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性金融支持湖南融入“一带一路”实现开放崛起的对策
2019-06-15贾宇邹克
贾宇 邹克
截至2018年,我国已与8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1份共建合作协议,与24 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6个自由贸易协定, 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总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的行动方案,也逐渐演进成为我国涉外经济增长新的引擎。
湖南省第11次党代会正式确立“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新战略,明确以融入“一带一路”为切入点。然而,湖南经济整体开放水平仍然不高,对外依存度位列全国28位,一系列开放发展的金融问题、企业问题与政策支持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有鉴于此,本文在对湖南省内重点“走出去”企业调研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开发性金融支持湖南融入“一带一路”实现开放崛起战略的研究。
湖南开放崛起战略面临的历史机遇
作为国家战略构想中的内陆核心经济腹地,湖南通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开放型经济发展潜力逐步显现,面临着难得发展机遇。
一是提高湖南经济开放水平。湖南企业通过“借船出海”与“驾船出海”等多种方式深入参与了“一带一路”沿线建设,湖南省政府也与多个“一带一路”国家之间构建了交流合作机制与平台,并于2018年主办第四届“对非投资论坛”,推动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总之,“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利于湖南克服区位劣势,借助和利用国家通道、国家平台、国际机制,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二是加速湖南产业转型升级。湖南具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设备、小水电设备、钢铁生产等一批优势产能,受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三期叠加”的影响,出现了部分产能过剩与生产效益下降的问题。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倡议为湖南提供了化解过剩优势产能、调整产业结构的空间。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加快富余产能“走出去”,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推动产业走向中高端。
三是开拓湖南企业海外市场。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進,湖南与沿线国家进一步深入合作与发展,为湖南企业搭建了更多的合作共赢平台;同时,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分担了部分“走出去” 风险,湖南企业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挖掘沿线国家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拓展省内产品的市场空间。
四是助推湖南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超车。作为内陆省份,“一带一路”将是湖南开放发展的新机,对接国家战略,建立省级战略部署、产业战略跟进的战略体系,将助推全省开放型经济追赶式跨越发展。据测算,如果湖南开放水平(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额FDI、境外直接投资额ODI)达到了中部最好省份(河南省)的百分比水平,可使得2017年GDP总量提高4.59%,GDP全国排名提升1个名次。
湖南对接“一带一路”面临的问题
湖南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诸多积极进展。外贸方面,通过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及外贸“破零倍增”工作, 2017年,湖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进一步紧密上升,共实现进出口额87.01亿美元,占比24.14%;对外投资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湖南企业“走出去”重点,2018年上半年,湖南备案的境外投资企业有33家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比达80.5%;对外工程承包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湖南对外承包工程的主要业务区域,在2018年上半年新承接的工程项目中,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同额占比达67.5%。然而,湖南融入“一带一路”实现开放崛起还面临总体层面、金融层面、企业层面、政策支持层面等四个层面的问题。
总体层面的问题
湖南经济整体开放滞后。作为内陆省份,湖南对外贸易发展缓慢,外贸依存度过低,2018年上半年湖南进出口额占全国比重仅为0.92%,排在全国第19位,湖南对外依存度排在全国第28位,这与湖南地区生产总值前9的地位极不相称,不利于湖南开放型经济的全面发展。
