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情感在电视节目主持人训练中的运用

2019-06-15孙文瑶

青年时代 2019年12期
关键词:训练主持人作用

孙文瑶

摘 要:黑格尔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精神情感是行动是内在驱动,行动是精神情感的外在表现。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当中枢神经得到相应的刺激以后,会发出相对应的指令,来指导人类做出准确的行动。那么在主持人训练当中,尤其是需要把整个人完全暴露在大众面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何在观众面前树立起或亲切、或自然、或活泼、或洒脱、或严肃、或庄重等的形象,从精神情感的层面进行研究和训练,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精神情感;主持人;训练;作用

在主持专业遍地开花的今天,对于主持人的训练方式始终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从最初的自学成才、到简单的培训辅导、到传统的学校专业教育,再从按部就班的专业教育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主持人的训练和培养从未停止于一种单一或一成不变的模式中。

不同的学校,在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有不同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比如基础课程往往安排的是《语音与发声》和《播音创作基础》或者叫《语言表达》;在此基础之上,会开设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比如《文艺作品演播》、《即兴口语表达》、《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有的还会把主持人培养方向细分的更加具体,比如针对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可分为《新闻播音》、《社教类节目主持》、《综艺节目主持》、《少儿节目主持》、《体育节目主持》、《体育解说》、《电视片解说》,等等,当然还有其他的诸多辅助课程,帮助提高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每门课程,在教授的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训练内容和方法。不论是训练语音与发声时唇齿之间的位置与力度、共鸣的控制,还是内外部的技巧,亦或是具体稿件或具体的节目主持的训练,每个学校的每位专业老师,一定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本文主要是分析研究精神情感在整个主持人训练过程中的作用,以期待对主持人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有积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首先,作为一个正常人,他的精神力量来自于他的精神在实际应用中产生出的功效。而通往精神的途径,需要经过不断地寻找,才能对精神力量的到来有所感悟。人的观念与思想的成形,是自己情感格式化作用的产物。情感的不同架构,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格局与观念,而思想与观念不同,其所包含的精神因素也就不尽相同。其次,每个人内心的情感因素是用来支撑自我意志与精神力量发挥功效的源头。利用自我意愿去激发积极的情感因素,来作用与支配自己精神力量的发挥,或者抑制、排除消极负面的情结信息,是一个人获取成功最有效的方法。积极因素支配下的情感会让我们产生积极的心态,从而,就可以在心念效应的作用下收获好的结果。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找到驱策生命前行的动力--意志与精神的力量。

精神力量指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中产生出自信、自强的激情与活力,及其与之相对应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约束力。包括思想、文化、信念、志向、气魄等诸要素,它与物质力量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360百科)《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那么,如果在主持人训练中可以借鉴精神层面对人的驱动作用,从主持人行为的源动力出发,训练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效果。

一、激发潜在的精神情感,让练声充满趣味性

在学习语音阶段,往往被认为是枯燥而乏味的。那么,“枯燥”、“乏味”,其根本特点是什么?那就是——无趣!再深究又是什么?那就是应该是精神匮乏、缺少情感了吧。任何打动人或者使人印象深刻的事物,必定包含着某种特定的或者强烈的情感,使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感人至深、深入人心。那么如何去调动主观能动性,激发精神情感,达到较好的练声效果呢?

(一)发音时,首先在潜意识里,为每个字母注入一种或多种情感模式,避免枯燥且目空一切的练习,正所谓“用心吐字,用爱归音”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a”的发音要领:口腔打开,舌位央低,舌自然放平,舌尖接触下齿龈。舌面中部偏后稍微隆起,双唇自然展开。发音时,声带颤动,打开后声腔,软腭上升抬起,关闭鼻腔通路。[1]

学生练习音准时,往往是目空一切,甚至可以用呆若木鸡来形容。大家知道,人,从来都不是独立的存在,任何情况下的发声和语言表达,其本质,都是发生在特定的语言環境并伴有一个讲话对象的,哪怕是自言自语,他的讲话对象也是自己,就算是对着空气,也一定是寄托了某种特殊情感的。

因此,在学习普通话的基础阶段——语音与发声阶段,就应该为每一个音素(注:音节只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而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包括10个元音,22个辅音,总共有32个。一个音节,至少有一个音素,至多有五个音素。如"普通话",由三个音节组成,可以分析成"p,u,t,o,ng,h,u,a"八个音素。)注入鲜活的生命情感。

比如带着喜、怒、哀、乐、爱、欲、憎的感情色彩,分别练习“a”的发音,尽量表达贴近而准确,以此类推其他的发音。如果最小的语音单位都能表达准确,那么由音素组合而成的更高级别的音节、词语、词组、句子、段落、文章等,还能不细腻而生动吗?

