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技术在学术版权中的应用研究

2019-06-14刘一鸣蒋欣羽

出版广角 2019年9期
关键词:出版商区块学术

刘一鸣 蒋欣羽

【摘要】 区块链技术开创了互联网发展的新格局,被多个领域密切聚焦。大数据时代,学术版权管理已成行业的突出问题,通过区块链技术推进学术版权机制的创新仍显不足。文章从获权、维权和用权三个维度深度剖析当前学术版权的瓶颈,有效联结区块链分布式存储、哈希算法和智能合约的功能为学术版权创新出谋划策,以期提升学术版权机制的安全性、高效性。

【关  键  词】区块链;知识产权;学术出版

【作者单位】刘一鸣,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蒋欣羽,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9.006

学术出版在信息的创作和流通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科学技术快速更迭,互联网的共享性使出版业面临版权管理的巨大难题。学术作品被随意复制、分发的现象频繁发生,各种侵权行为势必影响学术出版的良性发展。

近几年,区块链走入公众视野,IBM、微软、腾讯和阿里等多家行业巨头纷纷进行场景开发。在学术领域,很多国家也正积极推动区块链的应用。2017年,全球科技公司Digital Science发布《区块链对学术交流新范式的展望》报告[1],并投资研究,成果已于2018年3月宣布测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术出版应透彻了解,理性看待,以获权、维权和用权为切入点挖掘现行版权机制的困境,尝试探索可行的应用策略,促进学术版权机制的完善。

一、 区块链与学术版权

区块链在版权管理中的应用是出版業正在探讨的热点话题。学术出版只有全面深入了解区块链,才能尝试探寻最有益的应用方式。

1.区块链及功能

英国政府发布的《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2]认为,区块链将数据存放在前后相互链接的区块之中,人们可像翻阅账本一样使用区块链,可共享,也可设置权限(见图1)。区块链可分为四个层级,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第一,分布式存储。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中心化,即无最高权威者的分布式方法,让所有数据存储于网络内全部电脑节点(用户)中。节点拥有相同的权利,可对产生的数据进行检查和监督。

第二,哈希算法。它对每个区块中放置的数据以不可逆的方式生成由随机数字和字母组成的字符串,这种原文无法通过字符串推断出来。同时,即使输入内容仅有一个标点的区别,都将导致哈希值的明显变化,这是区块链中数据难以篡改的重要保障。

第三,智能合约。这一概念最早在1994年由Nick Szabo提出,最初被定义为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3]。智能合约的诞生扩大了区块链的应用范围,它的原理类似于计算机系统中的if-then语句,通过提前设置相应的代码实现网络自动操作,代码相同则执行结果相同,其以这样的方式实现真实价值的转移。

2.区块链应用于学术版权的可行性

版权即著作权,通常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对其所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包含人身权和财产权,人身权是与创作者不可分割的权利,财产权指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的权利[4]。因条件限制,学术出版多数文章一经发表即默认转让了财产权,即作者对财产权的放弃。只有在保证作品版权的前提下,出版单位才能将汇编形成的整体版权授予他人使用。因此,版权是学术出版良性发展的核心,版权收益是其持续生存和盈利的必要手段。然而,科技发展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现行的版权机制带来诸多挑战。

近几年,区块链技术飞速发展,众多区块链版权公司在国内外不断上线并探索版权难题的解决方案,比如,旨在创造内容生态系统的Decent,版权保护平台原本等。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区块链存在一定的融合难点。比如,共识机制中需存在满足节点自利性的经济激励,币链捆绑的模式易产生马太效应。此外,效率问题也是制约因素,较长的处理和确认时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场景实现。而从学术出版的角度来说,经济利益的追求不是首位,节点的激励能以声望值取代数字货币;每秒7笔交易的时间也大大超过审稿周期,效率已能满足需要,这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通过分析区块链的结构层级,我们发现,学术出版商如果孤军奋战,往往无法解决技术、法律问题,只有整个学术供应链与有关科技公司通力合作,才能加快“区块链+学术版权”生态体系的构建,切实保证合理的版权收益不被外界窃取,共筑双赢局面。文章以获权、维权和用权为切入点,分析现有学术版权机制的不足,并结合区块链功能,探寻可行的组合方式。

二、学术版权的现状与问题

网络化时代,现行的学术版权机制没有办法有效防范数字侵权行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术出版的可持续发展。

1.获权:作品审核难度大

学术不端行为较难发现。2015年,施普林格撤除涉嫌伪造的64篇论文全部来自我国。造假、抄袭等多种表现形式的不端行为不仅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而且造成国际社会对我国学术能力的质疑。学术出版虽然采用了预审检查、软件检测等方式遏制学术不端,但是仍不能完全杜绝这种现象。学术出版机构即使发现学术不端行为,也大多以私下撤稿为主,对创作者的学术声誉影响较小。

