笆,并在其两面摱上2~3层土坯膏;然后开始编织外篱笆墙,当编至约0.5m高时,用坯料摱其内面;再在篱笆墙之间填以筛过的土壤,并轻微夯打;这样反复编织、涂摱、填充、夯打直到骨架的上部梁为止,并需用土壤将梁下空间细致地填补起来;编织与填满墙壁之后,再将外墙涂摱2~3层;为了不使平行的篱笆在夯实土壤时被撑开,需在墙高1/3与2/3处,各用横拉条将篱笆墙拉接起来(图12)。此种墙壁需用木棍、树枝、灌木树条或芦苇编制篱笆;如果没有上述材料,有时亦可用在粘土浆内浸泡过的麦秆束代替,但间距应适当缩小一些。此种做法若用好的木材,如橡树枝条,建筑的正常寿命可达100年之久。
图13是以废弃的芦苇秆固定在细木柱上作为篱笆,在空腔内填充粘土膏,此时的粘土膏比较稀(图14)。图15类似双层篱笆墙,以竹子搭起框架,在框架内填充土坯膏,再以重物压实。这时的土坯膏要求稍微稠一些,以不会滩流为准。
以上两种墙壁的优点:1)干燥较快;2)由于骨架和树枝、土坯固结在一起,因此土壤反浆时,墙壁几乎不受侵害;3)两层篱笆墙皆摱以土坯膏,其间隙填以筛过的土壤,因此保温隔热性能极好。
第三种是德国建筑师Gernot Minke f发明的(图16,17),即用钢丝绑在木柱和梁上,再将废弃的纺织品挂于钢丝之上,然后往空腔内灌入粘土膏,于是纺织品就会在泥土的压力下保持鼓起的状态,呈现非常美妙的光影。
1.4.3 粘土膏+麦秆或木屑或大麻等=轻质墙
此种墙体材料中掺入的农作物纤维比较多,密度在300~1 200kg/m3不等,平均密度最常见的是在600~800kg/m3之间(通常土坯砖密度为1 400~2 000kg/m3之间)。农作物纤维与粘土的比例有很多种,一般由保温隔热性能来决定。此种墙体中的粘土起到了粘结剂、防腐剂的作用,还充当农作物纤维的防火保护层,阻挡昆虫等对农作物纤维的伤害。此种粘土比较稀(图18),混合物可以压成轻质土坯块(图19),亦可整体浇筑夯实(图20)。此墙壁大多用作填充墙,保温隔热效果极好。
如果采用支模整体浇筑的话,方法类似于上文所述的整体浇筑土坯墙的建造,拆模后的毛绒表面有利于表面的粉刷(图21)。
现代德国较新的粘土建筑技术是使用木屑、粘土混合物作为墙体的隔热填充物,墙体厚300mm,两侧以木板条作为骨架固定填充物(图22)。木屑的物理性能与农作物纤维相媲美,而且它的生产和加工过程比后者简单、迅速,因其干燥时间短,装载和夯实步骤也简单一些。木材碎屑小至锯屑、大至5cm的木块都有。混合比例一般为3~4桶碎木屑加1桶粘土浆。
2 土坯墙厚度的确定
2.1 力学
由于土坯的成分在力学上不太稳定,因此只是粗略计算。由粘土土壤制成的土膏干透后,抗压强度在9~150kg/cm2之间。通常,其破坏强度为20~40kg/cm2。在此强度下,土坯被允许用来建造高达2~5层的建筑物,强度安全系数也非常高。在也门共和国,普通的土坯砖墙房屋已建到了4~8层。
根据墙壁的长度、高度以及稳定性的要求,可算出最小的许可厚度。现在计算土砖坯墙(以粘土泥浆砌)(图23)可参考如下厚度公式:
厚度=(长度/40+高度/25)×1.5
例如,墙长7.2m,高2.5m,则厚度为(720/40+250/25)×1.5=42cm。另外,窗洞与门洞距离墙角应不小于1.5m。至于整体浇筑土坯墙、土坯垛墙也可参考此公式;而轻质土坯墙由于通常只是充当填充墙,其厚度依据构造或热供等来确定。
2.2 热功
由于土坯的成分比较复杂,因此只是粗略计算热功[9]。材料的容量愈大,其热传导性愈高,保温性能就愈低。当保温能力相同时,一种材料的热传导性比另一种材料高几倍,墙厚就加厚几倍。例如:红砖的容重1.9,热传导系数0.7;砂岩的容重2.5,热传导系数1.07;1.07∶0.7=1.52,因此砂岩墙的厚度是砖墙的1.52倍(表1,2)。
