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政府与企业关系探析

2019-06-15李超

关键词:博弈论环境保护一带一路

李超

摘 要:当前,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打造一条资源节约、低碳发展、绿色消费的绿色“一带一路”。然而,“走出去”的企业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不可避免地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实现自身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本文以博弈论为理论基础,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政府与企业的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世界先进国家政企关系的发展历程,提出一些改善的建议,进而实现国家战略与企业发展的良好吻合。

关键词:一带一路;博弈论;环境保护;政企关系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4-0106-04

我国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在于调整世界经济环境进而适应我国深化改革的步伐,这在某些程度上会带来一些的环境问题。然而政府作为这一倡议的发起者和“执行人”,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并不能直接干预到企业的经济活动。政府与企业的这种关系,是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中必须要解决好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以及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1]。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政府与企业的环境保护博弈表现

政府和企业关系的如何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自由度和活力,在我国还会影响“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基于此,本文以博弈论为依据来探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一)理论基础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它是冯·诺伊曼与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在1944年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中提出的概念,旨在为各方策略相互影响的条件下理性决策人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博弈论有两个分支,其一是合作博弈,其二是非合作博弈,在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一种合作的博弈关系。由于政企都有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如果不理顺二者的关系,它们的行为就会互相影响,这既不利于政府政策的落实,也不利于企业的经营。最好的解决策略就是政府在大政方针、政策上指导企业的经济活动,而企业接受政府的指导,在政府给定的政策框架内开展经济活动。从博弈论角度看,政府和企业能够实现互利共赢是最佳结果,这样,政府达到了管理的目的,而企业也实现了发展目标。

(二)政府与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博弈表现

“一带一路”倡议是当前我国最为重要的国际战略,对中国构建更为深远、全面、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丝绸之路”,这充分表明中国致力于建设一条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合作共赢的绿色“一带一路”,这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掀起了中国企业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投资的热潮。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水平发展不一,众多国家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这就意味着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肩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它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润的最大化是他们的不二选择。而在实际运作中,大量的企业由于产业升级不足、创新能力不够、缺乏对所在国或地区法律的了解,直接或间接对所在国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对此,政府应该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从政策上加以引导,促使企业重视环境保护。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都是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人口众多,经济建设的需求迫切,因而有些国家无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都是沿线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共同挑战,它们大都处于从传统落后的发展模式向现代发展模式的转型时期,当前仍需要大力推动经济建设,但却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第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沙漠化、环境污染、气候干旱等问题,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并成为制约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主要因素。如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仅迟滞其经济发展,还会造成生态灾难。第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占据了全球63%,而经济总量却只占有29%,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如果这些国家和地区取得经济上的成功,不仅造福当地人民,也将改变世界经济版图。同时,处理好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有利于中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维护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二)有助于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逆全球化”潮流开出的一剂良方,也是为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经济合作搭建的一个崭新平台,是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行动,同时也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产物。因此,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要尊重沿线国家的风土人情,并时刻注意他们的生态环境状况,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职责。这不仅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同时,这也是向全世界传播“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十分有效的方式,有利于产生持久的国际影响力。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引进来”,更要积极的“走出去”,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应给当地带来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中国政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和推动者,而企业则是“践行者”,理应积极主动地与沿线国家、地区展开合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一带一路”。总而言之,构建一个良好的绿色治理体系,有利于传播绿色环保生态理念,有利于增强所在国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政府与企业关系存在的不足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构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面临着“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时期提出的重要战略,也是中国政府致力于加强的重要工作。在过去5年中,中国已经与100多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公司等机构签署了171份合作文件,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也超过6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少不了背后无数的中国企业的辛劳与付出。然而在中国市场环境下,政府在和企业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这样的政企关系对继续深化改革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政府不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企业的管理者,而应该把企业看成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和谐稳定的践行者,是政府的服务对象。应把企业推向市场,通过市场和法律来规范企业的行为。首先,政府要充分尊重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发挥政府的服务者角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当引路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生态环境复杂,沿线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政府只应做好政策引导,而不应干涉企业的投资和发展方向,更不能凭借行政的条条框框来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干扰企业的正常经济活动。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政府要在充分尊重企业自主权的同时,倡导企业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制定环境保护标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当地的环境保护事业,成为所在国环境保护的捍卫者。对于企業而言,要充分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勇于承担所在国的环保义务,参与该国的经济建设。理顺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也即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政府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因而政府与企业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在市场经济中,政府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对市场经济行为和市场主体进行监督并提供周到的服务,而企业充分发挥自主权,进行生产、经营、投资等活动。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不是上下级的关系,更不是附属关系。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构成了一个国家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这也揭示了经济不能完全离开政治而存在的道理[4],因而,政府的行政行为和企业的行为应该是在国家的总体政策的框架内的紧密的合作行为。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才能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