开放优势产业未形成、标志性“走出去”企业有待培育。湖南有着排名全国前10以内的较大规模的经济总量,形成了以三一、中联为代表的工程机械装备、以中车株机为代表的轨道机车装备、以隆平高科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然而这些优势产业的国内知名度与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极不匹配,统计显示,湖南仅有三一集团跻身于投资存量排序非金融类跨国公司100强,仅有湖南建工跻身2015-2017年的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新签合同额与完成营业额100强。亟需利用“一带一路” 倡议的机遇,打造湖南开放崛起的优势产业和标志性企业名片,带动湖南企业与产业链“走出去”。
金融层面的问题
“走出去”融资难居首。一方面, EPC+F模式(带资总承包)逐渐变成较为普遍的项目承包模式,随着“一带一路” 倡议的推进,对外承包工程对项目融资的需求不断扩大,供需矛盾比较尖锐。另一方面,国家政策收紧进一步加剧企业融资难。国家对境外项目投资、运营、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加强了对外投资活动的真实合规性审查与行业要求,2016年以来,对外投资出现较大幅度收紧,2017年,湖南对外直接投资实际额13.52亿美元,同比下降18.1%。
“碎片状、点状”特征不利于金融支持。湖南企业“走出去”发展仍是典型的“碎片状”和“点状”分布,产业集群优势未形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少、龙头型骨干型企业少、绝大部分项目分布在亚非拉地区导致国别风险较为突出,就项目本身而言,仍以中小项目为主,具有重大政治经济影响的项目不足,大多数项目本身收益较低,风险缓释不足。且海外项目开发周期长,从跟踪培育到签订合作备忘录(MOU)再到项目落地,往往需要数年时间,导致银行跟踪项目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同时湖南对外投资主体国际化管理能力不强,相对缺乏对国外经营风险的识别和规避。以上因素使得金融机构融资落地困难,处于“有力使不出”的状态。
企业层面的问题
大部分企业“走出去”战略规划不充分。受限于前期调研、专业水平、技术条件与经费预算等内部因素,叠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国别风险、独特的语言文化与经济政治环境等外部因素,企业在“走出去”初期往往缺少前瞻性的战略规划,盲目间接承接项目,缺乏风险管理能力。像湖南建工等实力较强的省属企业, 在“走出去”初期都经历了塞拉利昂、斐济水电项目等严重亏损。
产业价值链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湖南境外承包工程方面主要仍集中在传统项目实施阶段,项目总承包业务(EPC)占比在2017年还未达到50%,项目竣工即意味着整体工程的结束。面对承包工程中利润丰厚的上游如项目规划、设计、咨询、研发和融资领域,产业链下游的运营、市场管理、售后服务等领域市场参与度不足,全产业链的运作能力较为缺乏。从目前了解的境外项目来看,在项目设计与咨询方面中南勘测院成功实施了越南莱州水电站等项目,但运营管理方面对BOT、PPP等经营模式还处于探索之中。
企业风险意识待加强。国有企业在对外承包工程中更注重风险控制,民营企业则倾向于快速开拓市场,风险意识有待加强。调研与访谈很明显地反映了以上差异,大多数国有企业在面临不断激烈的竞争下,提出了“稳健”发展国际市场的新定位;民企则是以灵活的方式承包可能存在政治风险国家的工程,占领市场份额在其经营战略中处于较高优先级别,但项目扩张过快导致项目融资能力跟不上、现金流难以支持等。
政策支持层面的问题
支持企业爆发式“走出去”的统筹整合须提升。虽然湖南提出企业“抱团出海”的行动方案,但湖南企业“走出去” 仍以“碎片状、点状”为主,企业有组织性的“走出去”仍有待加强。这也反映出政府对湖南企业融入“一带一路”的统筹与整合力度不够,有必要加强企业“走出去”所获得的政府机制保障,发挥政策与行动方案的合力。
融资劣势要求更大力度的财政税收支持。湖南企业“走出去”面临以下政策与融资劣势:一是湖南在开放发展过程中落后沿海地区一轮,大部分对外投资企业、承包工程企业在海外经验、经营管理、业务规模等维度上没有竞争优势。二是央企、垄断企业、沿海地区企业在重点国别、优先领域、关键项目等的合同获取上更具有优势,这些项目风险相对较低、企业资信相对较好,国家政策与金融机构更倾向于支持这些企业与项目。
政府联合服务机制和协调沟通仍有待加强。一是省政府外事部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府间合作还有待加强。例如,某企业的非洲客户所在国曾派出高级别政府官员视察某总部,政府部门并未跟进对等接待;二是作为内陆省份,在争取国家重点、商务部“两优”、央企分包项目时存在明显劣势;三是如何更好地整合金融机构、对外投资企业、境外项目与政府各部门等各类主体与信息,做好“走出去”的政务服务。
湖南融入“一带一路”实现开放崛起战略的对策建议
湖南融入“一带一路”实现开放崛起战略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离不开地方政府与金融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此, 既要发挥湖南省政府的统筹、整合、协调主导作用,也需要发挥开发性金融的固有优势及其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引领作用。
融入“一带一路”实现开放崛起战略的政府层面对策
发挥政府组织协调优势,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发挥政府牵头作用,搭建与完善相关合作平台。一是搭建政银信企合作平台,形成政银信企项目库共建、信息共享和工作共商机制,包括加强与丝路基金、亚投行、国开行等机构的战略协作机制, 建立项目库动态管理机制;二是筹建成立湖南省企业“走出去”融资担保专项服务平台,支持解决对外承包工程重大项目启动难题与中小工程企业的融资难题;三是完善央企对接平台,发挥政府中介作用, 搭建好省内企业与央企的项目对接平台, 进一步推动湖南企业“借船出海”;四是完善湖南企业“走出去”的信息服务体系,开设“一带一路”信息服务平台,为湖南企业提供宣传推介、信息发布、项目对接、融资支持、培训服务、咨询沟通、风险防范等功能与服务;五是建立差异化的支持政策,如湖南对外合作专项资金政策可向有实力、讲诚信的企业倾斜,致力培育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鼓励承揽投建运营一体化项目,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力,打造品牌效应。
