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2019-06-15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产品设计专业创办于1998年,专为提升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设计水平而设立。2001年该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资格,2005年获得工业设计专业博士学位授予资格,已建成了工业设计领域“本一硕一博”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轨道交通装备设计为特色的发展方向,建立了以省级“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学科研究平台以及省级“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和“人机环境系统设计研究所”为代表的教学实践平台。
产品设计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紧抓设计方案的应用和落地,注重解决方案的使用体验、综合造型、美学性和文化性等具体设计问题,重点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超高速磁悬浮概念设计
文/图 陈颖聪
超高速磁悬浮列车是为了在大型枢纽城市或城市群之间建立高速走廊,该设计是针对未来高速磁悬浮列车进行的一次概念设计。由于磁悬浮列车的每座位能耗不足飞机的三分之一,并且在一定条件下速度效率比飞机还要高,设计者据此进行推测,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和中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基数的加大,增加列车运载量将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因此设计者对现有的高速磁悬浮列车项目增加了一排座椅,略微增加了其车身宽度,这也导致车身风阻系数的加大,于是设计者通过对多种造型的推敲,选出一款既能降低风阻又足够美观的外饰造型,进行深入设计,同时配套设计出监测室的整体造型,最终得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设计方案。
超高速磁悬浮概念设计
文/图 毛炫颖
通过分析现有的列车技术与未来设计趋势,设计者对磁悬浮列车的外观造型与驾驶室结构功能进行概念设计,以此来进一步满足人们出行需求与顺应经济发展。近年来,磁悬浮列车在技术、功能、外观、内饰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改进。磁悬浮列车的发展趋势大体可概括为速度更快、安全性更强、性价比更高、体验感更好等方面。设计者通过分析现有的技术与未来设计趋势,使用参数化等设计概念,在外观方面改进为流线型来降低空气阻力进而使列车进一步提速,在驾驶室结构功能方面,将传统的物理操作台改进为Al操作台,使其更加智能化与科技化。
武汉地铁外观及内饰空间设计研究
文/图 戎尚
为达到提供良好的乘坐体验,改善行李存放环境等目地,此次设计了充满未来感、传承武汉文化以及具有不同主题车厢的武汉地铁。在地铁外观与内饰设计点上融入武汉充满诗情画意和文化魅力的地域性文化与特色,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共生;丰富和改善地铁设计的功能及结构,改善用户的体验感与舒适度,增加使用空间。设计主要亮点为:外观灯带设计采用流线型设计,整个灯带包裹着中间的结构,代表着武汉大江大水围绕着武汉的山与丘陵;内饰提取了武汉地标性建筑物黄鹤楼文化中黄鹤造型,从黄鹤的头颈、身体及翅膀等部位提取元素,将其设计为扶杆、座椅以及侧挡板。
INFINITI-C概念设计
文/图 邓威琪
本设计以捕蝇草的造型与开合特性作为灵感来源,通過将其有机曲面的造型语言呈现在车身与内饰上,把生物那强大的生命力赋予汽车,表现出巨大而强烈的向上生长的趋势。基于以上灵感概念,本研究设计了一款未来感的英菲尼迪概念旅行车,结合造型设计实现开放式车厢的功能,以满足2039年的年轻情侣或夫妻的日常需求。在2039年,自然与城市完美融合,在英菲尼迪诞生50周年时,设计者将为它设计一款专属于年轻情侣们的车,用于双人外出郊游,放松地接触自然。灵感来源于一些有机的柔软的植物或形面,塑造一种流畅简约的未来感。开合车身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捕蝇草。打开时,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好的视野,可以进行露营观光等活动。闭合时,可以为情侣提供相对隐私的环境和温暖的氛围。
couple-暖石(2025长安小型电动汽车设计)
文/图 魏镜轩
背景:2025-2030年,AR、VR等技术快速发展,5G时代到来。
目标人群:年龄22-27岁95后新青年
关键词:城市年轻自由生活
随着95后慢慢步入社会,开始工作,购买人生中第一辆代步车成为必定要讨论的话题。虽然存款不多,而购车却成了刚需。A级以上乘用车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实用性相对较弱。车市里存在着“小微型车”这样的车型可供选择。长安Couple暖石是对年轻生活与自由心态下汽车形态与功能探索,整车造型个性,体型小巧,身体灵活,在城市驾驶十分舒适。整体内饰采用专为情侣提供的双人布局,有VR虚拟投影、AR现实增强、全息投影游戏等互动功能。
健康管理中心
文/图 李强
使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让智能融入生活,帮助用户免去繁琐的记忆环节。满足实用,兼顾便携。简化操作,实现更多的功能,打破原有的结构束缚。健康管理中心采用多种旋转的结构,使用半导体冷藏、隐藏式开关、感应灯光、智能交互、色彩心理学的知识,实现了药物冷藏、大容量药物收纳、冷藏药物便携、生命体征监测收纳。通过手机APP互联实时了解药箱药物存储情况,制定健康计划,定时监测生命体征情况并根据数据给予科学改善建议。通过智能交互软硬件结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基于氢能源的公交车驾驶座椅设计
文/图 王进步
公交车驾驶座椅是公交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良程度影响着驾驶员的驾驶姿势和身心健康以及公交车的驾驶安全。由于公交车造型结构的独特性和驾驶室操作的复杂性,导致公交车驾驶员有着不同于汽车驾驶员的驾驶姿势和操作流程,在公交车驾驶室中座椅、驾驶员和驾驶室是一个完整的人机系统,所以公交车驾驶座椅应该要更好地配合驾驶员进行驾驶操作,发挥其在公交车人机系统中的作用。现如今公交车驾驶座椅存在着许多诸如人机方面的问题,舒适性、安全性、易用性都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次设计指在优化当前公交车驾驶座椅的人机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公交车驾驶座椅在其人机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对公交车驾驶座椅未来的可能性进行探索。
“兼柔”竹椅——坐具的实验性竹材设计
文/图 周冶
在竹制家具的市场中,竹片的应用其实很广泛,但是其使用的绝大部分是利用竹板集合成平面,对曲面的应用非常少。由于竹材本身的特性因素,如可塑性高、延展性好、韧性强、纵向纤维强度高、抗拉力也很优良,但是厚竹片的弯曲难度大,本身的张力也很大,难以定型达到满意的效果。设想将薄竹片通过多层复合的方式进行造型和结构的设计,将竹材的造型线条融入到一个完整的形式之中,统一造型语言,没有用竹材来做大的曲面或者平面,而是用竹条通过多层复合将结构体现为曲线线条,运用大曲线的灵活和扭转,表现出作品的优雅生动和韵律感。通过竹材料本身的韧性和可塑性,将简洁的造型结构特征,通过竹条本身的弯曲翻面表现出来,既可以满足原始的结构功能,又赋予新的形态特征,将竹子本身的材料韧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新的竹材结构新的作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