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中的认同策略研究
2019-06-14王杨慧
王杨慧
摘要:本文以西方当代修辞学家肯尼思·伯克的认同理论为框架,并基于该理论新的发展成果,分析了《奇葩说5》冠军陈铭的辩论陈词,梳理和考察了其中认同策略的体现和应用,以探究认同策略的使用在辩论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肯尼思·伯克;认同理论;辩论;奇葩说5
一、引言
辩论类电视节目多围绕有争议的话题展开,采用针锋相对、激烈交锋的论辩方式。以往此类节目给人的印象多严肃且专业性较强,而《奇葩说》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这类节目的刻板印象,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喜爱,该节目于2014年首次推出,两个月内点击量破亿,一跃成为当年最受关注的网络综艺节目,引发广泛关注。
《奇葩说》中辩手行业差距大,有职业辩手、学生、教师、音乐人、舞者、企业老板、农民等,不同的职业背景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辩题多与青年人的生活、情感、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因此该节目的受众多为年轻群体。现场100位观众拥有投票权,辩论双方的原始票数是50:50,最终的输赢由跑票数量来决定。一定程度上,观众的投票行为多由辩手言论引发的共鸣所触发,这种共鸣本质上就是言者与听者之间的认同实现。
近年来,伯克的认同理论相关的应用型研究不断出现。严瑜(2013)基于新修辞学理论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认同构建,吴敏姝(2014)基于新修辞认同理论视角解读了奥巴马竞选网站的修辞,陈莉红(2016)基于伯克认同理论研究了品牌的命名,邢春燕、高丽萍(2017)在伯克认同理论视角下分析了央视春晚小品中的修辞,但是辩论中认同策略的考察和探究相对较少。本文则以辩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与伯克认同理论的结合。
二、伯克的认同理论
古典修辞学认为修辞的功能是“劝说”,而以伯克为代表的现代修辞学则将“认同”看作修辞活动的本质和标志。修辞以语言为符号诱发人们的合作,而言者需通过语言实现与听者之间的认同。
内容认同和形式认同是伯克认同观的两大认同实现方式。内容认同包括同情认同、对立认同和模糊认同。同情认同指在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相同或相似,强调言者与听者之间共同的体验和感受。对立认同指言者与听者在某方面是对立的,但因当下拥有共同的敌人而站到统一战线上。模糊认同指言者使用包括听众在内的词语或手段,如“我们”“大家”等,使听众无意识或潜意识地认同言者,也可以指说话者使用听话人所欣赏的形象、姿势、声调等非语言或副语言手段来获得。形式认同包括规约形式、重复形式和递进形式。规约形式指在遇到一部作品前对其文类形式的期待,如散文、诗歌、小说、演讲、学术论文等各自的常规文风,也可指某一文类的局部性标志特征,该标志特征为常受观众期待的形式。重复形式指用不同的形式重复呈现或表达某一观点或感受。递进形式则为引导受众期待或接受某一结局或事态发展的形式,通常体现为从大小前提到结论的三段论递进形式或从量变到质变的质量递进形式。
同时伯克的认同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袁影、蒋严(2013)基于香港新任特首梁振英参选演说,探讨了叙事的认同功能。袁影(2015)和袁影、朱琳(2015)考察了辞格认同方式,论证了对照格和层递格的认同功能,支持和丰富了伯克的认同实现手段。
三、《奇葩说》中的认同策略
