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林其人其书
2019-06-15徐岳
◎文/徐岳
近闻,读过《金秋》者说:这杂志办得好,好在一个“杂”字。杂在内容多样,编排多样,惹他爱看。我说,你算说对了!杂志姓什么?我向来爱说,“杂志姓杂。”《金秋》能杂,且杂到读者心上,和总编李泉林分不开。因为李泉林这人就是个杂家。
要问他有多杂?堪称“杂货铺子”。
他写过小说,写过报告文学,写过散文,写过诗歌,还写过戏曲评论。也许你会摇头,说许多爬格子的人都爬过这几大块,算不得什么。不过,我还要说,小说、散文要爬到电台上去,把无声变成有声;戏曲评论要爬到电台上去,变成电台上的《老李说戏》栏目;写诗,要像“老婆进馆子——样样数数”,诗词歌赋一齐上……对此,许多爬格子的人,恐怕只是望而却步,李泉林却把这一切都打拼成了现实。
他就这性格。小时家境贫寒,父母没给他留下什么金钱,却留下了吃苦耐劳精神。《金秋》属各行各业退休老人的核心读品,就要把它的触角伸进五花八门。难啊!为此,他吃得苦,舍得一身力气。刊物的性格,就是总编的性格嘛。有人问,听说他特好书法,那么写起字来也是五花八门吗?要我说,他的书艺亦然。书法是用线条表达的,笔者的欢快、郁闷、为人、梦想,都融进线条里了,故字与字不同,帖与帖相异。它们和人一样,都有自己的个性。于是凡李泉林能找到的字帖,他都临了。但他又不是死临池。一种帖在他的眼里、心里,就是一个可尊敬的老师。他每每一边临,一边与老师对着话,讨着教,摸索到了艺术美。这十五六年来,他从未间断过。他:练手、练眼、练心,以求化古生新。这样坚持不懈,天长日久,对字的理念,有了新的感觉。掌握了汉字的特点和丰富的结体变化,又能融会吸取众家之长于腕下。灵魂的自由,带来了笔下的自由。尤其是他近多年来,更喜欢把章草、隶书和汉简三者综合一起练。终得下笔有源,一字可以多写,一字能显多姿,姿致变化皆美。综观他今日条幅中堂,通篇无臆度生造,无不遵循章草法则和规律。故读他的书艺,总会感到整篇之和谐,气脉之连贯,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亮出了他特有的韵味。
古朴厚重的章草,两千年来,深受书家的青睐。古代写今草的大家,大都会写章草,王羲之、赵孟頫、祝允明等就是卓越的代表。西安书坛写章草者,一直与日俱增。李泉林的章草就是引人关注的一个。
他的书法落款,为何不落长安,而落“金秋”,绝非季节之故,实乃是与《金秋》杂志之缘。据知情者细说,并非全因他是《金秋》总编,还因他是创刊人之一,有一种“血缘之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