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2019-06-15赵素萍
赵素萍
[摘 要]“361高效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分为三个环节(自学、展示、总结),六个步骤(明确目标、设疑导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测评反馈、总结归纳),而教师的精讲点拨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整节课的始终。其核心理念为“以生为本”,表现形态为“三环六步一主线”的课堂教学流程。该教学模式的推行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以生为本;“361高效生本课堂”;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5-0073-02
“361高效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生本”。它主张“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观,为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其表现形态为 “三环六步一主线”的课堂教学流程。示意图如下:
一、明确目标 设疑导学
第一环节为“自学”。分“明确目标”和“设疑导学”两个步骤。
目标设定要具体、明确,切合学生实际,避免大而空,还要由易到难,形成梯度。
设疑导学,即围绕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一个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重点在“疑”和“导”。
“疑”是开启思维大门的金钥匙。设疑贵在“巧”,“巧”在以疑启发、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思维的连贯性、发散性和创新性;贵在“精”,“精”在突出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疑深、疑透、疑广。拟定的问题,要源于课本又不落俗套,关注基础又注重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思辨性,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导”就是在“疑”的基础上引导、指导学生全面了解学习内容,把握教材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学习新知。部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能不同程度地解决教师所设之“疑”,并提出新的学习问题。教师通过课堂巡察、个别提问等形式,即时做出判断:这些问题是普遍的还是个别的?是旧知返生还是新知夹生?然后将问题梳理、归类,为“精讲点拨”做好充分准备。
本环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把握程度。对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便不再在课堂上重复讲解。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可将学生不懂的知识或疑问较多的地方作为教学重点,避免 “满堂灌”这样费力而无益的现象。
二、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第二环节为“展示”。分“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两个步骤。
“合作探究”以解决自学环节的未解之“疑”为立足点。教师以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未能解决的共性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合作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组组合作。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组(以4人为一组)后,根据学习情况将每个成员分为A、B、C、D四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互助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每节课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能通过合作探究解决。
“展示交流”则是把合作探究过程中仍未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各学习小组探究情况,将疑难问题交叉分配给每个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充分准备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研究成果。展示的内容应具有典型性,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展示的形式可以根据学科特点选择板书展示、口头展示或实验展示等。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解决未解决的问题。展示结束后教师或学生给予点评,或由教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一般问题的展示交流有两个层次,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基础性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示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再在班内展示交流。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内容: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所谓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相机指导。
“展示交流”是课堂最有生命力的步骤,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通过展示交流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先自学后展示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二是通过两个层次的展示交流可以保证学生参与的广度,使更多的学生受到关注。三是通过展示交流可以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课堂上的展示即是一种信息交流,在参与中,在倾听中,学生不断地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更为深远的领域。四是通过展示暴露学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将其作为调整教学设计的依据。
三、测评反馈 归纳拓展
第三环节为“总结”。分“测评反馈”和“归纳拓展”两个步骤。
“测评反馈”就是当堂进行巩固训练、达标检测或拓展提高训练,以达到巩固、总结、检测的目的。测评的题目设置要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可分为A、B、C、D四个层级,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检测后最好当堂由学生互批互改,或由教师边讲评边批改,做到堂堂清、人人清。本环节不仅可以让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让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既杜绝了作业的抄袭现象又达到了减负的目的。
“歸纳拓展”是根据教材和学生课堂学习与探究的情况,让学生对整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或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以知识树的形式展现出来,最后经教师补充,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
以上三个环节、六个步骤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将“学”与“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流程。这几个环节与步骤既可以在一节课中体现,也可以在一个课题的教学中通过两节课、三节课来体现。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等不同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取舍。
四、精讲点拨 一线贯穿
“一主线”指的是教师的精讲点拨。“高效课堂”强调以生为本,要求教与学关系的重心最大可能地向学生转移,使学生以主动的态度面对学习内容,积极去探究、发现。教师要善抓重点,突破难点,按教材固有的规律性与学生学习的规律性,揭示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剖析知识的逻辑方法,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进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精讲的目的不是知识的“打包”和“复制”,而是思维的盘整,境界的提升。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完全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课堂灵活度很大,表面上看教师似乎很轻松,实则不然,教师要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课前,并在课上保持高度紧张,因为学生的问题是随时生成的,非常具有挑战性。
“361高效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使笔者所在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课堂教学气氛日渐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各方面都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1.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不再把课堂当作展示个人才情的舞台,而更注重给学生更多的活动、交流、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
2.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课堂上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思维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从分组、分工到合作、评价,都形成了一定的操作规范,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3.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
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交流、对话、探究,这样的双向互动有利于建立积极探索、和谐融洽、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
总之,“361高效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具备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提高课堂实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