(二)赋予词汇以生命,为每个词语注入感情色彩,让每个词都活起来

具体来说,如“酸”字,拼音“s-u-an——suan”,字头“s”,字颈“u”,字腹“a”,字尾“n”。字头咬住弹出,字颈点到为止,字腹拉开立起,字尾归音到位,单纯从发音技巧来说,发音过程准确到位即可,但是却不能代表“酸”之意义和形象。什么是酸?酸:化学上是指在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完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可分为无机酸、有机酸。像醋的气味或味道:酸菜。酸溜溜、酸梅、酸甜、酸奶、酸枣。也可以是讥讽人的迂腐:穷酸、寒酸。还可以形容人的悲痛伤心的情绪:酸楚、辛酸(亦作“酸辛”)、酸苦、酸怆、酸怀。亦或者是因疲劳或疾病引起的微痛而无力的感觉:酸痛、腰酸腿疼,等等。那么,如果在“酸”字的发音过程中,精神情感层面可以进行如此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那么这个字,就一定是立体的、生动的、活泼的、有生命的。

很显然,单音节词语,可以给人无限的想象力和发挥的空间。那么相比单音节词语而言,词语的音节越多,可以想象的空间越小、越具体。比如:幽默、迷人、对不起、保不齐、平平安安、兴高采烈等等。如果在练习词语“幽默”、“迷人”时,可以带着脑海里想象得到的情感、意境,那么每一个词语就会透过唇齿和眉宇间,必然能够散发出幽默而迷人的味道了。

(三)在练习描述方位、形状、高低、远近、强弱等具体具象时,调动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倾注全身心的热情,想象它的具体存在,有感受的进行表达

比如:前、后、左、右、方的、圆的、天上、地下、遥远、脚下、参天大树、柔弱无骨等等,避免用一种状态练习所有的文字。当练习时,内心毫无情感时,所有的词语,一定是平面的、罗列式的,如果在练习时,可以借助精神情感层面来具体的想象你的前、后、左、右,边想边说,甚至可以边用手指示方位边进行语言表达的话,那么,方位感应该就可以更加清晰明了了。

形状亦是如此。在脑海里,可以按照方形的或者圆形的边缘轨迹来描述物体,并发之于声,那么,方形便是“方形”,圆形便是“圆形”了。比如广告语“一个圈的薄荷糖”,“圈”字在发音时,要在脑海中把圈画完整,切记画半个圈、或残缺的圈,一定要边画边说,直至把圈的起点与终点合一,那么,这个圈就生动而真实了。

类似于“天上”、“地下”这样的描述,要尽可能的调动想象力,很高很高的天上,根本看不到尽头的高度,让心灵和眼神都延伸出去注视着那里,然后冲着那个遥远的高度来发声——“天^上”,想象的高度有多高,声音表现出的高度就是多高。如果不假思索,张嘴就来,恐怕这时嘴里的“天上”,就是此刻目光所及的位置罢了。

以此类推,如果任何描述性的语言,都能依托具体的想象来完成,那么它的准确性就会大大的提高。

二、激发潜在的精神情感,让主持更加洒脱有魅力

(一)用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和客观精神(社会意识),塑造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的正面形象和栏目品牌

我们必须承认,新闻是立台之本,新闻节目的制作质量直接影响外界对该台的整体评价,所以,不论在新闻节目中出声或出镜的人,都必须能够代表该台的整体形象,也可以说,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就是该台的形象。那么,不论从声音还是形象气质方面,在选拔新闻从业人员时,都会把大方、端庄、健康、正面、积极,当作必备条件来加以考量。而“大方、端庄、健康、正面、积极”,都恰巧都是属于精神情感层面的问题,所谓“一身正气”也是如此。而那些气质上有些玩世不恭、油嘴滑舌的人,或者是声音尖细、绵软无力的人,是很难得到喜爱新闻节目的受众的认可的。