充分借助“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通道、国家平台、国际机制。一是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衔接,争取湖南项目更多地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更多地享受相关政策红利。如充分利用湖南与国家发改委已建立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委省协同机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及铁路、电力等重大装备“走出去”建设项目。二是加强与国家驻外使领馆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驻华使领馆的联系,畅通沟通交流机制,搭建省内企业与沿线国家企业项目对接平台。三是加强与央企的项目对接合作,带动省内重大项目落地。四是充分利用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湖南机遇,搭建平台、拓宽合作领域。2019年第一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湖南举行,并将永久落户湖南。应在认真总结对非投资论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把中非经贸博览会办成中非经贸合作的盛会,搭建中外合作平台,让企业在对外投资合作中发挥主体作用,拓宽中外合作领域,尤其是加强与非洲地区在科教文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方面的合作。
深化金融合作,充分利用现有多元化融资体系。探索金融合作机制,发挥开发性金融、商业银行、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多层次支持作用,积极加强与亚行、亚投行、世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中非基金、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等机构合作,用好对外投资基金,利用境内外债券市场融资渠道,实现国内国际市场共用、直接间接融资并举的多样化融资机制, 多措并举化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例如,利用国开行发起设立的上合组织、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中国—阿拉伯国家银联体等多边金融合作机制,引导更多资源服务湖南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可积极引导丝路基金、中国—阿联酋共同投资基金、中非发展基金、中拉产能合作基金、东盟—中国系列基金等“一带一路”对外投资基金,發挥中长期权益资本撬动作用;可借助债券银行优势,发行“一带一路”专项债,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开发性金融支持湖南融入“一带一路”的可行措施
积极引领,对接湖南开放崛起战略。强化国开行与湖南省政府沟通机制,深入研究湖南省“开放崛起”战略配套实施措施,落实支持政策。主动参与湖南省政府各部门层面“一带一路”“开放崛起”战略的部门之间协调机制,做好与湖南省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实现“开放崛起”战略的规划对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完善国开行内业务支持政策,制定支持湖南融入“一带一路”实现“开放崛起”的专项业务计划,针对湖南“开放崛起”战略中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园区、重点国别制定个性化方案,明确目标、制定步骤、狠抓落实,优化设计项目融资方案,加快项目审批流程,提高评审承诺转化率,为项目落地提供融资保障。充分发挥国开行总行境外团队和信息优势,为湖南“開放崛起”战略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咨询服务,充分利用总行现有的多边金融平台力量,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发挥上合银联体、中国-东盟银联体、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的作用,挖掘合作潜力,为湖南融入“一带一路”实现开放崛起战略提供金融服务。
深度参与,持续发挥规划先行的作用。深度参与湖南融入“一带一路”实现开放崛起战略,以规划为引领,以湖南相关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做好项目库建设与对接。以装备制造(高铁制造等)、路桥房建、能源开发、钢铁有色、现代农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跨境电商物流、新能源、文化创新等产业为重点,切实推动湖南项目落地。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实际情况,实行“一企一策、一企一重点”。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在批发业务上的优势支持湖南企业“走出去”项目,由于湖南企业“走出去”中小企业所占比重大,具体可考虑对规模相对较小的湖南企业业务进行打包, 通过收益与风险平衡创新设计对湖南中小企业“走出去”进行金融支持。注重开发性金融的开发性特征,在战略上考虑盈利与非盈利相结合,综合考虑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筛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 提供投贷结合金融支持,以辅助湖南企业“走出去”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利用国开行的庞大的专家库,为企业提供“融智”服务,通过提供项目前期规划咨询和后期综合评估服务提高国开行对湖南企业“走出去”的支持。
