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本斋转战冀鲁豫

2019-06-13李春光

中华魂 2019年6期
关键词:回民支队

李春光

在抗日战争时期,能征善战的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1901— 1944年),不但名扬冀中,而且在冀鲁豫也享有盛誉。

马本斋原名马守清,回族,共产党员,河北献县人。10岁时,始入本村私塾读书,但因家境日艰,只念了三年便中途退学。17岁时,为了生存,随父亲马永长“走西口”外出做工。 19岁,经朋友介绍,加入了东北军张宗昌的部队。半年后,被提升为班长。不久,又晋升为排长。1922年,被选送到“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被任命为连长;接着又升为营长、团长。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他不满蒋介石 “先安内,后攘外”的基本国策和韩复榘、刘珍年等人的各怀鬼胎、只图自保,毅然弃官离职,回归故乡。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很快侵入马本斋的家乡一带,烧杀淫掠,无恶不作。马本斋就地组织起一支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 1938年初,马本斋率部加入河北游击军,编为冀中回民教导队;4月,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他任总队长;10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正像他在其入党申请书中所写的 “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

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3纵隊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这时,正值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河间、青县、沧县地区转战,并在各大清真寺帮助“回民抗战建国会”组织伊斯兰小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接连取得胜利。尤其是在日寇对冀中根据地的“扫荡”中,与八路军主力纵队和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协同作战,消灭土匪武装第6路。在1940年的康庄战斗中,指挥部队从四面八方向侵略军猛烈进攻,半小时的战斗,除六七个伪军逃跑外,其余50余人全部歼灭,并缴获大炮1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2挺,步枪60余支,马10余匹,以及许多弹药,从而使回民支队誉满冀中。

1942年9月,回民支队奉命开赴鲁西北。随后,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

痛打齐子修

回民支队到达鲁西北之前,那里的斗争形势异常严峻。早在1940年7月,驻扎在那里的八路军新8旅已调往卫河以西,再无主力部队常驻。日伪顽乘机夹击,致使鲁西北根据地一天天缩小,当地抗日部队和政府只限于很小一块地域活动。回民支队来到后,作为3分区唯一的主力部队,担负着保卫、巩固和发展鲁西北根据地的艰巨任务。

马本斋率回民支队首先到了鲁西北最大的回民聚集地张鲁集,打的第一个胜仗就是痛击顽军齐子修。

齐子修是河北省固安县人。聊城失守后,他盘踞在鲁西北茌(平)、博(平)、聊(城)、堂(邑)、冠(县)东、莘(县)北一带,表面上是国民党保安旅长,暗地里已投降日寇,成为伪治安军,不断对我根据地进行“蚕食”。马本斋鉴于他修了那么多防御工事,硬攻有困难,决定以“引蛇出洞”的办法,在村镇外面消灭他。于是,和副司令员赵健民率部深入齐子修驻地,故意刺激敌人,让其来攻。但是,敌人知道我们来了主力部队,却龟缩到围子里不动。马本斋见此情势,便令回民支队用炮轰,敌人依旧不敢露头。

不久,齐子修趁回民支队转移作战,又派出小股部队到根据地骚扰。马本斋得知后,立即命令回民支队3中队秘密进驻常受骚扰的一个村庄,同时部署县大队进驻附近另一村庄配合行动。

当天夜里,县大队驻地响起枪声,原来是与齐子修部前来抢粮的匪徒遭遇。齐部认为回民支队不在,便调集兵力,妄图吃掉县大队。不料,回民支队3中队从敌人背后突然发起进攻,打乱了他们的阵脚。这时,深受齐子修之害的当地群众也纷纷抄起红缨枪、三齿叉参加战斗,把一个营的敌人打得七零八落,其副参谋长也当场毙命。残敌抱头鼠窜,又被我增援部队一一歼灭……

自1941年至1943年,鲁北连续大旱,粮食收成无几,饿殍遍野,惨不忍睹。敌、我双方都严重缺粮。许多据点的敌人一看到哪里有烟火便去抢饭吃。根据这一情况,马本斋又实施了“以粮制敌”的战术。

当时,冠县桑阿镇一带有三个布成品字形的伪军据点。马本斋率部潜入“品”字中心,令部分战士大肆熏烟升火,佯装做饭。同时,将主力埋伏于四周有利地形。三个据点的敌人望见阵阵“炊烟”,不约而同地蜂拥而出,前来抢饭吃。当伪军进入伏击圈后,马本斋战刀一挥,一声大喝,顿时伏兵四起。敌人惊慌失措,又见大势已去,纷纷缴械投降。回民支队兵不血刃拿下三座据点,并将敌人抢来的粮食分配给官兵和百姓……