当墙体材料较复杂时,需要弄清各材料的容量(表3);当墙体材料复杂、混合亦复杂时,需测出此种墙体材料的容量。最简单、最精确的测量容量的方法是:先制作一个按照事先确定的墙体材料配比而制作的试块,然后在空气中称其重量,之后用绳子系住,放入水中称其重量,两次称量的差额即表示该材料块之体积的公升数(图24)。
3 “土坯”墙的防水做法
“土坯”墙最怕水,因此是否做好防水是土坯建筑牢固耐久与否的关键所在。除了制作土坯时在材料配制上的处理,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建筑原则和策略。
18 往麦秆上浇泥浆
19 麦秆轻质粘土块墙的施工
20 麦秆轻质粘土整体浇筑墙的施工
21 拆模后的毛绒表面
22 木框架木屑轻质粘土填充墙建筑
23 土坯砖墙长、宽、高示意
24 测量容量的简单方法
表1 容量对于热传导系数与墙壁变薄的关系
表2 当保温能力相同时,“土坯”墙或别种墙应比砖墙减薄或加厚的倍数
表3 常用干燥材料的容量
25 土坯房选址示意
26 墙体的披檐防水
27 竹子+土坯膏基础
28 防止屋檐水渗进较大的基础坑
29 散水处理
30 基础与土墙之间需以防水层间隔,基础与墙的交界处的防水处理
3.1 选址
“土坯”墙防水最基本的一点就是选址,应尽量放在高处,雨水容易排走而不会在建筑周围汇集的地方(图25);否则,“土坯”墙将很可能被泡在水中而坍塌。另外,在选址时还应尽可能使建筑的短边对着主导风,以此来减小风雨对“土坯”墙体造成破坏。
3.2 表面处理
3.2.1 磨光(或称摱光)
当墙体仍处于潮湿并稍微柔软时,用金属泥铲将墙体表面按磨光滑。中国、印度及非洲都有类似的传统方法,即用稍凸的平石头在墙上按磨,直到墙体表面没有毛孔及裂纹为止。此种方法最简单、成本最低,还可得到丰富的墙面纹理。
3.2.2 抹面(或称粉刷)
抹面之前,应先确保墙体已完全干燥并完全沉降[5]。
方法一:使用防水土坯膏(加谷壳等的泥浆)抹面。粉刷之前,须先把墙壁表面用水浸湿;粉刷的第一层应用手使劲地甩,以便使防水土坯膏能尽可靠地附着在墙壁上;当第一层变干时(但勿使其干至发白),在其上再甩第二层;然后用湿抹灰板把第二层刮平,并用水喷其表面,同时用抹子摱光。粉刷层在干燥时出现的裂缝,须用刷子蘸水刷湿,并摱光。另外,若墙体表面过大,可先将墙体表面以格子分开或钉以木楔子,然后粉刷。此法造价比较低,防水能力比简单摱光更好。
方法二:使用纯石膏浆抹面。一般浆的组成为:50kg生石灰+60L水,常常还要加1~2kg食盐以保持混合物较长时间的湿润,进而能充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这种浆比较稀,目的是使浆能充分渗透到墙体比较深的地方以防止干燥后剥落,需要粉刷3~4层。此法比较常用,造价较低,但抗磨损性比较差。
方法三:使用石灰—酪蛋白(Lim e-casein)膏抹面。混合物的组成一般为:1份脱脂奶酪+1~3份(液压)生石灰+1.5~2.5份水,有时可少加一些二次煮沸的亚麻油(氧化油)来提高抗摩擦性。一般粉刷两层,两层厚度最大不超过20mm。在第一层中,可少加一点水泥以加快凝固。在卫生间、厨房、浴室等房间需要更高的抗水性和抗磨损性,一般需1份生石灰+5份脱脂奶酪(不需要水)混合均匀,然后再加20份石灰、2%~4%的二次煮沸的亚麻油和水,粉刷两层即可。此法造价比较昂贵,但抗水性和抗磨损性均比较高,还为卫生间、厨房、浴室等房间找到了比较合适的处理办法。有时为了降低造价可使用乳清、煮过的淀粉来代替奶酪。
方法四:使用石灰—动物脂抹面。尼泊尔的传统配方为:15kg熟石灰与熔融的动物脂混合物倒入45kg水中搅拌,再加入6kg食盐搅拌,然后在不太冷的环境下静置24h。将表面的糊状物质倒出,与3kg石英沙子混合,然后将其刷在墙上3~5cm厚即可。在尼泊尔,据说此墙可持续使用4~6年。此法虽比较省钱,但是混合物不太容易与粘土墙结合,因此容易剥落。