播报一般性新闻事件时,眼神里透着客观、坚定、毋庸置疑,比如央视新闻主播康辉;播报喜庆色彩的新闻时,整个人都表现得神采奕奕,如李梓萌;播报大事件时,表现出的泰然自若,如海霞;播报关系民生的新闻时,表现的亲切自然、细腻淡雅,如李修平。只有当主持人把情感注入节目时,才会给人深刻而良好的印象,如果单单靠语言表达外部技巧,如停连、重音、节奏等,是很难给人深刻印象的。

比如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以开头为例:

王宁:各位观众晚上好

海霞:晚上好

王宁:今天是5月5号星期四,农历三月二十九

海霞: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

王宁:欢迎收看新闻联播节目

海霞:首先为您介绍,今天节目的主要内容:

首先调整自己的状态,态度要积极、新鲜感要强;其次要符合新闻播报的十六字方针:“朴实无华,准确清晰,简洁明快,平稳顺畅。”[2]最后,把握好对象感、交流感和亲切感。而最后这一项,表达的就是与受众在精神情感层面的沟通与交流,由内而外,达到精神上的共鸣。倒过来讲,如果想得到受众的信任和喜爱,首先,就要在内心建立起与受众积极主动沟通的潜意识,通过眼神传递内心情感,再通过有声语言的表达,传递准确的新闻信息,给人以稳重、踏实的形象感受,最终才能取得受众的认可。

其他类的新闻节目也是如此,不论是民生、时政、评论、调查、访谈等等,首先都要具有新闻的固有属性和根本特点,其次代表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再次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最后是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形象相互契合、统一。

(二)用人文关怀,做好以人為主的亲情及情感类节目,让沟通更加畅快和谐

不论是人物访谈节目如《说出你的故事》、《非常静距离》、《天下女人》等,还是情感倾诉或调解节目,亦或是人物传记等,涉及到以人为主的节目,我都把它归类为具有人为关怀的节目。

以谈话节目为例,首先要搭建起平等舒适的沟通环境,使节目中的人物能够在精神上放松,解除警备;其次,做好前期的一切准备工作,尽可能多的了解节目人物的生存和成长经历,准备得越充分,节目人物就会感觉越被重视,就越容易产生良好的情绪,积极因素支配下的情感会让我们产生积极的心态,从而,就可以在心念效应的作用下收获好的结果,有益于顺利的沟通;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主持人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平等亲切、自然放松、兴味盎然的精神面貌,再加上恰当的语气进行提问和交流,必然可以呈现给观众一期酣畅淋漓的谈话节目,使看的人,也能有参与其中、身心愉悦之感。

(三)用娱乐精神,做好娱乐节目主持人,带给受众更多的笑声。

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娱乐节目,这里把带给观众笑声、节目充满笑点的节目,统称为娱乐节目。比如《娱乐百分百》、《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今晚80后脱口秀》、《金星秀》,网络热播节目《大鹏嘚吧嘚》、《奇葩说》等等,不论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自嘲、自黑、互讽,还是风趣而富有魅力的言语,亦或是严肃认真的冷幽默,首先主持人自己在精神上是愉悦的,才能带动所有现场的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以快乐的享受。

给这样的节目做主持人,不妨从精神情感上入手,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以一种愉快的心态、兴奋的状态、不惧怕丑化自己的姿态,打造万人齐欢笑的娱乐节目。

(四)用严谨的态度,做好科普及探寻宇宙奥秘的节目

此刻想借用一句流行语:“科普,我是认真的。”只有用严肃认真的精神和态度做出来的节目才能让人信服。不论数据多么精准,不论文字多么严谨,不论信息的来源多么科学,只要主持人表现出哪怕一点点游戏或者玩世不恭的态度,那么节目,必然失败,必然得不到观众的认可。当然,有的人能把假话说成真的,能骗得很多人的信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大家被他所表现出来的真诚打动,而不是单纯的被他的言语所诱惑。

(五)用一颗未泯的童心,做好少年儿童的好伙伴,为他们带去全新的知识、开拓更广阔的视野

少儿节目主持人,不论年龄大小,都显年轻,究其原因,那就是心态。拥有一颗童真的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何等的年轻啊,比如同样1966年出生、现已50岁的鞠萍姐姐和金龟子,到现在他们依旧活跃在少儿节目的舞台上,受到全国众多大小朋友的热爱。

因为节目对象是稚气未脱、天真烂漫的幼儿、少儿、青少年等,那么作为这样的节目主持人,首先从精神情感上,调整自己的成熟度,尽量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和成人的语气,尽量用小朋友乐于接受的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其次,就是满满的爱意和欢喜,乐于和小朋友分享快乐;最后,用小朋友的视角和小朋友心态,共同打造纯真愉快的少儿节目。

