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一堑?长一智

2019-06-13韩斌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每箱苗圃错题

韩斌

摘 要:数学学习中的错误是常态的,也是宝贵的。教师要聚焦错题,通过展开错题成因的分析,推进错题反思生长力,开发错题最大功能等活动,巧借错题资源,切实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关键词:错题 反思

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示范和反复练习得以纠正。学生如果具有反思能力,就能逐渐成为自律学习者,就能在纠错、改错中自然地感悟原理,领悟方法,增长才干和智慧,塑造完美的人格。基于此,笔者认为可借用“错题”资源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从而达到“长一智”的真正目的。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入手:

一、展开错题成因分析

面对错题,教师要从“当时是怎么思考的?”“这样的想法为什么是错的?错在哪里了?怎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以后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一步步跟进反思。以下是笔者整理的几个典型错例分析。[1]

错因一:“审题偏差”——题意理解不到位。

错例1:每箱饮料20元,商店搞活动“买三赠一”,妈妈一次性买四箱饮料,每箱可以便宜多少钱?学生错解:20÷4=5(元)20-5=15(元);20×3=60(元)60÷4=15(元)。

▲成因分析:从学生的错解看,审题出现了偏差,学生抓不住题意的本质,“买三赠一”理解不到位。问题是“每箱可以便宜多少钱”,可学生的思维到了“实际每箱多少钱”就戛然而止了。

错因二:“应用不活”——知识掌握不扎实。

错例2:四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苗圃长30米,宽25米。(1)围成这个苗圃的篱笆长多少米?(2)如果每平方米大约种40棵郁金香,这个苗圃大约种了多少棵郁金香?(3)如果这个苗圃每2平方米种一棵观赏树,大约能种多少棵观赏树?学生在第(2)(3)两个问题中出错较多,第(2)题学生的常见错解是:(30+25)×2=110,110×40=4400棵;第(3)题学生常见错解是:30×25×2=1500棵。

▲成因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成因分析,出现这样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对三年级学过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掌握不扎实,对周长和面积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认识;2.没有把握每平方米大约种40棵这一信息与苗圃面积与郁金香总棵数之间的关系;3.②③两问容易被第一问所干扰,周长误当面积;4.整数乘法与除法的意义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不能灵活运用。

错因三: “百密一疏”——非智力因素缺陷。

学生由于解题过程中的马虎粗心还是依然会出错,这类错误属于非知识结构性错误。主要表现常有这样几种:看错,抄错,算错,写错,没有完全按要求答题等,如把“多多少米”看成“多少米”,把“可以少用几小时”看成“可以用几小时”,把“+”看成“×”,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特别是在连续进位或连续退位时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对于这类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非智力因素方面进行反思,以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为反思目的。还有小学生因为在作业本上做作业时,不会合理布局,往往把答写在前面,把算式写在后面,导致前后颠倒也容易出错,这样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答题的合理布局,以减少错误发生。

二、推进错题反思生长力

数学中的错题是屡见不鲜的,如果学生们都能主动地去关注错题、反思错题,那一错再错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少。笔者主要做了三件事:

1.有错必纠。要求学生对每一道错题都必须写明错误原因,在订正时必须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和详细的解题思路。为鼓励学生主动反思,我在批改评定时,对认真反思并能一次订正正确的同学,给以满分评定,这个奖励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反思错题积极性,很有效果。[2]

2.互助纠错。对那些基础较差,错题较多的学生来说独立反思错题有一定难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班里成立“错题反思互助小组”,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一起反思错题的个性和共性。这样的集体反思活动,既鼓励了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发挥他们在同伴中的引领作用;也降低了錯题较多学生的反思难度;更是创造了错题反思的氛围,促进了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

3.建立错题成长档案。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不失为学习的一种好方法。笔者让学生建立错题集时对错题进行了分类记载,要求把共性的问题记录在一起,个性的问题记录在一起,相同的内容记录在一起。记录时,把题目全部抄上,并把错误情况及成因作简要分析,这样才有利于日后的反思。

三、“纠错+”——利用错题最大功能

“纠错+”就是发挥错题的延伸辐射功能,去伪存真,在错题中“淘金”,使错题功能利用最大化。

1.例题变式。把学生的错题改编作例题,设计“问题串”或“姊妹题”,让学生观察、类比条件或结论中细节的差别,从而抓住解题本质。如在“一刀两段”这个易错知识点上,可设计这样三道姐妹题:(1)王叔叔锯木头,锯一次需要3分种,锯成5段共需要多少分钟?(2)要把一根长3米的铁丝平均剪成若干段,剪4次正好剪完,每段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每段长多少米?(3)一根半径为5厘米,长为40厘米的圆钢,现将它锯成相等的3段,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通过这三道姐妹题的对比、归纳,学生就能够在深入分析、深刻反思后找到问题的症结;段数比次数多一,那么后续的学习也就不会一错再错了。

2.错题辨析。在习题课上留出一个环节,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展示自己的错题集,对自己原先的错解进行剖析。这样既锤炼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让学生的反思更加深刻。

3.编制试卷。阶段复习时,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合作编制复习试卷,考查易错点,并给出解答。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体悟出题的经历和心理,促使学生全面梳理并内化知识,锤炼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小组合作时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以强带弱,达成了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之目的。

“吃一堑,长一智。”在老师的睿智引领下,学生经历每一次发生错误,反思错误,最后消除错误的过程,就增添一次打破和超越已有经验的机会,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傅玲燕.由一错再错引发的理性思考[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0.10.

猜你喜欢

每箱苗圃错题
概率统计解答题易错点透视
买 苹 果
『压强』易错题练习
笑笑的错题
种植苗圃抢先机 解决好这些问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圆”易错题
艺术小苗圃
艺术小苗圃
艺术小苗圃