作为“老奇葩”的陈铭在《奇葩说5》中表现精彩、进步惊人,比赛过程中已然得到导师和观众的高度肯定,所参与到的辩论也常常因其个性的表达、新奇且直击人心的观点频频出现在微博热搜榜,最终摘得《奇葩说5》的桂冠在很多人看来也是实至名归。本文对他的辩论陈词进行转录和梳理,考察其中认同策略的使用及其作用。《奇葩说5》共24期,陈铭参与辩论的有9期,涉及10个辩题,本文选取其中5个辩题的陈词作为语料:《键盘侠到底是不是侠?》《情侣吵架到底是谁错谁道歉还是男生先道歉?》《爸爸/妈妈要跟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再婚,我该不该阻挠?》《奇葩星球新技术可以让全人类大脑一秒知识共享,你支持吗?》《伴侣用心送的礼物特别丑,要不要告诉Ta?》。通过对文本的梳理和考察发现,5个辩题陈词中叙事认同手段使用最多,同情认同、对照认同和模糊认同的使用也较为普遍。
“叙事”是由叙述者向受叙者传达一个或多个真实或虚构事件的表述,叙事形式除典型的叙事作品,如小说、神话等,还以元素的形式穿插于非叙事的语篇中,以便阐明观点、诱导受众(袁影、蒋严,2013)。5个辩题的陈词中叙事认同策略的运用达十多处,限于篇幅此处仅选两处作为例证。
1)给大家讲个故事:肖骁教会我的那些事儿。在他10岁那一年,父亲去世了,12岁那年,妈妈带回来一个伯伯,正巧就是他不喜欢的那个类型。12岁是叛逆期最巅峰时期的少年,可以想见,他用了一切你能想到或是想象不到阻挠的方式去实现了,比如……但他今年28岁了,聊天的时候会回头问他:你怎么看待12岁时的行为?……《爸爸/妈妈要跟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再婚,我该不该阻挠?》
2)我跟我老婆谈恋爱时的第一个生日,她给我送了一份生日礼物……最后她把贴好的这张纸整个地印出来,印出来一份伪版的《晨明日报》。这是新闻人的浪漫,就是很绝望的浪漫,但是我觉得很用心。《伴侣用心送的礼物特别丑,要不要告诉Ta?》
故事1)和故事2)涉及的两个辩题,陈铭都选择了通篇叙事的方式,1)讲述了一位28岁的年轻人对自己在12岁极力阻挠母亲再婚行为的反思,从最初的不理解到现在的大力支持,行为变化的原因就是慢慢成熟的自己逐步理解单亲父母生活的不易,以唤起听众对单身父母的同情和理解,從而达到与言者观点一致。2)借助叙事来阐明美丑不重要,礼物背后的用心与付出才重要这一观点。故事2)涉及的辩题陈词中,贯穿了两段故事申明的是同一个道理,也是重复形式认同的体现。听众听的是别人的故事,但不自觉地会把自己置身于所听故事营造的环境和氛围当中,相对应的情感和体验得以调动,诱发同情认同。
同情认同以强调与听者之间的共同情感、共同体验和共同利益而达到对言者的认同。
3)键盘侠当中是有一点金字塔尖的部分,他们有理性的分析,正义的力量和虽然人微言轻但是持续不断的推动给社会带来了积极地变化。那我们也是不是要承认在键盘侠这个大群体当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他们在网上可能没有那么理性。《键盘侠是不是侠?》
4)女儿问爸爸在幼儿园跟男同学发生了争执,我应该怎么跟她讲?……作为最爱她的父亲,我一定会跟她说谁错谁道歉,这才是对她未来人生漫长旅途更有利的选择。《情侣吵架到底是谁错谁道歉还是男生先道歉?》
例证3)的陈述先是肯定键盘侠中间确实存在理性的一部分,随后指出偏激、情绪化的那一大部分人群,这些人经常在不清楚事情原委的情况下误导舆论风向,使用网络暴力危害他人和社会。这是当今网络世界中人们的共同感受。例证4)其实是通过语言为听众创造了一个可以与言者拥有共同体验的场景,在这个场景里所有人的角色都是父亲,此时作为父亲的你会选择让她“坚持男生先道歉”还是“谁错谁道歉”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对照辞格多用来比较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强调事物差异的对比,结构上多成对出现。
5)侠的核心是勇,键盘侠的核心是怯。一明一暗,一勇一怯。侠为义,而键盘侠多是为了爽。《键盘侠是不是侠?》
6)一个年轻的男人出来之后会第一时间认错:对不起,我把鞋摆错了,我给你放好。……一个成熟的男人面对刚才这种情况会‘啪把鞋踢开,不要管它,老婆,今天谁又惹你生气了,告诉我。《情侣吵架到底是谁错谁道歉还是男生先道歉?》
7)青年人選择开始一段婚姻往往是因为我爱他,我要跟他厮守终身,我决定一辈子都携手前行。中年不是或者不全是、不只是。《爸爸/妈妈要跟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再婚,我该不该阻挠?》
