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土归流期间汉文化对雅江县语言的影响
2019-06-14李春梅
李春梅
摘要:西康改土归流期间大量的外地汉人迁入到雅江县进行摆渡、屯垦等工作,长时间与当地的老百姓相处后有的与当地妇女通婚后并长期定居于此,由于两种不同文化的接触对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其中语言方面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本为围绕对语言的影响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改土归流期间;汉文化;雅江县;文化变化
雅江县属甘孜藏族自治州十八县之一,曾以河口县为名。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划出明正土司所属雅砻江以东各土百户地和理化崇西土司,于中渡(今雅江)设河口县。(1)民国三年(1914年)设川边特别行政区,归川督节制。废府、制州,设川边道,河口县更名为雅江县。(2)地处川藏要道与雅砻江天险交口的中渡河口是自川入藏的咽喉,曾是雅砻江重要渡口之一,有史以来,来往于川藏的人都必须路过此地,因此,雅江县其实在清光绪改土归流之前就有外地汉人入住该地,有史可查最早进入该地区的汉族人可以上溯到两百年以前。公元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岳钟琪西征,于雅砻江上设渡口(称中渡),创设木船,从雅州(今雅安)招募汉族水手20名,在此当差。后来政府有待水手,命其子孙永操此业,永居于此。(3)这些可谓是最早进入并定居在雅江县的汉民。后又从内地征集了大量船夫经营渡口,汉地船夫驻河口经营渡口一直延续的清末。到清末时,雅江县沿进藏大道一路,有许多汉族居住。据《民国二十五年雅江县政府报告》统计,“本县设治(1904年)共有汉人乔居者四百三十余户,计算公约汉族1720余人”,大多都是來自雅州、陕西武功和陕西径阳地区的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赵尔丰在康区实行改土归流期间,从内地迁来汉族,招收大量中户农民,协助流官安置移民屯垦,其中调有一批水手定居在河口雅砻江边,从事对往来官吏和部队及军需物资等的摆渡,按月发给工饷。改土归流以后汉藏商贸交往频繁,汉商和开采黄金的汉民来往河口人数增多,当时有的汉族就在城区及八角楼一带与藏族通婚定居下来,渐渐增加了当地的人口户数。据资料记载,1964年在甘孜州各县第二次人口普查时雅江县共有汉族人口2669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汉族人口有4214人;(4)汉族人口主要集中于城镇和公路沿线。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朝中央政府对西康地区实施几年的改土归流,长达数百年的土司制度逐渐结束。改土归流期间以及前后外地的汉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对河口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文化影响有些是潜移默化的,有些是强制性的。它对雅江县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受到影响最显著的是语言层面,本文重点围绕汉文化对雅江县语言方面的影响谈点个人的认识。
自汉人进入雅江县后受到影响最显著的是语言方面。据专家学者调查发现,目前在甘孜州而言雅江县是使用语言种类较多的地区之一,主要有藏语康方言、藏语安多方言、木雅语、扎巴话、却域话、四川方言和倒话等,其中“倒话”就是历史上中原文化深入藏区相互交流接触后形成的一种特殊语言,而且只有在雅江县部分地区的才使用,也就是本文中重点要谈的部分。它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布于雅江县的河口镇、八角楼乡和呷拉乡三乡镇的八个村寨。因为这几个地段离县城较近,过去外地来的汉人也多半定居在这个几个地区。像木雅语和扎巴话等除了雅江县外甘孜州其它县的部分地区也有人使用,这些语言也是在改土归流期间由于工作需要,不同的县城的老百姓相互来往后受到的产生影响。
据了解,内地的汉人还没到雅江县前,该地区还没有这么多种语言,后由于改土归流等原因,内地的汉人来到该县或与当地的藏族通婚,或在当地工作并长期定居下来,两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语言长期接触后渐渐的相互受到了影响,后来形成了一种“倒话”的语言。意西微萨.阿错教授在《倒话研究》中谈到,“将倒话作为母语使用的居民,从血缘上讲有着藏汉两个民族的血缘成分。倒话的基本词汇主要来自汉语,句法上则与藏语有着高度的同构关系;倒话在语音结构上和汉语高度对应,在语音要素格局上则又与藏语基本一致;……倒话在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等等整个语言系统的方方面面,都表现为来自藏、汉两种语言系统异质成分的全面的、有机有序的整合;倒话是一种混合语,是一种藏语—汉语混合语。”他对倒话的特点做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也充分体现出了倒话就是当地的藏族和外来汉人经过长期接触后形成的一种历史产物,是藏语和汉语长久接触后两种不同语言的系统深深地交织在一起,水乳交融形成了一个新的生动有机的充满活动的新系统;两种不同语言成分在新的系统中的分布又表现出显著的有序指向,如词汇中除了个别藏语词汇外都倾向于汉语,语法结构和藏语一致。从倒话的语言层面窥见到,改土归流前后汉语对藏语受到的影响是很显著的,而且受到影响后形成了第三种完全不属于藏汉两种语言的新的语言,一种新型的混合语。
有史以来,藏汉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文化的影响是相互的,是潜移默化的。外地汉人的迁入和汉文化的影响,使雅江县的藏汉民族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的。
注释:
甘孜州文史资料,第十六 辑,中国人民这种协商会议,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员会编125页。
甘孜州文史资料,第十六 辑,中国人民这种协商会议,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员会编126页。
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志,康定民族师专编写组 编撰,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北京,197页
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志,康定民族师专编写组 编撰,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北京,191页
参考文献:
[1]甘孜州文史资料,第十六辑,中国人民这种协商会议.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员会编.
[2]雅江县志.巴蜀书社出版社发行,2000年7月.
[3]冯友志:《西康史拾遗》(未定稿,上卷).
[4]民国川边游踪之(西康札记),任乃强.中国藏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