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研究
——以财经类专业为例
2019-06-16
2015年4月我国教育部发布了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1],各地方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如江苏、浙江等地的高职院校纷纷设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专项经费,鼓励教师申报校级、省级甚至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20 条”中明确提出“遴选认定一大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又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新一轮的建设与发展。
财经类专业作为现代综合型高职院校的主要专业类别,学生人数近几年仍在持续增长,有些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人数已占到学校总人数60-70%。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已受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的普遍重视,从前些年的精品课程建设到现阶段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资源逐渐丰富、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教学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学融入了更多的信息化、现代化、互联网的元素,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和广大的社会学习者能更加方便地学习和查找优质课程资源,开展个性化的学习[2]。
一、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现状
为探讨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路,提升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使用效果,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财金与商贸学院的教师团队开展了江苏省信息化课题“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以江苏省高职院校为例”的研究。
通过对江苏几所综合型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的调查,并与浙江及其他省份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目前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3]。其建设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团队建设力量相对薄弱,申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对江苏省2016-2017年首批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申报数进行统计显示,各高校共申报在线开放课程442 门,其中本科院校申报课程数为309门,高职院校申报课程数为132 门,高职院校申报的财经类专业在线开放课程仅有13 门,占高职院校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申报总数的9.8%。2018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认定165 门课程为首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中本科院校课程为103 门,高职院校课程为62 门,高职院校中财经类专业省级在线精品课程仅有5 门,占该省高职院校在线精品课程总数的8.06%。对比两省首批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申报的情况,调查数量显示两省财经类专业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数均相对较少,都未达到本省高职类省级在线课程申报总数的10%。
从2017-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统计数据来看 (如表1 所示),2018年高职院校全国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由2017年的22 门上升为111 门,其占比由4.5%上升到13.9%;其中高职财经类课程由3 门增加到16 门,其占比由13.6%上升到14.4%,仅上升了0.8%;而江苏省高职院校全国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由2017年的1 门增加到了2018年60 门,所占全国高职类课程的比例也由2017年的4.5%上升到了54.1%,说明2018年江苏省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江苏省2018年高职院校财经类全国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只有6 门,占江苏高职类课程的比例只有10%。无论是从全国还是江苏的高职院校来看,近几年财经类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步伐相对较慢,建设数量也相对较少。
在对江苏的几所高职院校——南京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正德职业技术学院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申报数量调查分析后发现,财经类专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近三年平均建设申报数量占学校计划建设数量的比例仅为14.8%,远低于这些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占学校总人数的比例。经调研发现财经类专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团队成员中大多为专业课程教师,缺少教育技术、网络设计、计算机等专业方面的教师以及企业专家的参与,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力量与工科、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相比相对薄弱。即使学校财经类专业课程在前期有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但面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申报时财经类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畏难情绪,申报的积极性不高或建设进度缓慢,严重影响了财经类专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水平和在全省乃至全国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的评比成绩。
(二)向学生宣传在线开放课程的力度不够,课程资源与教学活动设计缺少足够的吸引力,应用效果有待提高
对江苏4 所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在线开放课程比较了解的只有28.6%,不到在校学生人数的1/3,教师经常运用在线课程资源实施教学的仅有13.5%。从调查数据分析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宣传在线开放课程方面的力量不够,多数教师还是习惯原有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运用现有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相对较少。在深入了解学生对在线开放课程使用效果后发现,学生对在线开放课程的评价因课程不同差异较大,部分在线课程资源使用频率较高、线上开展的教学活动较丰富、使用效果评价较好;但有些在线开放课程因缺少教师的引导、维护,或未能开展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建好的资源成为一种摆设,学生主动运用这些资源学习的较少,应用效果不够理想。
表1 2017-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认定结果统计情况
(三)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考核评价体系尚在建设完善之中
为推动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发展,教育部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的要求,主要包括课程团队、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活动与教师指导、应用效果与影响、课程平台支持服务等六个方面的要求,并据此筛选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六个方面的认定要求虽然评价的覆盖面较广,但现有的认定标准还是过于粗泛,对开展课程建设的教师指导不够精细。随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需要构建和细化评价指标,建设更为完善的在线开放课程考评体系。
(四)在线开放课程缺少共建共享机制,跨校跨专业的团队合作不够
