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质量的忙碌,比懒惰更可怕
2019-06-15朱光潜
文|朱光潜
自然界事物都有一个节奏。脉搏一起一伏,呼吸一进一出,筋肉一张一弛,以至日夜的更替,寒暑的来往,都有一个劳动和休息的道理在内。草木和虫豸在冬天要枯要眠,土壤耕种了几年之后须休息,连机器输电灯线也不能昼夜不息地工作。
用最普遍知晓的常理引入,诠释“节奏”在万物之中。
世间没有一件事物能在一个状态维持到久远的,生命就是变化,而变化都有一起一伏的节奏,跳高者为着要跳得高,先蹲着很低;演戏者为着造成一个紧张的局面,先来一个轻描淡写;用兵者守如处子,才能出如脱兔;唱歌者为着要拖长一个高音,先须深深地吸一口气。
由物及人,逐渐深入。
事例是不胜枚举的。世间固然有些事可以违拗自然去勉强,但是勉强也有它的限度。
人的力量,无论是属于身或属于心的,到用过了限度时,必定是由疲劳而衰竭,由衰竭而毁灭。
譬如弓弦,老是尽量地拉满不放松,结果必定是裂断。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常像满引的弓弦,只图张的速效,不顾弛的蓄力,所以常在身心俱惫的状态中。
举例之后,再用比喻,让说理更形象。
一般人以为多延长工作的时间就可以多收些效果,比如说,一天能走一百里路,多走一天,就可以多走一百里路,如此天天走着不歇,无论走得多久,都可以维持一百里的速度。
生命不是简单的数据累叠,是有气息有节奏的。
凡是走过长路的人都知道算盘打得不很精确,走久了不歇,必定愈走愈慢,以至完全走不动。我们走路的秘诀“不怕慢,只怕站”,实在只是片面的真理。
永远站着固然不行,永远不站也不一定能走得远,不站就须得慢,慢有时延误事机;而偶尔站站却不至于慢,站后再走是加速度的唯一办法。我们现代人做事的通病就在怕站而不怕慢,慢条斯理地不死不活地往前挨,说不做而做着并没有歇,说做却并没有做出什么名色来。
是积极,却也是浮躁,没有停下来的勇气。
许多事就不讲效率,就要落后。西方各国都把效率看作一个迫切的问题,心理学家对这问题做了无数的实验,所得的结论是以同样时间去做同样工作,有休息的比没有休息的效率大得多。
比如说,一长页的算学加法习题,继续不断地去做要费两点钟,如果先做五十分钟,继以二十分钟的休息,再做五十分钟,也还可以做完,时间上无损失而错误却较少。西方新式工厂大半都已应用这个原则去调节工作和休息的时间,结果工人的工作时间虽然少了,雇主的出品质量反而增加了。一般人以为休息是浪费时间,其实不休息的工作才真是浪费时间。
要颠覆一种观念,就要拿出充足的例证。无论是为眼前还是为长远,都不能忽视休息的意义。
此外还有精力的损耗更不经济。拿国人与西方人相比,可工作的年龄至少有二十年的差别,我们到五六十岁就衰老无能为力,他们那时还正年富力强,事业刚开始,这分别有多大!
休息不仅为工作蓄力,而且有时工作必须在休息中酝酿成熟。
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赉研究数学上的难题,苦思不得其解,后来跑到街上闲逛,原来费尽气力不能解决的难题却于无意中就轻轻易易地解决了。据心理学家的解释,有意识作用的工作须得退到潜意识中酝酿一阵,才得着土生根。
通常我们在放下一件工作之后,表面上似在休息,而实际上潜意识中那件工作还在进行。詹姆斯有“夏天学溜冰,冬天学泅水”的比喻,溜冰本来是前冬练习的,今夏无冰可溜,自然就想不到溜冰,算是在休息,但是溜冰的筋肉技巧却恰在此时凝固起来。
良好的肌肉记忆,需要经常的刺激,而不是持续不断的刺激。那样只会让人受伤。
泅水也是如此,一切学习都如此。比如我们学写字,用功甚勤,进步总是显得很慢,有时甚至越写越坏。但是如果停下一些时候再写,就猛然觉得字有进步。进步之后又停顿,停顿之后又进步,如此辗转多次,字才易写得好。习字需要停顿,也是因为要有时间让筋肉技巧在潜意识中酝酿凝固。习字如此,习其他技术也是如此。休息的工夫并不是白费的,它的成就往往比工作的成就更重要。
《佛说四十二章经》里有一段故事,戒人为学不宜操之过急,说得很好:
沙门夜诵迦叶佛教遗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
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
对曰:“爱弹琴。”
佛言:“弦缓如何?”