方法五:其他比较便宜有效的抹面。1978年Jain研究表明:70g动物胶脂+0.5L沸水+1kg生石灰是很好的抹面材料;在印度,60个鸡蛋蛋清+2L白脱牛奶+5L棕榈汁+40L石灰+4L水泥也是比较好的防水抹面材料;另外,15L黑麦面粉与220L水煮沸后加入一些明矾也可作为防水抹面材料。
3.2.3 镶面处理
方法一:将石头、石片或鹅卵石镶嵌在墙壁外侧以防水;用烧结砖在粘土墙外侧砌一薄墙,中间可留空(为保证稳定,可局部拉接);可在粘土墙外做一木板、铁板或石棉板等护面。
方法二:以平板石头或其他东西做成披檐来防水,沙特阿拉伯西南部有类似做法(图26)。
3.3 屋檐/基础/墙脚/散水
屋檐:“土坯”房屋的屋檐最好能长出挑,以防雨水对墙体的破坏;另外,窗户上一般不要设平遮阳板,避免雨水会聚集起来破坏墙体。
基础:在干燥地区,“土坯”墙可以直接坐落在夯实的土地上。在潮湿地区、土壤有反浆地区以及寒冷地区,基础可以由石头、烧结砖或混凝土地梁做成,但要高出地面至少30cm,以防雨水溅湿墙体;如果受造价限制,不能用水泥、烧结砖、石头,而应用沙子来填满基坑,且挤紧在基坑内,也可承受墙壁的重力,且可防止反浆,同时对抗震也有利;砂子不能作为填充在整个墙体高度上的基础材料,自地面以下约40cm的一段内,应把松散的砂子换成坚硬的基础,为此从不小于40cm的深度处,应向砂中掺加水泥,在靠近地面20cm以内,水泥的含量可加大一些,并应使基础作高地面至少30cm;为了进一步节省水泥,一半水泥可用细致拌好的稀而肥的粘土浆代替。如果当地有石头,那么可用带有谷壳并掺有大量麦秆的稠土坯膏代替水泥砌筑基础,进而节省造价。如果没有石块但有木料,那么也有一种便宜但比较有效的方法,类似上文“墙体类型”一节中“土坯+树枝”的做法,可将树枝以抗水性较强的竹子代替(图27)。
墙脚/散水:要避免房檐水落进较大的基础坑而损坏基础和墙体(图28);散水要做好,并且在散水端头最好能留有排水沟,使水能迅速排走(图29);基础与土墙之间要以防水层隔开,通常价格低廉而有效的做法就是以防水油毡间隔,或者更便宜的做法是以防水土坯膏(谷壳+粘土膏)间;基础与墙的交接不能出现水平小台儿,以防雨水聚集而破坏墙体(图30)。
3.4 通风
31 天花板下的小通风口
32 干燥墙角用的通风眼儿
33 窗下的通风眼儿
34 土坯房抗震选址示意
35 平面形状与抗震性
36 抗震泥土墙的高厚比
38 施工中土坯砖墙墙角的加固处理
37 墙角的加固处理
通风是防止墙体潮湿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即便是基础与墙壁之间有较好的防水层,如果房间不通风,房间内也会潮湿,从而影响墙体的质量。首先会影响在墙脚处、窗台下以及靠外墙摆放家具后面的隔墙。另外,墙壁湿度增加1%,其热传导性上升7%;当湿度增加5%,热传导性可增加35%,相当于将墙体减薄1/3。但如果没有通风,几乎不可能使房间保持干燥。
经验指出,在天花板下的墙壁上做一些截面10cm×10cm的小通风口(图31),当昼夜开放时(在严寒日只开放几小时即可),对于干燥房间来说,要比大通风口(几乎经常关闭)要好的多。
除此之外,尚有一种创造干燥墙角(建筑物最易潮湿的地方)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在房屋的每一个外墙角上,做两个直径3cm的小孔,一个在天花板下0.7m左右,一个在地板上0.7m左右(图32)。如图中箭头所示,冷空气自这些孔洞内沿着墙壁流行,即使在大风和严寒时期,也很容易将它们关闭。在窗台下也应做一个同样的孔洞,以便使这一部分墙壁通风(图33)。
4 “土坯”墙的抗震做法
尽管历史上“土坯”建筑表明,“土坯”墙具有比较强的抗震性,但有时在地震区做“土坯”建筑,还会进行一些特殊处理。
4.1 选址与平面布局
在选址上,房子最好不要处在倾斜的基地上(图34)。相比之下,承重的“土坯”建筑坐落在大块坚固岩石上,不如坐落在砂石沟渠基础上的抗震性好。同时,建筑围合平面不能太大,且环形平面优于矩形平面(图35)。中国福建土楼很好地利用了这一规律,使抗震、防御、文化很好地统一了起来。
