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网络社会治理问题浅析

2019-06-15李金萍

青年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网络社会网络文化

李金萍

摘 要: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新技术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同时深刻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网络社会应运而生。行政部门为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及人民群众的新特点,必须更新网络社会治理观念,提升行政人员能力和素质,加强队伍建设,打造网络品牌,倡导优秀网络文化,提升网络治理能力。

关键词: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网络治理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网络综合治理”这一契合时代特征的战略性术语,并在2018年4月20—21日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工作会议上对其进行详尽阐述,“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提出了构建“多主体”“多手段”合力的网络治理综合格局,为我国网络治理的理念创新与实践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一、网络社会治理的本质

网络社会一词,首次出现于学者狄杰克(Jan van Dijk)于1991年出版的书《De Netwerkmaatschappij》,随之“网络社会”一词成为竞相引用的关键词,但“网络社会”所指,却至今言人人殊。从社会本质出发,网络社会亦是坚持“人们交互作用”的基本原则,是人们之间普遍联系的表现,存在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以及个人与群体的独特互动关系;体现了数字化的社会结构、关系和资源整合环境,具有虚拟特征。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治理环境的变化使治理任务所依赖的路径发生改变,引发治理形式的渐变,形成了一种新的治理形式——网络治理。网络社会治理是全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网络社会治理面临挑战

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传播呈现的特点是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其优势有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多媒体传播,超文本,互动性。这些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内容方式的转变,传播语境的变化,传统话语权的转变,引起网络社会生态的剧烈变化,致使网络社会治理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我国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由于年龄差异、知识结构差异,兴趣爱好差异,在网络载体上形成了不同网络舆论圈层,治理难度很大。二是“两微一端”主流化,不同网络表达平台的形成,给予网民自由发声讨论空间,使其往往成为突发事件酝酿和发酵的平台,同时在事件发生后成为推波助澜的动力,而在应对这些事件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又表现出了各种问题,这些都给网络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三是网上意识形态斗争严峻,西方别有用心之人无时无刻不在盘算着如何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妄图给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冲击,互联网意识形态斗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三、提高网络社会治理能力路径分析

更新网络社会治理观念是基础。为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及人民群众的新特点,我们必须要更新网络社会治理观念。从传统的强调管制和打压逐步转向重视沟通和对话。清醒认识、科学运用新媒体技术是开展工作和维护地方和谐稳定的极其重要环节。以服务意识为宗旨,转变管理理念,真正做到为民服务。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應网民关切、解疑释惑。

提升行政人员能力和素质,加强队伍建设是关键。网络舆情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要采取“四讲”引导策略和坚持“四个一”原则即尽早讲、持续讲、准确讲、反复讲;预防第一、公众第一、公开第一、时间第一。建立发言人制度,及时利用主流媒体发布管理者对突发事件的态度并建立配套的信息公开机制,保持信息公开的渠道通畅,积极主动参与舆论引导,消除新媒体舆情负面影响。依据网络社会的这些新特点、新形势,就要求必须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引进专业高层次人才等方式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掌握新技术、业务专业化”的队伍来担当使命。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努力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

打造本溪网络品牌,倡导优秀网络文化是重点。伴随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媒体传播形态与传播格局不断发生变化、日益更新,引领社会步入网络新媒体时代。相比较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的显著优势在于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传播范围更广泛。在新媒体普及的新形势下,如果掌握舆论主导权的相关部门对监控舆情和政治思想工作途径不熟悉,在失声、缺位,往往产生严重的后果。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相关部门就必须主动出击,积极应对,不断创新网上宣传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打造自己的特色鲜明的网络品牌,释放主流声音,传播正能量,正确引导网民社会取向,构建和谐

家园。

参考文献:

[1]郑桦,向娜.地方政府的网络舆情治理能力分析—基于社会治理的角度[J].新媒体研究,2018,16

[2]程秀霞,叶松庆.习近平网络社会治理观的现实逻辑、基本原则及贯彻路径[J].电子政务,2018,10

猜你喜欢

网络社会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研究
论网络社会舆论场的属性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