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会展产业与中国会展建筑

2019-06-17刘明骏

建筑技艺 2019年2期
关键词:展馆展厅会展

刘明骏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会展产业得到空前发展,特别是近期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标志着会展产业已成为国家层面认可的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产业要素之一。会展中心从传统集中展示商品的场所,已转化为城市开展国内外贸易、国内外交往的重要平台,成为产业发展的引擎之一。从统计结果看,近年来我国各地会展设施的建设和会展活动的举办呈连年增长趋势。会展中心及其激发的会展产业,也越来越为各地政府所重视,其完善的产业发展能力、产业辐射能力和产业拉动潜力,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引领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型产业。

会展建筑有其自身的产业化发展特征。从建筑本身的功能看,需满足参展商的展览展示需求、大量观众的集中参观需求,以及不同规模的会议、公关等活动需求;从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看,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需满足因会展活动而引发的潮汐式人流集散等基本诉求。因此,现代会展建筑属于城市公共产业功能的范畴,需要在设计之初,以城市产业研究为基础,通过产业论证、选址论证、规模论证、交通影响分析等一系列定性、定量研究工作,确定项目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意图,进而开展设计、施工、运营、规划等具体工作。

1 中国会展建筑发展历程概述

1.1 中国最早的展览馆——西博会工业馆主馆

1929年建成的西博会工业馆主馆被公认为中国最早的展览馆,目前尚存于杭州。这座展览馆现在看来虽只是一间巨大的房间(总建筑面积约2 200m2),但曾展出过彼时最先进的飞机、军舰、火车头等产品,对我国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2 新中国时期的展览馆——北京展览馆

建国之初,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和亲自参与下,中央决定在北京、上海建设展览馆。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我国以学习、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为模式,于1955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展览建筑——北京展览馆(图1)。北京展览馆在规划建设时即充分考虑了未来展览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引领作用,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火车站、商场、影剧院、餐厅、宾馆等设施一应俱全。今天,“北展”已成为几代北京人的人文情怀。

1.3 改革开放初期的展览馆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促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推动商贸发展,经国务院审批,于1985年在北京建设了中国第一座符合国际会展功能要求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图2),邓小平同志还专门为展馆题写了名字。展馆采用分散式布局设计,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柴裴义大师任总设计师。“老国展”名列北京20世纪80年代十大建筑之首,建成后即成功举办“亚太博览会”,带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波会展建筑建设高潮。

1.4 中国会展建筑发展现状以及在世界会展建筑中的位置

当前,我国的会展建筑已从单纯举办展览,升级为会展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会展产业的发展又对会展建筑的产业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会展建筑成为城市重要的产业发展设施之一。自2008年起,出现了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图3)为代表的现代化会展建筑,会展产业带动区域发展成为产业新特征。在此影响下,我国各地兴起了改革开放后第二波会展建筑的建设高潮,出现了一批体量大、功能全、设施先进、产业覆盖能力强的综合性会展综合体(表1)。时至今日,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会展大国(表2)。因此,会展产业的发展对会展设施的设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 会展建筑的设计要点

2.1 会展建筑的选址与规模

以产业研究为前提,在会展建筑选址和规模确定时需考虑以下要素:1)会展产业在城市产业发展体系中的定位;2)城市功能和核心功能;3)规模与功能的匹配关系,特别是产业发展内涵和外延与城市发展、会展产业发展的关系;4)会展设施与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的对接关系;5)会展设施对交通的影响或需求;6)会展产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和未来产业内涵的扩展空间。

表2 世界十大会展中心展览面积

1 北京展览馆

2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

3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

2.2 会展建筑(综合体)功能配置基本原则

会展建筑综合体的功能配置需满足会展活动运营、产业发展、产业外延、产业升级等需求。

2.3 会展建筑主体设计要素

会展建筑主体的设计要素包括展馆、室外展场、内外部配套设施等,上述要素需要充分考虑占地、交通(人、车、货)、承载力、投资强度等多类问题的相关性。在此前提下,确定单个展馆的规模、室外场地(人群集散广场、室外展场、展品室外装卸场等)、展馆外部设施(停车场、办公、餐饮、酒店、商业)等。

2.4 会展建筑布局特点

会展建筑总体布局可分为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图4,5)。

分散式也称群落式,代表建筑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即不同时期建造的单体展馆相对分散地布置于一片场地内。展厅可为单层或多层,利于分期建设。展厅成组布置,再由多组展厅组成群落。分散式布局由早期会展建筑发展而来,各个功能展厅分散布置,形成建筑群落,便于加建与扩建,空间变化丰富;但人流动线复杂且相对不规范,建筑造型也不易统一(但也可能由此构成建筑群特色)。