专家评议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专家评议是学术出版中最重要的稿件把控机制。随着投稿量的增加与网络的发展,学术出版的评议过程也逐步网络化,常以单盲或多盲评审的形式实行在线评议。但这两种形式的送审信息与审稿人皆不公开,审稿过程仍存在不公正的可能。

2.维权:举证追责手续多

我国版权登记还有一定的实现难度。我国虽然实行版权自动获取的政策,但是因法律实施的局限,人们往往会用版权登记的方法为作品穿上第二防护服。根据我国自愿登记的相关标准[5],版权登记单件最低100元,费用不菲;耗时较长,最短需三十个工作日,登记人还可能因证明材料的反复准备而浪费更多时间。对收入不稳定、作品量大的学术出版来说,版权登记不具备实操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后续追责的难度。

版权侵权流程追溯可能性低。证据真实性的确认是法律纠纷解决的关键。传统司法实践中通过公证机关证明真实性,手续繁多。互联网时代,证据的真实性更难保障。学术作品版权流转次数增多,内容一经发布易失去控制,现行的数字版权管理系统(DRM)很难追踪网络上版权的实时情况,保护力较弱。

3.用权:交易定价利润低

版权交易收入难提高。学术出版商是作者与数据库服务商的连接者。与作者交易时,考虑到双方因为时间、地点可能产生的较高签约成本,学术出版商多通过用稿声明默认财产权的转移。与数据库服务商交易时,知网、万方等可选择的对象较多,审核、执行和监督的成本增加,可获得的收益降低。

学术作品定价方式的选择少。数字技术的发展拓宽了网络发行与销售的途径,单篇下载成为新型发行方式,突破了整刊发行的局限。学术出版机构虽然有自建网站、移动端口等,但是其目的仅是通过引流来提高整刊的销量,与数据库服务商也多以整体低价形式进行授权,未充分开发版权资源。据调查,2015年,有超过半数的办刊者对数据库服务商支付的独家著作权使用费不满意[6]。

三、区块链在学术版权中的应用策略

技术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术出版可探索区块链的应用,完善学术版权机制。

1.获权:分布式存储把流程公开,难度降低

区块链可以促进写作过程的全记录。区块链使海量数据可以分布式存储,为写作过程的同步提供可能。就近几年区块链的发展来说,有些科研实力雄厚的公司在完成区块链底层技术后,开放API接口,使用户开发新的应用功能。学术出版者可以选择与现有区块链公司合作,在其底层技术上建立学术平台,开发写作流程记录功能。创作者须在此平台上进行写作,平台将记录加密后上传至区块链,个人可借助私钥实现隐私安全,并通过授权学术编辑的方式使其能够查看科学研究步骤(见图2)。在此过程中,不同于比特币注重顺序的单链模式,区块链应用中的学术出版更注重内容价值,呈现多链模式,在平台中将作者信誉与写作记录分开存储,但又使它们相互挂钩,进一步确保作品的原创性。通过流程记录功能,学术编辑可通过授权查看来监督写作的全过程,这保证了创作的透明度;私人篡改的高昂成本也保证了创作的真实性,减少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区块链促进审稿加持声望值。学术作品的创作者与使用者具有一致性,学术出版机构可以利用此特征使区块链网络的节点辅助审稿。编辑可在区块链中发放审稿请求,有能力审稿的节点可以接受,产生的全过程审稿数据生成新区块,经过共识后分布式存入区块链(见图3)。在此过程中,作者身份的区块中要加入专业背景证明,同时,由于学术领域中,学术声望比经济利益更重要,学术出版商可用声望值代替传统的数字货币,起到激励作用,实现币链分离。这就要求学术出版商充当仲裁机构,制定统一的声望标准,建立审稿奖惩机制。编辑可以对节点的专业背景与审稿过程进行核实研判,对不具备专业能力,不负责任的审稿节点实施惩罚,反之则奖励声望值,规避不符合要求的节点扰乱审稿秩序的状况。为了消除节点顾虑,学术出版商可通过姓名加密的方式实现匿名审稿,配合平台的激励机制与监督的功能,有效缩短审稿周期。目前,电影及教育行业已在区块链中设置奖惩机制以举报盗版现象。

2.维权:哈希算法让数据真实,手续简化

DCI体系优点多。区块链的哈希算法在证明产生时间上具有极大优势。学术出版虽然可以在区块链的应用层,即平台中开发版权登记的功能,或选择众多基于区块链的版权登记平台来合作,但须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在法律操作中区块链所提供的版权证明并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7],自建与合作两种抉择仍需要国家信任的背书。2017年,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开始实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DCI体系,由此发放的《数字作品版权登记证书》与传统的版权登记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为学术出版的作品登记提供了依据。学术出版商可与权威机构合作,利用DCI体系最大化降低成本的优势,三分钟即可获得电子存证,弥补传统版权登记收费高昂、周期较长的操作短板。直接合作也在减少了流通环节的基础上保证了公信力。

