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日子”与“好日子”

2019-06-13陈鲁民

中华魂 2019年6期
关键词:人民公仆党和政府辩证法

陈鲁民

“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谈起了“好日子”与“紧日子”的辩证法。

这句话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习近平指出:“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从井冈山的红米饭南瓜汤,到延安的黑豆饭窝窝头,再到解放战争的小米加步枪,朝鲜战场的一把炒面一把雪,都没有挡住我們前进的步伐,反而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天,我们的条件比过去要好得多,但仍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党和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央财政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一边是政府的“减法”,一边是民生的“加法”,生动诠释了“紧日子”和“好日子”之间的“辩证法”。

毕竟,国民收入这个大“蛋糕”在一定时期是个定数,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和显著增长,关键就看蛋糕怎么个切法,往哪边倾斜。如果蛋糕还不够大,大家不能都同时过上好日子,那就得有人暂且去过紧日子,该谁过呢?从理论上来说,人民政府为人民,政府官员都是人民公仆,政府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让百姓过好日子。倘若需要一部分人过一段紧日子的话,毫无疑问当是政府官员。这是我们这个政府的宗旨和性质决定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其实,古今中外,历朝历代,都存在着好日子与紧日子之争。开元年间,唐玄宗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其中与宰相韩休的直言敢谏大有关系,唐玄宗每次稍有过失,韩休就直言批评。他想盖个大宫殿,搞一次大出游,都难遂意。有人挑拨道:“韩休总挑您的毛病,弄得您日子不好过,人也消瘦了,何不将他贬逐呢?”唐玄宗一笑:“吾貌虽瘦,天下必肥。”有没有做到且不说,他这话是够漂亮的,足以感动天下。昔日封建帝王尚且有这样的姿态,今天的人民公仆,只能比他做得更好,而没任何理由逊色于他。周恩来、焦裕禄、孔繁森、谷文昌、杨善洲、廖俊波、黄大发、沈浩……这一串闪光的名字就是明证。

再往远里说。加拿大某市有个惯例,每个市长上任和卸任时都要当众称体重,看看这任期内体重有何明显变化。如果上任时体态适中,离任时却变得大腹便便,脑满肠肥,那就说明你在任时没少侵吞民脂民膏,尽过“好日子”了,就会得到舆论差评。当然,这只是个象征意义,未见得科学准确,意在激励官员廉洁奉公,一心为民,多为民众过好日子操心。

平心而论,今天我们国富民强,物阜民丰,就是“紧日子”也差不到哪里去。对政府官员来说,“紧日子”无非是钱不能花得那么大气了,车子没那么好了,出差不能住豪华宾馆了,吃饭标准不能那么高了,开会规格要降了,凡此种种,既不影响工作效率,也不影响身体健康。而政府过“紧日子”省出来的经费,拿去支援经济建设,将会产生积极作用,让企业的日子好过,让更多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且,这种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会使政府威信更高,凝聚力更强,会使人们想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自觉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勠力同心,和衷共济,向着“天天都是好日子”的目标奋力进发。

猜你喜欢

人民公仆党和政府辩证法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走近内心走向爱
修好共产党人“心学” 做新时代人民公仆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十八大以来反腐制度化研究
凤庆县总工会:慰问困难职工、劳模
马克思政府观简论
浅谈党的干部如何做好人民公仆
现代形而上学的特征
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