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媒体效能实践策略研究(上)
2019-06-13李新立范方彬
李新立 范方彬
摘要:高校校园媒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校园谣言四起时,当学生对新的校园规定无法理解时,当他们对未来产生悲观态度时……这些都值得学生工作者关注。文章以高校媒体现状和大学生生活形态为研究出发点.讨论高校媒体现状、检验高校媒体能否发挥最大的媒体效能,满足大学生需要。结合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精神,提出整合、改善高校校园媒体整体效能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此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使之进入社会能正确认识媒介功能、处理媒介信息,在消费和价值判断上做出正确的选择(本文分上、下两部分刊出)。
关键词:高校校园媒体 效能 策略研究
一、高校校園媒体的特点和现状
(一)高校校园媒体的特点
校园媒体一般是指依托于学校党委、团委建立的,以校园新闻采写为内容的,以校园师生为传播对象的媒介形式。校园媒体一般包括校报、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校园杂志、校园网、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其中四大主流形式为: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和校园网。校园媒体作为我国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思想工作教育中占有重要席位,除大众媒体的一般特点外,校园媒体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总体而言,高校校园媒体具有以下特点:
受众单一性。相对于大众媒体,这一特性最为明显,校园媒体的主要受众为高校学生和教师,受众相对稳定,目标比较明确,即宣传党的思想建设以及信息告知,排疑解惑。
非营利性,不存在竞争。这一特点有其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不存在竞争,就不可能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而报道很多似是而非的“膻、色、腥”新闻,内容相对纯洁、真实。不利的一面是,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校园媒体的节目形式推陈出新的周期很长,并且对受众的吸引力不够。
传播效果单向性。高校媒体能够准确地把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但是媒体宣传总体而言比较被动,受众很难主动去寻找信息,形成互动,反馈效果不佳,尤其是在web2.0时代,不能与受众形成良好互动,传播效果将大打折扣,同样达不到较好的宣传目的。
(二)高校媒体主要构成
根据以往学者谈晓亮、张莹、周燕琳(2006、2008、2010)等研究发现.高校媒体有五大主流媒体:
校报:作为高校党委和行政机关直接领导的媒体,在高校媒体占主导地位,承载引导舆论、宣传党的理论思想、繁荣校园文化、促进科技水平、培养现代化理论人才的重要任务,内容审核严格,定期出版,免费分发给老师和同学。
期刊:由院系或者社团承担编排、出版,主题各异,定位广泛,常刊登优秀散文、诗文或学术成果等。定期出版,免费分发。
校园广播:校园广播是校园媒体中传播最快、最广泛、最便捷的媒体。其节目内容由学生自己制作,通常是交友、情感和音乐类节目。每天定时播出。
校园网: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网络终端的普及和网络操作的便利性,校园网络成为校园媒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更多任务:一方面,校园网能及时地为师生提供各种校园信息,排疑解惑;另一方面,校园网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除了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还可以提供交友、娱乐等服务。
校园电视:校园电视台的建立需要较高的技术和物质支持。电视节目制作周期长,成本大,难以操作,并非一种普遍的校园媒体。
本文以深圳大学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深圳大学校园媒体的媒介生态环境。所谓媒介生态环境是指媒介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现实环境,是媒介在社会系统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与空间,包括媒介与社会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媒介与媒介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媒介内部要素结构状态,是媒介与社会之间有机关系的集合体。深圳大学校园媒体,与其他高校媒体相比较,有共同之处,也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深圳大学的校园媒体处在一个良好的媒介生态之中,处在一个以服务高校师生为理念的环境中。与其他一些高校较多宣传校园领导活动相比,深大校园公文通所发布的信息承担了更多的告知、排疑功能。而深大校长信箱的开放,则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
二、高校校园媒体对受众需求的满足
高校媒体是为高校的老师和学生服务,尤其是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充满好奇,需要引导;他们追求真理,需要知识;他们向往自由,需要说理。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因此,高校媒体在传递信息的同时,需要对他们引导、给予知识和说理。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既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又要了解媒体特性,更重要的是了解现有高校媒体是否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是已基本满足,还是有待提升。
(一)当代高校校园媒体受众生活形态特点
高校校园媒体的主要受众为高校学生,校园媒体担负有对他们宣传教育、传达信息、排惑解疑、提供意见表达以及提供娱乐的任务。要研究校园媒体是否“完成”了这些任务,首先需要了解其受众的生活形态特点。
从高校学生的特点来看,他们性格正在成型,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很强:
思维达到较高程度。独生子女一代已经步入大学校园,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别于上一辈,较早接触网络新媒体,他们的思维达到了较高的程度。他们思维独立,批判性和创造性在增强,有主见、不盲目服从、不人云亦云。他们思维有较好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容易接受新事物,环境适应能力很强。这意味着,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对其进行简单的单向思想灌输成效甚微,古板地宣传国家政策,某些宣传内容会被他们恶搞和“反宣传”。
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希望。当代大学生好胜、好奇、好冲动、好时尚。同时,因为处于青春期而情绪波动大,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义与利的面前,往往选择后者。这就需要媒体在各方面给予引导,激发其对社会的担当。
以自我为中心更为突出,具有叛逆的性格和偏执心理。当代大学生非常自信,不会盲目相信书本或者媒体所言,不喜欢传统教条式灌输,他们通过辩论、碰撞去检验真知。新一代大学生,知识结构更加多样化,他们通过各种媒体,尤其是互联网,获取更全面、更便捷的知识。他们希望通过与老师的平等探讨来获得知识,并不喜欢“填鸭式”的教育。这种自信致使其过分地强调自己,张扬个性,而缺乏团队精神,对许多问题一味地相信自己,好走极端,存在偏执、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