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中世纪骑士文学看骑士精神
2019-06-14赵伯璇
赵伯璇
摘要:作为欧洲的一种独特精神文化,骑士精神借助骑士文学表达出蕴含于其中的优秀品质并对欧洲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产生影响。这种具有西方民族文化精神和性格特征的文学形式是欧洲社会制度与文化的产物。本文试图分析德国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产生背景,介绍骑士文学的三个主要体裁,即:英雄史诗、骑士爱情诗和宫廷史诗并探究骑士精神的内涵。
关键词:德国中世纪;骑士文学;骑士精神
一、德国骑士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从4世纪末开始,日耳曼民族由于匈奴人的入侵开始了向西南方向的大迁徙。476年西罗马灭亡,日耳曼民族的各部落建立了许多国家,国家推行基督教化并逐步完成了封建化[1]。随着封建采邑制和骑士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由教皇教会发动的历时近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促使骑士阶层不断壮大,骑士文学也应运而生。骑士阶层在封建主争夺权力的征战中发挥着极大作用,他们具有强大的战斗力不仅体现在政治和军事上,与此同时,这种影响力也表现在文化层面上。在战争后的和平时期,生活方式和节奏的改变使得骑士们有机会和时间来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这使得他们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当中。骑士阶层在继承古日耳曼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也吸收了基督教和其他民族的文化。欧洲骑士制度源于中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后逐渐推行到欧洲各国。在斯陶芬王朝,以骑士风为特征的世俗文学空前繁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德国文学史上人们甚至把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斯陶芬古典主义[2]。
二、德国骑士文学的体裁
德国骑士文学作品主要受到法国诗的影响,主题多为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圣杯骑士和特里斯坦等[3]。德国骑士文学主要可分为三类:英雄史诗、骑士爱情诗和宫廷史诗。
(一)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的题材大多取自民族大迁徙时代的英雄传说[4],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尼伯龙根之歌》(Nibelungenlied)。此史诗作者未知,篇章结构大,整部作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西格弗里德之死》,第二部分为《克里姆希尔德的复仇》。整部作品的主要人物就是西格弗里德和克里姆希尔德。西格弗里德英勇善战,凭借自己的能力征服了尼龙根族,收获了尼伯龙根宝物。最后却死于小人暗害。克里姆希尔德为了报杀夫夺宝之仇远嫁匈奴,却因为贪恋宝物杀死了亲哥哥,最后自己也丢了性命。《尼伯龙根之歌》虽取材于神话并以民族大迁徙为时代背景,但却反映了12世纪日耳曼人的社会现实,也就是初步形成并日漸巩固的封建社会。在封建制度确立的时代,等级制度极为森严。《尼伯龙根之歌》是中世纪为数不多的以悲剧结尾的三部作品之一,该诗的悲剧导火索正是因等级观念引起的纠纷。史诗揭示了在封建制度下亲属关系隶属于财产的观念。在当时的社会,占有财产比仁义忠诚更具有现实价值,在巨大的财富面前任何忠诚都变得不再重要[5]。
在中世纪世俗文学中,最能体现骑士气质的就是宫廷诗和骑士爱情诗了。
(二)宫廷史诗
宫廷史诗是一种叙事诗体,其内容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6]。骑士史诗的两大主题即是骑士的冒险和爱情。最典型的代表作品是哈特曼·封·奥尔(Hartmann von Aue)的《埃雷克》(Erec)和《伊万》(Iwein)。作者本身就出身于骑士家庭,本人也是骑士,在施瓦本一个贵族家中当过总管,是德国中古文学宫廷史诗的主要代表之一。这两部骑士史诗均以圆桌骑士的冒险和爱情为主要内容,取材于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的主题,描写一个骑士经过“爱情”和“冒险”的反复考验,最终走上正路的故事。在《伊万》中,主人公甚至在忽视家庭遭到了妻子的埋怨后,因勇敢冒险为宫廷做出贡献受到表彰而最终获得了妻子的原谅。从中我们能看出,这两部文学作品均强调骑士的首要任务就是冒险,因为冒险是当时衡量骑士的主要标准之一,只有经历冒险后获得了爱情与荣誉,才能被称为“高尚的骑士”,也正是我们所说的“完美的人”。
正如德国文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所指出的“真正用来巩固流行思想体系的文学形式正是中世纪的宫廷传奇。”[7]宫廷史诗的演绎也一直伴随着封建系统的变化。君主将他的骑士战队派出冒险,这本身就是在对宫廷价值的证明。分分合合、离异与重归不断体现着高贵的骑士精神。尽管骑士们暂时离开了皇宫贵族,他们却依然坚守着宫廷的价值体系,使得君主的统治不受社会变革的袭扰。
(三)骑士爱情诗
骑士文学作为世俗文学的主要代表,另一大主题就是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而骑士爱情诗则是表达这一世俗情感的最直接体裁。这类抒情诗的内容与主题大致相同:宫廷骑士对贵族已婚女性产生强烈的爱慕,将她们视为一切美和德行的化身。这种爱慕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往往是女主人品德高尚,不为所动,能抵御情感的诱惑。而骑士对于女主人的爱慕并不以婚姻为目的,更多的则是崇拜。