三、激发潜在的精神情感,让副语言更加准确生动

副语言,是指除有声语言以外,人体的面部表情、体态动作、以及附属于人体的服装、发型、饰物、化妆等等。[3]

没有灵魂的身躯,只能称为行尸走肉。一切打动人、感动人的东西,必定都附着了一个精彩的灵魂或者丰富的内涵故事。不论是静止的、无言的画面,还是有声语言的表达,只有精神层面产生了震撼或共鸣,才能被接受、认可、喜爱。

本文中提到的“精神”主要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每个人在社交活动中,都会产生情感,不同的情感会对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了解情感在交往中的作用,有利于交往互动中获取他人的情感信息并把握自己的情感,运用自己的感情,分析他人的感情。

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情感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情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情感也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观态度或主观反映,属于主观意识范畴。而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就可以统称为副语言的范畴 了,副语言是精神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

下面本文将通过具体的副语言来分析精神情感对副语言的指导作用。

(一)眼神专注,充满真诚

“心中有人,眼中有神”,眼神要真诚、热情、集中、充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一个人精神面貌和内心情感的反应,通过眼神的观察,便可大体了解对方此刻的情感波动。察言观色,就是指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揣摩别人的心意。而眼神是脸色最直接的反应。

比如面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受众,老年、青年、少年、儿童等,调整恰当的眼神;比如不同的节目类型,新闻、社教、综艺娱乐节目等,需要根据节目的发展变化,准确的使用眼神;根据具体的稿件内容,巧妙的、灵活的变换眼神,等等。

再比如平面照片。看一個人的魅力与涵养,是否有镜头感,照片里的眼神,有着巨大的说服力。比如杨澜,在众多的女主持人中,杨澜的各种形象照片,都给人一种知性、睿智的感觉。经过和多位摄影师的沟通,才知道,有时,摄影师在拍照时,会根据不同的服装、场地等,让拍摄对象在心里默念一句话,目的就是把眼神充实起来。如:内心兴奋的狂喊“今天的天气太好了”;故作沉思的想象“我是忧郁王子”;高傲的像个女皇“你们都退下吧”;娇滴滴的嗔怒“哼,我就是小公主,你能怎么样”,等等。内心重复这些话,眼神慢慢就充盈起来了。

总之,不论喜怒哀乐,都可以在眼神当中找到对应,而身体的其他器官,在表达情感时,表象就不是如此明显了。所以,眼神里的涵义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给对方的印象。灵活的运用好眼神,甚至可以弥补很多声音和语言上的不足和缺陷。

(二)眉毛轻动,略显灵气

眉毛在五官中,似乎最不重要,但是又最提神。当它存在的时候,似乎找不到它的存在感,但是没有它,那么人的脸几乎就没法看了。现在的人,已经越来越重视眉毛的存在了。不论是主持人还是演员,眉毛都会被修剪得整整齐齐,或纹或画,或修或补,甚至不同的眉型可以直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人、不同脸型的人、不同节目的人,他的眉型也可以会有轻微的变化。

那么眉毛是不是一动不动的在那里呢?并不是。当然也不能动不动就做挑眉的动作。一般来说,可与点头结合使用,以示肯定;或代替有声语言,以示疑问;或者配合不同的场合,搞怪卖萌。

比如:

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这一期的《星空故事》,我是文瑶。

……

好,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这里,在栏目名称“星空故事”和结尾“再见”的位置,点头的同时,伴以轻轻挑起的眉毛,会使整个人显得既亲切,又活泼。

总之,在恰当的语境中,让眉毛动起来,会显得活泼而可爱,避免死板着一张脸,给人以拒人于千里之外之感。

(三)嘴巴开合,自然有度

颧肌微提,嘴角上翘,是主持人一般性的要求——提颧肌、挺软腭、打牙关、收下巴。

一般人会认为,嘴的口型,无非就是微笑、大笑、不笑,三种。其实不然,嘴唇的形状,也是可以传递感情和态度的。甚至一丝丝的小动作,就可以改变整个人的气质和状态。比如我们调整自己的感情,用心感受和示范下面的这些笑容:清纯的、愉快的、忍俊不禁的、撒娇的、嗔怒的、委屈的、狡邪的、挑逗的、放肆的、紧张的,等等。你会发现,在不同的精神状态支配下,人的表情和笑容是有着微妙地变化的。那么,主持人在练习或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也就不能一味地只有一种较为标准和端正的口型或笑容面对观众了,而应该根据节目的变化、内心的感受,自然有度的释放笑容,才更显主持人的亲切和魅力。