从此,齐子修像个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威震刘仙洲

刘仙洲是山东泰安人。1937年12月29日日寇占领泰安后,他利用故里的亲朋关系,招集一些地痞流氓、散兵游勇,组织了一支汉奸队伍。因讨得日寇主子的欢心,1939年被委任为莘县伪县长兼保安司令,还被树为“模范县长”,手下有伪军2000多人。由于莘县是鲁西北中心聊城的南面屏障,日寇极为重视,常派一个中队的鬼子在那儿驻守。刘仙洲自恃兵多,又有日寇撑腰,横行无忌,常常出动上千人四处为非作歹,祸害百姓。

马本斋打罢齐子修,又挥师莘县,矛头直指刘仙洲部。他亲自指挥部队越过马颊河,一直开进莘县境内,驻进了一个大村子,挖好工事,准备在敌人进攻时迎头痛击,予以歼灭。数日后,莘县伪军又出动1000多人,但他们知道回民支队能征善战,不敢包围,只是在驻地监视而已。马本斋见他们不敢进攻,便命部队主动出击。随着他一声令下,战士们犹如下山猛虎,飞也似地冲向敌群。敌人被打得狼狈不堪,夹着尾巴逃回城里。

事后,有人怂恿刘仙洲进行报复,刘仙洲暗叹之后,有气无力地说:“他(指马本斋)是老爷,咱惹不起!”

在鲁西北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回民支队和军分区基干团还先后攻打了田寨、赵固、二十里铺等敌据点30多处,烧毁碉堡40余座,组织群众把20多公里的“封锁沟”全部填平,使南北抗日根据地连接起来,在鲁西北牢牢站稳了脚跟,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抗战工作的开展。

大灾显深情

1942年,冀鲁豫遭受到空前未有的天灾,上半年几乎是滴雨未下,河渠干涸,禾苗全被烈日晒焦;未到秋季,庄稼又早已枯死,作物全部绝产。1943年旱情尚未结束,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人们为了填肚子,只能以菜代粮,以草根、树皮、棉籽充讥。后来,这些东西也都吃光了,便开始四处逃荒要饭。与此同时,瘟疫也向人民袭来……

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隊在进行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的同时,为了帮助群众度灾荒,除了发动军民生产自救,还决定部队粮食定量由原来的人均1斤半减至12两(当时是16两为1斤),把节省下来的粮食救济灾民,甚至还作出严格的规定——不得同群众争挖野菜吃。他说:“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都出身于贫苦人家,都知道挨饿是什么滋味。眼下,老百姓都在挨饿,我们要联合地方党组织,把群众从饥饿中解救出来。我们解决不了他们一年一月的粮食,哪怕解决三天五天的粮食也是好的。”

在他的动员下,回民支队立即开始节衣缩食。战士吃不饱,就以糠菜充饥。马本斋身为司令,也放弃了小灶,同战士一样吃大锅饭,还常常把自己的饭让给战士和灾民。

有一天,司务长见马本斋明显消瘦下来,想到他带兵打仗,日夜操劳,心疼之下,特地为他做了一碗杂面面条。马本斋如获至宝,马上让人送给了一贫如洗又大病初愈的邻居百姓马老太太。老太太通情达理,说什么也不要。马本斋只好亲自出马,把那碗面条送回去,端到老人面前,恳切地说:“老大娘,你要是对我马本斋有意见,信不过,就别接受;你要是信得过我,把我当成一家人,让我如愿,就把这碗面条吃下去,补补身子。”

话说到这份上,老太太只好眼含热泪,用颤抖的双手接过了碗……

后来,老太太刚刚能下地走路,便领着儿孙去面谢马本斋。一见面,全都先下跪。马本斋连忙扶起他们,深情地对老太太说:“老人家,您跪错了,我是农民的儿子,您是我的长辈,是老百姓养育和保护着我们,群众才是真正的上帝。”

站在一旁的司务长也随之插话:“马司令经常教育我们唱这样一首歌: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老百姓是共产党时刻的挂念!”

