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新技术应用模式及其传播效果分析

2019-06-14郑积梅

出版广角 2019年9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广播电视融合

【摘要】 新技术的发展对传媒行业和新闻报道来说,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量,一年一度的两会已经成为考验传播新技术运用的练兵场。2019年两会上,5G技术的运用推进了视频传播的发展,人工智能开始在新闻生产链条的各个环节发力,VR、AR技术的使用使得新闻报道现场感、沉浸感更强,而各种技术的融合运用则为新闻报道创新提供了有效支撑。未来的传媒行业与新闻报道发展,技术创新与技术融合将是重要的基础。

【关  键  词】两会报道;智媒时代;新技术

【作者单位】郑积梅,郑州师范学院传播学院。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9.020

在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下,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智能采集、播报、推送、分析等无处不在,使得媒体发展进入智媒时代。人工智能(AI)技术已经逐渐与文字、图片一样,成为媒体发展必须掌握的表达方式。在这种背景之下,媒体如何运用已经出现的系列新技术及将要出现的新技术,并借助这些新技术提升传播效果和媒体竞争力,是摆在各大媒体面前的一道难题。

事实上,经过几年的发展,媒体融合已经进入深度融合阶段,在深度融合的进程中,技术的支撑性作用越来越明显。这些在2019年两会报道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在2019年的两会媒体席上,新媒体技术成为备受关注的主角。从5G信号全面覆盖,到 4K高清直播、AI主播、虚拟演播室、直播眼镜、VR实况转播,一大批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中。在移动化、视频化、智能化、平台化的媒体发展方向之下,新技术正在成为国内外新媒体内容监管的重要手段,自主品牌平台的搭建开始成为大型主流媒体的战略选择[1]。

一、5G应用推进视频传播全面发展

在4G及此前的技术背景下,受带宽影响,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互联网新媒体,文字图片使用更加普遍,视频只有在Wi-Fi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即便是Wi-Fi环境下也会因网速有限,用户体验效果不佳。随着5G的引入,这一状况将得以转变,视频成为主要传播形式。对媒体发展来说,5G应用带来的是更加快速高效的信号传输,由此使得视频传播不再受到流量和带宽限制,从而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5G也给传统广播电视融合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当前,5G技术已经通过各种试验开始在一些领域试用,而媒体正是5G的首批试用用户。事实上,早在2018年7月,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就开始围绕5G技术研发,与中国移动展开合作。同年 12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华为公司在北京共同签署合作建设5G新媒体平台框架协议,启动建设我国第一个基于5G技术的国家级新媒体平台。而在国外,一些国家的媒体也开始尝试进入5G领域。如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期间,韩国移动运营商KT就已推出5G试用服务。

这些先期的实验和试点,为2019年两会上的5G使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两会报道中,新闻中心首次实现5G网络全覆盖,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这种传统的电视广播媒体,到封面新闻这类新兴媒体平台,5G都受到重视。建立在5G技术基础上的直播、视频传输、信息交互等,大大丰富了两会报道的表现形态,提升了媒体传播两会的实际效果。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次采用5G+4K移动直播报道两会,受到广泛关注。不仅如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还在两会现场设立了融媒体展示平台,展示了利用5G和4K技术制作的多个节目。又如,封面新闻联合中国移动,将5G新技术创新应用于两会报道,打造出全國两会5G直播间,将5G高速率、低延时的传播特点运用于直播间的信息传输等各生产环节。

5G技术在两会报道中的应用,可以使得相关视频报道、信息传输更加清晰、快捷,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对媒体来说,5G应用可以大大压缩媒体内容上传、传输与传播的速度,这就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输缓慢的时间成本。其次,对新闻信息来说,5G应用可以使传播内容更加快速地到达受众,两会现场这一庄严的场景也可以得到更加清晰的传输。由此,用户获取信息更加准确,有利于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

二、AI渗透传媒生产全链条

AI在两会中的应用并非新鲜事,早在2018年两会等报道中,AI技术就已经被广泛使用。在2019年两会报道中,AI运用仍然是两会报道创新的热点所在。不同之处在于,2019年两会报道中,AI应用呈现渗透整条传媒生产链的趋势,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的AI应用模式,这既为两会报道增色不少,也推动了AI与媒体报道的深度融合。

