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媒体融合初探

2019-06-14陈默陈丽芳赵伟宏

出版广角 2019年9期
关键词:厨房中央媒介

陈默 陈丽芳 赵伟宏

【摘要】 随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成为当下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不断变化的媒介环境为传媒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传媒人才的标准随之变化。基于传统媒介背景构建的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体系,在新媒介环境下面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适配性的问题。高校媒体引入“中央厨房”模式,可解决当下其在内容、机制、环境和资源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优化并完善高校传媒实践育人平台以及传媒人才培养体系。

【关  键  词】中央厨房;媒体融合;校园媒体;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陈默,华北科技学院团委;陈丽芳,华北科技学院新闻系;赵伟宏,华北科技学院新闻系。

【中图分类号】G2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9.022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肯定了媒体融合发展对提升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的重要作用[1],媒介融合已成为媒介发展的主流趋势。一方面,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媒体融合趋势越发明显;另一方面,技术驱动下网络社会崛起,媒介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剧烈变革下的传媒行业需要具备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的新型媒体人。

近年来,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央媒体和各地媒体以打造媒体“中央厨房”为重点,推动了媒体领域的理念创新和实践突破[1],也为高校媒体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实践依据。将“中央厨房”模式运用到高校媒体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有助于解决当下高校媒体在内容、机制、环境和资源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完善高校传媒实践育人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引进社会媒体机构运作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学习和适应社会媒体多样化的生态环境,高校能够培养出更高质量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而实现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因此,探索和研究基于“中央厨房”模式的高校媒体融合势在必行。

一、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必要性

基于传统媒介背景构建的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体系,在新的媒介时代面临巨大的挑战。媒介融合语境下,传媒人才也被要求具有较强融合性特点,表现为专业技能的融合和岗位间的结合与融通。

传媒行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媒介素养要求提高,具备全媒体思维、媒介融合技能、新媒体素养的人才受到行业欢迎[2]。但人才具有融合性特点不代表其需要掌握所有媒介技能,传媒领域的工作始终是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因此,在新的媒介形势下,高校传媒人才“并不主要是全能记者,而是能够熟练掌握一两门报道技术,同时熟悉其他报道手段,具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媒介融合意识的新闻人才”[3]。

当下,高校在传媒人才培养方面,虽已注意到媒介融合的趋势,但传统思维的惯性很大,各专业间的壁垒很难被打破,部分高校的传媒教育还没有走出以采、写、编、评为核心业务的“小新闻”框架,对毕业生的“泛媒体”就业趋势还未足够重视,针对融合语境的培养目标还不够具体[2]。

由于传媒类学科具有较强实践属性,高校在培养现代化传媒人才的过程中需要以实践为导向进行教学工作。要将知识理论高效转化为实践技能,就需要一个涉足真实产业环境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孵化创意、打磨作品和职场演练的有效环境[4]。高校媒体作为大多数学生最容易接触到的,具有完整运行机制和组织架构的媒体平台,在为传媒人才提供实践环境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二、高校媒体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及原因

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多数高校媒体与时俱进,试图在新媒介环境下进行升级。但由于高校自身特点及资源限制,高校媒体在转型升级及融合过程中尚有诸多问题,高校媒体与真实传媒业环境差距较大,难以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共享平台缺乏,资源难以被高效利用

高校媒体通常由学校宣传部、学工处和团委等不同部门分管,团队间界限较为分明,各媒体组织相对独立,几乎都有一套各自的信息采集、稿件编辑和发布系统。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和策划,校内受众数量和新闻资源也非常有限,高校媒体如果不汇集资源,进行统一的议题设置,统一发声,则会出现大量同质化内容。一方面,伴随着网络技术成长的当代大学生,已由传统的读者转变为用户,他们对校园文化、主流思想的传播有了更加分众化、差异化和精细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一条新闻线索经多个媒体平台采集,将造成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媒介融合时代,高校媒体亟须一个统一的平台,以收集媒体人员采集的各种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料和历史数据,整合和优化相关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融合机制不够完善,媒体融合效率低