版权溯源可查看。在学术平台的设计中,用户需要通过作者的授权才可进行浏览。同时,在哈希算法的技术支撑下,即使版權流转次数很多,新的授权信息所产生的区块会包含明显不同的哈希字符串,并链接到对应的主链上。根据哈希值串联的记录区块,作者与出版商可以清晰地看到哪些节点查看过作品(见图4)。该过程真实可追溯,维权过程简便,它以“事前限制+侵权快速查看”的方式代替现行数字版权管理(DRM)“事后监测,涉嫌侵犯用户隐私”的缺陷。目前,这种利用区块链进行溯源举证的业务,在我国已经被运用于多个行业。学术出版可借鉴相关行业区块链应用的成功经验,健全版权机制。

3.用权:智能合约使交易精确,收益提高

系统操作提效率。智能合约执行流程高效,其可被应用于学术出版的全流程(见图5)。交易对象为作者时,学术出版商可以把格式合同的用稿声明数字化,触发条件为获得作品的授权,请求授权的记录存入链中,智能合约会寻找是否得到回应。这种方式不会出现传统用稿声明无法确认的情况。交易对象为数据库服务商时,学术出版商可与数据库服务商的系统同步记录交易,减少由各自交易系统产生的重复记账数据,方便后续智能合约查询触发条件的同时,降低双方的开发、维护及对账成本。此外,学术供应链各方可把银行账户与区块链关联,商议内容后电子化契约,防范由于未仔细审核而产生的重复签约。例如,与数据库服务商签订独家授权时,自动状态机会定期检查交易记录,未找到重复的交易记录则符合触发条件。近几年,智能合约业务被运用于教育行业,帮助提高受助者的学习效果,也被运用于数字股权和交易报酬的自动转移。

灵活定价增收入。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传统的学术内容可变成网络发行的财富来源。学术出版商要合理利用智能合约,以用户点击、下载的多少为标准取代或补充整体授权的交易模式,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新型的版权盈利方式。学术出版商可借鉴壹学者模式,将拥有的内容上传至学术平台内部,使用户根据单篇或以会员等形式进行付费下载,增加版权收入(见图6)。学术出版商将付款信息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写入链中,通过区块链网络传至用户端,用户确认链上信息,验证付款单据,完成单次下载。相较于传统引流的方式,区块链付费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智能合约的可编程化,加快了处理速度,简化了交易流程。另外,为了防止技术绑架带来利益分配不公的情况,学术出版商可与银行直接合作。截至2016年底,中国平安银行等多家大型银行加入R3区块链联盟,旗下包含各国巨头银行,可选择的交易范围更加广阔。目前,我国众多区块链版权公司已经借助智能合约实现报酬的自动分配。

区块链技术引起各行业在新方向上的新潮流,据调查,2017年,我国区块链专利占全球半数以上,呈压倒性优势[8]。学术出版应认识到区块链潜在的颠覆性力量,在准确、深入把握新技术的基础上,探讨二者的结合应用模式,解决获权、维权和用权难题,提升学术版权场景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参考文献|

[1]Digital Science:Digital Science and Katalysis Lead Initiative to Explore Blockchain Technologies for Peer Review[EB/OL]. (2018-03-07)[2019-02-14]. https://www. digital-science. com/press-releases/digital-science-and-katalysis-lead-initiative-to-explore-blockchain-technologies-for-peer-review/.

[2]Coindesk:Report Urges UK Government to Test Blockchain Tech[EB/OL]. (2016-01-19)[2019-02-14]. https://www. coindesk. com/report-uk-government-test-blockchain-tech/.

[3]袁勇,王飞跃.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 自动化学报,2016 (4):481-494.

[4]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科技期刊编辑与出版问答[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210-211.

[5]國家版权局. 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1994)[EB/OL]. (2007-01-10)[2019-02-14]. http://www. ncac. gov. cn/chinacopyright/contents/481/17563. html.

[6]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6)[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62.

[7]张岩,梁耀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数字出版平台研究[J]. 出版科学,2017(6):13-18.

[8]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017年中国区块链专利在全球占据压倒性优势[EB/OL]. (2018-04-03)[2019-02-14]. http://www. mofcom. gov. cn/article/i/jyjl/j/201804/20180402727528. shtml.

猜你喜欢

出版商区块学术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七成软件出版商转向云服务
学术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