这几个例子属典型的对照辞格认同,例证5)通过结构上对照,形成“侠”与“键盘侠”之间鲜明的对比,对照格的使用为“侠”的豪气与勇敢着墨添色,也更突出“键盘侠”的窘气和懦弱。例证6)对比的是面对女友/妻子生气的状况,年轻男孩和成熟男人所采取的不同处理方式,年轻男孩或许是为息事宁人免去一场不必要的争吵而选择道歉,选择道歉则牺牲了两个人的表达权利,男生没有为自己辩护,女生没有吐露遇到的问题。成熟男人多会选择究其生气的原因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两种选择一经对比显露出优则更优的效果。例证7)对比了青年和中老年对待婚姻的态度,对照格式首先让听众意识到两大人群在婚姻态度上会有差异,进而引出青年人不要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试图阻碍中老年人对婚姻的选择,而是要看到他们选择背后的苦衷。
模糊认同一般在潜意识或无意识状态下实现和完成的,通过言语或副语言手段将听众与言者连同在一起的认同实现方式。“我们”一词的使用可以拉近言者与听者的距离,表明这个问题不是言者“我”一个人在自说自话,而是言者与听者共同构成的“我们”共同思考的结果,促成两者观点的一致而引发共鸣,如:很多时候我们经常在想,在互联网的舆论中,自由非常重要。“我们”的使用把同为互联网使用者的听众连在一起都思考过网络世界自由的重要性,那就应该也考虑过自律的必要性。我们往往会以我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去类比中年和老年对待婚姻的态度。这句话说完可以带动在场的观众去思考自己对待婚姻的态度和中老年异同,这种思考活动的出现表明模糊认同策略的奏效。
四、结语
本文通过文本梳理和考察发现《奇葩说5》冠军陈铭在认同实现策略的使用上很丰富:内容认同中的同情认同、模糊认同,对照辞格认同以及叙事认同。根据陈铭发言后的跑票数量来看,辩论中认同策略的运用是成功的。5个辩题陈词结束后的跑票数量分别是:+29,+15,+27,+51,+44。不同策略的使用对于认同实现来说很关键,而言者的受众意识则可为策略使用和调整提供前提,也是言者不可忽略的部分。言者心中要有观众,之后才能论及其言语是否会在观众心中诱发合作、产生认同。100位拥有投票权的现场观众是《奇葩说》的一大创新点,体现出对受众主体地位的尊重。受众意识在陈铭的辩论中也有体现。《奇葩星球新技术可以让全人类大脑一秒知识共享,你支持吗?》一题乍一听好像与普通人生活无关,但通过贴近人们日常生活事例的列举,拉近了受众与辩题之间的距离,基于此认同策略产生的效果才会逐步显露。认同策略和受众意识是《奇葩说》辩手应掌握的两大关键点,同时在专业性的辩论中,受众意识和认同策略的结合也是辩手们成功的关键,只不过此时的受众为专业级辩友和评委老师这一特定群体。
参考文献:
[1]陈莉红.基于伯克认同理论的品牌命名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6,21(6).
[2]吴敏姝.新修辞认同理论视角下奥巴马竞选网站的修辞解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7).
[3]邢春燕,高丽萍.伯克“同一理论”视角下的央视春晚小品修辞分析[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2017(4).
[4]严瑜.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认同构建——基于伯克新修辞理论的研究[J].新闻大学,2013(3).
[5]袁影.肯尼思·伯克的辞格认同观探研——层递格的认同功能考察[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63(1).
[6]袁影,蒋严.论叙事的“认同”修辞功能——香港新任特首梁振英参选演说分析[J].当代修辞学,2013,176(2).
[7]袁影,朱琳.对照格何以具有认同功能?——从肯尼士·伯克的辞格认同观谈起[J].国文天地,201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