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注采站“无缝隙”安全管理实践
2019-06-14黄日成周海振
黄日成 周海振
【摘要】近年来,油田企业改革深化,压扁管理层级,注采站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笔者结合实际,探索实施了“无缝隙”安全管理,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提升了员工安全素质,夯实了安全基础,班站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注采站;无缝隙;安全管理
一、“无缝隙”安全管理提出的背景
2016年,采油厂开始实施由公司体制改革,压扁管理层级,原来的采油队经过专业化重组后变成了注采站。从此,注采站变成了甲方,管理内容变了,队伍结构变了,运行方式变了,唯有安全主体责任地位没变。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采油管理二区注采202站,探索实施“无缝隙”安全管理,查找身边隐患、保障员工安全、促进单位发展,筑牢了安全根基,实现了人、机、环境和制度的无缝隙覆盖,提升了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二、“无缝隙”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无缝隙”安全管理,是根据注采站生产特点,牢固树立“防
范在先,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的安全理念,坚持在安全生产的预见性、预防性、针对性上下功夫,从HSE教育、技能提升、责任分解、隐患排查、问题整改、监管考核六个方面人手,对人、机、环境和制度进行有效控制,实现“零问题、零违章、零隐患”的安全工作目标。
(一)HSE教育“无缝隙”
开展“四个一”教育,提升安全意识。“一日一讲”,讲交接班规范,交接班不但要了解当班工作情况,增强工作现场的信息交流,把各个环节的管理交接清楚,还要互相提问一道安全题,提醒职工注意当班安全。“一周一课”,每周组织一次安全课,由站站长、安全副站长、班组长担任授课老师,讲解相关的安全知识和各类安全隐患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一案一析”,每月召开一次事故案例分析会,通过事故案例分析和职工现身说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一季一考”,每季度末组织开展一次安全知识考试,考试内容以班站安全知识为主,主观性考题占40%,如“班长谈谈怎样抓好安全生产,站干部谈谈带班如何抓好安全”,“请写出本站、班存在的严重三违行为,如何治理?”等贴近安全生产实际的考题。
(二)技能提升“无缝隙”
开展“三小”活动,提升安全技能。开设“现场小课堂”,对加热炉故障、泵类设备故障处理、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现场问题,组织技术人员为职工现场讲解、直接参与,用面对面的方法来提升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班组小练兵”,班组制定练兵计划、内容,化整为零实施岗位小练兵,使每名职工都能达到岗位需求的技能水平,更好地完成岗位工作。开展“技能小比赛”,每季度一次,做到赛前有培训、赛中找差距、赛后有总结表彰,促进职工的安全操作技能的提升。建立岗位适应能力评价机制,从职工个人操作能力、性格特点、身体条件等方面,评定职工的岗位适应能力,据此进行岗位调整,让最适合的人干最适合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
(三)责任分解无缝隙
根据班站管理内容和生产特点,将工作内容细分为六大类96个节点,量化责任目标,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四)隐患排查、治理无缝隙
岗位员工每天将排查的问题,填写“问题反馈卡”上传至注采站,站上每天汇总梳理,制定整改措施。问题整改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每一项隐患有责任人和整改时间,能及时、有效整改。
(五)监管考核无缝隙
在安全监管方面,我们将七项直接作业环节动态施工确定为监管重点,梳理动态施工监管流程,明确施工上报、现场监督两个环节,确保安全监管无缝隙。在考核方面,将考核结果与责任节点分解相挂钩,闭环控制;实行考核责任连带,将员工职责履行考核与班长安全绩效挂钩,责任压力传递更有效,形成了“人人责任上肩”的局面。
三、“無缝隙”安全管理实施效果
(一)安全制度教育实现了“无缝隙”覆盖
通过覆盖全站安全生产制度和监督网络的建立,形成了层级管理、逐级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去管、凡事有人监督的良性机制,实现了安全管理由粗放型到精细化、经验型到科学化、传统型到现代化的转变;通过安全教育和素质提升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员工学技术、练本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力明显增强,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二)生产运行实现了“无缝隙”衔接
“无缝隙”安全管理,是在系统分析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基础上建立的安全生产体系,它涵盖了生产运行的各个环节,使全站所有岗位、所有区域、所有设备设施和人员形成了动态闭环管理和超前预控管理,能够科学把握重点环节,保证了安全隐患能够及时排查发现,及时汇报整改。
(三)安全生产责任实现了“无缝隙”落实
通过推行干部安全问责、班组长责任连带考核制度,使干部员工牢固树立了“没做到就要问责”的安全履职观,时刻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心态做好安全工作,提升了全员安全履职能力,现场监督检查问题的数量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