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永教你科学用中药
2019-06-16
张会永: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中医学专业。2004年拜国医大师李玉奇先生门下,随学8年,系统学习传统中医理法方药,并研习舌诊、脉诊。2007年起,师从杨关林教授学习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研究。2008年始,从事血液科临床工作至今。临床之余,整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并从事生存质量及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芍药:缓急止痛效果甚佳
芍药,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本经》中记载芍药的八个适应症,又被称为芍药八证。《本经》源自秦汉,当时芍药均为野生,即为赤芍。直到宋朝开始家养芍药,才分出白芍。赤芍、白芍分而言之:赤芍更重活血,而白芍更重养血,合之功效较为相近。八证中三证提到止痛,可见芍药缓急止痛效果甚佳。医家多用芍药补性,往往忽略了其泻下和利尿的作用。芍药又被称为小大黄,其泻下作用也很强,故脾虚患者应该用炒白芍。
柴胡:可调理胃肠气滞
柴胡,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具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等病症。
柴胡因仲景名方“小柴胡汤”而闻名,故历代医家多用其疏肝理气、和解少阳,而忽略了柴胡调理胃肠气滞、泻下和解表发汗的功能。柴胡量小可发汗,量中可疏肝,量大可泻下。柴胡疏肝力度较薄荷、连翘大,较郁金、香附轻。然疏肝必行气,行气必耗气伤阴,故柴胡又有劫肝阴一说,有鉴于此,柴胡疏肝多配芍药,此乃“四逆散”疏肝理气第一方之精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