老太太一家见此情势,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不知如何是好……

献计端敌巢

1943年10月,回民支队奉命开往鲁西南的昆吾、尚和一带。

当时,伪第二方面军孙良诚部以濮阳县的重镇八公桥为中心,不断向四面扩张,步步蚕食我抗日根据地。山东、河南军民强烈要求拔掉这颗钉子。

但孙良诚部装备精良,粮草充足,又占据着有利地形,确是一根不好啃的骨头。为此,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专门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研究作战方案。

在会上,马本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采用“牛刀子剜心”战术,即首先集中优势兵力,突然袭击,打掉敌人总指挥部八公桥,然后再回过头来清扫外围据点。他说:孙良诚会自恃兵多势众,装备精良,又见我主力均在外线,不可能会打八公桥;何况八公桥四周有高墙深沟,外围又有层层据点保护。敌人“备周则意怠”,我们正可利用其麻痹心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它个措手不及,一举攻克八公桥。

马本斋的建议,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赞同。杨得志也赞赏地说:“奇袭八公桥,是摆脱被动、争取主动、破其一点、牵动全局的一着好棋。”

为打好这仗,杨得志先来了个“声东击西”:令第2军分区司令员曾思玉、政委段君毅和参谋长潘焱率部从范县转移到-(城)北地区,故意远离孙良诚的部队,摆出强攻郓城守敌刘本功部的架势。刘本功胆颤心惊,拼命向孙良诚呼救。孙良诚得知我军打郓城,马上放松了在八公桥的防御警惕。接着,杨得志又来了个“调虎离山”:令4分区政委张国华率部攻打八公桥西侧的两门镇,迫使孙良诚抽兵增援。眼看着敌人中了他的 “牵牛术”,杨得志又来了个“暗渡陈仓”:令5分区司令员昌炳桂、3分区司令员马本斋悄悄各率其部,分别到濮阳至东明一线和濮阳一带阻击敌4军、牵制敌5军,令-北、郓北、昆吾、濮阳等县的游击大队,也都秘密行动起来。

11月13日,杨得志指挥冀鲁豫主力部队日夜兼程,飞速行军,于16日晚冒着满天飞沙,赶至八公桥预定位置。这时,马本斋已遵照杨得志命令,率回民支队从尚和、昆吾一带出发,经过两天两夜的隐蔽急行军,到达八公桥附近,开始同友邻部队一起 “关门捉贼”。我军首先把八公桥周围电话线切断,将镇子严密包围起来,随后巧妙地通过布雷区,剪断铁丝网,越过护城河和外壕,架起云梯翻过围墙,制服哨兵,打开寨门,后续部队一拥而入。随着杨得志一声令下,我轻重火器一齐怒吼,回民支队和军区主力部队的战士们奋勇冲进敌穴。伪军们以为神兵天降,猝不及防,明碉暗堡也没法展开火力。结果,孙良诚的总参谋长甄纪印和特务团长都做了俘虏,特务团1600余人全部缴械投降。是役,毙伤敌数百名,缴获轻机枪17挺,步枪1600余支,子弹4万余发,电台两部,战马百匹,粮食数百万斤及兵工厂一所。唯敌首孙良诚因于15日去开封开会而漏网。

敌八公桥总部被打掉之后,我八路军主力又“顺手牵羊”,在200多里的范围内,拔除敌伪大小据点100多个,歼伪顽3200多人。从此,冀鲁豫边区的濮范观中心区和2、3、4、5军分区连成了一片,摆脱了以前的被动局面,恢复和发展了根据地,为下一步取得更大的胜利,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同时,马本斋卓越的指挥才能也得到指战员们的高度评价。当时的冀鲁豫区党委书记兼冀鲁豫军区政委黄敬,还称他为“后起的天才军事家。”

临终嘱托

1944年1月,马本斋颈椎部突然生了一个疮(对口疮),疼痛难忍,而且迅速恶化。由于他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营养不良,体质已弱,加上当地缺医少药,体温很快上升,疮病波及脑髓。

杨得志得知马本斋病情,即派一个连的兵力护送他到后方医院(当时设在濮阳小屯村)抢救。路上,马本斋苏醒后发现那么多人护送他,很不安。他批评随行人员,说这样浪费兵力,不利于反“扫荡”的战斗任务,坚持只留下一个班,其余的都立刻归队。

到医院时,马本斋已处于病危状态。

这时,杨得志接到中央命令,让他带冀鲁豫军区的部分部队(包括回民支队)到陕北,执行保卫延安的任务。接着,中央也给马本斋发来了电报。

当回民支队政委张同钰到医院看望马本斋并转交电报时,马本斋竟出人意料地坐了起来,颤抖着双手接过电报,断断续续地读着电文:“冀中回民支队马本斋同志:党中央问候你和全体指战员。你们以大智大勇驰骋华北平原,取得卓越之战绩。总部决定,命你部速来延安,接受重任……”

他反复地轻声读着电报,随后对张同钰说:“政委,党中央的电报对咱们回支鼓舞太大了,我们要坚决地执行命令,尽快出发。可是,动员的重任就要落在你一个人身上了!”

2月1日,杨得志率冀鲁豫军区第3团、11团、16团、19团、32团和回民支队开赴陕北。行前,杨得志到医院探望马本斋,并告诉他即将离开冀鲁豫时,马本斋艰难地睁开双眼,吃力地说:“我是应该和部队一起走的。”

杨得志安慰道:“病好了,你可以赶上来嘛!”

