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长青和投资收益无关

2019-06-15本刊编辑部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格雷厄姆柯林斯长青

上周,上海的职业投资人王先生向本刊编辑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基业长青》预测不准和价值投资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基业长青》是一部流行了20多年的畅销书,在企业管理领域有着很高的地位,各种分析和解读也十分丰富。价值投资概念可以追溯到80多年前格雷厄姆和多德所著的《证券分析》,并因为巴菲特的广为布道而风靡世界。但在企业内在价值如何测算方面,即便像巴菲特和芒格那样数十年黏在一起的两个人,还是有着细微的差别。这说明,价值投资的实践还在探索当中,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和答案。

《基业长青》用整整一本书来介绍十几家公司,并以“高瞻远瞩”大加赞誉,似乎表明作者看好这些公司的未来,正如我们读者认为的——“预测”公司未来是光明的。可这只能说是一个投资者的一厢情愿,《基业长青》的作者吉姆·柯林斯关注的是为什么是这些企业在数十年内能长久地做强做大,而不是另一家?因此说柯林斯“预测不准”,对他有些不公平。

从《基业长青》涉及的公司出发,柯林斯的研究对价值投资者有没有用处?能否帮助投资者获益?这倒是值得研究比对。

长青公司的再成长 胜率不高

因为《基业长青》是1994年出版的,共介绍了18家长青公司以及18家对比公司。笔者因此统计了1994年至今这些公司的市场表现(见附表)。

附表

从表中可以看到,18家长青公司中有8家公司年化复合增长率在10%以上,不足长青公司总数的一半。对比公司中有4家公司年化复合增长率在10%以上,占对比公司总数的22%。

投资者如果买入了这些公司自然收益不少,但如果买了其他的公司,可能会血本无归。而且买对的概率和买错的概率一样多,甚至偏低。

难道柯林斯的研究本身出了问题,让“伪长青公司”混入其中?其实,如果看看该书成于1994年,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的企业圈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是企业到底是单纯创造利润,还是应兼顾社会责任?柯林斯在全书中都在找这些长青公司在赚钱之外,还有怎样的追求,甚至这些追求的位置在赚钱之上?最后的研究结论也的确落到了,“在大多数高瞻远瞩公司的整个历史中,我们发现一种超越经济因素的核心理念……”而把追求利润作为惟一指针的公司,用了“冷酷、没有人道精神、纯粹在商言商”等形容词。

我们不揣测是否有公司在借機美化和宣传自己,也不敢断言说追求利润的公司就更加坦诚,但很明显的是,这样的研究本身是依附于那个时代,希望解决那个时代的迷思。而且所有的研究都围绕当时如日中天的公司,所有的依据都是在历史中寻找,而对于未来的眺望是不多的。

我们再来看看“胜出”的长青公司:3M、美国运通、波音、宝洁、IBM、沃尔玛、强生和迪士尼(菲利普·莫里斯因为拆分的缘故剔除,实际是隐形冠军),这些公司从那时到现在依然垄断行业,但有些公司已经遭受新兴行业的强有力挑战。而且极有可能在他们当中出现又一个“摩托罗拉”,比如巴菲特持有沃尔玛十多年后,不断减持且最终清仓。

顺便一提,巴菲特是2005年持有沃尔玛的。从1994年到现在25年,这些长青公司除了名字是当年的,实质业务可能早已天壤之别,这期间的业务、管理层、市场、社会价值取向等因素都发生了巨变。

内在价值的不间断评估

在这里就不能不提《证券分析》和格雷厄姆。这本书给公司的“任务”是赚钱,并通过股息、股价上涨或者其他方式把赚到的钱给予公司所有者。

格雷厄姆眼里的好公司是综合公司资产、管理层、收益、股息、明确的发展前景等方面,得出该公司具备价值的公司。而且,即便是好公司,也要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买入,否则就是在投机。

当然,格雷厄姆不只是说了这些,还有包括投资者应注意公司年报和管理层提供的数据,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损益、股利、资本结构、分红记录等因素进行分析。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买了好公司也要不断追踪其变化,以确定投资的安全性。

因此,把《基业长青》和《证券分析》放在一起谈,就添了不少喜感。前者找寻公司是否伟大,后者则是拿着放大镜看这个公司值不值得买。

总结来看,伟大公司属于某一时某一刻,但不一定会属于未来。价值投资者钟兆民说,为什么普通投资者在大白马上赚不到大钱?就是因为迈不过对公司不确定的未来深度思考研究和对公司价值的专业分析判断这两道门槛,同时也有在持有时间、持有仓位方面的差异。

聊到这里送投资者一句话,投资是一项快乐的事业,如果你不快乐,很可能是走错了方向。

猜你喜欢

格雷厄姆柯林斯长青
闪念大柳塔
观赏园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不上访
良心手术
扎克伯格大哭一场
澳大利亚“柯林斯”级潜艇将延长服役至2030年
格雷厄姆:我极少分析个股
NEW WORDS
淘气精灵
盘旋于绝境之上的不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