恩格斯在他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有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论述:“中世纪是从具有性爱萌芽的古代世界停止时候开始的,即是从通奸开始的。我们已经叙述过那创造了破晓歌的骑士爱。从这种力图破坏婚姻的爱情到那应该成为婚姻的爱情,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程,而这段路程骑士们是永远走不到头的。”[8]
从文学史角度看骑士抒情诗仍有某些积极的意义:反映了女性地位的提高。在这一时期的宫廷中,对女性的尊重甚至放大到了对女性的崇拜[9],甚至在骑士风盛行的12—13世纪,流传着“连上帝都是女性”的说法。此外,骑士爱情观念中也有柏拉图式的理想化精神追求:中世纪是宗教禁欲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骑士爱情观尽管与基督教观念有冲突,但还不可能完全超越时代,骑士文学所描述的情感大多属于内心的渴望和精神的向往。因此在此类文学作品中潜在着一种自我解放意识,因为骑士爱上的大都是已婚的女贵族,骑士对世俗生活的追求恰恰表达了对教会禁欲主义的反抗[10]。随着封建教会制度的衰落,骑士精神也发生了变化。当人们的生活逐渐走向和平,骑士性格中战争和冒险的一面也就不太常见了。相反,骑士精神则融入了更多的贵族文化,即向绅士转变。而骑士精神的品质主要体现为对女性的尊重,从古代野蛮的婚姻制度过渡到现代西方文明的婚姻制度,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骑士精神的内涵
骑士精神对欧洲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欧洲的一种独特精神文化现象,骑士精神体现了欧洲封建时代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和行动规范。作为欧洲公元8世纪下半叶的一个特殊封建阶层,他们经常要完成替大封建领主出征的任务,作为鼓励,他们也会从领主那里接受封赏[11]。虽然骑士称号起初只是一些下层受封的武士,但这份荣誉逐渐也在经济上有所体现,骑士地位也逐渐得到提高。后来,只有经过礼仪训练和军事训练的封建主子弟才可受封为骑士。随着战事的减少,这些经过礼仪训练和军事训练后的骑士转向追求宫廷式的风雅生活,因而形成了骑士精神[12]。骑士精神也就随之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道德规范,当然,骑士精神也可被看作一种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
另一方面,从其渊源看,骑士精神同时积淀着西欧民族远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积极因素。他们英勇无畏、勇于牺牲、忠诚、服从,这无不体现西方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性格特征。因而人们常用这样几个词来概括骑士精神,即:忠主、护教、行侠。骑士文学中的骑士形象往往会表现出武士的忠诚、对基督徒的虔诚以及对贵妇人的崇拜和保护。
当然,对女性的尊重和崇拜也正是导致后期中世纪骑士们不幸的原因之一,他们只能日夜守护着这份可望而不可即、抑或是根本没有结果的爱情。更可悲的是,随着斯陶芬王朝的结束,骑士制度开始崩溃。军事化的武装力量逐渐取代了骑士,政治地位的下降和经济上的贫困使往日属于贵族的骑士日益农民化和市民化,其中许多沦落为强盗。盖特纳的《赫尔姆布列希特》(Helmbrecht)便是代表作之一,展现了骑士精神的没落、农民阶级的突起和社会的变化。骑士没有了往日的风采也意味着骑士文学即将走向终点,文学从某种层面上更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的变迁。
总的看来,宗教、战争和爱情是德国骑士文学的三大主要元素,同时也体现了德国骑士精神。这样的优秀品质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已融入到了德国的民族精神中,时刻指导着世代德国人的行为准则和认知方式,这也是我们进一步理解德国民族品格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对德国中世纪骑士文学及骑士精神的解读,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德国中世纪文学的发展进程及其对现代社会产生的长远影响。德国中世纪骑士精神深深影响了德意志民族,对德国骑士文学的解读可以帮助后世更好的理解現代德国社会的发展特点及德国人身上的品质。
参考文献:
[1]亨利希·海涅.论浪漫派[M].张玉书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10.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收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3-74.
[3]钱春绮译.尼伯龙根之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225.
[4]朱伟奇.中世纪骑士精神[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5]倪世光.中世纪骑士——铁血浪漫[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90-194.
[6]阚天下.骑士的崛起——中世纪的欧洲[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39-40,56-63.
[7]倪世光.中世纪骑士制度探究[M].商务印书馆,2007:211-237,249-280.
[8]林笳.德国中世纪骑士文学[J].广州大学学报,2001(3).
[9]于博,孙闻.德国中世纪骑士文学及骑士精神分析[J].高教学刊,2016(9).
[10]沃尔夫冈·伊瑟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M].金元浦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94.
[11]理查德·巴柏.骑士和骑士精神[M].哈琅·克劳封出版社,1992.
[12]胡淑莉.从民族融合看骑士文学[J].长春大学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