对曰:“不鸣矣。”
“弦急如何?”
对曰:“声绝矣。”
“急缓得中如何?”
对曰:“诸音普矣。”
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
乐理之中,本身就包含着诸多生活的哲理,我们还可以做更多的发散思考。
我国先儒如程朱诸子教人为学,亦常力戒急迫,主张“优游涵泳”。这四字含有妙理,它所指的功夫是猛火煎后的慢火煨,紧张工作后的潜意识的酝酿。要“优游涵泳”,非有充分休息不可。
大抵治学和治事,第一件要事是清明在躬,从容而灵活,常做得自家的主宰,提得起也放得下。急迫躁进最易误事。我有时写字或作文,在意兴不佳或微感倦怠时,手不应心,心里愈想好,而写出来的愈坏,在此时仍不肯丢下,带着几分气忿的念头勉强写下去,写成要不得就扯去,扯去重写仍是要不得,于是愈写愈烦躁,愈烦躁也就写得愈不像样。
如果情绪可以影响行为,那就得思考如何控制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控制。
假如再发现神志不旺时立即丢开,在乡下散步,吸一口新鲜空气,看看蓝天绿水,陡然间心旷神怡,回头来再伏案做事,便觉精神百倍,本来做得很艰苦而不能成功的事,现在做起来却有手挥目送之乐,轻轻易易就做成了。不但作文写字如此,要想任何事做得好,做时必须精神饱满,工作成为乐事。一有倦怠或烦躁的意思,最好就把它搁下休息一会儿,让精神恢复后再来。
人须有生趣才能有生机。生趣是在生活中所领略得的快乐,生机是生活发扬所需要的力量。诸葛武侯所谓“宁静以致远”就包含生趣和生机两个要素在内,宁静才能有丰富的生趣和生机,而没有充分休息做优游涵泳的功夫的人们绝难宁静。世间有许多过于辛苦的人,满身是尘劳,满腔是杂念,时时刻刻都为环境的需要所驱遣,如机械一般流转不息,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宰,呆板枯燥,没有一点生人之趣。这种人是环境压迫的牺牲者,没有力量抬起头来驾驭环境或征服环境,在事业和学问上都难有真正的大成就。
生趣和生机都不能在一成不变的辛劳中获得,都是需要节奏和变化的。内心的宁静,是一种极宝贵的能量。
很多人觉得,失败是因为某一步没走好,只要避免那一个小小的失误,失败就可以避免。这不失为一种短暂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但冷静下来看,恐怕所有的失败都不会如此简单。许多好的习惯没有养成,时间没有有效利用,只是空耗,都是导致失败的因素。可失败后的不甘心,常常会让人抛弃理性,只觉得自己花了那么多时间、付出了那么多,为何结果如此不如人意,到底是上天不公还是别人没有眼光?或许,读完朱光潜先生的这篇文章,你能得到一些启发。
我们不难发现,朱先生用的都是最普通的写作技巧,打比方、举例、对比,也并没有多少高深的词句。而是用最好懂的话语,来讲一个很多人都容易忽视的道理。立意的新颖,思路的清晰,正应了庄子所说的“语之所贵者,意也”。我们所追求的有价值的文章,一定是将思考摆在首位的,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意在笔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