集中式是当代会展建筑中较为常见的形式,通常将一座单层或多层会展建筑布置在一片场地上。根据平面形态和人流交通组织方式,整体建筑布局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1)鱼骨状集中式布局。布局形同鱼骨,以中央公共通廊衔接两侧展厅,交通流线简洁直接,是理想的展厅布置方式。代表建筑: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图6)。

(2)半鱼骨状集中式布局。布局适用于2层及以上展馆,节省用地,观众可经由垂直交通到达各展览层。代表建筑: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图7)、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

(3)围合状集中式布局。布局以通道将展厅串联,展厅于通道一侧依次排列,中间围合成内院,货流位于外侧,围合的形状可根据场地和风格自行确定。代表建筑:上海国际博览中心。

(4)半围合状集中式布局。布局适用于建筑用地较大的单层展馆,利于分期建设。展厅围绕半围合内院布置,内院为室外展场、广场或绿化等。代表建筑: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图8)。

2.5 展厅单元设计特点

标准展厅是会展中心的基本单元,其平面可分为四类:长方形、正方形、扇形和不规则形,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主。

由于国际标准展位为3m×3m,故展厅多以3m为模数设计,通道为6m(一般不小于5m),次通道为3m。展位通常背靠背布置,布置方式有横向通道、纵向通道两种。

2.6 展览空间设计特点

展览空间是会展建筑中最核心的部分,应适应各种展览需求。足够的空间净高是展厅设计中需着重考虑的因素。展厅空间对防火、节能等有较高的要求,设备安装(特别是暖通设备)既要满足观众的舒适性,又要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且不能牺牲高度。

2.7 公共服务空间设计特点

公共服务空间包括生活服务空间和交通服务空间。生活服务空间提供餐饮、零售、咨询、休憩、娱乐等生活服务,房间总面积按场馆的性质、规模和实际需要确定,一般在人流集中处设置。交通服务空间包括登录大厅、过厅、交通连廊、楼梯、电梯、货梯等。

展览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不同内容的展览或同一展览不同时段的人流量往往差别很大,故部分服务空间应机动灵活,可随时调整以适应不同需要。

会展建筑是大型人流汇集的地方,多数展馆均选址于远离市区的位置,以避免交通拥堵,但同时也易出现周边服务配套欠缺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时就需要充分考虑会展建筑内外部服务空间的设置,尤其是如何满足餐饮、住宿等基本需求。

3 未来会展建筑特征

3.1 绿色生态与文化特征

会展设施占地面积大,硬化地面多,区域热岛效应显著,对周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未来会展建筑应注重通过园林绿化改善整体环境,提高地面材质的雨水下渗和回收功能。同时在馆内外增加休憩设施,以满足观众的需要。由于会展建筑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设计中便于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符合将常规能源转化为绿色能源的趋势。

4 分散式会展建筑示意

5 集中式会展建筑示意

6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效果图

7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8 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此外,会展建筑不应只是简单的展览场所或城市地标,也应提供充足的文化诠释,会展建筑只有与其激发的产业同城市文化相结合才能得以发展。

3.2 满足城市服务多功能需求

现代会展建筑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其功能是多样化的,不应只关注展览这一项。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将会展建筑融入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例如,有些城市将会展设施作为城市客厅融入旅游产业要素;有些城市将会展设施与文化广场和娱乐休闲业结合;有些城市将会展设施作为预留的紧急避难所;有些城市则以主导产业的常设展作为运营定位。

会展设施的运营需要多维度、多功能思考,才能在提升设施使用效率的同时,发挥其城市功能作用。在设计中,一方面要从会展建筑的多用途发展入手,如空间的灵活分割;另一方面也要充分了解其运营需求,以技术手段降低会展建筑的运营成本。

3.3 信息时代的会展建筑

会展活动专注全行业链、参展商集中、观众流量大且目标精准的特点,使其具备了大数据收集与利用的先天条件。近年来,围绕会展业数据产品的产业开发也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在会展建筑的设计和运营规划中,充分考虑数据资源采集与利用,并将其服务于会展活动和办展行业发展,提升会展业的竞争能力和办展的服务能力,提高多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是信息时代会展建筑的重要发展趋势。例如,会展建筑室内导航可精准服务于观众和展商,对行业会展展商、观众、会展关注度流量等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提升会展产业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会展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辐射和拉动作用。

我国会展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红利时期,一方面我国会展设施的硬件建设水平已经达到国际一流;另一方面我国会展产业的运营发展软件水平正在积极融入世界发展潮流,成为各地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经济、对外交往的重要平台。从产业发展角度思考会展建筑的运营需求,进而指导会展建筑综合体的设计,将成为新时代会展建筑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优秀的“会展建筑师”首先应当是优秀的产业设计师,属于“会展建筑师”的时代也已经到来。

图片版权:图1来源于网络,其余均由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展馆展厅会展
光影回响-TW展厅
展厅中的盗贼
意库马涂料展厅
梅亚奇全屋展厅
新馆落成
广州国际车展展馆参观指南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会展名片
会展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