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访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昌祥

2019-06-14岳端韦一茜

当代贵州 2019年9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贵州文化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岳端 图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韦一茜

近年来,贵州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推动了全省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激活数量巨大、类型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存量,有效增强了文化产业活力。

壮大文化产业 增强文化活力

黄昌祥:贵州认真落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注重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两个体系”构建,注重壮大市场主体,注重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的培育,增强公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们紧扣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文化产品的需要这一目标,大力增强文化产业活力,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的原则,用文化提升旅游项目和旅游产业的品质内涵,用旅游传播文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充分利用大众旅游需求增量,进一步激活数量巨大、类型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存量,有效增强了文化产业活力。

目前全省共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50余个、基地63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我们将努力培育文化产业在“十三五”末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力争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600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5%以上。

黄昌祥:在顶层设计方面,我们出台了《贵州省“十三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贵州彝族文化产业走廊建设规划》,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系统谋划。

发展需要平台,我们连续举办彝族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产品博览会等活动,牵头组织文化企业参加西部文博会、北京文博会等高端文化产业展会,加强文化产品宣传推介和交流合作,积极指导和支持各地申报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

在项目建设上,我们通过实施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三个一”工程,将文化、旅游、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形成“三位一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我们大力支持遵义市开展文化消费试点,促进市民文化消费和文化产业发展。我们还在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图书馆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鼓励在开发模式、收入分配、营销推广等方面率先探索。同时,我们正在推动建设的贵州文化广场项目将成为我省最大、最典型、最具示范带头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

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培育。我们连续举办了5届全省文化创意人才培训班,累计培训500人次。通过深入实施传统技艺“十百千万”培训工程,2016年以来全省共培训传统技艺传承人5万余人。2013年以来实施的“三区”人才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也非常注重选派、培养文化产业人才。这些人才都是我们文化产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狠抓痛点难点 理清发展思路

黄昌祥:文化产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归纳起来有三个“不匹配”:一是开发利用水平与我省丰富的文化资源不匹配。贵州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三线文化、山地文化和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但总体来看,我们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水平不高。

二是产业结构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匹配。我们高层次的文化服务业比重偏低,文化产业门类不齐、体系不健全。我们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较为粗放,文化产品科技水平相对落后,文化产业集聚区功能也不够健全。同时,我们的现有文化产业园区在管理、投融资、现代物流、宣传销售、土地优惠、税收减免等方面功能也有待加强。

三是供给能力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我们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态势,但是我们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小、实力弱、体系不健全,产品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造成供给和需求不平衡,难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黄昌祥:首先我们需要在顶层设计上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进行认真梳理,制定和完善产业规划,提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举措。

具体来看有这几项工作:抓好平台打造,充分利用大数据博览会等平台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抓好品牌塑造,全力打造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等文化产业走廊带,构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民族文化品牌体系;抓好主体培育,努力使骨干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抓好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立完善项目考评机制,适时开展项目建设调度;抓好服务保障,调整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培养一大批文化产业紧缺人才,做好文化产业高端人才引进的服务保障工作。

黄昌祥:贵州认真落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强公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培育市场主体 做好政策扶持

黄昌祥:中小微文化企业在活跃文化市场、促进文化创新、增加社会就业、丰富文化供给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是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小微文化企业因为自身特点,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困境,所以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一项具体任务。

黄昌祥:早在2015年9月,贵州就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微型企业的通知》,提出加大对文化及相关产业微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创意设计等文化及相关产业微型企业享受“3个15万元”政策扶持:

首先是财政补助,扶持对象实缴货币投资达到10万元后,政府给予5万元的微型企业财政补助。补助资金由省、市、县按照7:1:2的比例分担,各级财政按承担比例年终清算。

在税收方面,扶持对象创办的微型企业除享受国家和贵州省对微型企业及特定行业、区域、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外,其实际缴付的所有税收中地方留存部分实行全额奖励,奖励总额为15万元。

小微企业经常面临融资难题,我们扶持对象创办的微型企业有贷款需求的,可以自有财产抵押、税收奖励为质押或信用贷款等方式,到指定银行或担保机构申请15万元以下的银行贷款支持或担保。

同时,符合扶持条件的微型企业除享受以上三项扶持政策外,所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概零收费。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贵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贵州古驿道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