在AI渗透方面,如今对AI使用已不仅是智能的信息采集和新闻发布,还延伸到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如新华社推出的MAGIC短视频智能生产平台,兼有自动采集生成、语音转写、自动分发、内容监测等新闻生产的完整功能;新华社推出的“现场云”新闻在线生产系统3.0版本,为入驻媒体免费提供基于移动端的全媒体采编发功能,大大压缩了采访、上传、审核和发布环节的时间。这些都成为AI全面渗透新闻生产链条的典范。

即便是在新闻生产的某些具体点上,也有AI的身影,彰显着技术融合的魅力。如在两会报道现场,《人民日报》采用讯飞语音转写工具听见“M1”的采访辅助工具,参与报道的记者只需要与讯飞听见APP一键连接,就可以迅速将采访到的录音转换成文字。这些文字可以立即上传至《人民日报》新闻业务系统,实现全流程移动发稿。相比传统片块分割式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排版、印刷、发行等流程来说,AI的应用彻底打破并重新整合了新闻生产流程。随着AI技术应用的推广,未来的新闻生产流程也将走上智慧和融合化道路。

在AI新应用上,各大媒体推出了诸多新型智能产品。新华社联合搜狗打造的全球首个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亮相两会,可谓是这次两会AI技术运用的典型代表。两会报道过程中,新华社借用“新小萌”推出了一系列“新小萌上两会”的融媒体报道。配合现场视频、图片等多种素材,“新小萌”准确无误的报道加上丰富的表情神态,为两会报道增色不少。与此同时,作为AI合成主播升级版,新华社推出的“新小浩”实现了从“坐着”到“站立”,并带着手势、姿态等多种肢体动作,声情并茂地为观众播报两会。

不仅是中央媒体,地方媒体也在广泛使用AI报道两会。浙江卫视在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算法推送等技术的基础上,推出了新闻主播机器人“小蓝”。用户通过浙江卫视的新媒体平台,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行选择播报新闻方式,满足个性化的新闻获取需求。不仅如此,浙江卫视还在北京演播室采用机器人摄像机,通过使用虚拟镜头,一些难以捕捉的会场角度能够被捕捉到,大大弥补了传统摄像的不足。

相比此前,2019年两会报道中AI应用更加成熟,体现了AI对新闻生产的重构作用正在凸显,对传媒行业发展的影响力正在加深。AI应用在减少媒体新闻生产时间和人力成本的同时,还为用户带来完全不同的新闻体验,让用户充分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三、VR/AR提供新闻现场感知

还原新闻现场一直都是媒体和公众的追求。尽管各类媒体不断地进行各种创新,试图最大限度还原新闻现场,也取得了逼近现场的效果,但受限于技术,受众所接收的现场多少存在局限。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出现及应用,为媒体报道现场提供了机遇,成为近年来传媒领域广泛使用的新技术之一。尽管在此前两会上,VR/AR已经得到一定运用,但在媒体深度融合趋势之下,2019年两会报道上VR/AR的运用又有新的变化,呈现一系列新的特点。

在VR技术使用上,央视网的力度大,效果明显,受到业内人士广泛关注。央视网将VR全景技术贯穿于两会全程报道,集VR视频、Vlog、VR图集、手绘图解多样态形式为一体,为网友带来两会现场的沉浸式体验。央视网推出的“VR全景|‘通民心‘道信心”“VR漫游|街里街坊看两会”“VR融媒体|奋斗路上”等三大主题系列报道,使得两会现场得到多角度、多样态的全方位展示。这些报道融合场景和节奏的切换、同期声和音乐配合与现场精彩文字内容,形成现场感十足的两会新闻VR Vlog播报。这种形态丰富、表现生动的融合报道模式,不仅体验效果好,而且便于用户获取所需内容。