目前江苏各个高职院校纷纷开始重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学校也专门规划出专项资金用于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开发。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主要依靠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各自独立自建,校校之间、校企之间合作较少,缺少合作共建的机制、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导致各个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低水平重复建设,建设后的课程资源使用面也相对较窄,达不到省级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要求。对财经类专业教师来说,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力量更是薄弱,缺少跨专业师资团队的合作和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企业专家的参与,以致财经类专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水平不高,荣获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相对较少[4]。
二、财经类专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建以致用、目标激励的思想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为了满足学生、社会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个性化学习的需要,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首先需要树立“建以致用、目标激励的思想”。作为财经类专业的教师,在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阶段,不仅要积极参与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更要开发出能够吸引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使用效果良好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
对比中华网校、东奥会计在线等以网络教育培训为主的机构,其在线开放课程大多是针对职称考试、资格考试建设的,学习者在购买相关教学资源后使用率基本在70-80%以上。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在线课程对学习者有着强烈的目标激励作用——即通过职称考试或资格考试。鉴于此,高职院校财经类在线开放课程在建设之初就需要明确地设计课程学习的总体目标——即通过参与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达到掌握课程知识和方法、提升相关职业技能和素质的要求,经过系统评分后取得该课程的学分或平时成绩考核的分数。同时将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的内容细化为:参与课程教学活动、运用课程教学资源、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等,对每一部分、每一阶段的学习内容科学设置相应的考评分值,进行系统打分,将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内容和任务与课程成绩的考评紧密结合起来,发挥目标激励的作用,切实提高课程资源的使用频率和学习的效果。
(二)理实互动、全方位评价的思想
目前高职院校财经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大多是专业核心课程,而这些课程往往实践性较强,教学目标除了掌握理论基础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建设在线开放课程过程中必须遵循理实互动的思想,课程资源、课程设计并非简单的知识理论的堆砌,而应该结合课程的特点按进度设计课程教学活动、实训项目、案例分析、测试训练等,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组织的新模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对一门课程建设的准确客观评价一定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评价更是如此。由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高职院校开展的时间不长,不同的使用者、不同的评价主体其看法和评价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为准确客观地评价课程建设,促进财经类专业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提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必须树立全方位、多角度评价的思想。参与评价的主体需包括学生、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学专家、行业专家等多个层面的相关人员,评价的内容也应涵盖对在线开放课程的视频资源比例、资源更新度、学生参与度、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教学活动的丰富度及互动性、课程学习效果等诸多方面的全面评价。
(三)资源共建、资源共享的思想
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较前期的精品课程而言,在课程设计、资源类型、在线运行、实际应用、教学效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发布的“职教20 条”中对专业教学资源库提出要“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专业教学资源库必然包含了该专业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如要建成一门优质的在线开放课程,仅仅依靠一个高职院校或少数几个专业教师的力量往往难以实现,还会造成不同学校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同样需要树立“资源共建、资源共享”的思想,搭建在线开放课程的共建共享机制、课程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发挥不同高职院校的专业优势,彰显专业特色,利用企业强大的技术力量和实践经验,建设开发满足学生需求、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提升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5]。
(一)挖掘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音乐是自然与生命的交流,它是世界上最为和谐也最能抵达人内心的交流方式。小学音乐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发掘出学生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热枕,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宗旨就是让儿童在宽松的氛围下尽可能地激发出内心对音乐的热爱。
三、促进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策略
(一)运用基于产出的教育理念(OBE)设计在线学习的课程资源
基于产出的教育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是1981年美国的Spady 率先提出,该理念注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强调围绕学习产出合理安排教学实践和设计关键的教学资源。该理念现已被广泛运用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及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等方面。高职院校财经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需要根据OBE 理念合理地设计适用于在线学习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的基本信息、自学资源、活动资源和评价资源四个层次的资源。
1.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课程公告、课程大纲、课程学习设计思路、课程进度安排及学习任务、课程相关资源的简介等概括性、通知性的资源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整门课程的教学组织和相关资源的情况。该部分的内容需要简洁明了,可根据需要设计图表或流程图进行展示,让学生或课程学习者一目了然。
2.自学资源主要包括微视频、录像、PPT 课件、教学重难点文本、知识库、案例库等。该部分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资料,微视频的录制应尽可能安排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视频内容的讲解,其内容既要兼顾课程的重难点知识,又要具有可观赏性,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PPT课件需要制作精美、简明实用,知识库、案例库需要不断更新,提供学生感兴趣或经典的案例资料。
3.活动资源主要是为组织和开展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活动提供支撑的资源,需要根据财经类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习产出的要求科学设计每个课程教学活动的形式并提供相应的资源,主要包括:活动的组织方案、活动内容及任务布置、案例资料、实训资料、竞赛资料等。
4.评价资料主要包括单元测试、作业、教学活动任务完成材料、考试资料等。评价资料需要根据培养学生能力及学习产出的要求,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参与学习、教学活动实施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考核,设计系统自动评分、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
