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进口博览会功能提升工程
——访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设计总负责人傅海聪

2019-06-17采访刘笑楠王文慧

建筑技艺 2019年2期
关键词:国展主会场展厅

采访刘笑楠 王文慧

《建筑技艺》杂志(AT)

AT:请您介绍一下进博会场馆——国展中心的总体设计情况,以及给会展业在功能、经济、活力等方面带来的改变。

傅海聪:国展中心建筑面积超过147万m2,规模和设施完全满足绝大部分会展活动的使用需求,但进博会绝非一般的展会,除了大量的企业馆还将设置国家馆,同时将举办论坛峰会并接待众多参展国首脑政要,这次盛会也是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又是中国2018年最后一个主场外交,场馆功能和环境必然要大大提升。我们从2017年9月领受设计任务开始,就选址布局、策划定位、规模标准以及室内外风格形态,专门向市领导作了十多次方案汇报,前期设计工作就历时近5个月。从方案落地到施工完成,仅有200天左右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基于我们在世博会和国际峰会建筑上的设计经验,在国展中心的设计理念上植入了新的功能和形象,成功打造了一个设施完善且独具特色的博览会场馆。而首届进博会的圆满举办,也必将充分优化上海乃至中国会展业的布局和结构,进一步缩短上海与世界顶级会展城市之间的差距。

AT:国展中心与其他场馆相比有哪些优势?这次进博会功能提升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傅海聪:国展中心净展览面积近50万m2,当初普遍认为这种规模仅仅为了追求“世界第一”,而现实是开业四年来却面临着常常满负荷甚至使用面积不够的境况。单个展厅非常宽敞,“主力户型”近2.8万m2(近四个足球场大小),灵活性很高。可容纳2 000人的主会场弥补了国展中心大容量会议功能的缺失,充分利用原有展厅的空间规模和形态,巧妙布局、高效分隔、竖向加层的设计策略有效拓展了使用面积,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了综合利用,为室内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三个场馆的净高超过30m,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展馆。整个建筑多达16个展厅,而且每个展厅四边均可环通,展厅的布展和撤展得以同时进行,极大提升了展览的功能、效率和均衡性。

此次功能提升包括一个主会场和四个平行论坛会场和近20个分会场,以及两个空间形态各异的迎宾接待大厅等核心场所;另外,还配有大规模的新闻媒体中心、安保指挥中心和配套服务用房,增设了机电设备机房。环境提升包括国展中心整个外立面、各个广场景观及夜景灯光的整体提升,一个体量庞大的能源和电力站房也重新“改头换面”,整个建筑呈现出焕然一新的形象。

1 迎宾厅

AT:对于面积巨大、功能众多、人流复杂、活动多样的国展中心,本次提升设计主要有哪些挑战?

傅海聪:作为国家级重点项目,挑战来自多方面,主要是如此超大规模的展会结合重大外事活动在上海之前也鲜有先例。国展中心项目功能提升起初的需求并不明确,只有一边摸索一边做。例如主会场的规划和设计经过了长时间反复的研究比选,既要满足使用和规模,也不能过多占用现有展厅的面积,还要兼顾安保等种种因素。由于建筑高度集约,展厅以双层为主,设置了展厅内外侧车道和位于8m标高的中央步行系统,立交设计使上下展厅形成互相独立、互不干扰的交通系统,使上层展厅具有与首层展厅同样的使用效率,并且还具有大跨甚至是无柱结构的特点,充分发挥首层至二层的专用车道可由各个方向到达所有展馆的优势。主会场和迎宾大厅最终定在二层16m标高的西展厅,左右分别是平行论坛会场和国家综合馆。主会场现已正式命名为“国家会议中心(上海)”,将与国展中心一起成为一年一度的进博会永久举办地。

AT:建筑整体虽然体量巨大,但整体感、立面光影层次和韵律感都非常强,通过材料和灯光变化烘托出独特的氛围和建筑肌理,请介绍一下立面和灯光的设计和构想。

傅海聪:国展中心高效集约的新型会展模式塑造了独特的建筑形态,这次进博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很大提升。总面积超过10万m2的主广场通过迎宾花柱、金色花海与进博会会标吉祥物共同构成了一副“金秋丰收”的景象。特别是场馆原有竖向装饰柱间新增的近500片彩色金属穿孔板,形成轻盈飘逸的“彩纱”让整个建筑外观绚丽多姿,通过“缤纷四季,春华秋实”来寓意进口博览会的美好愿景。这些竖向金属板不仅强化和丰富了原有的竖向建筑语汇,化解了建筑庞大的体量,而且在功能上也作为展厅货运平台的一道屏障,具有极强的可识别性。夜景灯光结合屋面的建筑肌理用灯光塑造建筑的“芯”“脉”“形”,并通过智能控制展现不同主题,叶片顶上的LED线条灯以环绕形式呈现“CIIE”以及“I LOVE SH”等进博会主题字样,成为上海熠熠闪光的城市夜景新名片。

会议中心外立面设计理念名为“玉兰花开”,立面造型汲取上海市花“玉兰花”的柔美形态,这一形态也取得了与“四叶草”理念的一脉相承,包含和谐、生长、欢迎、开放的寓意。立面提升是以全新的“玉兰花”主题的曲线元素重塑形象,来营造“盛世花开、热情绽放”的氛围。通过形体流线型的动感姿态,形成极具标志性、礼仪性和中心感的主入口形象,以开放、环抱的气势迎接各国贵宾。建筑材料上采用钛合金金属穿孔板,其现代、细腻的质感形成了丰富的光影层次,穿透力强的孔洞和光亮的表面反射优雅且气势宏伟,彰显国际气派。

AT:在华建集团华东总院的总控、协调下,项目采用了全周期的BIM应用,设计中的各环节、各专业是如何在BIM框架下协同工作的?

傅海聪:由于项目规模大、工期紧、参与方众多、协调难度大,BIM技术在国展中心建筑中得到大规模使用,也涉及了复杂的建筑、结构、水电、环控、消防等设施。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业主、设计总包、施工单位等项目参与方的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换,设计团队搭建了BIM管理平台,使各方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沟通,协同工作。利用BIM模型创建的可视化平台为方案讨论、沟通交流、设计拍图、施工交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有效地节约了交流的成本。而本次设计对BIM模型在虚拟建造和漫游展示等方面优势的挖掘利用,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设计意图,并以此为依据优化设计空间和流线,使设计比选更加直观和便捷。

猜你喜欢

国展主会场展厅
光影回响-TW展厅
展厅中的盗贼
意库马涂料展厅
梅亚奇全屋展厅
云南省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主会场活动在玉溪市精彩开幕
人才春潮
第26届“国展”入选作品占来稿总量比率约为4‰
外乘国际风 内修运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