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策略分析

2019-06-14赵慧媛郭志菊

出版广角 2019年9期
关键词:流传诗词文化

赵慧媛 郭志菊

【摘要】  近年来,央视打造的文化类节目成功突围,成为电视节目中的一股清流。其中,《经典咏流传》作为央视推出的首档大型音乐文化类节目,目前已播出第二季,深受观众好评。与第一季相比,第二季对节目进行了升级,形成 “读+释+唱+评”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电视、图书一体化传播,延伸产品产业链;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H5互动平台,引导全民参与,扩大节目的影响力。

【关  键  词】《经典咏流传》;节目创新;人工智能

【作者单位】赵慧媛,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郭志菊,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9.017

在真人秀综艺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如何创新传播电视综艺节目,突破其发展瓶颈,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为此,一些媒体瞄准中国传统文化,为电视综艺节目注入文化基因,成为综艺节目发展的一股清流,也获得了市场和观众的认可。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契合了当前党中央关于加快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政策,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打造文化类节目的过程中推出的《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形成了品牌效应。其中,《经典咏流传》节目作为一档文化性质的音乐节目,通过对诗词文化的生产再造,加强对经典作品的保护,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深受观众喜爱。

一、“读+释+唱+评”相结合,创新节目模式

在当前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创新中,如何做好第二季甚至第N季,延续品牌价值,提升吸引力,是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瓶颈。不少节目纷纷在后几季制作中创新节目环节,升级节目模式,尝试通过更新鲜的节目设计和更绚丽的舞台,为观众提供完美的视听盛宴。《经典咏流传》节目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在第二季中,创作团队打造了全新的节目形式,在第一季的基础上,增加了诵读环节和解释环节,形成了“读+释+唱+评”相结合的节目模式,让观众感受到了诗词朗诵的别样魅力。

每一首经典被传唱人传唱之前,都有经典诵读人对古典诗词进行诵读。诵读人为节目组邀请的国内知名艺术家和演员等,这些艺术家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对诗词进行朗诵更增添了诗词的魅力。例如,国家一级演员瞿弦和诵读的庄子经典《齐物论》,讲述庄周梦蝶的典故,展现了如梦如幻的庄周哲学之美;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作为千古名诗,有“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以孤篇压倒全唐”的美誉,在瞿弦和的诵读下更加唯美动人,为观众营造了唯美、哲思的意境,给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

诵读环节结束之后,点评嘉宾康震教授会对传唱诗词的写作背景和诗词意境进行解读,这样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意蕴,从而将自身的情感带入传唱的经典诗词当中,让观众与诗词产生共鸣。例如,对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康震教授就作者的出身背景、词的写作背景和表达的情感进行了解释,这有利于观众深度把握词的文化魅力。而对于庄周梦蝶的典故,康震老师也进行了深度解释,让观众更了解庄周梦蝶所蕴含的哲学意蕴和庄子哲学。可见,这不仅是一个诗词文化审美的过程,还是一个经典文化再学习、再感悟的过程。

在传唱环节,每一首歌曲既能照亮诗词创作者的心路,也能听见经典传唱人的心声,还能在以点带面、由此及彼中展现时代精神和大众情怀。例如,克丽丝叮演唱的歌曲《梦蝶:一万个可能》,将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蝶的典故融入现代歌曲中,形成天人合一、空灵的美感,她将流行与古典中国哲学融为一体,带给观众无限思考。而《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萨顶顶以空灵的声音和独特的演唱风格,将《春江花月夜》演唱得唯美而空灵,独具美感。这些传唱的经典歌曲,都融入了传唱人的生命历程和生活感悟,他们将诗词以自己的方式演绎,不仅为诗词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而且也实现了自身的人生升华,能让观众深刻地理解一个传唱人、歌手的创作历程和艺术追求。

在点评环节,三位点评嘉宾分别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出发,兼顾了文学性、音乐性和情感性,使得整个环节真诚、质朴、温暖、深邃,他们与传唱人、主持人形成了互动,在互动中呈现诗词背后的故事。以《春江花月夜》为例,点评环节介绍了传唱人萨顶顶多年在各地进行音乐采风的实践,正是她扎根于民间、深入到少数民族的生活中,不断追索、不停探寻,才能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为自己的音乐注入新的生命力。今天的“流”,需要前人的“源”,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的情感基础是不会变的,这也为传统诗词的现代传唱与传承提供了受众心理基础,成为古典诗词焕发新光彩的前提。而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演唱的《登鹳雀楼》,在点评环节讲述了老一代清华人为了祖国建设出国留学、回国奉献自己一生的故事,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为节目平添了温暖与感动。对此,撒贝宁用“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形容他们的一生,也给观众传递爱国主义情怀。

《经典咏流传》节目正是通过这种“读+释+唱+评”的方式,实现了各个环节的融通。这不仅为观众提供了别样的节目视听体验,还让观众更为深刻了解诗词背后承载的文化意蕴和诗人的情感表达,由此实现了观众与传唱人、观众与诗词、观众与点评嘉宾之间的三重互动,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和感染力。

二、电视、图书一体化传播,延伸产品产业链

当前,电视综艺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呈现跨界营销、跨界发展的重要特征,不少电视综艺节目通过跨界营销的方式延伸自身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增值。例如,《朗读者》就通过跨界的方式模糊了电视综艺节目与书籍出版之间的界限,其出版的同名书在市场上大受欢迎。《经典咏流传》节目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探索跨界营销的新思路。随着第二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的播出,其同名书的不同版本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近期推出,并形成系列图书,与电视节目同步发行,这不仅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同步发售,而且将电视节目的影响力拓展到现实生活中。同名书的发售也响应了党中央全面推进全民阅读的号召,为全民阅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此外,同名书的发售也进一步加强节目在觀众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有利于观众对节目的认同。