(二)创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科学设计项目化的教学活动
随着在线开放课程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供教学选择使用,这势必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和运用与在线开放课程相适应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科学设计项目化的教学活动,深化翻转课堂、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等教学形式的改革[6]。
1.项目化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结合财经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实际工作过程以及学生学习产出的要求等进行通盘考虑,将课程的学习分成若干个教学项目,在每个教学项目下又包含一些子项目,每个子项目的实施就是一个教学活动,其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一种方法的实际运用、一种方案的设计、工作过程的模拟、案例分析或一项技能竞赛等。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能够体现教学重点难点知识及相应方法的运用,与现实工作过程和实践内容紧密结合,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2.教学活动必须是所有学员的共同参与,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组织和安排,对教学活动的任务布置需要设置个人完成的任务和小组共同完成的任务,并形成相关的活动过程及结果资料发布在课程网页中,便于系统自动评分、小组评分和老师评价,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活动要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参与、科学评价。
3.每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与课程所提供的自学资源紧密配合,教师要给学生指明完成教学活动任务需要对应查看或了解的自学资源,也可将此项任务作为每位学员必须完成的个人任务。学生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给予线上和线下的指导或教学辅助服务,开设讨论区让学生相互讨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教师通过讨论区可了解学生教学活动实施的状况,还可以解决学生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共同存在的一些问题。
4.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仍需要配有适当的课堂教学,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教师在布置学生查阅在线自学资料并完成教学活动的任务后,课堂教学应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演示教学活动的过程及成果,总结在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并提出还存在的疑问;教师应对学生的教学活动给予评价、总结,检查学生教学活动实施的效果,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难点和重点内容方法进行解答和讲解,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线上线下的学习交流、教学活动的实施相互配合,达到课程学习产出的目标。
(三)发挥教师设计者、引导者、服务者、评价者、检查者的多重角色作用
财经类在线开放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课程资源使用的效果与教师的作用息息相关。与传统课程教学相比,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发挥设计者、引导者的作用,更要发挥服务者、评价者、检查者的多重角色作用。在线开放课程的组织与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是需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在线课程的要求科学设计课程资源、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进度;二是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或个人学习、分配任务、组织教学活动;三是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辅助服务工作,即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答疑解惑;四是要对学生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任务完成状况、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检查。对于一门选修学生较多的在线开放课程,仅凭一位老师的力量是难以发挥好这四个方面的作用,需要建立课程教学团队,分工合作共同做好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及辅助工作。
(四)建立健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多方位质量评价体系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
“职教20 条”明确指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 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建立职业教育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为全面提升高职院校财经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质量,需根据国务院颁布职教20 条的精神并结合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建立健全在线开放课程的多方位质量评价体系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现有的评价体系主要是专家评审系统和用户评价体系,而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同行教师、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较少被纳入到评价主体中。在线开放课程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除了需要及时了解学生使用的反馈意见外,也需要了解同行教师以及教学管理部门的看法和评价,建立多方位的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为课程建设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价。
由于高职院校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在课程资源开发和运用过程中要及时地了解课程实施的现状和学生学习的效果,需要学校逐步建立健全在线开放课程的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对课程资源建设情况、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检查、汇总,给出督导评估报告、约谈指导、整改建议等,促进在线开放课程的良性发展。
(五)加强合作,共建共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为提升高职院校财经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质量,将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SPOC)提升为大规模省级或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MOOC),需要在省或市区域范围内建立并逐步完善高等院校数字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搭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共建共享平台,鼓励高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创建和开发优质共享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7]。目前各省为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纷纷采取行动,搭建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如江苏省在线课程中心网站、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福建省组建的高校在线教育联盟,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提供了一些共建共享的条件。然而这些省级的共建平台每年申报的课程数量还是非常有限,地方高职院校中一些师资力量相对雄厚、建设水平较高的示范性高职院校需要以更积极的态度去组建共建共享平台,开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发挥各个合作学校及当地企业的优势力量,取长补短、强强联手,推进“课程互选、在线学习考核、学分互认、分散管理”等办法,提升在线开放课程的受益面和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