他摇摇头,又断断续续地说:“我总想……和您一块去延安……”

杨得志再三劝说,才使他同意留医院治疗。

接着,他又嘱咐回民支队干部:“一定要坚决服从杨司令员指挥……你们见到毛主席、朱总司令,要转达我对他们的问候……”

此后,马本斋病情继续恶化,并患上了急性肺炎。但他心里仍在想着人民,想着抗战。护理人员为了观察他的病情变化,多点了两盏棉油灯。他发觉后责怪他们不该浪费,“要听毛主席的话,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我这屋里有一盏灯就行了。”

马本斋病重期间,他的儿子马国超守在他的身边。马本斋强撑病体教儿子写下“中国”两字,旨在教子“孝敬祖国”。他写得很慢,边写边说:“这国字的四框,是防备敌人的城墙。这城墙不是砖垒的,是一代代中国人的血肉堆成的。这国字里面的或字,有天地,有房屋,还有大刀长矛,有咱中国人的一切。”

马本斋在弥留之际,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让部队等着我……我不行了,要把我的家属送到延安去……”

马本斋临终前,还向家属嘱咐道:“我觉得,不能為人民为国家为党做更多的工作是件憾事,教育孩子继承我的志向,做革命工作;告诉三弟领导伊斯兰民族抗战,革命到底!”

身后殊荣

1944年2月7日,马本斋病逝于山东莘县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今河南濮阳县小屯村),终年43 岁。

冀鲁豫军区遵照马本斋的遗嘱和尊重回族“葬不过三日”的速葬习俗,当天就护送他的遗体到张鲁集安葬。在灵柩经过军区驻地时,举行了隆重的送灵追悼大会。会后,军区参谋长阎揆要、第3军分区政委刘星率武装部队伴随灵柩向张鲁集进发。

8日黄昏,到达张鲁集,灵柩进入了清真寺。很快,噩耗传遍了张鲁集及其附近村庄。前来吊祭的群众潮水般涌向清真寺,直到次日早晨,仍然络绎不绝。

9日,安葬仪式在张鲁集隆重举行。冀鲁豫边区党政军领导黄敬、宋任穷、张霖之、王任重、苏振华、贾心斋、朱光及各军区代表、各地委和专署及其所辖县代表,都赶来吊祭。

11时,送葬行列由清真寺开始出动。按照回族最高葬礼,由挽联花圈覆盖着的灵柩,被六七十人高抬着紧跟其后。黄敬亲自参加了高抬的行列。随后是数不清的男女老幼,人人手持熏香、佩戴着孝符,从清真寺到葬地,道旁排满着成千上万送葬的群众,行至墓地前有序列地停了下来。

马本斋的遗体很快被安置在柏木塔布中,随着教长的引导,由黄、宋、王、张、贾、苏、朱率领着各界代表到灵前对马本斋的遗体做最后的目别。脱帽三鞠躬后,各界代表退下,诵经覆土,直到夕阳将坠时,安葬才告完毕。

此后,张鲁集回民怀着对马本斋崇敬的心情,献出10亩地,为其修建墓地陵园,周围栽满青松翠柏。

马本斋逝世的消息传到延安,延安各界于3月17日隆重举行马本斋追悼大会。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全都赠送挽联。其中,毛泽东同志挽:马本斋同志不死。

朱总司令挽: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周恩来同志挽:民族英雄,

吾党战士。

林伯渠、李富春挽:

率大军抗日寇,远近播英名,冀鲁豫河山增色;

奉教义承母志,生死矢忠贞,伊斯兰健儿典型。

3月13日,冀鲁豫军区《战友报》发表了苏振华、张霖之、贾心斋等领导同志悼念马本斋的文章和黄敬、张霖之悼马本斋挽词。

挽词为:

伊斯兰抗战领袖,转战南北,积劳病故,回民举哀,武装御寇;

共产党模范干部,因公忘私,致祭殉国,全党追悼,再接再厉。

文章中说:

1939年至1944年间,由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转战冀鲁豫,经历大小战斗870次,消灭日伪军3.7万人,攻克敌堡垒据点和破坏敌人铁路、桥梁数百次,缴获了大批枪炮、弹药和军用物资,令日伪军闻风丧胆。被誉为“铁军”。他不仅是回族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楷模。

猜你喜欢

回民支队
黑龙江举行“蓝焰突击-2021”跨区域抗震救灾实战演练
学科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浅探西昌回族史
BOTTOMS UP
浅析强化和改进交通执法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从《穆斯林的葬礼》看回民厚养薄葬的文明观
香喷喷回民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