目前,该系列图书推出的有《经典咏流传》(电视版)、《经典咏流传·娃娃读诗》、《经典咏流传·学生背诵版 》、《经典咏流传·我为诗狂》等,实现了图书的差异化定位和传播,更契合当前分众的阅读习惯。其中,《经典咏流传》(电视版)是节目的全记录,由于图书有更持久的流传度,因此通过各板块的设置,深化了节目的文化内涵;《经典咏流传·娃娃读诗》是适合亲子共读的诗词音乐启蒙读物,主要满足学龄前儿童的学诗需求,这也契合了传承经典从娃娃抓起的理念;《经典咏流传·学生背诵版》收录《经典咏流传》节目的全部诗词,并附加“统编版”语文教材里的诗词作品近200首,加以简单明晰的解读,这不仅是对教材的补充,而且为学生学习传统诗词提供了不一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喜爱诗词文化;《经典咏流传·我为诗狂》是《经典咏流传》的大众背诵版,收入节目所有诗文,另选入从秦、汉、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的50多篇诗词,配有简明赏析。作为大众版本的诗词,这一版本能够满足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文化需求,也响应了全民阅读推广的号召,与电视综艺节目的涵化功能形成了补充。可以说,这些系列图书的发布,形成了差异化的传播格局,其不同的读者群定位和不同的编排方式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无论是“娃娃读诗”还是“学生背诵版”,都体现了节目在传播与传承中国传统诗词文化过程中,注重从娃娃抓起,将诗词文化浸润到人的一生当中。

同时,这些系列图书也创新了设计方式。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图书编辑邀请了专业播音员录制音频,并附带二维码,读者只需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诗词朗诵示范,而AR技术也被应用到图书出版中, 这一系列图书真正实现了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多层次互动。这不仅能够打通传统精品电视综艺节目与同名书籍出版之间的壁垒,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电视综艺节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且能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由此推动节目的广泛传播。

三、打造人工智能语言平台,引导受众广泛参与

全媒体时代,与新媒体相比,电视媒体存在互动性不足、参与度不够的问题。电视媒体要想增强受众的黏性,需要创新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播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电视综艺节目的科技感,提升电视综艺节目的全民参与性和互动感。为此,一些电视综艺节目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传播方式,一些电视综艺节目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传播内容,还有一些电视综艺节目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互动方式,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经典咏流传》节目在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上也不遗余力,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运用到节目的创新推广中,以更有趣、更好玩、更具参与感和科技感的方式,引导观众广泛参与,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与第一季相比,《经典咏流传》第二季引入歌声合成、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互动玩法,升级打造了“读诗成曲”这一融媒体互动手段。“读诗成曲”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在节目的推广下开启了全民共唱经典、人人能唱经典、瞬间唱出经典的经典传唱新时代。在节目中,当传唱人传唱完一首经典歌曲后,节目会为经典传唱人打开经典歌曲分享通道,传唱人激活二维码,电视屏幕上就会出现二维码和“读书成曲,传唱经典”的字样,观众可以扫描二维码参与活动。

为了给观众更好的体验,节目专门制作了“读诗成曲”的H5互动页面,充分利用了前沿的人工智能语音技术。观众只需要扫描二维码进入H5页面,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长按录音键,按照要求大声朗读诗词,人工智能系统就会通过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对观众的朗读进行效果评估,如果其朗读正确,就可以进入成曲阶段。观众进入成曲阶段后,只需要稍微等候几秒钟,就可以获得自动生成的与传唱人传唱的相同歌曲。这种简单便捷的参与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参与热情,形成了全民参与的互动氛围。

节目为了留住观众,还专门在互动页面上上传了与经典诗词相关的文章,观众通过文章介绍能够了解更多经典背后的故事。这也为拓宽观众的知识面提供了方便,也有利于观众通过新媒体移动端自主学习传统诗词文化知识,进一步增强观众对经典诗词的理解。观众还可以通过该页面直接前往央视影音客户端,观看节目的往期视频。这种简单的互动方式,打通了移动端不同渠道的壁垒,拓展了节目的传播空间,增强了用户的节目参与感和认同感。同时,观众还可以将自己生成的曲目分享出去,这不仅满足了观众参与节目,创作、传唱歌曲的需求,而且也满足了其通过社交平台参与社交的情感和需求。由此,节目也可以进一步扩大其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形成节目传播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综艺节目要想实现较好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丰富节目形态,为吸引观众提供技术支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创新传统电视综艺节目上的探索具有典型性,其推出的经典诗词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二季,丰富了节目的环节设置,成为新时期电视综艺节目的爆款,为传播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探索了新的路径。在发行上,节目还出版了同名系列书籍,进一步跨界营销,拓展了节目的产业链,增強了节目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此外,节目还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语音技术,为观众打造互动参与新平台,为观众的参与提供便利。未来,节目在发展中依然需要紧跟潮流,充分利用新技术升级节目模式,创新节目呈现方式和手段,推动电视综艺节目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侯琰慧. 浅析诗词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传播——以《经典咏流传》为例[J]. 东南传播,2018(7).

[2]陈丽丹. 《经典咏流传》融媒体创新传播模式分析[J]. 电视研究,2018(4).

[3]传统文化携手人工智能  《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 [N] . 南阳晚报,2019-01-30.

[4]《经典咏流传》“读诗成曲”让亿万观众传唱经典[EB/OL]. (2019-02-02)[2019-04-03]. http://ent. people. com. cn/n1/2019/0202/c233223-30608218. html.

猜你喜欢

流传诗词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革命先烈精神永远流传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诗词之页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