(四)头部动作,简单到位

在镜头前,在尽量做到平视的同时,可以跟随稿件的内容,在适当位置做点头示意。也可以在控制有度的情况下,自然的摆动,或高、或低、或左、或右,或肯定、或否定、或怀疑、或吃惊、或悲愤、或感慨,等等。根据不同节目对主持人约束的尺度,做出不同的动作。最忌讳的就是摇头晃脑、忽起忽落,或用头打拍子。总之,头的动作,不宜过多,简单到位就好。

(五)手势大方,和谐得体

手势有指示手势、表情手势、表意手势、象形手势等。对于不同类型的节目而言,手势动作的区别非常大。

比如“新闻口播”,主持人的手势动作幅度小、范围小,一般只在桌子上,偶尔一两个条件反射似的很小的动作,很少有演播室的新聞节目主持人会抬起手做较大幅度的动作;“说新闻”中,主持人的手势就比口播主持人的手势多很多了,幅度也较大,可以根据稿件的内容,比较随意的使用手势动作,来帮助有声语言更好的表达节目内容,达到亲切自然、交流顺畅的目的;又比如综艺娱乐节目中,一般来说,主持人的身体全部暴露在镜头前,任何细微的动作和手势都会被捕捉到,所以,身体和手势要始终保持在控制当中,避免由于紧张而做出下意识的不好的动作,比如手会随意的摆动,捻衣角、抠手指、抓头发、揉眼睛等等,手势与身体协调一致,自然大方即可;再比如现在热播的脱口秀节目,《金星秀》、《今晚80后脱口秀》,金星的很多标志性的手势被广泛的流传和模仿,王自健的手势和小眼神,把冷幽默演绎到了极致。其他类型节目主持人的手势动作也大同小异,有感而动,有节有控,准确到位,和谐得体。

(六)身姿挺拔,气场十足。

挺拔、端庄、稳重、松弛、自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避免重心偏向任何一方,更不可左右变换,频繁的交替重心;不可弯腰驼背够话筒;身体随意扭动,甚至扭捏作态。

静止站立时,尽量用内在的精神力量控制整个情绪,使身体自然舒展,头向上拔,脚向下踩,拉长身体,由内而外,焕发光彩。

在移动的过程中,尽量照顾机位,提前和摄像沟通好是横走位,还是前走位,尽量做到匀速,避免突兀的动作。尤其是外景主持人或记者,大多采取走位入镜或出镜,或边走边说,这时,都要考虑镜头和美感,让每个身体细胞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充满了魅力。

四、精神情感在其他艺术门类中的影响和体现

美国的克莱德·E.柯伦就曾指出:“达到刘某些要求的创造性工作便是艺术。当创造使创造者的感情升华到完善的境界,当创造的成品的匀称美不仅给创造者而且也给观看这一成品的其他人带来了快乐的时候,这种创造便是艺术。”

《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中解释,艺术使指:“用语言、动作、线条、色彩、音响等不同手段构成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作家、艺术家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4]比如文学、音乐、舞蹈、雕塑、绘画、建筑、戏剧、电影等都是通过不同的形象化手段来反映社会,最终都是表达感情的艺术。

《辞海》1999年版,对艺术的内涵和外延作了解释:“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作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具体说,他们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主要是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语言艺术(文学),综合艺术(戏剧、影视)。根据表演的时空性质,又可分为实践艺术(音乐),空间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和时空艺术(文学、戏剧、影视)。”

综上所述,任何直达人心灵深处的艺术形式,必然都是有较深精神情感的依托,并与那一部分人,心灵相通,共鸣强烈。不仅是播音员或主持人在训练中不可缺少精神情感的注入,其他的艺术门类,同样都是某种精神情感的外在表达。只有在主持人的训练中注入真情实感,主持人才有可能受欢迎、才有可能拥有长久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吴弘毅.《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与发声》.2013年版,第37页.

[2]陈雅丽.《实用播音教程-广播播音与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第3页.

[3]罗莉.《实用播音教程-电视播音与主持》.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第33页.

[4]《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版,第83页.

猜你喜欢

训练主持人作用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