4.2 墙体加固措施
(1)墙体高厚比:在抗震区内,非轻质“土坯”墙的高度不能超过墙厚的8倍(图36)。
(2)墙角:墙角的墙不但有高、厚、长的比例关系,而且应注意转折处的构造设计。假如墙的厚度为33cm,那么墙角处的墙长应在1/3h和3/4h之间;交角做成完全直角没有倒角牢固;另外,墙角也可设拉接构件进行加固(图37,38)。
(3)曲墙:弯曲的墙比直墙的抗震性要好,若能与功能很好地结合,将是不错的设计(图39)。
(4)扶壁与构造柱:如果墙体多设扶壁,抗震性也能得到大大提高(图40),最好不超过每4m设一个扶壁;也可在墙内埋设构造柱(砖柱或木柱)来提高抗震性(图41)。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使粘土沉降时能够在构造柱上滑动不致墙体开裂,需在砖柱上涂一层沥青或油脂,将锥体木柱削成圆木并刨光,也需涂以沥青或其他易于滑动的材料;当为整体浇筑土坯墙时,砖柱可省两根模板立柱。
39 有利于抗震的弯曲粘土墙体
40 承重“土坯”墙扶壁示意
41 砖与木的构造柱
42 承重“土坯”墙的留洞原则
43 洞口旁的构造柱
45 BRL施工过程
46 智利某低造价竹筋泥土建筑
44 BRL的竹筋布置示意
(5)留洞:“土坯”墙建筑的墙体留洞大小有严格的限制,不经特殊处理不能开过大、过多的洞(图42),以保证墙体的整体强度。洞口两侧最好有与墙上圈梁、下部基础相连的构造柱(图43)。
(6)加筋:在墙体内部加入“筋骨”,使墙的整体性加强,进而提高抗震能力。一般来说,钢筋比较贵,可以竹子等代替。这种做法不仅适用于通常的夯土墙。也适用于整体浇筑土坯墙、土坯垛墙;而对于土坯砖墙来说,由于错缝就会使垂直方向加筋比较麻烦。如图44、45是1978年BRL(德国卡塞尔大学建筑研究实验室)所做的试验项目,墙体内加入直径2~3cm的竹竿,与墙体上端和下端的较粗竹子圈梁连结形成整体,结果表明,抗震性比不加竹子的墙提高了大约4倍。1998年在智利的一个低造价建筑实例中,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图46)。值得注意的是,竹筋上可涂一些油以防竹子腐烂及由于泥土沉降而使墙体开裂;竹子的大小也可调节。“土坯”墙中的浇筑土坯墙、土坯垛墙,可参考BRL试验项目的做法。
(7)加表面网:在墙壁表面蒙盖铁丝网,并将铁丝网锚固于墙壁内,再在铁丝网上做防水或其他面层,这样也可增加墙体的整体性,提高抗震能力。若铁丝网的造价对业主来说有些昂贵的话,可用柳条编织网来代替钢丝网。
(8)过梁与圈梁:在墙体上端最好设一圈梁,使屋架落在圈梁上;洞口上的过梁深入墙体不能太短,不低于30cm。
5 结语
不同“土坯”墙的建造及维护蕴含着朴素的智慧。它们不需要高科技,而是利用常见材料、普通工具即可完成,不仅造价低、环保低碳,而且舒适宜人,具有强烈的建筑表现力。它们智慧诗意的建造与弗兰姆普敦的“建构”遥相呼应,并引发对森佩尔“材料置换理论”的遐思,很可能也是通往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羊肠小道,也许对当下如火如荼的乡建有所助益。
注释
1 垛为民间称谓(音:四声),指直接用湿的土坯卷垒墙。
图片来源
图1来源于文献[6];图2由方海军摄影;图3,10,12,24来源于文献 [9];图4,9,23,30~33,图35~37,41,42为作者绘制;图5,6为作者自摄;图7,25,27~29来源于文献[4];图8,11,13~17,34,38~40,43~46来源于文献 [5]; 图15,18~22来源于文献[10];图26来源于文献[7];表1~3来源于文献[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