大部分高校虽已注意到媒介融合的趋势,但在媒体的融合上还比较生硬。许多高校名义上建立了校园“全媒体中心”“融媒体中心”“媒体联盟”等,实际上对各部门具体如何合作并沒有明确规定,没有实质性的任务分工和整体运作的计划方案,无法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

统一的工作空间和场地是《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一大特色,但就高校来说,各个媒体组织分散在各学院或各学生组织中,成员大多数为学生,工作队伍流动性强,工作时间弹性大,投入大量资源构建统一的工作空间既不可行,也无必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完善的运行机制和合理的工作制度,媒介融合就会很困难。

3.模式较为落后,与社会需求脱节

当下,校园媒体中普遍存在以下两种人员分工模式:一是根据工作环节或产品结构进行部门分工,各部门各司其职,但缺乏沟通,只熟悉所负责的工作,对其他环节完全不了解,不关心,导致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媒介融合意识;另一种是分工模糊,一个人通常需要完成一个团队的工作。在高校媒体中,采、编、发仅由一人完成的现象不在少数。

现今媒介融合语境下,融合不代表全能,一个人精力有限,要求传媒人精通所有领域不仅使其感到精疲力竭,而且与强调精细化分工、团队合作的社会发展理念背道而驰。目前,社会真正需要的是精通一两项专业技能,同时熟悉其他领域并具有团队精神和媒介融合意识的传媒人才。高校媒体现有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显然已难以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基于“中央厨房”模式的高校媒体融合措施

“中央厨房”原是餐饮业的一个管理概念,指饭店采取统一采购、标准化生产、统一配送的运作管理模式,以达到规模化采购、集约化生产并降低成本的目的。国内媒体将这一理念运用于新闻采编传播过程中,使媒体得以通过“中央厨房”式的采编流程再造,形成内容集约化生产,提高新闻内容生产和分发传播效率,提升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5]。近年来,以《人民日报》为首的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纷纷探索建立“中央厨房”机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人民日报》在两会期间通过“中央厨房”模式,推出独家深度稿件、图片、图表、视频、H5等各类新闻产品共118个[5],在业内产生了巨大影响,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高校校园媒体承担着传递校园信息、引领校园舆论的重要作用[6]。媒介融合时代,高校面临校媒平台在内容、机制和资源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人才培养体系落后于社会需求的困境。高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借鉴社会媒体的“中央厨房”建设经验,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建立高校媒体“中央厨房”,实现高校传媒实践育人平台以及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和优化,走出发展困境。

1.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融合语境下,媒介要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需要一个“中央处理系统”,即建立一个全媒联通的资源共享与应用平台,通过这个大平台汇聚所有媒体资源,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优势并实现优化组合,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以及对媒体表现形式(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的不同需求,为受众提供更加全面、高效和深入的信息资源,起到促进媒体融合,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

根据“中央厨房”模式的要求,该平台应包含以下几个功能。第一,强大的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统一存储各来稿单位和个人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素材等,并能高效搜索,方便所有工作人员取用;第二,互动方便的新闻线索报送、协助报道申请等功能,方便各单位向新闻中心报送新闻线索或申请协助报道[7]。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是“中央厨房”模式的基础。

2.完善媒体融合机制,提升融合效率

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是校园运行“中央厨房”模式的基础。高校要通过“中央厨房”模式的探索和建设,实现对网站、微博、微信和QQ空间等各媒体平台的扁平化管理,在高校媒体间形成一种信息对流的平台。这个过程中,高校媒体需全面调整内容生产各环节间的关系,设计和优化整体流程,在选题策划、新闻采集、稿件发布和技术保障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高校要完善各媒体单位在新闻宣传方面的顺畅沟通机制,在各学院或各学生组织设立宣传工作负责人或联络员,建立上下畅通的宣传工作队伍,在提供新闻线索、新闻报送和素材采集等方面为统一发声提供便利。