加快境外金融分支机构布局步伐。目前,开发性金融境外金融分支机构设置与国内企业“走出去”步伐、“一带一路” 倡议推进进程与前景不相匹配。开发性金融需要发挥在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引领作用,必须以具备合格贷款人、融资人的境外金融分支机构为支撑。国开行可考虑运用多种灵活方式加快境外金融分支机构的布局:一是在国内企业重点“走出去” 区域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直接设置具备合格贷款人、融资人的分支机构;二是考虑与国内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形成战略联盟,通过投资入股等形式间接拓展海外网点与分支机构开展业务,该模式同时还具备有效引领带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相关领域与环节的融资优势。
挖掘“融资创新机制”优势支持开放发展。依托开发性、政策性与战略性特征,国开行在支持国际重大项目建设上有独特的“融资创新机制”优势,通过对具体项目进行具体融资项目设计,积累了大量项目融资创新或开创性案例,这些融资项目按照对商业银行的法律规定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国开行能够发挥引领作用的原因之一。在湖南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实现开放崛起战略中,要充分利用开发性项目“融资创新机制”的优势,发挥湖南“敢为天下先”的传统精神,依据湖南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与产业园区等地方特色,开发出有针对性、独特性、开拓性的开发性金融支持模式,打开开发性金融服务湖南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实现开放崛起战略的突破口。
利用开发性金融培育支持重点领域与拳头企业。围绕湖南“走出去”的重点国家和地区、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从拓展行业、客户、产品和模式方面加强产业贷款,信贷支持重点包括:上市企业、省级产业群、世界领先地位的产业群等,加大对核心战略产业的逆周期投入。主动围绕湖南产业结构升级,支持优势产能“走出去”,重点推进装备制造、路桥房建、能源开发、钢铁有色、现代农业、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创新等重点或新兴产业的境外项目合作。积极主动为重点产业的重点企业与潜力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以湖南元素为导向,围绕高端装备制造、轨道交通制造、电力交通基础设施、特色文化、新兴农业等重点领域,梳理湖南现有战略客户如华菱钢铁、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中建五局、水电八局、湖南建工以及中车系等重大战略客户,深度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平衡好发展、风险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在开发评审、重大项目认定、价格等方面与总行部门协商制定出优化政策支持体系。总分行、境内外密切联动,推进对国际业务战略客户的管理及关系维护体系。
加强开发性金融创新协同,发挥综合经营优势。一是多渠道筹集长期、稳定、低成本本外币资金,加快推动赴境外发行外币债券审批,积极探索境内美元债券创新产品,扩大境外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拓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业务。二是强化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用好开发性金融的“另一只手”,加强投资工具的运用,发挥国开金融及中非基金业务优势, 推进投贷业务协同发展。积极利用国开证券在重大国际项目财务顾问领域的业务拓展能力,发挥国银租赁特殊通道优势,在重大装备、铁路车辆出口等领域,探索贷款、租赁的协同模式,争取在业务协同上取得突破。三是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扩大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范围,探索跨境人民币结算、代客保值交易等中间业务。四是全面深化金融同业合作,加强与商业银行、中信保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引导商业资金共同支持重大项目,逐步建立信息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提升国开行在金融同业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加强对银团贷款、联合授信、俱乐部贷款等融资合作模式的运用,有效分散风险、优化结构、缓解资本约束,实现与金融同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助力开拓新领域与业务新亮点。
(作者单位:国开行湖南省分行,广东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