四、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政企关系的思考

就世界主要国家来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政府主导型。企业作为自负盈亏的社会组织,享有自由投资、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等权利。政府掌握着社会资源的调配权,对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者不干预,而是选择利用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进行经济的宏观调控。第二,市场导向型。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都不能离开市场,都以市场发展为导向。而政府致力于市场秩序的维护和管理,也不對企业进行干预,企业拥有完全的自主经营权。第三,政企合一型。企业依赖于政府,成为其附庸,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企业在政府的各项计划规制下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产品,为政府提供财政税收。当前,在我国,这几种政企关系模式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但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占主导的仍是政府主导型政企关系。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仍然是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

计划经济不同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也不等于社会主义,对此我们都要有正确的认识,否则就不能理顺政企关系。产权制度改革是解决国有企业乃至非公有制企业发展问题的必由之路。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对企业管得太多,也管得太死,不能发挥其市场主体的作用。该由政府管的事情,政府当然要管,而且要管好、管住。但政府不能逾越自己的权限,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政府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权和投资决策权归还企业。现代化的政企关系应该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是依靠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来规范各方行为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已刻不容缓。当前,我国正积极的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而企业作为主力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确的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博弈,才能实现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才能实现“一带一路”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松.博弈论视角下我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J].当代经济,2009,(01).

〔2〕刘潇艺.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要绿字为先[N].中国环境报,2017,(05).

〔3〕刘光溪,刘弘毅.“一带一路”倡议与绿色发展[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7,(09).

〔4〕王慧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环境保护问题[J].中国政府网,2015-11-23.

〔5〕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05).

〔6〕李申德.简析“一带一路”倡议对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A].鄂尔多斯学研究会2016年论文集[C],2016.

〔7〕杨冬冬,胡胜,邱海军,何毅,曹明明,裴艳茜,杨文璐.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一带一路”重要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以关中经济区为例[J].第四纪研究,2017,(03).

〔8〕朱旭旭.统一战线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路径探析[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06).

〔9〕韩湖初,杨士弘.关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2004,(06).

〔10〕刘畅.“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在东亚地区中角色的塑造[A].公共外交季刊(2017年第3期 秋季号)[C],2017.

〔11〕王海运.企业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A].公共外交季刊(2017年第3期 秋季号)[C],2017.

〔12〕柯银斌.“一带一路”是“共同现代化”的创新实践[A].察哈尔报告——“一带一路”是“共同现代化”的创新实践[C],2015.

〔13〕郑嘉慧.“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对策建议[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1).

〔14〕李秀兰,姚安琪.“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发性金融助力环境风险管理——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J].绿叶,2018,(09).

〔15〕ABDELRAHIM ELOBHID JAHELNABI HAMID(阿德).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科尔多凡省北部苏丹地区沙漠化影响的评估[D].西北师范大学,2016.

〔16〕余莹.我国对外基础设施投资模式与政治风险管控——基于“一带一路”地缘政治的视角[J].经济问题,2015,(12).

〔17〕孙久文,顾梦琛.“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区域合作重点方向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18〕柯银斌,康荣平,王义桅,贺文萍,刘成,王冲,赵可金,余万里,熊炜,翟崑,何包钢,陈文寿,张敬伟,范磊,吕晓莉,李晓敏,张哲馨,覃丽芳,王毅,张鹏,乔柯,张祺,于凡,李霞,吴丹.“共同现代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特征 “一带一路”是什么? 建设者[A].察哈尔报告——“共同现代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特征(第二版)[C],2015.

〔19〕刘援,郑竟.环境风险管理国际规范对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环境管理的启示[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05).

〔20〕王宪磊.重点企业“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

〔21〕李保春.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与实现路径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22〕文法.刘邦凡参加2014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研讨会[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5卷第5辑[C],2015.

〔23〕刘靖.区域经济转型时空演化及政策仿真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

〔24〕乔慧娟.“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背景下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管理[J].对外经贸,2015,(08).

〔25〕杜运苏,彭冬冬,孙华平.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基于贸易关系视角[J].国际经贸探索,2017,(08).

〔26〕李世杰,邓茂杰,刘殿国.贸易引力、社会嵌入与文化产品出口——来自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验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04).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猜你喜欢

博弈论环境保护一带一路
环境保护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博弈论视角下的自首行为分析
无知之幕与博弈:从“黄灯规则”看博弈论的一种实践方案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樊畿不等式及其在博弈论中的应用
博弈论视角下医疗纠纷解决方式选择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