3.转变模式,完善传媒人才培养体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想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高校媒体必须优化内容结构,向精细化、高品质和个性化的服务转变。在人人都是记者,个个都是媒体的时代,高校媒体更需要精细化分工,以专业思维、专业化人才优势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新形势下的媒体人才应遵循团队合作的社会发展理念,成为精通一两种专业技能,同时熟悉其他领域,具有较强团队精神和媒介融合意识的新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发掘培养自己的兴趣点,依个人情况选择主攻技能,从而锻炼成具有良好业务技能和媒介融合意识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在《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模式中,首先,指挥员下达采访选题给采访员,采访员全面采集信息供各子媒体使用;其次,根据采访员发回的信息内容,编辑中心根据不同媒体平台需要进行开发和包装,生产出适应不同子媒体特点的新闻产品;最后,推广员专门负责产品的发布。分工的精细化和各环节间的密切配合是“中央厨房”模式的一大特点。

四、高校“中央厨房”模式的实践——以华北科技学院融媒体中心为例

华北科技学院融媒体中心于2016年成立,借助传统高校媒体的内容采写优势和新媒体的高效传播渠道,将新闻产品生产、校园文化传播融为一体。经两年多的发展,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生产流程等方面的问题逐渐凸显,华北科技学院融媒体中心亟须转型升级。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参考社会媒体组织“中央厨房”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等,笔者总结出了以下适用于华北科技学院融媒体中心的“中央厨房”模式。

在基于“中央厨房”模式的融媒体中心组织架构(图1)中,媒体工作变为简洁的产品线流水加工作业,各部门、各环节分工更加细致,迎合了当下社会精细化分工的要求,也解决了高校媒体组织信息冗余、工作重复的问题。

指挥中心是整个“中央厨房”系统的心脏,负责整体功能执行、重大选题策划、重要新闻审核等管理和监督事务。信息采集人员根据指挥中心的任务要求全面采集信息,将采集到的素材粗加工后上传至内容管理系统。同时,综合节目制作中心则负责音视频成品节目的制作,包装好的素材也被上传至内容管理系统,供各子媒体使用。然后,运营推广中心根据不同平台特色对系统内的初始材料进行提取和加工,生产出适应不同子媒特性的产品。产品研发中心的开发工作可为运营推广中心提供新技术与新思路,使其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引进“中央厨房”模式的关键是建立统一的资源管理及共享平台,比如,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CMS系统。CMS系统是“中央厨房”运行机制的核心。在此机制中,运行模式整体呈现两极输入、两极输出的特点。信息采集中心负责新闻类素材,进行图片、短视频、文字的采集与粗加工,节目中心负责原创视音频节目的制作。两者将初加工素材上载至CMS系统中,运营推广中心各平台从系统中检索自身需要的素材,结合不同的平台特色,对图片、文稿和短视频等素材进行包装加工,使其成为多种形式的产品。最后,运营推广中心根据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将合适的产品发布到对应平台上。产品研发中心在运行过程中也会从CMS系统中抽取素材,进行宣传图片制作等工作,辅助运营推广中心进行产品包装。

|參考文献|

[1] 莎日娜,王赛. “中央厨房”模式运用于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探析[J]. 纺织服装教育,2018(5):345.

[2] 李明海. 媒体融合语境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7.

[3] 范明献. 新闻教育时代转型的焦点问题与高校专业改革的实践取向——以四所知名新闻院校广播电视学专业教育为例[J]. 新闻大学,2017(5):122.

[4] 李姗姗. 媒介融合业态下高校传媒艺术教育改革与探索[J]. 西部广播电视,2018(10):45.

[5] 吴江辉. 基于“中央厨房”视角的高校新闻舆论引导力提升研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9):197-198.

[6]陈思. 对高校全媒体“中央厨房”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 新闻研究导刊,2017(15):286.

[7]张丹丹. 推动高校新闻中心“中央厨房”建设初探[J]. 新闻研究导刊,2017(14):275.

猜你喜欢

厨房中央媒介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厨房里打电话会引发爆炸?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厨房真热闹
书,最优雅的媒介
厨房跑出黏黏怪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萌萌兔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