在AR技术运用上,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表现出色。两会上,新华社推出智能AR直播眼镜,这一国产“眼镜”受到业内人士和用户的广泛关注。这款智能AR直播眼镜,采用注意力捕捉技术,用户戴上后使用眼神就可以指挥摄像机,摄像机所捕捉到的视频与用户看到的画面完美结合。直播眼镜彻底打破了传统摄像机与人眼的不同步状态,缩小了摄像机捕捉画面与人眼需求之间的差异。随着AR技术的发展,未来的会议报道中,人们有机会通过AR眼镜参加会议,特别是视频会议,戴上眼镜就犹如身处会场。

《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视频推出的“AR看两会”别有一番特色。两会期间,用户只要打开人民视频APP右上角的AR功能,扫描《人民日报》中的新闻图片,就可以由此进入“AR看两会”的界面。进入之后,用户可以观看两会现场实况、视频报道、数据可视化等深度内容,弥补传统纸质媒体版面受制约的局面,使得新闻报道更深入。这也是主流媒体在客户端嵌入AR功能模块,首次实现自主可控的AR发布与管理。这一应用大大提升了两会AR新闻报道的实时更新功能。

四、技术融合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

媒体融合不仅是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机制的融合,还是技术的融合。而在一系列新技术、新平台先后兴起并搅动媒体格局的今天,各大媒体在融合战略中越来越重视技术的作用,技术融合是基于单一技术融合再创新的必然之路。技术融合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在2019年两会融合报道中得到充分体现。观察2019年两会报道,融合报道的最大特点是,所有媒体推出的融合传播创新中,都广泛运用了5G技术,即“5G+”应用十分突出。具体而言,在2019年两会报道中,媒体所使用的多数新技术的背后都获得5G技术的强力支撑。正是5G的使用,使得媒体开始通过技术融合方式尝试更多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一是“5G+4K”。早在2018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就已规范了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系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次实现5G技术持续传输4K超高清信号。2019年两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会场设立融媒体展示平台,架设“5G+4K”超大屏幕,以展示用新技术制作的多类型节目。不仅如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还通过5G传输技术将4K超高清电视节目接入会场、新闻中心和驻地等区域,给参与代表委员及驻会记者提供前沿的新闻报道体验。2019年3月1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超高清频道更是实现5G集成直播三场两会记者会,使得这两项新技术集中面对公众,经受用户考验。

二是“5G+VR”。在众多技术融合创新之中,“5G+VR”的全景直播形式备受瞩目。在此前的VR报道基础之上,5G使得VR观看更加畅通无阻,VR直播成为可能。通过“5G+VR”直播,观众可以通过360度影像身临其境地看两会。在“部长通道”开启时,在场记者可以通过VR眼镜看到360度的实况转播。如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通过“5G+VR全景”技术,用更快的传输速度和互动性更强的画面内容,使用户可以沉浸式体验两会。在会场上,VR全景摄像头随处可见,5G技术提供的强有力支撑,为用户身临其境感受现场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是“VR+AR”。VR和AR的结合,可以为新闻报道提供新的时空视角和现场画面,这是2019年两会报道的一大特点。两会期间,央视网推出的《全景沉浸看报告》,就在主线报道中运用 “VR+AR”技术。该报道聚焦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主要议题,提炼重点数据进行解读,在VR实景视频的基础上,将真实场景中融入三维动画,辅以李克强总理同期声,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生动、具象的可视化展现。这种全新的技术融合形式不仅丰富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还使得新闻报道摆脱时空限制,使用户在观看两会新闻时得到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

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今天,传播技术创新重塑媒体生态,主流媒体谋定而动、蓄势而为,在2019年两会报道中充分运用了系列新兴技术,各种互动式、体验式报道齐发,力求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大大提升了新闻报道的互动性、体验性和感染力,使得用户的“体验更丰富多彩、看得更真、离得更近”[2]。融媒体的广泛运用有效增强了两会信息的传播力度,5G等新媒體技术的运用让两会报道更加立体化。未来,5G、人工智能等智媒技术在传媒发展中还会有更广阔的使用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扬. 2018年媒体新技术发展与应用综述[J]. 新闻战线,2018(1).

[2]郝天韵,王坤宁. 两会报道迈入智媒时代[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3-05.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广播电视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